高原爱情故事

来源 :西藏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jpdl61234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飞机在拉萨机场降落。
  这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茂达集团董事长张源提议:“这次德江地质小学同学会西藏行。西藏是一片原生态的圣洁之地,那里纯净的山泉,碧绿的草原,蓝得让人头晕的天空,哪怕只是去看一眼,这辈子都值得。此时西藏秋天的气候,不太冷也不太热,最适合老年人。”我们班在德江城颇有名气,出过一位机长叫陆鹏,一位有名的彝族歌唱家秦华,一位市委书记叫袁建国,一位彝绣非遗传承人刘琼,几位局长,多位技术骨干,难得张源的提议得到大伙的一致认同。
  我坐在靠窗的位置,朝窗外看去,只见陆地上全部都是高低起伏的山峰。很多山顶上堆满厚厚的、洁白的雪。云朵白得耀眼。雪山和云朵交混在一起,盯着景色看久了,恍惚觉得自己像是住在天上,生活在仙境里。我让坐在身旁的李少华看那些雪山。“这个季节还堆着这么厚的雪,说明这些雪山常年不化。”李少华从德江市人事局长退休那年,同时遭遇丧妻之痛,人一下子变得苍老。
  有一位女同学突然很紧张。她退休前是一位小学教师,用她的话说,在三尺讲台上站了一辈子,几乎没有去过德江城以外的地方。据说她的家境不太好,家里有两个儿子,不好好读书,现在两个儿子一个在外地打工,另一个在德江菜市场做倒卖菜的小本生意。这次同学会,儿子和儿媳妇不同意她来。一是六十多岁的人,怕不适合到西藏旅行,二是怕花钱。张源让秘书小谢带她去德江市人民医院做了全身体检,说她的身体条件完全没有问题。张源让小谢拿着医院的体检单,专门找到她的儿子和儿媳做通了思想工作。李少华悄悄告诉我:“她的旅行费用,也是张源赞助的。”大家谁都没有问是不是真的。成年人的世界里,大家都知道什么该问,什么该说;什么不该问,什么不该说。
  秦华在群里说:“有一次我到西藏。下飞机的时候,飞机舱门刚打开,有几个老年人就因为缺氧站不起来了。”
  女同学可能在担心缺氧。她其实很勇敢,李少华说这是她第一次坐飞机。旁边另一位女同学在低声安慰她:“秦华说紧张和恐惧会使心跳加快,加重缺氧症状,要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放松,不要紧张。要保持平稳呼吸,适当做深呼吸,深度呼吸可以增强肺泡对氧的吸收。”那位女同学拿出一片口香糖递给她,“嚼口香糖,可以缓解飞机起飞和降落时因为失重引起的耳鸣头痛。”那位女同学退休以前,是德江市人民医院有名的妇产科专家,获过德江技术骨干的专家称号。她经常出门,有经验。
  这次西藏之行是张源突然提议的。从起意到出发,只用了十天。
  那十天可把我忙坏了。
  要帮助李少华查旅行攻略。他是一个说干就干的行动派,决定后就开始做西藏行的方案。看到他那样热心,我也积极地配合他,帮他从网络上、旅游杂志上、旅行社送来的资料上查阅资料。李少华和我都没有去过西藏。设计方案的时候,我们内心都很激动,像十七、八岁的少年,突然得到那个暗恋很久的女孩子的初吻。幸福,又有点慌张。
  我还要准备自己的出行装备,购买运动服、冲锋衣、登山鞋。聚会回家以后,我就把张源的提议告诉老伴。老伴有严重哮喘不能进藏,却马上就表示支持。买衣服的时候,我还买了一大堆药物:预防高原反应的红景天、高原安、肌苷口服液,备用的药物有感冒药、肠胃药、消炎药等等。按照老伴的吩咐,我还购买了墨镜、太阳帽、防曬霜、润唇膏等物品。
  大家在群里问秦华,是否需要携带旅行睡袋、手电筒、拖鞋等物品。秦华说:“我们有旅行社的车子和导游全程陪同,如果考虑到卫生和环保,可以带上这些物品。西藏的景点路线都比较远,大家可以带上一些饼干、面包、巧克力等干粮,以备肚子饿的时候吃。大家还可以准备一些铅笔、本子、圆珠笔、书本等学习用品,我们去藏民家访的时候,把这些学习用品赠予农家小朋友。”秦华反复交待大家,红景天要提前十天吃,才能有效预防高原反应。我不敢大意,购买红景天以后,就立即按照医嘱开始服用。
  随着出发日子的临近,参加聚会的同学在减少。年龄最大的同学去德江市人民医院做全身体检,医生告知他的心肺功能不适应进藏,第一个退出这次同学会。有严重的高血压、心脏病、支气管炎、糖尿病的患者限制进藏,这一出行条款又限制了六、七位同学。我们像是放在筛子上筛检的一堆宝石,太大的,漏不下去。太小的,直接漏得没影,只有那些不大不小刚好嵌在筛子眼洞里的,才成为合格品。
  出发前三天,陆鹏突然想起一位在澳大利亚定居的女同学。这位女同学和张源一样,六年级没有读完就转学了。我们之前一直按照毕业照上的照片来联系同学,把她忘记了。陆鹏说:“这位女同学以前坐过几次我开的飞机,给我留过联系方式。我这就试试,看能不能联系上她。”
  陆鹏马上就打电话给她。说了同学会的事情以后,女同学说她一定要来参加这次同学会。说她现在就订机票,直接飞往拉萨贡嘎机场,在机场和同学们汇合。女同学问了小谢的银行账号,说马上就把费用汇过来。
  李少华拿出参加同学会的同学名单,把她的名字添上:戴娆。这是我们班最好听的一个名字。
  张源说:“痛快啊!我们班的同学,不管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都特有范。”
  “谁说女子不如男……”张源唱起了豫剧。
  她是谁?一条黑色的半袖长裙,展现出前凸后翘的好身材。一块色彩艳丽,图案简单的真丝围巾,随意地从脖颈绕到头上,正随风飘舞,身边放着一只火红色的真皮旅行箱。她静静地站在贡嘎机场停车场入口处。她对我们笑着,脸上的表情不太自然,一定做过很多次美容手术,或者没少打过肉毒素针,她的双眼皮明显割过。她很美。
  “戴娆!路程最远的反而最先抵达!”陆鹏首先走上前去打招呼。小学分别以后,只有陆鹏见过她几次。
  戴娆一一和同学们打招呼,相互做自我介绍。随着戴娆走近,我发现李少华的瞳孔睁得越来越大。像要挣扎着,浮出水面的鲸鱼,哪怕用一枚导弹,也阻挡不住它迫切游过去的愿望。
  后来我才知道,那叫爱情。谁被那个长着一对雪白的翅膀,光着屁股的小男孩金弓的箭射中,都会受到这种甜美痛苦的煎熬,不管你是十八岁,还是八十岁。   旅行社的大巴车已经在停车场等待我们。上车分配坐位的时候,大家为坐位的事情,起了一点小争执。
  曾是小学教师的女同学动作慢,等她拿好行李上车的时候,发现只剩下后排的座位。“这不公平,我会晕车。”她很气愤,站在驾驶员旁边的车厢空位上,不愿意走到后排的座位就坐。
  袁建国从车厢中间的座位站起身来:“一辆车子就这么大的空间,不可能人人都往前面坐。要不,你来坐我的座位?”
  女同学看看袁建国身边的男同学,没有吭声。这次一共有二十五人参加同学会,有四位同学是带着老伴一起来的。剩下的十七位,有九位女同学,八位男同学。司机后面那排座位,按照要求留给导游坐。
  一位坐在前排的女同学站起身来,说:“我把座位让给你。我不晕车。”她身边的老伴站起身来,“我也和你去后排坐。”张源赶紧请他俩坐下。这位女同学的先生年龄比较大。结婚的时候,两人的年龄就相差八岁,是典型的老夫少妻。在这个团队里,属于应该被照顾的对象。
  张源说:“大家商量一个折中的办法。要不,每天轮换一次座位。”
  张源的提议被大家否决了。每天都有水杯、便携式氧气瓶、太阳帽等私人物品放在车上,每天搬来搬去,物品会拉乱,也太累人。
  坐在第三排的戴娆主动让出座位,她搬到最后一排坐。自从小谢把大家送上飞机,和大家告别以后,李少华就自动成为团队的联络员。李少华帮助大家取行李,联系旅游大巴车司机,最后上车,便很自然地和戴娆坐在最后一排,成为同座。
  后来,李少华说:“这是天意。老天爷的安排,谁都逃不掉。”
  拉萨机场周围栽种着不少白杨树,这种抗风沙的树木,一排一排的,像卫兵耸立。出停车场,大巴车沿着拉贡高速疾驰。雅鲁藏布江奔入我们的眼帘。江水是浑的。宽阔的江面。浅滩上生长着白杨树、柳树。大块的石头,被江水冲刷得圆滑,安静地卧在江里。
  吃晚饭的时候,又发生了一次有关座位的争执。小学教师女同学,要跟那位妇产科专家坐在一起。看来,她已经把这位专家视为贵人。为了满足她的要求,已经坐好的三桌人,只好站起来重新排座。
  开饭前,张源召开了第一次同学会会议。宣布了两条决定:一是整个旅程中,大巴车上的座位,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就不再作变动,所有人都按照今天的座位就坐;二是集体吃饭的时候,每桌吃饭的人也不再更换。今天是哪几位同学坐一桌,以后都这样坐,直到同学会结束。
  我看了一下,四对夫妻坐了一桌。八位女同学坐了一桌。戴娆和我们八位男同学坐了一桌。是李少华坚持不让她坐过去的。“你和她们坐在一起,根本不像同龄人,太刺激她们。”李少华悄悄说。
  下车的时候,导游通知,明天要去布达拉宫,女士不能穿裙子、背心、打底裤,男士不能穿拖鞋、短裤。戴娆愣住了,说:“这次出门,我只带了裙子。”
  妇产科专家说:“我带的倒全部是裤子。要不……”她没有把话说完。
  戴娆保持着和模特一样的好身材。其他女同学的身材,已经被岁月这把杀猪刀切割得无法多看。妇产科专家是明白人,她们的衣服尺寸,和戴娆不是一个尺码。
  “没事,今天晚上吃完晚饭,我陪你去买。”李少华说,“这事不能怪戴娆。是我忘记把同学会方案传给戴娆,她没有提前知晓。”
  他俩出门的时候,张源突然问我:“我想去看看拉萨的夜景,不如我们一起出门。”
  我们四个人,走出酒店,打了一辆滴滴车。
  布达拉宫位于红山上。我们酒店的位置正对着布达拉宫,站在酒店房间的窗子边,拉开窗帘,就能看到布达拉宫。
  我们出门前问过酒店大堂服务员,拉萨的商业中心在哪里。她告诉我们:“拉萨百货大楼是购物中心。”
  张源告诉滴滴车司机:“拉着我们先去布达拉宫那边绕一圈,再去百货大楼。”司机是山西人,滴滴车挂着晋A开头的车牌。司机爽快地答应了。他拉着我们绕了红山一圈。让我们坐在车上看了药王山、布达拉宫、布达拉宫广场、布达拉宫背后的公园。张源坐在副驾驶位上,和司机闲聊。
  我们发现在西藏做生意的几乎都是外地人,有来自四川的,来自福建的,来自山西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很多滴滴车司机,都是在每年西藏的旅游旺季五月到十月到来的时候,从川藏线或者滇藏线自駕进藏。一边旅游,一边赚钱。用他们的话说,过着像候鸟一样的生活。我们团队的导游,是一位来自重庆的女孩子。也是旅游旺季的时候飞来西藏当导游,旅游淡季就回重庆生活。我们问她:“你每次过来,适应这里的气候环境吗?”她说:“我每年刚来的时候,一样会有高原反应,甚至比你们来旅游的客人还厉害。没有办法,慢慢调整,慢慢适应。只要勤劳肯干,西藏不缺少发财致富的机会。”
  戴娆坐在司机驾驶位后面,李少华挨着她坐,我坐在最右边靠窗的位置。我看见李少华的左手悄悄拉起戴娆的右手。
  返回酒店以后,我有些不高兴,我问李少华:“你怎么能拉戴娆的手。我城建局那位女同事怎么办?”李少华长年独居,我看到他很孤独,就给他介绍了一位我们城建局退休的女同志,他俩还算谈得来,我一直在撮合他俩结婚的事。
  李少华脸红了:“老路,话可不能这么说。我这辈子没有谈过恋爱,不知道爱情是什么滋味。可是这个戴娆,我和她恐怕是爱上了。至于你那位女同事,我们俩只是在一起坐坐,喝过几次茶,连手都没有拉过。”
  第二天早上,我们先去了布达拉宫对面的药王山。在药王山观景台,同学们拿出钱夹里的五十元人民币整齐对折,和对面的布达拉宫风景对齐以后,就能把第五套人民币五十元纸币背面的风景图案,和眼前殿宇嵯峨的布达拉宫实景,重叠拍摄在一起。
  同学们有的拍景,有的请别人为自己拍照,有的几个人约着合影。观景台上游人很多。导游和周围的游人商量以后,为我们拍了一张集体合影照。
  从药王山下来,我们又去布达拉宫正前方的布达拉宫广场参观。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广场。站在广场上,能够把布达拉宫的全景看得清清楚楚。广场的另一面,有造型独特、庄严肃穆的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我们分别在纪念碑前留影。   在布达拉宫下面的人行道上和布达拉宫广场上,我们见到磕长头的藏民。导游告诉我们,他们都是磕十万个长头磕到大昭寺外面,再根据各自的经济实力,在大昭寺磕几万个长头不等。
  我们远远地看着。不说话,也没有人拍照。磕长头的人,有年龄很小的小男孩,有长得很美丽的女孩。有一个只有一条腿的小伙子,让我们心生敬佩。他伏下身去和站起身来,每一次都很艰难,但是他的眼神里充满了坚毅和慈悲。他的额头磕破了,结了一层厚的、硬的、黑色的结痂。像一朵充满佛性的莲花。
  依玛布日山垒砌的布达拉宫气势雄伟,最高处海拔为三千七百五十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宫殿。面对布达拉宫的美,我已经找不到更好的词语来描述。它壮阔、精致,每一个房间都堆满世界瑰宝。它恢弘的气势,璀璨而又深厚的文化。每看一眼,都会感到心中一震。
  刘琼是一位彝绣高手,是德江市有名的非遗传承人。同学们在布达拉宫下面的一家咖啡店休息的时候,刘琼的喘息声就大得像开着一台抽风机。这是一家网红咖啡店,坐在咖啡店的露天广场上,喝着饮品,背后是群楼重叠的布达拉宫,这既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奢侈。
  “能坚持吗?”张源有些担心地询问。
  “没事。”刘琼虚弱地摇摇手。“两个月前,我吃野生菌中毒,把我折腾去德江市人民医院住了半个月。出院以后身体一直没有恢复。我去过全世界很多地方,这次应该能够坚持。”
  刘琼几乎是走几步就要靠着墙壁或者坐在台阶上休息一会儿。李少华问:“为何不把便携式氧气瓶拿上来?”秦华说:“不让拿。”看到她那样艰难,小学教师女同学劝她原路返回。刘琼说:“这辈子就来这么一次,你们让我上去看一眼吧。”
  刘琼用手掌小心地抚摸墙体。布达拉宫有红色、白色、黑色三种颜色。红墙是用红色的白玛草砌压成的。白墙是在建筑涂料里添加牛奶、白糖涂刷而成。我凑上去闻了闻,白墙体充满牛奶的腥香。
  同学们准备去八廓街转一转,购买金刚结、转经筒等物件带回去给亲戚朋友。刘琼突然跌倒。“快给我纸巾,她流鼻血了。”妇产科医生赶紧蹲下,扶住刘琼。
  “你不是医学专家吗?”张源问她。
  “术业有专攻。再说我们常年住在平原上,我行医几十年,从来没有遇到过高原反应的患者。”医生说。
  “赶紧打车去医院吧。”有的同学提议。
  刘琼不同意。“我刚住院了半个月,才出院回家。我不去医院。”她挣扎着说。
  妇产科医生为她号脉,拿出随身携带的血压计帮她测量血压。“我看主要还是缺氧。打车回去酒店,把红景天口服液吃了,把氧气吸上,平躺休息,症状应该慢慢能够缓解。”
  张源把同学们分成两伙。一伙继续在八廓街逛街,另一伙打车陪刘琼回到酒店。
  回到酒店,按照妇产科医生的交待进行照护以后,刘琼的症状缓和了不少。我们都松了一口气。
  第二天早上,刘琼没能和我们一起出发去巴松措和新错。
  “医生说让我休息两天,等过了这两天,就能完全适应高原环境。”同学们清晨集合的时候,刘琼打电话给张源。
  可是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门诊部治疗了两天以后,刘琼还是没有办法适应高原环境。她再次打电话给张源,说自己走路的时候,脚都是软的。刘琼只好提前坐火车返回德江城。大巴车上的座位,空出来一个。餐桌上的座位,也空出来一个。
  新,在藏语中是木头、树的意思,措,在藏语里是湖的意思,新措就是指像一棵倒下的树形状的湖。前往新措的公路,相对狭窄,还有一部分是土路。这是一个新开发的景点,旅游大巴车没有办法开进去。导游把我们分成三队,分别乘坐三辆商务车前往新措旅游区。
  车行路上,只见到处林密草丰。这是天堂的风景,这是天堂的模样。
  新式藏族民居大多为两层建筑,主色调为青灰色。每家都有院落。院墙用大小相等的石块垒成。有的人家石头院墙上面,还会整整齐齐地码着一排劈开的木柴。一户人家在院墙外面建盖了三个平排的简易车棚,中间那个车棚里,停放着一辆白色的越野车。两匹毛色光亮的马正在车棚前面的草地上吃草,一匹马毛色纯黑,一匹马毛色纯白。
  张源、戴娆、李少华等我们九位被分在同一辆车上。因为有的车在路上要停车拍照和休息,三輛车并未同时到达新措景区。我们到达的时候,天上飘起小雨。从新措景区到达新措,来回需要徒步两个小时。
  新措景区没有开通线路车和景区观光车,只能雇一辆当地老百姓的摩托车前往。我征询大家的意见,都不同意乘坐摩托车。戴娆说:“不是钱的问题,这里风景如画,坐车有啥意思。”
  雪山顶上的雪融化以后,顺着山奔流直下,水里还夹杂着冰块。河边的沙洲和高山上,生长着一棵棵苍翠的冷杉,直插云霄。河上,有用一根根圆木搭建的木桥。有的河面,人们只能踏着大块的、平整的石头,跳跃着前行。
  极目远眺,湿地尽头古木参天,雪峰耸立。河水泱泱,清澈碧绿,河边的草地上开满各色野花。有洁白的、黑色的牦牛站在河边的牧场里,有的吃草,有的晒太阳,有的和游客对望。你对着它拍照,它也瞪着一双眼睛,专心地看你。
  张源充满活力。到了西藏,他还是那身装束。降温的时候,在那件真丝白上衣外面加一件纯棉外套。张源走得很快,我们还在拍照的时候,他就独自往前走去,不一会儿,道路尽头已经看不到他的背影。
  在西藏,人们把石头视为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在十字路口、路旁、湖边和村寨的出入口处,经常能够见到一堆堆刻着佛像和佛教经文的石头,这是玛尼堆。刻有佛像及佛教经文的玛尼石,并没有统一的规格和形状,制作者不用刻意选择,捡到什么石头就在上面刻画,经文多为“六字真言”和咒语。我们也纷纷捡来石块,摆放在路过的玛尼堆上。
  我们顺着湿地弯弯曲曲的小路逆流而上。四周雪山上流淌下来的溪流,把湿地分割成一道道小河湾,千回百转,汇集到主河道里。蓝天、白云、雪山和绿树倒映在水里,一切都那样美好。我们忍不住蹲在河边,大口喝水,希望能够洗净平日体内堆积下来的尘埃。   一群群藏香猪在草地上拱土、啃草、打滚。一群骏马见我们走近,扬起四蹄,跑进密林深处。转过一个河湾,一片巨大的原始森林出现在我们眼前。森林里全是遮天蔽日的参天大树,树干笔直。我们看见一个身穿红衣、面容姣好的女子坐在一棵横躺着的老树干上,树上长满绿绒绒的青苔。我们猜测她可能在自拍,或者正在做网络直播。
  戴娆想去原始森林里拍照。等我们走近以后,刚才那位照相的女子,像一个谜,突然不见了。也许,她熟悉森林的路线,抄近路走了。也许,她是一个美丽的树精灵,在森林里拥有一座我们看不见的小木屋。也许,是我们集体出现高原反应,眼花了。
  两辆载客的摩托车加大油门,从原始森林的道路上呼啸而过。摩托车轰鸣的加油声,刺破天空的宁静。清澈的河流也被带入深黄色的泥巴。戴娆皱皱眉头。
  张源打电话给我,说他已经走到新措。雪山圣洁,湖水清澈见底,飞鸟成群,这就是人间仙境。
  我问他,我们已经到达原始森林,离他那儿还有多远。他说还有二十分钟左右的路程。我们加快步伐。
  翻过一个小山丘,新措静静地躺在雪山脚下。像一位睡着了的美女,像一位腹有诗书的名士。雪峰和四周的绿树倒映其中。刚才还下着小雨的天空,突然变得晴朗。我们定定地看着湖水,内心充满静谧和安详。面对如此美景,没有人再交谈。世界如此安宁,活着这样美好。
  张源回头,深情地望着我们。像是回看他这一辈子走过的路,见过的人,经过的人情世故。
  当天晚上,回到林芝以后,张源请我们这桌人去当地最高档的酒店吃牦牛火锅。
  苯日神山位于雅鲁藏布江的北侧。尼洋河与雅鲁藏布江在此交汇,形成江河交汇奇观。尼洋河水清澈而湍急,雅鲁藏布江水深邃而从容,一清一浊,动静齐观。
  尼洋河风光带,水草丰盈,河中沙洲星罗棋布。站在雅尼国家湿地观景台,远眺能看到牧民过去用木棍和红柳围起来的牧场。河水绕着弯,自由地在广袤的草地上奔跑。
  我们乘坐游船,来到河中央一块百余亩的沙洲上。沙粒平坦洁净,颗粒均匀。女同学一会儿用苯日神山做背景,一會儿用雅鲁藏布江做背景,变换着角度和造型拍照。
  一对夫妇俩同来的同学打开手机音乐,把声音调到最大,播放着德江市有名的民歌。当场邀请同学们手牵着手,绕着圈,欢快地跳起彝族的左脚舞。却惹得秦华大声抗议,说有他这样重量级的彝族歌唱家在这里,还要播放手机音乐。他这是现场版的原声播放。玩笑归玩笑,大家没让秦华现场演唱。秦华这次一到西藏就发生轻度的高原反应。虽然林芝海拔只有两千九百多米,气候宜人舒适,大家也不敢让他做大声唱歌等消耗氧气的活动。
  一位风筝爱好者在沙滩上放起一只色彩斑斓的蝴蝶风筝。另一对夫妇找来一根小木棍,在沙滩上写下“神山祈福、平安健康”八个大字。写完之后,他们蹲在这八个大字后面,请人为他们拍了一张照片。
  苯日神山静静地注视着我们,雅鲁藏布江抖擞身子,不知疲倦地向着远方流去。李少华和戴娆背靠在一起,一个举起左手,一个举起右手,比了一个心的造型。这几天,我觉得李少华身上有种我不熟悉的感觉,青春、阳光、活力四射,那种年轻小伙子身上才有的感觉。
  巨大的经幡迎风飞舞。走近,听到它们被风吹得呼呼呼直响,像是有无数双大手在一遍遍地翻动经书。经幡旁边的草地上,一只脖颈上系着红布的放生羊,静静地站在那里,看着我们。在拉萨街头的转经路上,我们也遇到过放生羊。放生羊不能作为牲畜屠宰。主人在放生之前,会带着放生羊去寺院或被公认有灵气的地方,做转经、煨桑、磕头等仪式,最后给羊系上红布条,让羊独自离去。这是一只上了年纪的放生羊。它的眼神,充满宁静和慈悲。
  我掏掏口袋,发现除了昨天藏民赠送的一条洁白的哈达,我没有带吃的东西。女医生走过来,从包里掏出一只大苹果,摆在放生羊前面的草地上。羊走过来,试着用牙齿咬开苹果,它失败了。袁建国看到这个情景,捡来一块石头,把苹果砸开,摆在草地上。羊大口大口地吃起那只苹果。它吃得很快,两股苹果汁顺着它的嘴角流下来,砸在草地上。
  又有同学走过来,拿出饼干喂它。羊伸出舌头,嚼着饼干,幸福的表情。一位藏民告诉我们,转经人会给放生羊东西吃,放生羊也会跟着转经的人流不停地走着,融入转经人的行列。
  我们非常幸运,看到了南迦巴瓦峰。回城的路上,李少华拿过导游的话筒,主持了一场车上联欢会。
  在西藏,除了迷人的风光,我记忆最深刻的还有医院。当天晚上,刚回到林芝,一位女同学便因为重度高原反应被送进林芝市人民医院。
  林芝市人民医院的急症室里,躺满输液的患者。一打听,几乎都是来西藏旅游发生高原反应的游客。最远的,是三位来自新疆的游客。他们从新疆自驾游过来,随着海拔的升高,三个人分别都发生高原反应。前两位慢慢适应了,只有一位小伙子反应不断加重。本来还要去后藏。现在只能听医生的话,在这里治疗几天以后,返回新疆。有一对来自广州的年轻夫妇,从川藏线进藏,第一天进藏路上,妻子差点把车子开进山沟,从那天以后,全程由丈夫来开车。一个人开车很疲惫,来到林芝,丈夫发生高原反应,只好到医院来治疗。一位中年妇女,说是从平原上来的,到林芝以后,患了肺水肿,只好住院。旅行社在当地为她请了一名看护,她提出要第二天乘飞机回去。旅行社说问过医生了,需要肺水肿治好以后才能走。
  女士一边吸氧,一边愁容满面地看着输液床旁那张柜子,上面摆着一碗白粥,一份绿菜汤。这是旅行社给她点的外卖。现在已经冷了。她在想什么。是在想刚才旅行社和她丈夫的通话内容,还是在想她在家里栽种的那些绿植,或者,是在想一份没有写完的材料。她也许在后悔,出门不比在家,这次出门前,自己感冒刚好,怎么就不听劝,坚持要来。她可能在想,回去以后,得去美发店,认真做一个发型,改变一下自己的容貌。
  我约李少华去街上走走。
  我们走出医院,李少华掏出一包烟,递给我一支,帮我点燃。我不自觉地抽上了。过了很久,回味那一夜,我才想起,李少华和我很多年前就都戒烟了。那天晚上的那包烟和那只打火机,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李少华说:“人的生很简单,死却很麻烦。”
  我说:“随着参加葬礼次数的增多,说明我们在一天天老去。”
  我们说起这次同学会的很多细节。也谈论到李少华和戴娆交往的事情。
  返回医院急症室的路上,李少华说:“这是一次有意义的讨论,我刚把心情交给乱世,就收获一枚成熟的果实。”
  第二天早上,我们吃完早点,准备前往八一镇的卡定沟。
  出发之前,张源告诉大家,这位女同学因为发生肺水肿,医生说只能在医院治疗几天以后,从林芝乘飞机返回德江城。他们夫妇俩就不再继续跟团了。老同学让我和大家说一声,虽然她的身体去不了,请大家把她的灵魂和思想带去,共同分享美景。
  从林芝回来,我们按照李少华做的西藏行方案继续前行。
  站在海拔四千九百五十米的岗巴拉山顶向南眺望,羊卓雍措像镶嵌在大地上的一只蓝色的眼睛。昨天晚上一直做梦,没有休息好,今天我感觉心慌,呼吸困难。一路上吸了三罐氧气。李少华说:“西藏是一个天然的体检中心,事实证明,你的身体条件,最多只能适应五千米的海拔高度。”
  纳木措被称为西藏第一圣湖,驻足湖边,远眺连绵不断的念青唐古拉雪山。一望无垠的藏北高原上,一群群牦牛、羊、马在草地上行走、吃草、喝水。有游客在停车拍照。一路走来,山上能够见到不少自由自在的牦牛等动物,却看不到牧民。一打听,才知道每年六月份,牧民把牲口赶到山上,让它们自由生活,九月份才把牲口赶回来。在这期间,牧民忙着采摘蘑菇、木耳、灵芝、雪莲等山珍,或者搞旅游接待,打理自家的客栈、农家乐和牧家乐,发展民宿接待、土特产销售、餐饮等绿色环保的旅游产业。
  在停车场、吃饭处,或者走进一些藏民家中,有的藏民会售卖银器、毡帽、藏药等西藏特产。一路上,女同学购买了藏银,有碗、有筷子、有腰带、有手镯。男同学购买了藏红花、虫草等藏药。
  在停车场遇到放生牛,我们依然给它水果、面包等东西吃。它吃完以后,也不走开,就和游客们站在一起,像一个等待乘车去远方的游子。
  在一些偏遠的藏区遇到农家小孩子,我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铅笔、本子、圆珠笔、书本等小礼物赠给孩子们。我还从车上拿下来一个装满火腿肠、饼干、巧克力、糖果、面包、口香糖等干粮的环保袋,把里面的食品全部赠给一个小男孩。男孩子的父亲正在停车场上售卖一堆新鲜的雪莲花。雪莲花是湿润的,被他用双手捧在胸前。看到这一幕,他赶紧走过来,回赠我几朵雪莲花,表示感谢。
  小男孩长着一对黑亮的大眼睛,脸蛋被西藏高原的山风和紫外线晒出两团“高原红”,他的双手黑黝黝的,但是干净、健康。一个劲用汉语对我说:“谢谢”。我伸出手,想摸摸他的头。突然,我想起秦华说过,不能摸藏族同胞的头顶,我赶紧缩回手来,反复对小男孩说:“好好读书,长大后成为建设家乡和国家的人才。”
  小男孩听了后,用力点头。
  戴娆是一个经历了生活无情的磨砺,顽强挺过来的女人。经过这些天的相处,刚开始对她有一些看法的同学,也渐渐变得欣赏她。
  戴娆六年级转学走了,跟着姨妈去了澳大利亚。戴娆家里有两个哥哥,加上她,一共三个孩子。她的姨妈远嫁澳大利亚之后,一直没有怀上孩子。按照老家的风俗,戴娆被过继给姨妈,既能为姨妈家带去欢乐,也有为姨妈家引来弟弟妹妹的美好寓意。
  戴娆一直在澳大利亚读书、成长,和我们留在国内的孩子一样,毕业,工作,结婚,生子。生活按照一代代人走过来的轨迹,向前运转着。
  戴娆是一家园艺公司的高级花艺师。插花的时候,戴娆喜欢那些大红大紫的艳丽色彩。她想,生活这样美好,我应该更加热爱生活。戴娆的丈夫是一位体育教练。他是一位华裔。虽然是移民的后代,两个人之间,并不存在跨国婚姻的文化差异。戴娆说:“家是一个修身养性,回复元气的地方。家是心的归宿。肉身,也许一个旅馆就能安放,可是心,只有回家,它才能够得到安定。常年在国外生活,找一个志同道合的人做伴,共渡一生佷重要。”
  戴娆的儿子遗传了他父亲好动的性格,喜欢探险,喜欢户外运动。儿媳深爱儿子,结婚以后,丈夫出门,她会始终陪伴在他身边。后来,他们生了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女儿。
  “我永远忘不了那天,那噩梦的一天,那遭遇魔鬼的一天。”
  “那天早上,儿子一家四人,由儿子驾驶着那辆黑色的越野车,要去野营。平时我们都没有送别的习惯,那天早上,我和丈夫到门口为他们送别。两个俏皮的双胞胎,不断对我们抛飞吻过来,惹得我俩眼眶湿润。当天晚上九点多,我们接到警察厅的电话,说那辆黑色越野车出车祸,四个人都不幸去世。
  是老伴接听的电话。听到这个消息以后,他的心脏病急性发作。当场倒在电话机旁边的地板上。我拨打救护电话,医生把他拉到医院进行急救。抢救两天以后,他去世了。
  三天时间,我从拥有全世界,变成一无所有。”
  在去后藏那天的车上,上午十点多钟,同学们有的正在看窗外的风景,有的已经开始睡回笼觉,有的正处于半梦半醒的状态。
  突然,戴娆走到大巴车的第一排,拿过导游的话筒。她在大巴车上,当着全车人的面,对李少华公开表白。
  她说:“李少华,我爱你。”
  她说:“再不爱,我们就都要死了。”
  他们就那样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
  后来,戴娆说:“说出爱这个字需要很大的勇气。说真的,在车上那一瞬间,我也不知道是谁给了我那么大的勇气。”
  同学们愣住了,沉默了,过了很久,不知是陆鹏,还是袁建国,带头鼓掌。很快,车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张源说:“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今天晚上,我们应该订一个大蛋糕,共同庆贺。”
  戴娆表白完以后,大家热烈鼓掌,我大声说,你们应该抓紧时间,生一个孩子。我的祝福是发自真心的。
  在八廓街,李少华买了二十一个色彩艳丽的锦囊和二十一个精致的金刚结。装了满满一个旅行包。我们还逗他,买这么多回去,准备在相亲的时候送人。李少华笑笑,没有回答。   没想到,分别那天,他给每位同学赠送了一个系上金刚结的锦囊。李少华说:“每一个锦囊里面,都有一份德江地质小学同学生活方案。”
  同学们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离开。张源、戴娆、袁建国要乘坐不同班次的飞机,张源要返回公司总部,戴娆要先飞回澳大利亚,袁建国要回去平安市,他从平安市市委书记位置退休以后,一直住在那里。有部分同学选择乘坐火车返回德江城。李少华和我决定绕道云南,去看看美丽的香格里拉,去看看松赞林寺。我本来要赶着回家。但是李少华不经过我的同意,就打电话给我的老伴,说了他和戴娆的事情,他说,需要一个伙伴,陪他再走走。一来缓解对戴娆的相思之苦,二来他现在害怕一个人回去面对那个空荡荡的家。我说:“你陷入爱情,还要拉上我垫背。”说归说,我们相伴了一辈子,就算他不跟我的老伴说,我也不会丢下他一个人不管的。
  赠送锦囊的时候,李少华还和大家约法三章:一是每年春节前,每人都得在群里报一次平安,不准用文字发,只能本人亲自用语音发。二是每隔三年,必须搞一次同学会,考虑到同学们年事已高,太空旅行、火星探险、环球旅行等路途远、时间长的旅程就不再考虑。三是生活方案为专人定制,请各自查收,严格执行。
  我打了一辆出租车,送张源去飞机场。
  张源把李少华写给他的那张生活方案拿给我看,上面用漂亮的钢笔字写到:张源同学,发扬与病魔抗争的精神,继续创造生命奇迹,争取再活五十年。我把李少华写给我的那张生活方案拿给张源看,上面写到:路一奇同学,照顾好你的北大女才子,我们继续打羽毛球,永远。我打听到一位擅长医治哮喘病的藏医,她的联系方式我写在这儿。
  张源把那张纸条仔细对折,放回那个漂亮的锦囊里。“李少华买这些锦囊的时候,我们还打击他。没想到,那时他就在策划这件事情。李少华说,期盼下一次同学会早日到来,把提前离队同学的生活方案补上。”
  张源拿出那张在布达拉宫的集体照,用手指头一个一个地抚摸着照片上的同学。有泪珠从他脸上掉下来,砸在照片上,他用手轻轻擦净照片。
  我坐在出租车后排右边的座位上斜看过去,照片湿了,看上去反光,照片上的同学像是又少了几个。
  我摇下车窗,抬头看天。终于天晴了,让每一块骨头都吸饱阳光的感觉,真好。我们走过的这段路边,栽种着一排大树,树枝上长出三、四枝粗壮的新枝。树根旁的草地上,绿草葱翠,红叶相衬。
  秋天来了。
  責任编辑:索朗卓嘎
其他文献
很小的时候,听过这么一则笑话:过去,有一位骑驴的人,赶着九头驴经过布达拉宫前时,惊异于布达拉宫的雄伟壮观,惊异于布达拉宫宛若群星的大小窗户,一边走,一边数着布达拉宫的窗户,数着数着,没数清布达拉宫窗户的数量,却数丢了自己骑的那头驴。这是个带有嘲讽性质的笑话,可我非常喜欢这个带点傻气的赶驴人,和他一样,我也对布达拉宫充满好奇,虽不至于数丢了驴,却也痴迷。每当出差从外面回来,远远地看到布达拉宫的金顶,
小男孩旺扎坐在自家的门槛上,前面整齐地摆放着一双崭新的雨靴,他托着下巴眺望蓝蓝的天空。  这双雨靴是旺扎的妈妈最近才买给他的。  旺扎一直没有雨靴,想拥有一双雨靴是他曾经的梦想。农区雨水多,上学的小朋友们就会穿上各式各样的雨靴,在雨中穿着油光发亮的雨靴哒哒哒地走路,有时候还会故意用雨靴溅起水花惊起旁边的小女孩们,这让他经常羡慕不已。这下好了,妈妈给他也终于买了一双雨靴。他也可以穿着雨靴在水中嬉戏,
忠 诚  1951年,我十岁那年  第一次见到解放军  他们就住在我家门外的草原上  衣服湿透了  依然笔挺笔挺地站着  1961年,我二十岁  当我面对党旗宣誓的时候  我把忠诚牢牢刻在心里  用一生来践行  庄严的承诺  2017年,我七十六岁了  我手捧哈达喜迎党的十九大  虽然我老了  但是我从没有忘记  入党时的初心  不忘初心  在民主改革那个火红的年代  是党让我有了自己的土地和牛羊
之一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藏学界前辈、意大利学者杜齐教授到访阿里,面向古格的废墟群,留下这样一段文字:  “今天,人们似乎看到荒原正从山谷以缓慢的速度坚定地攀缘而上,但又想在它光秃秃的黄色山峡上留下伟大过去的痕迹。”  许多年过去,历经阳光风雨剥蚀,虽然荒原有所扩展,但这片土地上“伟大过去的痕迹”依旧,并且已经和正在抖落尘埃;曾经的存在被发现和重新发现,被认识和重新认识;不因其神秘面纱的逐层揭开而
2019年3月18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主持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对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提出了8个“相统一”的新的要求,其中包括“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  价值,是一事物对主体所具有的积极意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创新对学生的积极意义,不仅在于更多更好地传授给学生知识,而且在于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洛桑更才,藏族,教师,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西藏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十四期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班学员。作品散见《西藏文学》《中国诗会》《藏人文化网》等期刊和平台。著有诗集《流浪的八廓》。  我的父亲是个农民  他没有什么学识,除了藏文  也不认得其他文字  不善言谈,不喜欢阿谀奉承  但种地是把好手,种菜也厉害  曾经还是个木匠  他炸的油条,煎的烙饼,酿的青稞酒  在村子里小有名气  我的
那時太阳已经下班,  他把整片天空都腾了出来,  谁也看不出里面还埋伏着,  一个来自星球的暗访组。  傍晚的光像一池春水,  浮起我轻飘飘的脚步。  一些事物停在远山不走。  从高低起伏的犬吠上我确认过,  经过的每个村庄都保持了警惕。  晚风吹皱了我的期盼。  时间还在延伸,  修补过的道路已然痊愈。  我得承认,即使喝过了二两白酒,  我也没有勇气去说服群山让道,  好让我尽快见到其身后的春
藏北,打马从你账蓬前走过  辽阔与苍茫击穿胸膛  寂寞的风声  深情呼唤归来的雄鹰  湛蓝的天空如一张贵妇的脸  吸引阳光对她形影不离  纳木错收藏着  文成公主远嫁时的眼泪  千年末干  那个硕大的马蹄印  犹如睁大的眼睛  惊叹格萨尔王当年的勇  藏北草原进入了恋爱季  那么多藏羚羊在谈情说爱  數不清的格桑花  跳起欢快的锅庄  雄性的野牦牛  驮起藏北的剽悍和铿锵柔情
阳光亲吻额头  顺着藏面流进我的胃里  早晨的云,还在空中寄宿  店家的吆喝声,像一部壮丽的史诗  关切着你我的命运  茶馆里的哲学,在角落里绽放  那小伙提着音响唱了一圈后潇洒离去  两位盲人也在推销他们录制的堆谐合集  进来的还有一位拿着乐器的中年妇女  他們的脸上写满了拉萨  拉萨与他们,同生共灭。  普渡众生的人是你  斤斤计较的人是你  这不是谁的错  你不止一个你  历史和时间,有它既
对于文学界,这是一个大事件。  从此,中国文学将树起一面古老而又崭新的大旗,继四大名著之后,成为傲然屹立的第五部扛鼎之作,如珠穆朗玛峰俯瞰世界。它就是诞生于青藏高原,历经几个世纪狂风暴雪洗礼的鸿篇巨制史诗《格萨尔》。  这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个传奇。  首先,它是人类历史上最长的史诗,600万余行,1500万字。其次,主要由民间艺人口头传诵。最奇的是,这些艺人都是穷苦藏族人,目不识丁,无人教授,也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