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乡村空间在与城镇空间不断快步前进的对比中,愈能发现乡村空间发展过程中的欠缺和不足。为此本文主要就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空间转型与发展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空间生产;新型城镇化;乡村空间转型;发展
目前,乡村空间发展存在的很多根本性问题,因此,我们应依托新型城镇化的时代背景,抓住机遇,发挥其主体能动性,在城乡一体进程中,转变乡村空间发展结构和模式,实现乡村空间有序、良性地发展。
一、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概述
在当前社会上,新型城镇的建设理念已经存在了较长时间,并且对各地城镇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使现代城镇建设发展和之前的城镇建设发展产生了差异,其中比较突出的变化就是在重视城镇积极增长速度的同时也更加重视城镇在发展中付出的环境代价、资源代价,在当代城镇发展当中融入了长效发展机制以及资源控制类型的发展机制,以期实现城镇经济、环境等方面实现良好的协调,避免由于城镇发展而对当地居民生存环境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
其次,在新型城镇发展当中也更加科学的审视了城镇、城市、乡村之间关系,并跳出了单一的视角,从全局领域来看待问题,在这种新型城乡规划发展当中实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在促进经济发展的框架下的核心是当地居民的生活感受,通过相应城乡规划方案的落实实现城镇逐渐的向城市转变,这种带有低碳理念、环保特点、长远规划思想的城乡规划也能让我国经济结构更加的完善。
二、新型城镇化给乡村空间带来的机遇
(一)改善乡村居民生活水平
首先,乡村通过对城镇化建设所需要大量资源的提供,农民赚取生活费用,提高了收入;其次,城镇资源向乡村空间生产转移,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二)有利于乡村空间改造,传播现代文明
新型城镇化强调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城镇化建设带动乡村空间升级改造,利用城镇化向外围辐射功能,将乡村空间发展与城镇化紧密相连,整体规划,并通过完善乡村科学技术教育,以改变乡村居民传统落后观念。
三、新型城镇化乡村空间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乡村空间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新型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核心,重视生态环境建设,但在城镇化建设发展到一定时期,城市资本开始部分向乡村空间生产转移,在部分地方政府急于发展经济、追求利益的帮助下,收购土地,将原本城市建设中淘汰的高污染、高能耗企业转移到乡村,对乡村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另有部分原乡村企业为了满足城镇化建设的需求,获得更大利益,从而盲目扩大生产规模,部分原本污染较重的乡村企业再次扩大生产规模,对乡村自然环境的破坏愈发严重。
(二)农民土地权益保障机制不完善,城乡差距加大
土地开发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乡村空间生产的关键部分。城乡土地价格二元分化,农村土地被迫以低廉的价格出售给城镇,而城镇土地价格远高于买来的农村土地价格,巨大的土地差价完全被城镇占有,土地出让不公平。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与外扩,乡村土地被频繁征用,城镇建设拥有土地使用优先权,乡村空间发展地位进一步被压缩与不平等对待。资本通过利用土地投资房地产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搞“土地金融”,城镇资本越积越多,城镇建设拥有比乡村建设更多的优势资源,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
(三)乡村空间乡土文化消逝
在现实城镇化空间生产实践中,人们重视的往往是空间生产效率,置身在城镇化建设的场域当中,随处可见“加快进度”、“多快好省”等大跃进式的标语,工人生产出住宅,最后却因为高昂房价,而被自己亲手生产出来的空间抛出场外,人通过劳动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自己的需要,随后产生新的需要,进而通过劳动去追求幸福。但是,劳动如果发生在资本主导生产条件下,劳动将发生异化,这种异化劳动正是资本家剥夺剩余价值的手段,劳动带来的不再是幸福,反而是不幸和痛苦,幸福感无从谈起。
四、新型城镇化乡村空间发展对策
(一)完善生态保护机制,强化环保意识
第一,建章建制,發挥政府管理职能。建立乡村环境保护制度,依据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定,制定符合当地乡村环境保护的地方性政策、规章,明确权责,加强政府环境保护队伍建设,领导牵头,重点抓、重点管,淘汰被城镇化遗弃而躲藏在乡村中的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第二,发展乡村环保企业,推广使用绿色能源。要彻底改变乡村生态污染问题,需要从源头抓起,将因污染面临淘汰的企业,可予以技术和资金支持,帮助其降低能耗、提高处理污水、废气能力和技术,推广低能耗、无污染设施设备的使用与升级改造,重视乡村居民利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沼气,减轻环境污染。
(二)搭建城乡土地共同参与开发模式,推动城乡一体发展
第一,规范集体土地管理,建立平衡城乡利益的土地征用模式。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关键在于土地空间的开发与利用,要想处理好城镇发展与乡村的关系,以乡村发展为坚实依托,实则需要最先要处理城乡公平、社会公平问题。建立城乡土地征用统一标准,将更多的土地红利让利给乡村,让资本充分涌入到乡村的空间生产当中,推动乡村空间建设与发展。第二,减少城镇土地征用特权。新型城镇化空间生产过程中,其空间随着发展的进程需要不断向外扩散,经常性仅仅因为城镇化需要用某块土地,用行政性命令占有乡村集体土地,缺乏城乡统一规范机制,要建立城乡统筹规划制度,赋予乡村空间发展主动权。第三,扩大经济投入,促进城乡资源共享。通过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摸清乡村空间发展缺陷与不足,针对性地提供技术支持和经济保障,对于急度贫困乡村,落实精准扶贫政策,改善乡村发展面貌,争取在2020年前全面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三)重视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提升村民幸福感
第一,制定乡村文化保护机制。乡村文化是乡村发展的文化印记、传递乡村记忆的重要载体、彰显乡村独特魅力的核心。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市文明传播在乡村的每个角落,相比于发达先进的现代文化,乡村青年一代更青睐到城镇生活发展,乡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问题愈发严峻,文化传承缺少青年一代的参与,最终丧失活力,沦为回忆。政府应依据乡村特色,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旅游,留住乡村青年人才。第二,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新型城镇化要满足人发展的需要,必然包括乡村居民发展需要,必须积极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体系,切实解决乡村居民衣食住行基本问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乡村居民的精神世界,提升村民辛福感。当然,“对于当代中国而言,更重要的是解放与发展空间生产力。尤其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空间生产力的低下、空间产品和资源的匮乏与民众日益增长的空间需求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在确定的意义上,乡村空间转型与发展,不是超越历史阶段的乌托邦想象。
五、结语:
总之,改革开放后我国城镇化建设困难重重,通过借鉴国外国家的城镇化经验,摸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道路,对与城镇发展紧密相连的乡村空间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彭波.新型城镇化发展下的乡村建设的可持续思考[J].中外建筑,2015(07).
[2]武廷海.建立新型城乡关系,走新型城镇化道路[J].城市规划,2016(11).
[3]程浚灿,徐佳丹.分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的转型思考[J].城市地理,2016(02).
关键词:空间生产;新型城镇化;乡村空间转型;发展
目前,乡村空间发展存在的很多根本性问题,因此,我们应依托新型城镇化的时代背景,抓住机遇,发挥其主体能动性,在城乡一体进程中,转变乡村空间发展结构和模式,实现乡村空间有序、良性地发展。
一、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概述
在当前社会上,新型城镇的建设理念已经存在了较长时间,并且对各地城镇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使现代城镇建设发展和之前的城镇建设发展产生了差异,其中比较突出的变化就是在重视城镇积极增长速度的同时也更加重视城镇在发展中付出的环境代价、资源代价,在当代城镇发展当中融入了长效发展机制以及资源控制类型的发展机制,以期实现城镇经济、环境等方面实现良好的协调,避免由于城镇发展而对当地居民生存环境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
其次,在新型城镇发展当中也更加科学的审视了城镇、城市、乡村之间关系,并跳出了单一的视角,从全局领域来看待问题,在这种新型城乡规划发展当中实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在促进经济发展的框架下的核心是当地居民的生活感受,通过相应城乡规划方案的落实实现城镇逐渐的向城市转变,这种带有低碳理念、环保特点、长远规划思想的城乡规划也能让我国经济结构更加的完善。
二、新型城镇化给乡村空间带来的机遇
(一)改善乡村居民生活水平
首先,乡村通过对城镇化建设所需要大量资源的提供,农民赚取生活费用,提高了收入;其次,城镇资源向乡村空间生产转移,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二)有利于乡村空间改造,传播现代文明
新型城镇化强调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城镇化建设带动乡村空间升级改造,利用城镇化向外围辐射功能,将乡村空间发展与城镇化紧密相连,整体规划,并通过完善乡村科学技术教育,以改变乡村居民传统落后观念。
三、新型城镇化乡村空间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乡村空间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新型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核心,重视生态环境建设,但在城镇化建设发展到一定时期,城市资本开始部分向乡村空间生产转移,在部分地方政府急于发展经济、追求利益的帮助下,收购土地,将原本城市建设中淘汰的高污染、高能耗企业转移到乡村,对乡村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另有部分原乡村企业为了满足城镇化建设的需求,获得更大利益,从而盲目扩大生产规模,部分原本污染较重的乡村企业再次扩大生产规模,对乡村自然环境的破坏愈发严重。
(二)农民土地权益保障机制不完善,城乡差距加大
土地开发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乡村空间生产的关键部分。城乡土地价格二元分化,农村土地被迫以低廉的价格出售给城镇,而城镇土地价格远高于买来的农村土地价格,巨大的土地差价完全被城镇占有,土地出让不公平。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与外扩,乡村土地被频繁征用,城镇建设拥有土地使用优先权,乡村空间发展地位进一步被压缩与不平等对待。资本通过利用土地投资房地产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搞“土地金融”,城镇资本越积越多,城镇建设拥有比乡村建设更多的优势资源,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
(三)乡村空间乡土文化消逝
在现实城镇化空间生产实践中,人们重视的往往是空间生产效率,置身在城镇化建设的场域当中,随处可见“加快进度”、“多快好省”等大跃进式的标语,工人生产出住宅,最后却因为高昂房价,而被自己亲手生产出来的空间抛出场外,人通过劳动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自己的需要,随后产生新的需要,进而通过劳动去追求幸福。但是,劳动如果发生在资本主导生产条件下,劳动将发生异化,这种异化劳动正是资本家剥夺剩余价值的手段,劳动带来的不再是幸福,反而是不幸和痛苦,幸福感无从谈起。
四、新型城镇化乡村空间发展对策
(一)完善生态保护机制,强化环保意识
第一,建章建制,發挥政府管理职能。建立乡村环境保护制度,依据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定,制定符合当地乡村环境保护的地方性政策、规章,明确权责,加强政府环境保护队伍建设,领导牵头,重点抓、重点管,淘汰被城镇化遗弃而躲藏在乡村中的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第二,发展乡村环保企业,推广使用绿色能源。要彻底改变乡村生态污染问题,需要从源头抓起,将因污染面临淘汰的企业,可予以技术和资金支持,帮助其降低能耗、提高处理污水、废气能力和技术,推广低能耗、无污染设施设备的使用与升级改造,重视乡村居民利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沼气,减轻环境污染。
(二)搭建城乡土地共同参与开发模式,推动城乡一体发展
第一,规范集体土地管理,建立平衡城乡利益的土地征用模式。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关键在于土地空间的开发与利用,要想处理好城镇发展与乡村的关系,以乡村发展为坚实依托,实则需要最先要处理城乡公平、社会公平问题。建立城乡土地征用统一标准,将更多的土地红利让利给乡村,让资本充分涌入到乡村的空间生产当中,推动乡村空间建设与发展。第二,减少城镇土地征用特权。新型城镇化空间生产过程中,其空间随着发展的进程需要不断向外扩散,经常性仅仅因为城镇化需要用某块土地,用行政性命令占有乡村集体土地,缺乏城乡统一规范机制,要建立城乡统筹规划制度,赋予乡村空间发展主动权。第三,扩大经济投入,促进城乡资源共享。通过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摸清乡村空间发展缺陷与不足,针对性地提供技术支持和经济保障,对于急度贫困乡村,落实精准扶贫政策,改善乡村发展面貌,争取在2020年前全面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三)重视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提升村民幸福感
第一,制定乡村文化保护机制。乡村文化是乡村发展的文化印记、传递乡村记忆的重要载体、彰显乡村独特魅力的核心。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市文明传播在乡村的每个角落,相比于发达先进的现代文化,乡村青年一代更青睐到城镇生活发展,乡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问题愈发严峻,文化传承缺少青年一代的参与,最终丧失活力,沦为回忆。政府应依据乡村特色,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旅游,留住乡村青年人才。第二,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新型城镇化要满足人发展的需要,必然包括乡村居民发展需要,必须积极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体系,切实解决乡村居民衣食住行基本问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乡村居民的精神世界,提升村民辛福感。当然,“对于当代中国而言,更重要的是解放与发展空间生产力。尤其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空间生产力的低下、空间产品和资源的匮乏与民众日益增长的空间需求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在确定的意义上,乡村空间转型与发展,不是超越历史阶段的乌托邦想象。
五、结语:
总之,改革开放后我国城镇化建设困难重重,通过借鉴国外国家的城镇化经验,摸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道路,对与城镇发展紧密相连的乡村空间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彭波.新型城镇化发展下的乡村建设的可持续思考[J].中外建筑,2015(07).
[2]武廷海.建立新型城乡关系,走新型城镇化道路[J].城市规划,2016(11).
[3]程浚灿,徐佳丹.分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的转型思考[J].城市地理,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