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课本是高考历史命题的重要依据,回归课本、阅读课本是一个能够在高考中取得较为理想成绩的不可或缺的非常重要的举措。因为课本是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之一,而阅读又是历史记忆、概括、归纳、比较和分析等能力的形成和提升的前提。那么在阅读历史课文是我们应该抓住那些关键词呢?
一、抓程度词——有利于知识的宏观理解。
历史知识分散在历史课本的各个章节、各个环节,只有通过程度词的提示并加以整理,才能从整体上来概括出历史事物产生、发展和结束的进程。这类程度词语在我们的历史课本中比比皆是,例如:中国古代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经历了“建立”、“巩固”、“完善和发展”、“加强强化”和“进一步加强”等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经历了“开始形成”、“进一步加深”、“大大加深”和“完全形成”四个阶段。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经历了“初步形成”和“正式形成”两个阶段。全国高考曾经有一道论述题“概述1949年以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衰过程”,如果我们平时阅读课文时注意到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19世纪末“初步发展”,20世纪初“进一步发展”,20世纪四十年代“破产”等程度词,那么我们回答此题就能轻松过关了。因此,阅读课文时对程度词要有跟踪调查的意识,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完整的看到这些历史知识的轨迹,从而有助于从宏观上把握这些知识。
二、抓关联词——有利于知识的微观理解。
在历史知识学习中,关联词能揭示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在课本中关联词语也是层出不穷,例如:北美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其中关联词“既……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场战争为何是双重性质。说其是“民族解放战争”是因为美利坚民族通过战争摆脱了大英帝国的殖民统治,说其是“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是因为这次战争扫除了北美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即英国在北美的殖民统治。再如《大西洋宪章》中提出尊重各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倡导自由、和平,反对侵略。同时,当时英美也开始对苏联提供一些援助。我们读到“也”时就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既然英美对苏联一直是敌视的,现在为何还要援助它?援助苏联是否就意味着不再敌视苏联?通过分析我们知道英美敌视苏联是因为二者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有着根本的不同,而援助苏联又是因为法西斯的扩张威胁到英美国家自身的利益,只有援助并利用苏联的力量来抵抗法西斯并最终打败法西斯,才能维护美英自身的利益。因此,美英对苏政策的调整,根本出发点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就能理解美苏在战前的敌视、战中的同盟和战后的对抗关系了。如果我们平时习惯于利用关联词来记忆并理解有内在联系的历史知识,我们对于这类考题的作答就会游刃有余了。上海卷曾命题“指出1940—1941年前后美国对中国的抗战态度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三、抓着重词——有利于知识的纵横联系。
历史课本上经常有这样一些着重词,例如:“转折”、“标志”、“重要”、“奠定”、“开端”等。比如:“大生产运动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做了重要准备”、“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趋势,对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都有广泛的影响,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改革开放的开端”等,这些着重词在近年的高考题目中屡见不鲜。因此我们在阅读课本时对于着重词要用笔做记号,把这些史实用填空或设问的形式来强化记忆。
四、抓概念词——有利于知识的纵横联系。
近几年高考命题对历史概念的考察不仅没有削弱,反而加强了。历史课本上的概念很多,例如:“华北事变”这一历史概念,内涵包括:1935年,日军在华北制造的一系列侵略事件,其中主要有《何梅协定》和“华北五省自治”,国民政府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等。外延包括:日本要进一步扩大侵略(原因);妄图把华北变成第二个位满洲国(目的);日本制造华北事变与德国法西斯扩军备战;摆脱凡尔赛体系束缚,与意大利法西斯侵略埃塞俄比亚遥相呼应;利用了蒋介石围追堵截长征中的工农红军的有利时机(国际、国内背景)。华北事变是日本扩大侵略的新步骤和危险信号(性质)等。通过这一概念可以把中外历史知识进行纵横联系,从而加深理解。近几年高考对历史概念还加强了对任务方面的考察。例如上海卷曾命题“对孙中山作一简要评价”,江苏卷曾命题“隋炀帝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但他的许多政略举措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也发挥过积极作用。列举这些政略举措并说明其历史意义”。因此,我们在阅读课文时要加强对历史该你那的全面理解与把握。
总会,在高考历史复习中,阅读除了要注意超低空扫描,做到细、全、实、熟。同时还应紧扣关键词来调动历史知识,使知识的点、线、面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阅读的质量,提升历史思维能力,做到信心百倍地参加高考,取得好成绩。
一、抓程度词——有利于知识的宏观理解。
历史知识分散在历史课本的各个章节、各个环节,只有通过程度词的提示并加以整理,才能从整体上来概括出历史事物产生、发展和结束的进程。这类程度词语在我们的历史课本中比比皆是,例如:中国古代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经历了“建立”、“巩固”、“完善和发展”、“加强强化”和“进一步加强”等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经历了“开始形成”、“进一步加深”、“大大加深”和“完全形成”四个阶段。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经历了“初步形成”和“正式形成”两个阶段。全国高考曾经有一道论述题“概述1949年以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衰过程”,如果我们平时阅读课文时注意到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19世纪末“初步发展”,20世纪初“进一步发展”,20世纪四十年代“破产”等程度词,那么我们回答此题就能轻松过关了。因此,阅读课文时对程度词要有跟踪调查的意识,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完整的看到这些历史知识的轨迹,从而有助于从宏观上把握这些知识。
二、抓关联词——有利于知识的微观理解。
在历史知识学习中,关联词能揭示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在课本中关联词语也是层出不穷,例如:北美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其中关联词“既……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场战争为何是双重性质。说其是“民族解放战争”是因为美利坚民族通过战争摆脱了大英帝国的殖民统治,说其是“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是因为这次战争扫除了北美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即英国在北美的殖民统治。再如《大西洋宪章》中提出尊重各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倡导自由、和平,反对侵略。同时,当时英美也开始对苏联提供一些援助。我们读到“也”时就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既然英美对苏联一直是敌视的,现在为何还要援助它?援助苏联是否就意味着不再敌视苏联?通过分析我们知道英美敌视苏联是因为二者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有着根本的不同,而援助苏联又是因为法西斯的扩张威胁到英美国家自身的利益,只有援助并利用苏联的力量来抵抗法西斯并最终打败法西斯,才能维护美英自身的利益。因此,美英对苏政策的调整,根本出发点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就能理解美苏在战前的敌视、战中的同盟和战后的对抗关系了。如果我们平时习惯于利用关联词来记忆并理解有内在联系的历史知识,我们对于这类考题的作答就会游刃有余了。上海卷曾命题“指出1940—1941年前后美国对中国的抗战态度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三、抓着重词——有利于知识的纵横联系。
历史课本上经常有这样一些着重词,例如:“转折”、“标志”、“重要”、“奠定”、“开端”等。比如:“大生产运动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做了重要准备”、“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趋势,对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都有广泛的影响,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改革开放的开端”等,这些着重词在近年的高考题目中屡见不鲜。因此我们在阅读课本时对于着重词要用笔做记号,把这些史实用填空或设问的形式来强化记忆。
四、抓概念词——有利于知识的纵横联系。
近几年高考命题对历史概念的考察不仅没有削弱,反而加强了。历史课本上的概念很多,例如:“华北事变”这一历史概念,内涵包括:1935年,日军在华北制造的一系列侵略事件,其中主要有《何梅协定》和“华北五省自治”,国民政府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等。外延包括:日本要进一步扩大侵略(原因);妄图把华北变成第二个位满洲国(目的);日本制造华北事变与德国法西斯扩军备战;摆脱凡尔赛体系束缚,与意大利法西斯侵略埃塞俄比亚遥相呼应;利用了蒋介石围追堵截长征中的工农红军的有利时机(国际、国内背景)。华北事变是日本扩大侵略的新步骤和危险信号(性质)等。通过这一概念可以把中外历史知识进行纵横联系,从而加深理解。近几年高考对历史概念还加强了对任务方面的考察。例如上海卷曾命题“对孙中山作一简要评价”,江苏卷曾命题“隋炀帝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但他的许多政略举措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也发挥过积极作用。列举这些政略举措并说明其历史意义”。因此,我们在阅读课文时要加强对历史该你那的全面理解与把握。
总会,在高考历史复习中,阅读除了要注意超低空扫描,做到细、全、实、熟。同时还应紧扣关键词来调动历史知识,使知识的点、线、面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阅读的质量,提升历史思维能力,做到信心百倍地参加高考,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