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就业心理误区初探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lingguo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教育时代,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就业市场早已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部分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在面临社会、家庭以及自身各方面压力之时,走进不同的就业心理误区,致使她们在就业问题上出现严重障碍,因此帮助高职院校女大学生走出就业心理误区迫在眉睫。
  【关键词】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就业心理误区;初探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教育时代,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就业市场早已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部分高职院校女大学生面临社会、家庭以及自身各方面的压力,表现出一系列就业心理问题,致使她们在就业问题上出现严重障碍,因此帮助高职院校女大学生走出就业心理误区,积极参与竞争竞聘,找到自己的理想工作成为当前重要的课题。
  一、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的主要心理误区
  (一)自卑和自大
  部分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过低地估计了自己的实力,对自己的学历和性别没有信心,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不敢积极参与竞争而错失机会,同时在求职过程中也会因为种种原因遭受拒绝,这些女生更容易加剧自己的自卑心理,久而久之出现一些精神不振,消极沮丧等心理障碍;另一方面,部分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对于就业形势的认识过于理想化,希望享受生活和受人关注,对工作的待遇期望值很高,缺乏脚踏实地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从而导致在就业过程中这山望着那山高,无心从基层做起,结果往往捡不到西瓜又丢了芝麻。
  (二)迷茫和等待
  部分高职院校女大学生由于对职场没有做充分的了解,对自身也缺乏足够认识,面对招聘信息和签约时显得无所适从,在应聘之前迫不及待,应聘之后求知若渴,但真正面临签约时又觉得突如其来,导致签了约还焦躁不安、犹豫不决。另外,部分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完全依靠自己得天独厚的家庭条件自恃无恐,觉得机会不用自己去争取,往往在最佳就业时期漫不经心,出现坐失良机的现象,也有部分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前怕狼后怕虎,不去积极争取,等待学校的安排和理想的单位相中自己,表现出听天由命的消极被动心理。
  (三)攀比和从众
  部分高职院校女大学生看到其他同学选择了条件较好的单位,认为自己不能比别人差,一心只想进大城市、发达城市、挣钱多、待遇好的单位,有时即使是签了协议还会毁约,攀比心理致使高不成低不就,工作迟迟不能落实下来。此外,部分高职院校女大学生相对缺乏独立性、凡事喜欢从众凑热闹,在就业问题上也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对就业去想缺乏认真思考,看到周围同学去应聘,自己也凑个热闹。无备瞎撞型的盲目应聘者本身态度不够端正,也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往往屡试不中,反而更加影响求职信心,心灰意冷,加重精神负担。
  二、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出现心理误区的原因
  (一)社会层面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人数的剧增,高职院校也迎来大发展时期,毕业生在求职之际,就出现僧多粥少的现象,当一些用人单位明确提出“全日制本科学历”和“男性优先”的基线时,很多学生对自己的前途充满忧虑恐慌。而就业市场机制尚未健全,配套的政策法规和措施有待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公平竞争的就业新机制没有真正形成,这都给学历和性别处于劣势的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二)家庭层面
  学生背后的社会关系严重影响着就业状况,有些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家庭经济贫困、社会地位不高,导致她们在文化、社会资源占有量上明显处于劣势,因而缺乏有效的就业信息资源,面对不断提升的就业成本,心理压力与日俱增。同时,这部分学生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又是全部的期望,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立足社会,出人头地,这使得这部分学生在就业时特别渴望拥有一份好的工作,既缓解家庭的经济困难,减轻父母的生活压力,也让自己生活稳定,逐步实现自身目标,所以当高职院校女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不容乐观时,现实和理想的差距往往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的产生。
  (三)自身层面
  部分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在校期间对就业的严峻性没有充分的认识,虚度光阴,把时间浪费在恋爱逛街休闲上了,既没有积累过硬的专业本领,又没有足够强大的能力特长,等到毕业之际即时有良好的工作机会也只能望而兴叹。此外,还有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存在一些认识偏差,比如自我的定位不准,一心选择条件好的单位,增加自身的就业难度,把机会白白浪费;只肤浅地看到用人单位对于本科学历的要求,没有想到这些获聘的人员除了学历之外所具备的符合职场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明白先就业积累职场经验,先就业再择业的道理,这些消极偏激、目光短浅的想法容易使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进入自卑、焦虑、急躁等心理误区。
  三、高职院校帮助女大学生走出就业心理误区的对策
  (一)做好职业规划教育,提升竞争能力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更好地从事自己的职业,实现人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应通过系统的职业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克服劣势,发扬优势,在就业过程中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注意在选择就业时将自己的专长爱好和社会需要有机结合,适当调整期望值,明确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还要让她们学会适应性的调整,找准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不断积累经验,获得自己理想的职业。当然,要迈向理想职业必须具备实实在在的就业竞争能力。为此,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依靠出色的表现赢得用热单位的肯定。首先,要培养高职院校女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社会实践的能力;其次,要培养高职院校女大学生主动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使自己具备丰富的知识涵养;还要培养高职院校女大学生的道德素质,让她们在求学的同时学会做人,成为诚实守信、德才兼备的人才。只有具备了奋斗的目标和能力,才会在就业过程中底气十足,才会有受挫的能力和勇往直前的信心。
  (二)开展就业心理教育,加强就业指导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服务机构以及辅导员的心理辅导,缓解高职院校女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心理咨询服务机构负责针对性的对她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辅导和心理治疗工作,通过定期对辅导员、心协成员进行培训,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促进她们人格健康发展;通过心理网站、学院广播、橱窗板报等媒体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而具有熟练心理辅导技巧和就业知识的心理老师积极性的个别辅导,则可根据高职院校女大学生的身心感受,和她们进行沟通,帮助她们克服不良的心理因素影响,在她们遇到暂时的困难时能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再鼓勇气,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积极参与竞争竞聘。当然高职院校加强就业指导,对于解决高职院校女大学生的就业困难,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进行全面的指导,引导她们打好基础,完善自我,提高能力,一方面培养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职业道德,掌握求职方法和技巧,另一方面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指导她们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能力专长选择“人职匹配”的工作。
  (三)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创造就业机会
  高职院校应积极开放办学、注重校企合作和长期合作关系,一方面,深化教学改革,注重实践能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高职院校女大学生成为“首岗能胜任,转岗能适应,发展有后劲”的高技能人才。通过校企合作,能使学生较好地适应企业环境,感受企业文化,更好地立足本职,坚持从基层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另一方面,通过长期合作关系,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保证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对接。通过毕业生就业信息栏、就业网站、班级QQ群、飞信群等多种方式,进一步畅通毕业生就业信息发布渠道,同时,邀请合作用人单位来校,举办专场招聘会和毕业生就业讲座,组织高职院校女大学生积极广泛的参与,改“被动就业”为“主动就业”,这样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就业机会,从根本上解决一批有实力的高职院校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从而帮助高职院校女大学生走出就业心理误区。
  针对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自卑和自大、迷茫和等待以及攀比和从众等心理误区,高职院校应积极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做好职业规划教育,提升竞争能力;开展就业心理教育,加强就业指导;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创造就业机会,从而帮助高职院校女大学生走出就业心理误区,坚定信心、总结经验,迈向美好的就业前程。
  
  参考文献
  [1]宋岩松.高职医学院校困难家庭毕业生就业心理压力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1).
  [2]金平,陈奇苗.论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及疏导途径[J].就业与创业,2010(7).
  [3]吴双芳.试论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于调试[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0(3).
  [4]胡毅.试论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于调试[J].咸宁学院学院,2010(1).
  [5]费小平.高职院校学生结业问题的对策研究与分析[J].职教探索与研究,2008(4).
  
  注:本文为江苏省教育厅2008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及其形成的调查与研究》(项目编号:08SJD7100038)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吴炜(1975—),女,江苏建湖人,硕士,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辅导员。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十分迅速,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递增,服务贸易的增速也超过货物贸易,成为提高我国贸易竞争力的重要动力。2015年,我国服务贸易总额达71
20世纪后期,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化革命渗透于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的发展对国际贸易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本文将进出口国的互联网普及率作为核心
贷款损失准备是商业银行为抵御贷款风险而提取的用于弥补银行到期不能收回的贷款损失的准备金,用来应对未来对银行资本的潜在需求,具有防范银行信用风险与补充银行资本的特性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新的金融产品与服务不断涌现,各类经济社会主体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因此,金融及相关产业的发展速度、水平以及创新能力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