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态脆弱性时空演变及驱动力分析

来源 :干旱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yyy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脆弱性评价是了解区域生态状况的重要途径,科学评估生态脆弱性等级及变化对区域生态保护与建设,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利用SRP模型构建新疆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空间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生态脆弱性指数评价模型,分析新疆生态脆弱性时空演变特征.结果 表明:(1) 2000-2018年,新疆生态敏感性整体为中度敏感,呈现东南高西北低,主要受景观破碎度和土壤侵蚀程度影响;生态恢复力受植被覆盖度影响较大,整体呈西北高、东南低,变化幅度小,恢复力较弱;生态压力大致呈南、北部的山区和中部绿洲区、山区高、东南低,主要影响因子是人均GDP、农业依赖度和人口密度.(2) 2000-2018年新疆生态脆弱性整体处于中度脆弱到重度脆弱.南、北部植被覆盖度低的地区生态脆弱等级较高,中部高海拔林草丰富地区生态脆弱性等级相对较低;2000-2018年新疆生态脆弱性综合指数呈现先增长后降低趋势.(3)生态脆弱性主要驱动力方面,人为活动因子的农业依赖度、人口密度、土地垦殖率,自然环境因子的生境质量指数、景观破碎度、景观恢复力指数和年均降水量7个指标是新疆2000-2018年生态脆弱性变化的主要单因子;生境质量指数、景观恢复力指数、景观破碎度指数、植被覆盖率的变化与区域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是促使新疆生态脆弱性的主要驱动力.
其他文献
覆膜是干旱区农田提高作物产量的有效途径,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探究不同作物体系下,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对覆膜的响应,对于农田温室气体减排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小区试验,对玉米和棉花小区内的覆膜与未覆膜土壤(MM、MN、CM、CN)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原位观测.结果 表明:(1)覆膜显著增加了土壤温度与含水量(P<0.05).覆膜处理(MM、CM)土壤CH4排放次数大于未覆膜处理(MN、CN),2种体系中CH4排放通量最高出现在MM与CM处理,分别为63.47 μg·m-2·h-1和16.67 μg·m-2·h-
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是全世界栽培苹果的祖先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植物种质资源,但目前其种群退化严重,对新疆野苹果进行保育需要了解其对氮添加的响应.对不同水平氮添加处理的新疆野苹果幼苗小枝的枝叶大小性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异速生长分析,以探明新疆野苹果对氮添加处理的响应,为种群恢复提供理论基础.结果 表明:(1)中氮处理对小枝茎的伸长有显著促进作用,且显著降低了野苹果叶面积比率以及叶茎质量比;高氮处理显著降低了野苹果的出叶强度.(2)氮添加对新疆野苹果枝叶之间的增速以及分配格局
对天然分布在巴丹吉林沙漠南缘2种沙地生境(盐渍沙地、普通沙地)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分株种群的构件特征、种群年龄结构、动态特征及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进行调查,研究表明:(1)盐渍沙地土壤含水量和含盐量都显著大于普通沙地,普通沙地芦苇的株高、生物量以及各构件的生物量整体上都高于盐渍沙地的芦苇,土壤含水量和含盐量是该地区芦苇形态特征差异的重要驱动因素.(2)不同生境样地因土壤条件及种间竞争程度的差异,芦苇种群呈现出不同的年龄结构以及数量动态变化,普通沙地芦苇种群趋向于衰退型,盐渍沙地芦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