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耕地土壤有效磷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生态环境学报 | 被引量 : 30次 | 上传用户:xiaozhao5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广东省耕地土壤有效磷的演变规律,利用广东省1984以来的耕地长期定位监测网数据和重点监测点数据,对全省25年来的耕地土壤有效磷(AP)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4来以来全省耕地土壤有效磷含量总体水平增长了近3倍,年平均增加1.2 mg·kg-1;全省监测点有效磷含量处于中上水平(大于20 mg·kg-1)的频率由1986—1990年期间的10.8%上升至2006—2010年期间的66.6%,提高幅度超过50%,而处于低水平(小于10 mg·kg-1)
其他文献
采用土培试验,以越冬稻、R1088(籽粒Cd低积累)和IR34582、太粳558(籽粒Cd高积累)4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水稻品种在Cd0(不加Cd)、Cd5(5 mg·kg-(-1))和Cd25(25 mg·kg-(-
人体实验是生命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过程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必要环节。但另一方面,人体实验的某些不光彩历史及现代社会中大量的不规范人体实验操作,也引发了很多刑事法律方面问
"一天"在现代汉语中通常用来计量天数。本文拟从共时与历时两个维度,从词汇化视角探讨"一天"这一基本词汇的全貌,考察"一天"的词汇化历程,揭示其词汇化的动因和机制,分析"一
当前实践美学研究的困境是停留在一般的、宏观的、社会学的层面而未能进入特殊的、微观的、心理学的层面,“后实践美学”虽从一定程度上走出了当前实践美学研究的困境,但从根本
伴随科举制度的革废与白话文的兴起,晚清民初文话的传统生存场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西潮东渐的汹涌之势更加大了承继传统与寻求新变之间的张力。就晚清民初文化氛围而言,传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