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强度不断加剧,环境日趋恶化,已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敲响了警钟,环境问题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增强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因此,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必须注重环境知识的渗透,加强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逐渐形成人人参与环境保护的风气。如何才能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怎样在地理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地理教师应担负起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的重任。
我认为案例研究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提供的案例素材进行组织教学,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进而达到教学目的。
一、教学案例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研究对象、以问题为导向、以探究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增加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教师和学生以案例为媒介,在课堂上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对案例所含地理原理进行提升。
例如:在学习“森林资源破坏”这一生态环境问题时,让学生用课余时间查找“亚马逊平原的热带雨林区”的相关资料,了解并概括了“亚马逊平原的热带雨林区”的基本概况和现状、产生的原因及问题。亚马逊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那里自然资源丰富、物种繁多、生物多样性保存完好,有调节气候的作用,每年吞噬大量的二氧化碳,又制造大量的氧气,被誉为“地球之肺”、“生物科学家的天堂”。然而,人们从16世纪起开发森林,由于大规模的开发导致森林面积同400年前相比整整减少了一半。森林面积锐减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森林的过度采伐会引发气候恶化,暴雨洪灾增多,使土地侵蚀、土质沙化,水土流失加剧,使巴西东北部地区变成了巴西最干旱、最贫穷的地方;还会引发较大的泥石流和山体滑坡,冲毁村舍、农田,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的安全;更有甚者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随着热带雨林的减少,那里每天至少消失一个物种,有人预测,100年后,至少会有50-80万种动植物灭绝,这将成为人类最大的损失。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假设自己是这里的行政长官,将会采取怎样的防治措施:加大行政力度,大力宣传、落实森林法,提高人口素质,增强环保意识等等。
利用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把教学变成了一种特殊的探究活动,师生共同围绕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分析、解决问题,能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案例教学是引用特定案例学习某种原理或思想的方法,是把原理的学习与实践的应用融合在一起,相互渗透、相互支持。
例如:学习“水土流失”这一环境问题时,通过对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的成因和危害进行分析,让学生自主概括出地上河的成因及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黄河携带大量泥沙流入下游华北平原地区,由于河道变宽、流速变缓,大量泥沙淤积使河床升高,人们为了防止黄河泛滥,于是筑堤束水,河床不断抬高,河堤也相应加高,致使河床和两岸堤坝高出地面数米。黄河为会么会携带大量泥沙呢?学生查找资料发现,黄河流经“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地区,在历史上是一片“草丰林茂、沃野千里的绿洲”,但由于人类社会几千年的发展,常年的开垦,毁草弃牧、毁林种粮,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和生态失调。总结出:由于人为原因,黄土高原植被遭受破坏,造成水土流失,泥沙在下游淤积形成地上河,引发了黄河多次改道、洪水泛滥、威胁到黄河两岸居民的灾害。学生讨论并概括出解决措施:治理黄河的关键在于治沙,治沙的根本在于植树造林、恢复植被,因此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是治黄之本。
三、案例研究法有利于促使学生学会学习
案例教学告诉学生,“答案不止一个”,答案是开放的、发展的。例如:近几年海南大力发展浆纸林的种植,这对我们家乡规划今后的发展方向有何影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浆纸林的资料,并利用已学知识结合生物课程理论进行讨论分析,分成两个小组展开辩论,得出了不同的结论。第一组认为:大力种植浆纸林,这“地下抽水机”会引起地下水位下降、储量减少;外来物种同土生物种竞争栖息地,导致土生物种死亡、灭绝,使生物多样性减少;大力发展造纸这一严重污染的工业,会污染水源、土壤,破坏生态平衡,污染生态环境,使经济发展受阻甚至衰退,海南这一“旅游生态省”称号将名存实亡。第二组认为:海南的气候年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气温高,可满足浆纸林的生长,大力种植浆纸林加大了森林覆盖率,既保持水土,又调节气候,这种速生林产量高、收益快,可加速海南经济的腾飞,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何乐而不为?
通过案例的分析讨论,唤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积极参与精神,鼓励学生自主的思考、自主的交流、自主的学习,并进行总结或提炼要点。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查资料,通过个体独立或群体合作的方式做出分析和判断,积极寻找多种答案,这样经过反复多次的积淀后,就会获得自主学习的方法,使学会学习成为现实。
综上所述,利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环境问题的教学是十分有利的。案例研究是一种探究手段,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案例进行深入的讨论分析,培养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探讨中获取地理知识,并用所掌握的地理知识来解决实际地理问题,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因此,案例教学法是教师进行环境教育教学和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理想途径。
我认为案例研究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提供的案例素材进行组织教学,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进而达到教学目的。
一、教学案例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研究对象、以问题为导向、以探究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增加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教师和学生以案例为媒介,在课堂上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对案例所含地理原理进行提升。
例如:在学习“森林资源破坏”这一生态环境问题时,让学生用课余时间查找“亚马逊平原的热带雨林区”的相关资料,了解并概括了“亚马逊平原的热带雨林区”的基本概况和现状、产生的原因及问题。亚马逊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那里自然资源丰富、物种繁多、生物多样性保存完好,有调节气候的作用,每年吞噬大量的二氧化碳,又制造大量的氧气,被誉为“地球之肺”、“生物科学家的天堂”。然而,人们从16世纪起开发森林,由于大规模的开发导致森林面积同400年前相比整整减少了一半。森林面积锐减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森林的过度采伐会引发气候恶化,暴雨洪灾增多,使土地侵蚀、土质沙化,水土流失加剧,使巴西东北部地区变成了巴西最干旱、最贫穷的地方;还会引发较大的泥石流和山体滑坡,冲毁村舍、农田,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的安全;更有甚者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随着热带雨林的减少,那里每天至少消失一个物种,有人预测,100年后,至少会有50-80万种动植物灭绝,这将成为人类最大的损失。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假设自己是这里的行政长官,将会采取怎样的防治措施:加大行政力度,大力宣传、落实森林法,提高人口素质,增强环保意识等等。
利用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把教学变成了一种特殊的探究活动,师生共同围绕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分析、解决问题,能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案例教学是引用特定案例学习某种原理或思想的方法,是把原理的学习与实践的应用融合在一起,相互渗透、相互支持。
例如:学习“水土流失”这一环境问题时,通过对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的成因和危害进行分析,让学生自主概括出地上河的成因及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黄河携带大量泥沙流入下游华北平原地区,由于河道变宽、流速变缓,大量泥沙淤积使河床升高,人们为了防止黄河泛滥,于是筑堤束水,河床不断抬高,河堤也相应加高,致使河床和两岸堤坝高出地面数米。黄河为会么会携带大量泥沙呢?学生查找资料发现,黄河流经“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地区,在历史上是一片“草丰林茂、沃野千里的绿洲”,但由于人类社会几千年的发展,常年的开垦,毁草弃牧、毁林种粮,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和生态失调。总结出:由于人为原因,黄土高原植被遭受破坏,造成水土流失,泥沙在下游淤积形成地上河,引发了黄河多次改道、洪水泛滥、威胁到黄河两岸居民的灾害。学生讨论并概括出解决措施:治理黄河的关键在于治沙,治沙的根本在于植树造林、恢复植被,因此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是治黄之本。
三、案例研究法有利于促使学生学会学习
案例教学告诉学生,“答案不止一个”,答案是开放的、发展的。例如:近几年海南大力发展浆纸林的种植,这对我们家乡规划今后的发展方向有何影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浆纸林的资料,并利用已学知识结合生物课程理论进行讨论分析,分成两个小组展开辩论,得出了不同的结论。第一组认为:大力种植浆纸林,这“地下抽水机”会引起地下水位下降、储量减少;外来物种同土生物种竞争栖息地,导致土生物种死亡、灭绝,使生物多样性减少;大力发展造纸这一严重污染的工业,会污染水源、土壤,破坏生态平衡,污染生态环境,使经济发展受阻甚至衰退,海南这一“旅游生态省”称号将名存实亡。第二组认为:海南的气候年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气温高,可满足浆纸林的生长,大力种植浆纸林加大了森林覆盖率,既保持水土,又调节气候,这种速生林产量高、收益快,可加速海南经济的腾飞,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何乐而不为?
通过案例的分析讨论,唤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积极参与精神,鼓励学生自主的思考、自主的交流、自主的学习,并进行总结或提炼要点。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查资料,通过个体独立或群体合作的方式做出分析和判断,积极寻找多种答案,这样经过反复多次的积淀后,就会获得自主学习的方法,使学会学习成为现实。
综上所述,利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环境问题的教学是十分有利的。案例研究是一种探究手段,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案例进行深入的讨论分析,培养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探讨中获取地理知识,并用所掌握的地理知识来解决实际地理问题,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因此,案例教学法是教师进行环境教育教学和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理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