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如果将衣服直接扔到火里,那么衣服就会被点燃,直至被火烧掉。但是有一种衣服投入火中。非但不能烧着,而且可以被火“洗”得干干净净,这是什么“宝衣”呢?
在东汉桓帝时期,时任大将军的国舅爷梁冀,就曾经得到过这样一件神奇的“宝衣”。
有一次,他在将军府大宴宾客。
宴会开始前,他将“宝衣”穿在身上。一会儿,梁冀起了炫耀之心。于是他假意酒醉失手,“宝衣”上被洒了许多油迹,客人们见了,都觉得很可惜。梁冀却说无妨,笑呵呵地命令侍女端上来一盆烈火熊熊的木炭,随手脱下“宝衣”扔到火里。说是要“以火浣衣”。
“将军,您这是?唉,这不是太可惜了吗?”
“将军真能开玩笑,火都能铄石销金,怎么能不烧布制的衣服呢!”
“将军一定是喝醉了呀!”
客人们无不惊讶,议论纷纷。
“哈哈……我就是用火来洗宝衣的!”梁冀不无得意地说。
客人们更加面面相觑:世界上哪有用火来洗衣服的呢?
过了一会儿,将军吩咐侍女从火盆中取出“宝衣”来,衣服不但没被火烧毁,反而油迹没有了,而“宝衣”看上去更加光彩夺目。
这下,参加酒宴的客人们惊得目瞪口呆……
可是“宝衣”烧不坏的真正原因在哪里呢?当时的人们是无法说清楚的。
原来,这是因为是“宝衣”的材料与普通衣服不同,是用“火浣布”做成的。
到了三国朱期,魏文帝曹丕不相信世界上真有“火浣布”,他在著作《典论》中表达自己的观点说:天下无切玉之刀,火浣之布。
然而公元235年,也就是魏文帝去世的第九年(曹丕死于226年),西域使臣献来火浣布袈裟,却又一次证实了“火浣布”的存在。
晋朝时,王弼等人编著了道学著作《列子》,在卷五中就记载:周穆王大征西戎,西戎献锟之剑,火浣之布,浣必投于火,布则火色,垢则布色,出火而振之,皓然疑雪。这几句话将火浣去垢的情景描述得非常形象而生动。
那么到底什么是“火浣布”呢?其实,它的化学成分是石棉。
石棉,顾名思义就是石头里长的“棉花”。其实它同棉花大不相同,是一种纤维状的矿物。把石棉放到烈火中要到700~800℃才开始呈现脆弱现象,而1500℃才开始熔解。希腊语中,石棉的意思就是“烈火烧不坏的东西”。
石棉的外表看起来很像麻,表面通常具有玻璃光泽或丝绢一般的光泽。它可以用来搓绳、织布。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就开始用石棉织布。在古籍中称之为“不灰木”、“石绒”或“石麻”。用石棉织成的布称为“火浣布”,我们前面提到的梁冀将军的“宝衣”和西域献上的袈裟都是用这种“火浣布”制成的。穿上这种布制的衣服真可以说是“入火不焚”啊!
从矿物学角度来划分,石棉可以分为角闪石石棉和蛇纹石石棉两类。
角闪石石棉,俗称闪石石棉,主要产于区域变质形成的角闪岩中,与角闪石共生。一般由富含铁和硅元素的沉积岩变质生成,化学成分为硅酸镁铁钙。晶体呈针状、纤维状或呈纤维状集合体。常带不同色调的绿色,从浅绿直到深绿色或黑绿色,稍受氧化后则呈浅褐或深褐色。
蛇纹石石棉,俗称温石棉,分布非常广,要占到石棉产量的95%以上。其多数为白色,也有灰、棕、绿色。从组成上来看,属于硅酸盐类矿物,它同大多数硅酸盐材料成分类似,如玻璃、水泥、陶瓷等等。
由于具有多种物理、化学特性,作为工业原料或材料的石棉,在当今社会应用广泛。建筑工业上主要用来生产石棉板,石棉纸,以及保温、防热、绝缘、隔音等材料。石棉纤维也可与水泥混合,按一定配比制成石棉水泥瓦、屋顶板、石棉管等石棉水泥制品,代替大量钢材应用于各种建筑工程中。使用石棉与酚醛、聚丙烯等高分子塑料黏合,可以制成各种国防装备上重要部件。如火箭上,可用作尾部喷嘴管等;飞机上。可用作抗烧蚀材料、飞机机翼、油箱;舰艇上,用于制造鱼雷高速发射器:导弹上,用于弹头部的防热材料等。单就石棉布来说,现代石棉布的品种和规格都很多。因具有良好的耐火隔热性能,常被用作汽车、火车、飞机的防火、隔热材料。
在东汉桓帝时期,时任大将军的国舅爷梁冀,就曾经得到过这样一件神奇的“宝衣”。
有一次,他在将军府大宴宾客。
宴会开始前,他将“宝衣”穿在身上。一会儿,梁冀起了炫耀之心。于是他假意酒醉失手,“宝衣”上被洒了许多油迹,客人们见了,都觉得很可惜。梁冀却说无妨,笑呵呵地命令侍女端上来一盆烈火熊熊的木炭,随手脱下“宝衣”扔到火里。说是要“以火浣衣”。
“将军,您这是?唉,这不是太可惜了吗?”
“将军真能开玩笑,火都能铄石销金,怎么能不烧布制的衣服呢!”
“将军一定是喝醉了呀!”
客人们无不惊讶,议论纷纷。
“哈哈……我就是用火来洗宝衣的!”梁冀不无得意地说。
客人们更加面面相觑:世界上哪有用火来洗衣服的呢?
过了一会儿,将军吩咐侍女从火盆中取出“宝衣”来,衣服不但没被火烧毁,反而油迹没有了,而“宝衣”看上去更加光彩夺目。
这下,参加酒宴的客人们惊得目瞪口呆……
可是“宝衣”烧不坏的真正原因在哪里呢?当时的人们是无法说清楚的。
原来,这是因为是“宝衣”的材料与普通衣服不同,是用“火浣布”做成的。
到了三国朱期,魏文帝曹丕不相信世界上真有“火浣布”,他在著作《典论》中表达自己的观点说:天下无切玉之刀,火浣之布。
然而公元235年,也就是魏文帝去世的第九年(曹丕死于226年),西域使臣献来火浣布袈裟,却又一次证实了“火浣布”的存在。
晋朝时,王弼等人编著了道学著作《列子》,在卷五中就记载:周穆王大征西戎,西戎献锟之剑,火浣之布,浣必投于火,布则火色,垢则布色,出火而振之,皓然疑雪。这几句话将火浣去垢的情景描述得非常形象而生动。
那么到底什么是“火浣布”呢?其实,它的化学成分是石棉。
石棉,顾名思义就是石头里长的“棉花”。其实它同棉花大不相同,是一种纤维状的矿物。把石棉放到烈火中要到700~800℃才开始呈现脆弱现象,而1500℃才开始熔解。希腊语中,石棉的意思就是“烈火烧不坏的东西”。
石棉的外表看起来很像麻,表面通常具有玻璃光泽或丝绢一般的光泽。它可以用来搓绳、织布。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就开始用石棉织布。在古籍中称之为“不灰木”、“石绒”或“石麻”。用石棉织成的布称为“火浣布”,我们前面提到的梁冀将军的“宝衣”和西域献上的袈裟都是用这种“火浣布”制成的。穿上这种布制的衣服真可以说是“入火不焚”啊!
从矿物学角度来划分,石棉可以分为角闪石石棉和蛇纹石石棉两类。
角闪石石棉,俗称闪石石棉,主要产于区域变质形成的角闪岩中,与角闪石共生。一般由富含铁和硅元素的沉积岩变质生成,化学成分为硅酸镁铁钙。晶体呈针状、纤维状或呈纤维状集合体。常带不同色调的绿色,从浅绿直到深绿色或黑绿色,稍受氧化后则呈浅褐或深褐色。
蛇纹石石棉,俗称温石棉,分布非常广,要占到石棉产量的95%以上。其多数为白色,也有灰、棕、绿色。从组成上来看,属于硅酸盐类矿物,它同大多数硅酸盐材料成分类似,如玻璃、水泥、陶瓷等等。
由于具有多种物理、化学特性,作为工业原料或材料的石棉,在当今社会应用广泛。建筑工业上主要用来生产石棉板,石棉纸,以及保温、防热、绝缘、隔音等材料。石棉纤维也可与水泥混合,按一定配比制成石棉水泥瓦、屋顶板、石棉管等石棉水泥制品,代替大量钢材应用于各种建筑工程中。使用石棉与酚醛、聚丙烯等高分子塑料黏合,可以制成各种国防装备上重要部件。如火箭上,可用作尾部喷嘴管等;飞机上。可用作抗烧蚀材料、飞机机翼、油箱;舰艇上,用于制造鱼雷高速发射器:导弹上,用于弹头部的防热材料等。单就石棉布来说,现代石棉布的品种和规格都很多。因具有良好的耐火隔热性能,常被用作汽车、火车、飞机的防火、隔热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