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G已经是业界最为火爆的关注点之一,最近举办的MWC大会上5G设备接连涌现,令人目不暇接;而华为发布了以“折叠屏+5G”为卖点的Mate X手机后,5G这个话题的热度更是被推上了顶峰。在很多人的眼中,5G俨然就像是一座灯塔,照耀着行业的未来,顺着它的光就能找到前进的道路。现在5G的消费终端设备终于面世,新时代似乎近在眼前。
不过也有朋友会困惑,和当前被广泛应用的4G相比,5G到底能带来怎样迥然不同的实际体验?不少人都经历过家庭宽带大提速和电缆换装光纤后,数兆的带宽瞬间增长到数百兆,但上网依然也只是打游戏、看视频和刷网页等,体验的确有所提高,但玩的还是那一套。而5G相比4G,最广为人知的提升就在于速度,它真的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吗?
事实上,移动网络和有线宽带的确大有不同,移动网络的技术换代,所带来的影响要远比有线网络大。且不论5G,其实3G、4G的普及,已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颠覆。
就拿APP来说,3G时代微信全国制霸,令语音短信等传统运营商业务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4G时代小视频红遍大江两岸,令手机取代了PC成为了人们最常用的娱乐设备。3G成就了微信,4G带火了小视频,在5G时代谁将起飞?一起来聊聊吧。
5G:乘上它就能起飞
在展望未来之前,我们先回顾过去,剖析历史上新APP崛起的规律。为何微信能在3G时代突然爆发,小视频能在4G时代突然红火?这和网络基建的提升密不可分,网络基建的大幅进步是全新APP、网络应用流行的基础。
例如2G跃入3G,移动网络的带宽大幅攀升,而随着基站建设的铺开,流量资费也迅速下降。于是我们可以看到,3G时代人们越来越习惯于用手机上网,无论是刷微博还是玩联机手游,都逐渐成为了常态。3G时代中流量服务取代了传统的语音短信服务,成为了运营商的主心骨,这令微信成为了新的宠儿,而短信则沦为了接收验证码的信箱。
可以说,3G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起点。而到了4G时代,网络基建进一步升级,更多新奇APP在移动互联网的征途上一往直前。如果说3G的带宽是普通电缆宽带,那么4G可以说将带宽提升到了光纤级,这让移动网络承载更丰富多彩的数据成为了可能。
得益于激增的带宽和进一步下探的流量资费,直播和小视频渐渐占据了人们的碎片时间,路上看视频成为了4G时代的常态。在4G时代,手机取代了PC,成为了人们最常用的娱乐设备,而在大量活跃用户的支持下,大数据也初见雏形,今日头条、抖音等活用大数据推送内容的APP风生水起,成为了当前的“红人”。
时势造就英雄,微信在2G时代只能屈身于短信的威势之下,而手机看在线视频在3G时代往往是奢侈品,3G、4G浪潮的到来,才是令这些APP乘风而起的主动力。现在,新的浪潮又要来了,5G会给移动应用们带来怎样的契机?
5G的变化大致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带宽的跃进和流量资费的走低,这是大家最直接可以感受到的。
其次是组网的变更,基站更密集、更小型和结构改变。这会带来更灵活的信号覆盖、更低的延迟以及为更多设备提供服务。
接着是D2D(Device-to-Device),设备之间也可以进行通信,无需经由基站,网络效率更高。
毫无疑问,随着移动网络的些进化,在5G时代,我们将会迎来很多形态和之前截然不同的全新网络应用,到底都有什么呢?
5G将引爆VR、AR类APP
当人们谈起5G时代的新应用,VR、AR总是一大热门话题。4G时代移动网络已经足以承载起高清视频,那么5G时代理所当然就能传输数据量更大的沉浸式VR、AR影像。因此,不少人将5G视为VR、AR崛起的踏板,随时随地都能身临天涯海角,似乎并非是遥不可及的梦。
实际上,沉浸式VR、AR并非是在5G来临之际才开始燃起热度的。早在2016-2017年,就成为了炙手可热的领域,PlayStation VR、HTC Vive和微软Hololens等沉浸式VR、AR设备一时风光无限,人和电脑的交互似乎即将打破2D平面,进入到3D的新次元。
然而人们发现,这类VR、AR太过于局促,仅在室内才能使用,而且还需要专门的线缆来传输数据图像。而高速无线传输数据的5G网络,能很大程度上解决数据线缆限制的问题,似乎简直是这类应用的绝配;沉浸式的VR、AR应用将会在5G时代再次大放光芒,仿佛理所当然。
在各种5G宣传片中,可以看到这样一种典型场景:人们带着5G眼镜,即可看到逼真的VR、AR图像;就算是坐在车上,也能够犹如亲临球馆般看球赛。而随着沉浸式VR、AR设备的普及,其上的APP开发也将进入一个新高潮,人们刷的可能不仅仅是抖音这样的简单小视频,玩的不仅仅是触碰屏幕的手游,而是更多立体交互的影像和游戏。
但這种科幻般的场景是否会在5G时代切实地走进现实生活当中?基于沉浸式视觉的APP是否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实不难发现,这一切的前提是沉浸式VR、AR设备真的能做到接近普通眼镜般的轻便。尽管5G可以代替线缆传输数据,但续航和显示并非是5G能解决的问题。
换言之,5G的确提供了随时随地传输高质量VR、AR图像的数据通道,但电池、显示屏仍严重制约着沉浸式VR、AR设备的普及。当前,电池仍无法在做到眼镜腿般轻便的同时,还提供足够显示高质量沉浸式VR、AR图像的电力,并保证足量续航;而显示屏也难以做到透光的同时,还显示出高画质———或许几年后的OLED可以,但现在仍不现实。因此,科幻片当中的VR、AR眼镜,在5G时代仍很难走进寻常百姓家,VR、AR应用的爆发也就无从谈起。 但尽管如此,得益于5G的高速率、低延迟等特性,VR和AR在5G时代依然会迎来更出彩的表现。受限于设备,在5G时代VR和AR应用或许不会有质的改变,但这并不妨碍它们在图像显示、响应速度等方面继续进步。
35G将催生出大量云APP
有心的朋友应该会注意到一个数据,在5G网络下,传输速率可达1 Gbit/s,而延迟则可低至1 ms,虽然这数据分属不同的网络切片,但是这也说明,5G的传输效率已经能一定程度上媲美本地硬盘的I/O,光看这个数据,俨然已经是SSD级别。
这意味着,在5G时代,网络已经能在很多场景中代替本地存储器的功用。现在我们用手机玩游戏也好,使用某项服务也好,往往得先下载安装APP。而在5G时代,这一切都可以通过网络完成,“云应用”“云游戏”会越来越多出现在我们面前,云计算将会前所未有地走近消费者。
实际上,目前这类云应用已经开始显山露水。例如微信力推的“小程序”,就是比较轻量的云应用。在4G的网络下,微信小程序已经能够一定程度上取代很多APP的功用,例如打车、点外卖等,很多朋友都已经习惯于使用小程序而非APP。
云应用对于用户来说,无疑要比APP更方便使用;而对于厂商而言,也更容易维护。同时,云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解决设备的性能、平台适配等问题,对于推广某项服务来说,可能要比传统的APP来得更高效。
从历史来看,各大巨头对小程序这类云应用也已觊觎已久。在iPhone刚刚发布之时,曾经激进地只支持WebApp,但由于移动网络尚未足以支撑起如此复杂的应用(iPhone初代甚至不支持3G),苹果不得已在iOS 2(iPhone 3G)中推行AppStore,回归传统的APP生态。现在,腾讯已经将微信小程序作为拳头产品之一,而阿里也在淘宝、支付宝等平台大力推行小程序。可以预见,到了5G时代,小程序这类云应用会进一步成为常态。
在5G时代,云应用会以怎样的姿态呈现在用户眼前?当然就不止现在的小程序那么简单,从最近MWC展会上腾讯发布的“腾讯即玩”云游戏平台就可窥一隅。“腾讯即玩”平台提供的云游戏服务借助5G网络,可以在任意平台上随时随地游玩《怪物猎人》等游戏大作,无需安装。而类似的服务,索尼、微软等游戏厂商也有推行;随着5G的普及,可以预见会有更多重量级的应用程序搬迁到云上,消费者只需简单的5G终端,就可以畅享以往需要高端硬件才能运行的游戏和生产力工具。
云应用的一大特性是跨平台,这意味着云应用的普及也为物联网生态提供了关键拼图。在5G时代,大量设备都会智能化并组成物联网,而云应用则为这些设备提供了扩展功能的可能。一个云应用,它可能不仅仅能在手机、电脑上使用,它或许也能在洗衣机、冰箱和扫地机等设备上使用。
云应用在物联网的广泛使用,或许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别样滋味。例如在厨房做菜时,可以通过电饭煲的云应用点歌,做完饭坐下来开吃时,桌边的电视就自动为你播放刚刚点的BGM。这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场景,更复杂的应用大家可以发挥想象。更多设备变得更加智能,这或许就是云应用带来的另一层意义吧。
5G和物联网将改变APP的形态
在5G网络下,mMTC的切片可以提供1平方公里内100万个设备的同时连接,这就是为物联网定身量造的。加之我国已经启动了IPV6全面部署战略,计划在2020年IPV6活跃用户要达到5亿,这为物联网海量设备分配IP地址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种种网络基建已为物联网作好了准备,物联网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各大巨头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纷纷打造起了自家的物联网平台。例如腾讯推出了腾讯云的物联网套件和QQ物联,阿里推出了阿里云IoT,百度则推出了百度天工物联网平台。这些物联网平台一方面为各类硬件提供了接入移动互联网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平台开发出多种多样的应用。
未来的APP,不仅仅需要面向手机、平板这样现在常见的移动设备,如何适配各类物联网设备,也是个值得深究的课题。云应用会是物联网的一个经典解决方案,但结合硬件后,各种功能具体要如何实现,仍需要深入思考。
现今我们使用移动互联网,经典的操作方式是通过触摸屏控制各类功能,但物联网的硬件形态千奇百怪,APP如何通过这些硬件来实现功能?目前来说,比较常见的方案,要么是在设备上加上一块触摸屏(例如冰箱),要么是通过语音控制(例如音箱),要么是通过连接手机、作为附件使用(例如智能门锁)。另外不难发现,目前的物联网设备仍需要一个控制中心,例如用手机、智能音箱统一控制各类设备,而在5G时代,这一切可能会迎来改变。
5G网络的D2D特性,令设备之间可以相互连接,并不一定需要经由基站,这令物联网设备之间的联动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例如前面提到的用电饭煲点歌让电视机播放,就是一个可能出现的场景。在物联网中,很多设备都可以是控制端,要如何才能设计出一套适配各类硬件的控制方案,是5G时代的物联网平台以及物联网APP们需要解决的难题。
和现在APP只需要面向触摸屏不同,5G时代的APP和物联网紧密结合后,形态或许会发生巨大改变。当然,更理想的情况是,和现在经常需要手动操控的“智能硬件”相比,5G物联网的硬件们能自動实现各种功能,做到更进一步的“智能”,这就引入到了下一个话题———人工智能。
5G将催熟人工智能
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是息息相关的。一方面,大数据是人工智能的源泉,人们的活动通过移动互联网汇聚成为大数据,为人工智能提供了萌芽的土壤;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能够让人工智能从云端发起,无需在本地计算,降低了硬件门槛。从这2方面来看,5G无疑都能为人工智能提供助力。
先来说说5G为何能提供更足量的大数据之源。在4G时代,移动设备取代了PC成为了人们最常见的娱乐设备,人们和移动设备的亲密无间,为互联网企业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手机等移动设备和PC相比,更是个天然的数据收集器,手机比PC更广泛服务于人们的各种生活场景,同时也能够索取更多权限,各类应用很容易就能申请到监控地理位置、网络连接、联系人信息等和隐私相关的权限。此情此景下,个人和群体的行为规律被前所未有地数据化,成为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算法的基础。
而到了5G时代,随着物联网的铺开,可以预见数据收集器被进一步扩大。不仅仅手机可以收集到数据,各种家电、贴身物品乃至公共设施,都能服务于收集数据这一环。人工智能在5G时代能汲取到更多的养分,但与此同时要如何保护人们的隐私,也成为了严峻的课题———不过这和今天的话题无关,且表过不谈。
另一方面,5G的高速网络令人工智能从云端服务到现实生活的每个角落成为了可能。无论是物联网、车联网乃至智慧城市网络,都可以通过5G实时反馈状况到云端,然后人工智能将计算后的结果再返还回去。
人工智能可以做很多自动化的判断,例如在自动驾驶的环境中,云端可以通过车辆、交通灯等监控路况,然后实时规划路线;又例如在下班的时候,通过监测归途,家中的电器会提前工作,进门即可享受到一个舒适的家。
而在更高的层面上,人工智能将会通过5G在公共管理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例如安检、车流控制、治安巡查等,都可以由人工智能辅助乃至接管大量工作,大大提高社会运转的效率。不仅如此,人工智能还能促进生产———工厂的生产设备也可以通过5G接入人工智能,由AI来管理各种生产环节,按照生产需求来达成目标,并将生产运转状况反馈给管理者,甚至实现全自动生产———“工业4.0”,近在眼前。
另外,人工智能的应用是多样化、综合性的。在5G时代,APP的功能界限可能会模糊化,人们或许通过某个人工智能服务,就得以实现了以往多个软件应用才能实现的功能。在5G时代,大型的互联网企业会通过人工智能包办起更多领域的业务,较小型的公司将会面临着更激烈的挤压。因此,5G和人工智能可能会催生出前所未有的互联网霸主,国内的BAT,国外的微软、亚马逊、苹果和Google,谁将会笑到最后?我们拭目以待。
3G、4G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5G的到来会让未来再次变革。令人高兴的是,我国已经抓住了5G的先机,可以预见在1~2年内,5G就将走进千家万户当中。5G谁将会起飞?那就得看何人能乘上5G的浪潮了,我们共同期待轰轰烈烈的5G时代吧。
不过也有朋友会困惑,和当前被广泛应用的4G相比,5G到底能带来怎样迥然不同的实际体验?不少人都经历过家庭宽带大提速和电缆换装光纤后,数兆的带宽瞬间增长到数百兆,但上网依然也只是打游戏、看视频和刷网页等,体验的确有所提高,但玩的还是那一套。而5G相比4G,最广为人知的提升就在于速度,它真的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吗?
事实上,移动网络和有线宽带的确大有不同,移动网络的技术换代,所带来的影响要远比有线网络大。且不论5G,其实3G、4G的普及,已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颠覆。
就拿APP来说,3G时代微信全国制霸,令语音短信等传统运营商业务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4G时代小视频红遍大江两岸,令手机取代了PC成为了人们最常用的娱乐设备。3G成就了微信,4G带火了小视频,在5G时代谁将起飞?一起来聊聊吧。
5G:乘上它就能起飞
在展望未来之前,我们先回顾过去,剖析历史上新APP崛起的规律。为何微信能在3G时代突然爆发,小视频能在4G时代突然红火?这和网络基建的提升密不可分,网络基建的大幅进步是全新APP、网络应用流行的基础。
例如2G跃入3G,移动网络的带宽大幅攀升,而随着基站建设的铺开,流量资费也迅速下降。于是我们可以看到,3G时代人们越来越习惯于用手机上网,无论是刷微博还是玩联机手游,都逐渐成为了常态。3G时代中流量服务取代了传统的语音短信服务,成为了运营商的主心骨,这令微信成为了新的宠儿,而短信则沦为了接收验证码的信箱。
可以说,3G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起点。而到了4G时代,网络基建进一步升级,更多新奇APP在移动互联网的征途上一往直前。如果说3G的带宽是普通电缆宽带,那么4G可以说将带宽提升到了光纤级,这让移动网络承载更丰富多彩的数据成为了可能。
得益于激增的带宽和进一步下探的流量资费,直播和小视频渐渐占据了人们的碎片时间,路上看视频成为了4G时代的常态。在4G时代,手机取代了PC,成为了人们最常用的娱乐设备,而在大量活跃用户的支持下,大数据也初见雏形,今日头条、抖音等活用大数据推送内容的APP风生水起,成为了当前的“红人”。
时势造就英雄,微信在2G时代只能屈身于短信的威势之下,而手机看在线视频在3G时代往往是奢侈品,3G、4G浪潮的到来,才是令这些APP乘风而起的主动力。现在,新的浪潮又要来了,5G会给移动应用们带来怎样的契机?
5G的变化大致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带宽的跃进和流量资费的走低,这是大家最直接可以感受到的。
其次是组网的变更,基站更密集、更小型和结构改变。这会带来更灵活的信号覆盖、更低的延迟以及为更多设备提供服务。
接着是D2D(Device-to-Device),设备之间也可以进行通信,无需经由基站,网络效率更高。
毫无疑问,随着移动网络的些进化,在5G时代,我们将会迎来很多形态和之前截然不同的全新网络应用,到底都有什么呢?
5G将引爆VR、AR类APP
当人们谈起5G时代的新应用,VR、AR总是一大热门话题。4G时代移动网络已经足以承载起高清视频,那么5G时代理所当然就能传输数据量更大的沉浸式VR、AR影像。因此,不少人将5G视为VR、AR崛起的踏板,随时随地都能身临天涯海角,似乎并非是遥不可及的梦。
实际上,沉浸式VR、AR并非是在5G来临之际才开始燃起热度的。早在2016-2017年,就成为了炙手可热的领域,PlayStation VR、HTC Vive和微软Hololens等沉浸式VR、AR设备一时风光无限,人和电脑的交互似乎即将打破2D平面,进入到3D的新次元。
然而人们发现,这类VR、AR太过于局促,仅在室内才能使用,而且还需要专门的线缆来传输数据图像。而高速无线传输数据的5G网络,能很大程度上解决数据线缆限制的问题,似乎简直是这类应用的绝配;沉浸式的VR、AR应用将会在5G时代再次大放光芒,仿佛理所当然。
在各种5G宣传片中,可以看到这样一种典型场景:人们带着5G眼镜,即可看到逼真的VR、AR图像;就算是坐在车上,也能够犹如亲临球馆般看球赛。而随着沉浸式VR、AR设备的普及,其上的APP开发也将进入一个新高潮,人们刷的可能不仅仅是抖音这样的简单小视频,玩的不仅仅是触碰屏幕的手游,而是更多立体交互的影像和游戏。
但這种科幻般的场景是否会在5G时代切实地走进现实生活当中?基于沉浸式视觉的APP是否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实不难发现,这一切的前提是沉浸式VR、AR设备真的能做到接近普通眼镜般的轻便。尽管5G可以代替线缆传输数据,但续航和显示并非是5G能解决的问题。
换言之,5G的确提供了随时随地传输高质量VR、AR图像的数据通道,但电池、显示屏仍严重制约着沉浸式VR、AR设备的普及。当前,电池仍无法在做到眼镜腿般轻便的同时,还提供足够显示高质量沉浸式VR、AR图像的电力,并保证足量续航;而显示屏也难以做到透光的同时,还显示出高画质———或许几年后的OLED可以,但现在仍不现实。因此,科幻片当中的VR、AR眼镜,在5G时代仍很难走进寻常百姓家,VR、AR应用的爆发也就无从谈起。 但尽管如此,得益于5G的高速率、低延迟等特性,VR和AR在5G时代依然会迎来更出彩的表现。受限于设备,在5G时代VR和AR应用或许不会有质的改变,但这并不妨碍它们在图像显示、响应速度等方面继续进步。
35G将催生出大量云APP
有心的朋友应该会注意到一个数据,在5G网络下,传输速率可达1 Gbit/s,而延迟则可低至1 ms,虽然这数据分属不同的网络切片,但是这也说明,5G的传输效率已经能一定程度上媲美本地硬盘的I/O,光看这个数据,俨然已经是SSD级别。
这意味着,在5G时代,网络已经能在很多场景中代替本地存储器的功用。现在我们用手机玩游戏也好,使用某项服务也好,往往得先下载安装APP。而在5G时代,这一切都可以通过网络完成,“云应用”“云游戏”会越来越多出现在我们面前,云计算将会前所未有地走近消费者。
实际上,目前这类云应用已经开始显山露水。例如微信力推的“小程序”,就是比较轻量的云应用。在4G的网络下,微信小程序已经能够一定程度上取代很多APP的功用,例如打车、点外卖等,很多朋友都已经习惯于使用小程序而非APP。
云应用对于用户来说,无疑要比APP更方便使用;而对于厂商而言,也更容易维护。同时,云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解决设备的性能、平台适配等问题,对于推广某项服务来说,可能要比传统的APP来得更高效。
从历史来看,各大巨头对小程序这类云应用也已觊觎已久。在iPhone刚刚发布之时,曾经激进地只支持WebApp,但由于移动网络尚未足以支撑起如此复杂的应用(iPhone初代甚至不支持3G),苹果不得已在iOS 2(iPhone 3G)中推行AppStore,回归传统的APP生态。现在,腾讯已经将微信小程序作为拳头产品之一,而阿里也在淘宝、支付宝等平台大力推行小程序。可以预见,到了5G时代,小程序这类云应用会进一步成为常态。
在5G时代,云应用会以怎样的姿态呈现在用户眼前?当然就不止现在的小程序那么简单,从最近MWC展会上腾讯发布的“腾讯即玩”云游戏平台就可窥一隅。“腾讯即玩”平台提供的云游戏服务借助5G网络,可以在任意平台上随时随地游玩《怪物猎人》等游戏大作,无需安装。而类似的服务,索尼、微软等游戏厂商也有推行;随着5G的普及,可以预见会有更多重量级的应用程序搬迁到云上,消费者只需简单的5G终端,就可以畅享以往需要高端硬件才能运行的游戏和生产力工具。
云应用的一大特性是跨平台,这意味着云应用的普及也为物联网生态提供了关键拼图。在5G时代,大量设备都会智能化并组成物联网,而云应用则为这些设备提供了扩展功能的可能。一个云应用,它可能不仅仅能在手机、电脑上使用,它或许也能在洗衣机、冰箱和扫地机等设备上使用。
云应用在物联网的广泛使用,或许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别样滋味。例如在厨房做菜时,可以通过电饭煲的云应用点歌,做完饭坐下来开吃时,桌边的电视就自动为你播放刚刚点的BGM。这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场景,更复杂的应用大家可以发挥想象。更多设备变得更加智能,这或许就是云应用带来的另一层意义吧。
5G和物联网将改变APP的形态
在5G网络下,mMTC的切片可以提供1平方公里内100万个设备的同时连接,这就是为物联网定身量造的。加之我国已经启动了IPV6全面部署战略,计划在2020年IPV6活跃用户要达到5亿,这为物联网海量设备分配IP地址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种种网络基建已为物联网作好了准备,物联网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各大巨头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纷纷打造起了自家的物联网平台。例如腾讯推出了腾讯云的物联网套件和QQ物联,阿里推出了阿里云IoT,百度则推出了百度天工物联网平台。这些物联网平台一方面为各类硬件提供了接入移动互联网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平台开发出多种多样的应用。
未来的APP,不仅仅需要面向手机、平板这样现在常见的移动设备,如何适配各类物联网设备,也是个值得深究的课题。云应用会是物联网的一个经典解决方案,但结合硬件后,各种功能具体要如何实现,仍需要深入思考。
现今我们使用移动互联网,经典的操作方式是通过触摸屏控制各类功能,但物联网的硬件形态千奇百怪,APP如何通过这些硬件来实现功能?目前来说,比较常见的方案,要么是在设备上加上一块触摸屏(例如冰箱),要么是通过语音控制(例如音箱),要么是通过连接手机、作为附件使用(例如智能门锁)。另外不难发现,目前的物联网设备仍需要一个控制中心,例如用手机、智能音箱统一控制各类设备,而在5G时代,这一切可能会迎来改变。
5G网络的D2D特性,令设备之间可以相互连接,并不一定需要经由基站,这令物联网设备之间的联动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例如前面提到的用电饭煲点歌让电视机播放,就是一个可能出现的场景。在物联网中,很多设备都可以是控制端,要如何才能设计出一套适配各类硬件的控制方案,是5G时代的物联网平台以及物联网APP们需要解决的难题。
和现在APP只需要面向触摸屏不同,5G时代的APP和物联网紧密结合后,形态或许会发生巨大改变。当然,更理想的情况是,和现在经常需要手动操控的“智能硬件”相比,5G物联网的硬件们能自動实现各种功能,做到更进一步的“智能”,这就引入到了下一个话题———人工智能。
5G将催熟人工智能
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是息息相关的。一方面,大数据是人工智能的源泉,人们的活动通过移动互联网汇聚成为大数据,为人工智能提供了萌芽的土壤;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能够让人工智能从云端发起,无需在本地计算,降低了硬件门槛。从这2方面来看,5G无疑都能为人工智能提供助力。
先来说说5G为何能提供更足量的大数据之源。在4G时代,移动设备取代了PC成为了人们最常见的娱乐设备,人们和移动设备的亲密无间,为互联网企业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手机等移动设备和PC相比,更是个天然的数据收集器,手机比PC更广泛服务于人们的各种生活场景,同时也能够索取更多权限,各类应用很容易就能申请到监控地理位置、网络连接、联系人信息等和隐私相关的权限。此情此景下,个人和群体的行为规律被前所未有地数据化,成为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算法的基础。
而到了5G时代,随着物联网的铺开,可以预见数据收集器被进一步扩大。不仅仅手机可以收集到数据,各种家电、贴身物品乃至公共设施,都能服务于收集数据这一环。人工智能在5G时代能汲取到更多的养分,但与此同时要如何保护人们的隐私,也成为了严峻的课题———不过这和今天的话题无关,且表过不谈。
另一方面,5G的高速网络令人工智能从云端服务到现实生活的每个角落成为了可能。无论是物联网、车联网乃至智慧城市网络,都可以通过5G实时反馈状况到云端,然后人工智能将计算后的结果再返还回去。
人工智能可以做很多自动化的判断,例如在自动驾驶的环境中,云端可以通过车辆、交通灯等监控路况,然后实时规划路线;又例如在下班的时候,通过监测归途,家中的电器会提前工作,进门即可享受到一个舒适的家。
而在更高的层面上,人工智能将会通过5G在公共管理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例如安检、车流控制、治安巡查等,都可以由人工智能辅助乃至接管大量工作,大大提高社会运转的效率。不仅如此,人工智能还能促进生产———工厂的生产设备也可以通过5G接入人工智能,由AI来管理各种生产环节,按照生产需求来达成目标,并将生产运转状况反馈给管理者,甚至实现全自动生产———“工业4.0”,近在眼前。
另外,人工智能的应用是多样化、综合性的。在5G时代,APP的功能界限可能会模糊化,人们或许通过某个人工智能服务,就得以实现了以往多个软件应用才能实现的功能。在5G时代,大型的互联网企业会通过人工智能包办起更多领域的业务,较小型的公司将会面临着更激烈的挤压。因此,5G和人工智能可能会催生出前所未有的互联网霸主,国内的BAT,国外的微软、亚马逊、苹果和Google,谁将会笑到最后?我们拭目以待。
3G、4G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5G的到来会让未来再次变革。令人高兴的是,我国已经抓住了5G的先机,可以预见在1~2年内,5G就将走进千家万户当中。5G谁将会起飞?那就得看何人能乘上5G的浪潮了,我们共同期待轰轰烈烈的5G时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