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使用策略

来源 :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iginalmemo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阶段的学生尽管已经接触了三四年的英语,但在课堂上还存在一系列问题,表现得比较被动和拘谨。如果教师能够充分使用语言策略,对他们的学习行为进行评价,将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实现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为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试图把教师课堂评价语言作为观察对象,并分析他课堂评价语言的使用情况,进而提出几点针对性的建议。
  
  一、对一段英语公开课视频的观察与思考
  
  (一)观察对象与方法
  1.观察对象
  观察的目的是考察一位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使用情况。笔者搜集了一个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录像片段(http://v.youku.com/v show/id XMjI0NDk2MjQ0.html),内容为牛津版初中英语8A unit 6 reading 2部分。该录像能够满足观察目的。
  2.观察方法
  观察这段视频采用的是间接观察的方法。它的好处是能够带着研究目的反复观察并修正观察结果,尽可能做到观察的客观性。不足之处在于,因为是公开课,镜头基本上对准的是教师,而无法正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行为。鉴于笔者主要考察的是教师评价语言的使用情况,因此学生的举止神态可以暂时忽略。另外一个不足的地方是,笔者对在场学生的情况不够了解,因此也可能会影响教师评价语言使用策略的提出。具体在观察的过程中,采用了事件取样法,把规定性事件的出现与否和如何出现作为记录的标准,有利于对观察结果作分析。
  (二)观察过程与数据统计
  1.明确观察对象
  此次观察针对的是教师的评价语言,具体而言是指教师对于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的评判。本文试图用语言的分类、语言的性质和说话的内容三大维度来考察该教师的课堂表现。
  2.分析统计数据
  这段视频总长为40分46秒,有效时间长40分26秒。采用纸和笔统计记录了相关的数据。
  (三)解释观察结果
  总共观察这个录像三次,第一次掌握大概的信息,第二次重点做记录,第三次对存疑的地方进行了纠正,并最终统计结果。总体而言,这位女教师上课时比较严肃,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下面从观察的维度逐一进行分析。
  1.语言的分类
  主要根据语言的分类,即口头语言、神态(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来进行划分。这位教师的授课风格比较传统。因为是阅读课,她将学生引入课堂话题并就课文内容进行理解上的疏通,最后给学生任务,巩固课堂所学内容。纵观整堂课,她自己讲的东西很少,自己起引导作用,共提问学生达55次之多,而把学习的主动权留给了学生。教师在提问和评价学生回答时表情也比较严肃,可以用“不苟言笑”来形容。如果教师将有声语言和神情、体态等无声语言有机结合,将能更为深刻地挖掘学生的潜力,能更大程度上与学生进行心灵交流,调动学生前所未有的积极性,课堂自然会充满活力。在这方面,该教师需要有所注意。当然录像观察法的局限性也会不可避免地影响观察的结果。
  2.语言的性质
  语言的性质主要分为五种,即判断式、表扬式、鼓励式、讲析式和提示性或发散式。判断式评价的优点是给学生明确的答案,有某些情况下,一个明确正误的评价可能要胜过其他表扬和鼓励。在明确答案之后,学生一般渴望教师的表扬,适度的表扬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非常重要。鼓励式的评价可以维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学生因为答错而尴尬。讲析式评价则是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全面的分析,指出值得肯定和应该改进之处,显得更客观、公正。提示性或发散式评价主要是对前面的回答进行肯定,同时引出后面的话题,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非常有帮助。视频中,该教师96%以上的评价是判断式的,其中部分结合了其他评价方法。结合她的口头语言可以看出,她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基本上都是在表示答案的“对”或“不对”,然后迅速转入其他的教学安排,较少用丰富的肢体语言或亲切的表情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鼓励或表扬。学生的回答也出奇地正确,整堂课没有出现学生回答完全错误的情况。回答不够全面的情况仅出现了一次,因此教师也没有必要进行过多的补充说明。
  3.语言的内容
  该教师评价的口头语言用得最多的是yeah,表示对学生答案的同意,而且重复一次学生的答案,强化了该答案的正确性;用到较多的口头语言还有good和good job,表示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表扬。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本文在分类的时候把单个的yeah、yes、OK和uh-huh归为表示同意而没有赋予其他感情色彩,所以可以理解为判断式的评价;另外,该教师还用到了一些诸如“Oh,really?”及“Anything else?”来表示对学生回答的怀疑或提示。通过分析,笔者认为该教师的口头语言内容比较单一,没有体现出她对课堂评价语言所隐含信息的深层次发掘。
  
  二、初中英语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使用策略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各种学习行为和结果必须做出评价和反应,学生在教师的评价和反应的影响下又会产生新的学习行为和结果。教师的评价起着判断、鼓励和激励等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作用。初中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一定的焦虑感和不自信,因此如何合适而巧妙地运用课堂评价语显得尤为重要。
  (一)口头语言和神态、动作的结合
  初中学生年龄偏小,心理尚未达到成熟,对教师的印象直接影响着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教师需要在课堂上精心呵护学生,避免让学生有被忽视感。教师的面部表情是感情的“晴雨表”,具有丰富的内涵。有心理学家认为,感情表达=7%的言词+38%的声音+55%的面部表情,可见教师的面部表情起着多大的作用。另外,肢体语言能起到丰富口头语言的作用,更能感染学生。因此,教师一个有力的手势、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赞许的微笑往往会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具体来讲,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恰当而自然地使用口头语言,同时结合神态及肢体动作。神态和动作要自然,因为太刻意会显得矫情,而一点都不注意,显得无趣呆板。如果能适当地展现,课堂气氛就会活跃起来,学生的求知欲迅速提高。例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可以上身前倾,表现出关心的样子,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和耐心,从而产生心理上的放松,更利于正确回答。再如,学生回答不上来时,教师可以用鼓励和期待的目光来注视学生,从而化解学生的紧张或羞怯。
  (二)采用多种类型的评价语言
  前文已经比较过判断式、表扬式、鼓励式、讲析式和发散式这五种评价语言类型,它们各自有适用之处。但是如何才能恰当地使用呢?笔者认为,这需要教师善于洞察学生的心理。
  教师应该理解学生急切表达自我的愿望,但不能一味鼓励不冷静的回答。此时就可以运用讲析式的策略,先肯定他们回答中的可取之处,引出可改进之处,这样,一来更注重思考的过程而不仅是结果,督促学生再思考,二来给学生“台阶”下,激励学生下次思考全面后再作答,这样既避免了学生产生挫败感,又能明确未来努力的方向。
  不管教师采用哪一种方法,一定应该把握的原则是更有利于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更有效地达到本节课的认知、能力和情感态度方面的目标。
  (三)丰富口头语的内容
  视频中该教师的口头语较为简单、单一,很少注意复杂感情的表达,这一方面反映了该教师平实的教学风格,但另一方面对每个回答都是简单的肯定或表扬,评价语言不够多样和丰富,评价就会显得只是敷衍而不是真心实意了。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升。教师应掌握丰富的评价类词汇,例如表示赞扬时,well done和great就比简单的good和very good更能表达强烈的赞美之情,而good boy/girl和good job则体现了语言的丰富性,congratulation和wonderful则显出惊喜的情绪而更具个性,其中蕴含的感情更能激励学生。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灵活地运用这些词汇,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对评价类词汇的运用也不能一概而论。对基础好的同学除了表示肯定外,还应该提出更高的要求;对表现不够好的学生,在诚恳地指出应该改进的地方的同时,应该鼓励和表扬其值得肯定的地方,使他们心理上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和认同,从而学习态度更积极、努力。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浙江 金华,321004)
其他文献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对择校现象和留守儿童现象的研究比较多,有关文献可谓是汗牛充栋。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尚缺乏关于将二者结合进行思考研究的资料。据笔者观察,在一定区域内,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优质教育还是一种比较紧缺的资源,伴随着择校热,出现了就学儿童住址与家庭实际常住住址不一样的现象。笔者选取此类儿童样本进行了比较细致的研究,初步发现:此类儿童是被父母“派遣”到离家很远的城区学校上学的。
期刊
【摘 要】2010年7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对中小学生在校发生的人身损害问题的责任归责第一次明确地作出了法律规定。根据该法,过错责任原则应是中小学校对在校具备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以上学生伤害事故责任归责的主要原则;过错推定原则应是中小学校对在校无民事行为能力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归责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只有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下适用。  【关键词】中小学学生伤害事故责任
期刊
【摘 要】儿童游戏本质无疑是个老生常谈而又难以形成共识的论题,笔者通过人性的解读这一新的视角试图对以往研究做出更高一级的综合进而完成这一论题的统一,即儿童游戏的本质在于人在潜意识中倾向于获得主动地位而对某一活动进行控制的体验。笔者遵循前人的研究传统,从生物学、心理学、文化学以及哲学四个视域来对这一假设进行论证,以验证其解释力度。  【关键词】儿童游戏 人性 文化 主体性 反主体性  作为现代儿童游
期刊
飞飞是个聪明伶俐、惹人喜爱的孩子,但由于经常拿别人的东西,他经常遭到同伴的排斥,为此,我对飞飞的这一行为采取了针对性的教育,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现整理如下,以期更多的幼儿教师能参与到研究和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中来。  一、情景再现  情景一:快要放学的时候,国林跑来对我说:“老师,飞飞口袋里有磁铁。”听到国林的报告,飞飞赶紧叫了起来:“老师,我没有!我真的没有!”边说边紧紧地捂住口袋,一
期刊
一、研究背景  1.时代背景  1993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第一次明确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其中,“办出各自的特色”,不仅为我国中小学学校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目标,也为他们走上特色化发展的道路提供了政策支持和理论依据
期刊
课堂观察是通过特定的观察程序和观察记录工具,收集、分析课堂教学信息,并对课堂教学进行评判和建议,以实现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课堂研究方式。教师面对自己的课堂,常常会产生“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感慨,一堂课下来,常会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争执。“课堂观察”以一种团体研修方式,让参与者既站在山外看山,又立于山间观山,既深度参与,又与课堂保持一种“旁观者清”的状态,使我们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和改
期刊
一、前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德育实效差一直是困扰广大中小学的“难点”问题,并逐渐成为教育理论界的“热点”问题之一。[1] 德育实效是指德育工作成功率,或者说是预期目标任务的到达度与完成率。它包括德育效果和德育效率两个方面,它实质上就是德育的现实功能与期望功能的吻合程度。[2] 鉴于以往的研究比较侧重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比较少,进行本研究。    二、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
期刊
在上海学习期间,有幸见到了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他是一位温文尔雅、精神矍铄、永放青春光彩的老学者。他教授的《 卖鱼的人 》一课,给我带来耳目一新、与众不同、豁然开朗之感。  1.抑扬顿挫,读味足  “语文教学,离开一个读,什么都没有。”在这一课中,贾老师将他的读书理念贯穿在课堂始终,没有繁复地挖掘课文,只有一遍遍地朗读。自由读、指名读、比赛读、齐读、范读,读出轻重缓急,读得抑扬顿挫,读得自
期刊
《 英语课程标准 》指出,兴趣是学好语言的关键,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适当地运用游戏进行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课堂活力。本文通过对游戏教学法的特点及分类进行分析,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给出了一些实用的游戏教学方案,并论述了如何结合适当的课程内容,对学生在教学游戏中的表现给予合理的评价,以使游戏教学不局限于游戏
期刊
近日,各大媒体纷纷报道,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开设“零作业班”,在减去了书面作业的同时,增加了相应的“素质作业”:“劳动作业”“锻炼作业”“阅读作业”“思维作业”“鉴赏作业”。这既减轻了孩子的课业压力,又符合孩子的天性,并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利,可谓教育“寒冬”里的一抹亮色。该校校长张基广说:“考试是必然的,关键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达到高分数。”是呀,在我们一线语文教师无力改变考试制度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