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进步,“视觉文化”的迅猛发展,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丰富,将影视运用于教学已经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为当代教学注入新鲜的生机与活力。利用影视教学直观性、生动性的特点,营造出一种历史氛围和文化氛围,促使学生更加主动有效进行学习。
在这里根据自己历史教学的感受,发表一下自己运用影视资料的粗浅看法。
1.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成功的导入如同乐章的序曲,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对于激发学习的兴趣,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由此,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每一次新课导入。历史影视作品具有集声、像、动画、音乐、文字一体相结合的特点,很容易吸引学生,有助于引发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利用影视作品创设情境导入是常用的较好的手段。如在学习《秦王扫六合》、《郑和下西洋》时,合理的运用电影《秦始皇》、《郑和下西洋》的片头,可以激活历史,符合初一学生较为活泼的特点,一下子抓住学生的眼球,拉近历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为课堂增光添彩。
2.巧选时机 精选内容
那么面对浩如烟海多如牛毛的影视作品,在选择运用影视作品时机、内容上,应本着影视作品辅助历史课堂教学的原则,不能矫枉过正,不分时机。一般我会在学生难于理解的重点、难点部分,晦涩难懂的知识点,难于分析评判的疑惑点,找准视频与教材内容的契合点,精选内容,而不是过多过杂的运用,否则喧宾夺主,弄巧成拙。
如在学习《汉武帝的大一统》一课时,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颁布“推恩令”,以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对于初一的学生理解什么是“推恩令”, “推恩令”的颁布如何能削弱王国势力,教师若用长篇大论的语言表述,学生的理解依旧难免干瘪匮乏。我选用了《汉武大帝》中的一小段视频,在视频中“推恩令”的颁布,被比喻成“软刀子”, 直观形象生动的使学生认识到,“推恩令”支解淮南王的势力,以此加强中央集权。
3. 质疑探究 突出主题
影视作品引入课堂,最关键的还是我们的教学设计。在影视材料播放前,要具目的性。教师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视频,学生处在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中边观看边思考,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更好感知、理解历史上的人和事。以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看后积极主动参与探讨交流,有助于分析能力、思维能力、鉴赏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的提高,提高学生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我在一节课内让学生观看影视作品一般最多两个视频材料,每个2-4分钟左右,若繁杂冗长,则无法完成学习任务。
如在学习《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课时,我精选了《周恩来外交风云》中的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一段影片。
首先让学生带着如下问题看视频:
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
这次会议的性质怎样?
会议召开的目的或讨论的主题是什么?
参加会议的国家对中国的态度怎样?
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出示如下材料:
中国总理的发言应受到最大的重视。 ——尼赫鲁
这个演说是对抨击中国的人一个很好的答复。——吴努
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合作探究问题:美国记者为什么说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影片把万隆会议召开的背景、过程、结果,精彩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周恩来机智灵活、大智大勇、处变不惊的外交风范,他顾全大局、殚精竭虑、鞠躬尽瘁的非凡气度表现的淋漓尽致,探究问题迎刃而解。既突出了重点难点,又将中国外交成熟的过程形象的展现出来,突出了本课的主题。
总之“教育有法而无定法”,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学因素复杂多变,根据实际需要,遵循教学规律,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将影视作品的独特优势与学生的多方面学习能力相结合,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收稿日期:2014-06-03
在这里根据自己历史教学的感受,发表一下自己运用影视资料的粗浅看法。
1.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成功的导入如同乐章的序曲,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对于激发学习的兴趣,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由此,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每一次新课导入。历史影视作品具有集声、像、动画、音乐、文字一体相结合的特点,很容易吸引学生,有助于引发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利用影视作品创设情境导入是常用的较好的手段。如在学习《秦王扫六合》、《郑和下西洋》时,合理的运用电影《秦始皇》、《郑和下西洋》的片头,可以激活历史,符合初一学生较为活泼的特点,一下子抓住学生的眼球,拉近历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为课堂增光添彩。
2.巧选时机 精选内容
那么面对浩如烟海多如牛毛的影视作品,在选择运用影视作品时机、内容上,应本着影视作品辅助历史课堂教学的原则,不能矫枉过正,不分时机。一般我会在学生难于理解的重点、难点部分,晦涩难懂的知识点,难于分析评判的疑惑点,找准视频与教材内容的契合点,精选内容,而不是过多过杂的运用,否则喧宾夺主,弄巧成拙。
如在学习《汉武帝的大一统》一课时,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颁布“推恩令”,以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对于初一的学生理解什么是“推恩令”, “推恩令”的颁布如何能削弱王国势力,教师若用长篇大论的语言表述,学生的理解依旧难免干瘪匮乏。我选用了《汉武大帝》中的一小段视频,在视频中“推恩令”的颁布,被比喻成“软刀子”, 直观形象生动的使学生认识到,“推恩令”支解淮南王的势力,以此加强中央集权。
3. 质疑探究 突出主题
影视作品引入课堂,最关键的还是我们的教学设计。在影视材料播放前,要具目的性。教师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视频,学生处在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中边观看边思考,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更好感知、理解历史上的人和事。以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看后积极主动参与探讨交流,有助于分析能力、思维能力、鉴赏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的提高,提高学生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我在一节课内让学生观看影视作品一般最多两个视频材料,每个2-4分钟左右,若繁杂冗长,则无法完成学习任务。
如在学习《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课时,我精选了《周恩来外交风云》中的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一段影片。
首先让学生带着如下问题看视频:
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
这次会议的性质怎样?
会议召开的目的或讨论的主题是什么?
参加会议的国家对中国的态度怎样?
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出示如下材料:
中国总理的发言应受到最大的重视。 ——尼赫鲁
这个演说是对抨击中国的人一个很好的答复。——吴努
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合作探究问题:美国记者为什么说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影片把万隆会议召开的背景、过程、结果,精彩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周恩来机智灵活、大智大勇、处变不惊的外交风范,他顾全大局、殚精竭虑、鞠躬尽瘁的非凡气度表现的淋漓尽致,探究问题迎刃而解。既突出了重点难点,又将中国外交成熟的过程形象的展现出来,突出了本课的主题。
总之“教育有法而无定法”,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学因素复杂多变,根据实际需要,遵循教学规律,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将影视作品的独特优势与学生的多方面学习能力相结合,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收稿日期:2014-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