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厂残泥免烧陶粒曝气生物滤池生物负载性能研究

来源 :水处理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enie123n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全面探究给水厂残泥免烧陶粒(UCWTR)作为曝气生物滤池(BAF)优质填料的可行性,本研究以商品粘土陶粒作为参比,考察了 BAF系统内UCWTR的生物挂膜及其对污染物去除效能.研究结果表明:与粘土陶粒BAF相比,基于UCWTR填料的BAF(UCWTR-BAF)系统挂膜启动快,挂膜培养5d后,其对COD、氨氮、总氮的去除率即可稳定达到85%、75%和65%.其中,UCWTR-BAF系统氨氮进水质量浓度为25~50 mg/L,出水质量浓度在5~15 mg/L范围内.挂膜培养15 d后,BAF系统内生物相丰富、成熟,UCWTR生物负载量达到0.234 mg/g,显著高于粘土陶粒生物膜负载量(0.160mg/g).挂膜前后陶粒SEM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对比粘土陶粒,UCWTR表面更加粗糙,孔隙更丰富.以上研究结果表明UCWTR具有较强的生物负载能力,可作为BAF填料应用于污水处理领域.
其他文献
研究钙离子对海藻酸钠溶液在正渗透过程中过滤行为的影响及其潜在机理.结果 发现,过滤含有低浓度Ca2+(1 mmol/L)的海藻酸钠溶液导致最大的水通量下降.增大Ca2+浓度(5、10、15 mmol/L)使得水通量下降减小.Ca2+浓度对海藻酸钠污染层的官能团组成没有显著影响,但污染层的微观结构受到Ca2+浓度的显著影响,低浓度Ca2+(1 mmol/L)下形成的污染层没有明显的多孔结构,增大Ca2+浓度(5、10、15 mmol/L)形成具有大尺寸孔的污染层.化学势可以用来解释正渗透过程中不同浓度Ca2
以黄连素(BH)废水处理为目标,采用工业废水处理常用的A/O工艺,探究投加零价铁(Fe0)对黄连素废水生物处理的影响.该A/O工艺对COD的去除率约为88%,投加Fe0后约为91%,两组BH的降解率均可达98%左右.研究表明,Fe0对水解酸化阶段有机物去除的促进作用较显著,BH+Fe组COD和BH的去除率分别为38%、50%,比BH组分别提高10%、8%左右,且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处理效率更稳定;好氧阶段BH组及BH+Fe组COD去除率均在85%左右,BH去除率均在96%左右.此外,Fe0可显著提高A段与O段
针对深圳市坪山区某河道整治工程采用的一体化水处理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发现生化池pH和碱度影响出水NH3-N含量的问题,通过添加CaCO3控制碱度,探究设备运行的优化碱度并对生化池碱度和NH3-N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碱度在202~237 mg/L时,NH3-N去除效果最好,此时CaCO3的添加量为3.0~4.5 kg/h.CaCO3的添加量为3.8kg/h碱度条件下运行,NH3-N去除效果显著且稳定.进出水碱度差和进出水NH3-N的质量浓度差呈现线性关系,即每降解1g的NH3-N会消耗6.58g碱度.CaCO
凹凸棒石(ATP)为载体,设计并合成了 ATP衍生复合絮凝剂(ATP-MCPA).以煤化工废水RO浓缩液为研究对象,探讨ATP-MCPA复配比及其投加量、反应时间、溶液初始pH对RO浓缩液中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优化分析实验,得出在ATP-MCPA投加量为1.8 g/L,溶液初始pH为4.7,反应时间24 min时,TP和COD去除率最高,分别为99.60%、85.71%.电镜扫描和脱盐分析发现,ATP-MCPA絮体颗粒细密,且絮体表面沉积大量盐颗粒,ATP-MCPA与RO
考察电氧化耦合陶瓷膜过滤技术对某医院污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探讨了电流密度、电极材料、膜的截留分子量等对除污效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该耦合工艺对SS、TP和抗生素(磺胺甲嗯唑)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9.94%、57.62%和98.14%.合适量Cl-的污水通过电氧化处理后NH4+-N、COD的去除率分别被提高至99.50%、91.4%,对应出水NH4+-N的质量浓度和COD分别为0.33 mg/L和5mg/L.NH4+-N的去除主要归因于电氧化产生的Cl2/OCl-.医院污水中适量的Cl-存在会极大地促进有机
采用吡咯为改性材料,浸渍法为改性方法,通过对普通均相阳离子交换膜(CEM)进行膜表面改性,制备了单价选择性阳离子交换膜.同时将单价选择性电渗析工艺用于处理酸性重金属废水,考察了装置运行参数(电流密度与进水流量)和废水水质(酸度与重金属离子浓度)对酸性重金属废水中H+、Zn2+与Cd2+选择性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电渗析装置运行电流密度为10 mA/cm2,进水流量为25 L/h,废水酸度为5%,废水中重金属离子Zn2+与Cd2+的初始浓度分别为40 mg/L与10 mg/L,运行时间为152.7 min
以聚酯纤维碱减量废水为研究对象,利用活性污泥法对比在好氧、厌氧/好氧交替和厌氧条件下对碱减量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 表明,好氧条件下碱减量废水降解效果最佳,运行72 h时COD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为97%和99%;厌氧/好氧交替条件次之,COD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为80%和81%,厌氧条件下废水降解效率最低,COD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为33%和4%.凝胶渗透色谱法分析表明,三种条件下2630~3069 Da范围内的大分子聚合物均能被有效降解;膜过滤法分析表明,分子量大于600 Da的芳香族类物质
探讨了不同COD/ρ(TN)对反硝化生物滤池(DNBF)脱氮效果及SMP含量和组分的影响,并采用三维荧光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EEM-PARAFAC)追踪DNBF出水SMP组分变化.结果表明,TN去除率和SMP含量均随COD/ρ(TN)的增加而提高.SMP含量占出水COD比例随COD/ρ(TN)降低逐渐增加,由23.9%增至37.2%.平行因子分析显示出水SMP含3个组分为酪氨酸类蛋白C1;色氨酸类蛋白C2;腐殖质类物质C3.它们在SMP中的相对丰度取决于不同COD/ρ(TN),且运行期间SMP中蛋白样组分
奇数碳挥发性脂肪酸(Odd carbon volatile fatty acid,OCFA)作为厌氧消化过程的中间代谢产物,是混菌培养合成聚羟基烷酸(Polyhydroxyalkanoates,PHAs)和生物脱氮除磷工艺(Biological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BNR)的重要碳源.为了优化泔脚废油脂厌氧发酵生产OCFA过程,研究了不同污泥接种源对其定向生产OCFA的影响.实验分别接种了好氧池、二沉池、厌氧池和水解酸化池的废弃污泥,探讨了不同污泥接种情况下挥发
针对某氨基酸生产公司废水总氮排放不迭标问题,对原有污水处理站进行升级改造,优化原有运行参数,实现部分构筑物的氮素转化效能提升和药耗、能耗的降低,最终高效、低耗和稳定地实现出水水质达标排放.通过对系统进水方式的改变,以及部分构筑物氮素转化功能及设备的完善,解决了进水波动大,总氮去除效果差等问题.并通过优化系统运行参数实现部分亚硝化,为厌氧氨氧化菌(ANAMMOX)的生长提供基质,有效地富集了ANAMMOX菌,实现了能耗的降低.运行结果表明,COD、氨氮、总氮去除率分别为96.7%、99.2%、94.4%,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