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使TiO2能够在可见光下发挥其于紫外激发的高光催化活性降解室内甲醛, 采用水热处理法将TiO2与掺杂稀土离子Er3 的上转换发光剂Er3 ∶YAlO3结合, 制备具有可见光响应的Er3 ∶YAlO3/TiO2光催化剂, 并对其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 TiO2以锐钛矿为主, 且Er3 ∶YAlO3可有效地将可见光上转换至可激发TiO2的紫外光。在箱式反应器中进行光催化降解气态甲醛, 研究了甲醛初始浓度与催化剂用量对甲醛降解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该光催化反应的假一级反应速率常数(kapp)与甲醛初始浓
【机 构】
:
吉林大学地下水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2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使TiO2能够在可见光下发挥其于紫外激发的高光催化活性降解室内甲醛, 采用水热处理法将TiO2与掺杂稀土离子Er3 的上转换发光剂Er3 ∶YAlO3结合, 制备具有可见光响应的Er3 ∶YAlO3/TiO2光催化剂, 并对其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 TiO2以锐钛矿为主, 且Er3 ∶YAlO3可有效地将可见光上转换至可激发TiO2的紫外光。在箱式反应器中进行光催化降解气态甲醛, 研究了甲醛初始浓度与催化剂用量对甲醛降解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该光催化反应的假一级反应速率常数(kapp)与甲醛初始浓度成正相关, 而随催化剂用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当甲醛初始浓度为0.058 mg/m3、催化剂用量为0.122 4 g/L时, kapp最大为3.65×10-3 min-1。该反应符合Langmuir-Hinshelwood模型, 反应速率常数为5×10-8 mg/(L·min)。
其他文献
本文着重讨论了三种新型红外染料的光谱性质(吸收光谱,荧光光谱,激发态寿命和相对量子产额),并比较分子结构上的差异所造成的影响.同时介绍了测定微微秒激发态寿命及有关光谱的实验技术.
在室温高达27 GPa压力下对天然奥长石(Na0.86K0.02Ca0.12Mg0.01(Fe0.01Al1.12Si2.87O8))粉晶进行了原位同步辐射X光衍射(XRD)测量, 获得了样品的状态方程。 实验数据表明随着压力增大奥长石样品在大约3.5 GPa发生了三斜向单斜的相变(P1→C2)和在大约10.0 GPa发生了单斜对称相变(C2→C2/m)。 样品三个相的体模量计算值分别为K0=73.8 GPa (K′=10.98), K(C2)=124 GPa (K′=1.05) 和K(C2/m)=272
由Contraves Goerz公司设计与制造的称为ATARK的精密激光跟踪系统,已经运往B-1轰炸机和航天渡船计划的试验场,加利福尼亚州爱德华兹空军基地。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Na8.33La1.67(SiO4)6O2∶Eu3 红色发光材料, 利用X射线衍射仪测定其晶体结构, 利用Hitachi F4600表征其发光光谱。在紫外光激发下, 样品Na8.33La1.67(SiO4)6O2∶Eu3 呈多峰发射, 分别对应于Eu3 的5D0-7Fj(j=0,1,2,3,4)能级跃迁, 主峰是位于615 nm的5D0-7F2跃迁发射。研究了Eu3 掺杂浓度对材料发光性质的影响, 改变Eu3 掺杂浓度, 样品的发射强度随之改变, Na8.33La1.67(SiO4)6
采用提拉法生长Y3Al5O12(YAG)晶体和Yb3 掺杂原子数分数分别为5%, 10%, 15%, 20%, 25%, 50%和100%的Yb∶Y3Al5O12(Yb∶YAG)晶体。系统表征和分析了Yb3 掺杂浓度对拉曼光谱的影响。随着Yb3 掺杂浓度的增加,晶体的振动模式没有明显的变化,晶体结构没有改变;在370 cm-1和785 cm-1附近,振动吸收峰的半峰全宽逐渐增大。分析得出,Yb3 掺杂浓度对晶体的晶格、对称性、荧光寿命均有影响,从而可能影响到晶体的光谱和激光性能。
使用染料调Q红宝石激光器激发液态空气的受激喇曼散射(SRS),在0.5247~1.0256微米的范围内获得基本上等频差间隔的十三条辐射线。
通过匹配星载CALIOP过境合肥时间,筛选Aerosol-lidar的观测数据,选取4个典型天气个例[沙尘天气、多云天气、中度污染(无云)、中度污染(有云)],对合肥地区的气溶胶进行联合观测,并对气溶胶的类型、气溶胶的变化、气溶胶污染的成因及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多云天气下,星载激光雷达对底层气溶胶探测时会受到天气的影响,而地基激光雷达的探测效果较佳,可以通过定点连续观测距离的校正信号准确地反映
表面等离子体光学主要研究金属-介质界面上电子和光子的相互作用,以及其导致的异常电磁现象和应用。1998年以来,现代表面等离子体光学催生了一系列突破传统理论限制的新型器件,包括超分辨成像透镜、超衍射光刻镜头、纳米波导和高灵敏度传感器等,被《Nature》杂志社评价为光子学发展史上的二十三个里程碑之一。该领域的先驱人物包括Thomas W. Ebbesen,Harry A. Atwater,William L. Barnes,Naomi J. Halas和 Zhang Xiang等,他们的开拓性工作为本领域的
为了解决轴快流(FAF)CO2 激光器的大体积和高气压所产生的等离子体放电不稳定问题,设计了相应的预电离装置。预电离装置安装在激光器放电管外,预电离电极由激光器放电管阳极和与其相距35 mm 的铜环组成。预电离电路由多谐振荡器、RC 充放电电路和可控硅构成,放电频率范围为10~20 kHz,其目的是产生固定频率下尽可能高的初始电子密度,以降低激光器着火电压。实验结果表明:该预电离装置使激光器最大点火电压降低1.69 kV ,小功率输出电压波动降低2.6 kV,能够满足轴快流CO2激光器的预电离要求,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