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探究酸雨对毛竹扩张形成的竹阔混交林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程度,于2017~2018年在浙江省杭州临安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酸雨模拟实验,选取T1(pH=4.0)和T2(pH=2.5)两个模拟酸雨梯度,并以CK(pH=5.5)对照,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强度酸雨胁迫下,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T1处理显著提高了真菌群落的OTU数量、C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究酸雨对毛竹扩张形成的竹阔混交林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程度,于2017~2018年在浙江省杭州临安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酸雨模拟实验,选取T1(pH=4.0)和T2(pH=2.5)两个模拟酸雨梯度,并以CK(pH=5.5)对照,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强度酸雨胁迫下,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T1处理显著提高了真菌群落的OTU数量、Chao1指数和Ace指数(P<0.05).竹阔混交林土壤主要由13个门类群的菌群组成,优势菌群包括子囊菌
其他文献
我国社会和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对建筑行业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岩土工程是建筑工程项目的基础组成部分,同时对建筑工程总体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是一个关键环节,水文地质的勘察质量直接决定了岩土工程施工质量,如果没有详细了解水文地质情况,那么岩土工程就会发生地面裂开、地表陷落或是地基形状发生改变等情况,会对建筑物的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建筑工程会因此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
净初级生产力(NPP)的估算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本文利用机器学习算法(RF和RBF-ANN)估算了2002—2018年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草地NPP,分析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草地NPP的时空格局、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1)机器学习估算结果可靠,简单易行。(2)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草地NPP表现为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的趋势;NPP总量为175.39 Tg C·a~(-1),单位面积均
中职CAD实训教学中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一般是"演示-练习操作-考核",这种教学方法传统、单一,特别是针对中职学生教学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通过任务驱动进行教学设计和改革,赢得了学生的认可。本文主要就任务驱动法在CAD实训教学中的情景设计、任务安排、评价考核等进行研究,进一步提高CAD实训教育教学质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测绘新技术不断涌现,并被广泛应用到社会各领域。其中数字化测绘技术以测量精度高、工作效率高、自动化水平高等优势在建筑工程测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保障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效果,我们要分析和掌握数字化测绘技术的特点点,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价值,从而为建筑工程提供更加精准、真实的测量数据。
以我国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泥炭地常见的3种外生菌根木本植物(细叶沼柳Salix rosmarinifolia、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和柴桦B. fruticosa)和4种欧石楠菌根木本植物(笃斯越桔Vaccinium uliginosum、狭叶杜香Ledum palustre、甸杜Chamaedaphne calyculata和小叶杜鹃Rhododendron parrifolum
机械制图与AutoCAD课程的知识系统性强,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工程空间想象能力。虽然教师采用多媒体、项目教学法等解决课程重点和难点问题,但由于学生工程经历的匮乏,知识结构及与其相关课程理解只停留在表面,即表面上已经掌握了知识点,但对知识点的内涵理解不足,看图识图能力较差,导致大多数学生都停留在照图画图,即所谓的"描图"上。这些问题使学生无法在相关工程背景的指导下将各门课程有机地联系起来,构筑自己的知
在中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实践中,以组织学生活动为教学主体,以技能训练为主要任务,将理论知识融入测量技能训练过程的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率。这种模式可总结为"1+3"教学模式。"1+3"教学模式是指以教师为主导设定"1"个"目标导向",以学生为主体按照"小组探究、合作实训、总结点评"的"3"个步骤开展小组探究实践式学习。
Income inequality in urban China has attracted growing attention from Chinas urban researchers and policy makers. Whereas many studies have interrogated the pattern and process of the income gap in Ch
为明确亚热带不同森林植被对土壤涉氮功能基因(amoA、nirS、nosZ)微生物群落和功能的影响,以缙云山5种森林植被类型(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以及荒草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nalysis,T-RFLP)和荧光定量PCR(qPCR)等分子技术,结合与氮
外源有机物质输入是提升酸性红壤有机质含量的主要方式,氮素是土壤肥力的重要限制因子.有机质提升后土壤生态系统的变化会影响土壤氮循环过程及功能微生物,但目前还未见报道.本研究选择长期施有机肥的酸性旱地红壤及不施肥对照土壤作为研究材料,基于宏基因组测序及氮循环功能基因数据库比对,研究32 a的连续有机物质输入导致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上升对酸性红壤氮循环功能基因及相关功能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性红壤有机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