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幼儿主动学习过程中,“计划”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计划时间,幼儿需表明在一段时间里他们计划要做什么。在计划时间里到底做什么,既是确定问题或目标并预期行动,又是幼儿表达自己的意图和兴趣,并将意图变成目标思考,对计划内容进行修改的过程。计划可以鼓励幼儿清楚地表达自己想法、选择和决定,提升幼儿的自信心和控制力,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并将注意力集中在游戏上,支持游戏更加复杂化的发展。
下面给大家分享在计划时间里对一个幼儿的持续观察:蕴之是班级中比较能干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也比同龄的幼儿强。游戏时间比较好动,很活泼。中班开学一个多月了,幼儿还沉浸在打仗、修货船的游戏中,游戏水平呈现出和小班一模—样的状态。这是我的困惑,同时也引起了我的思考,我决定有针对性地、持续地对蕴之的游戏情况进行观察,从而找出改善班级游戏情况的方法。
片段一:
修货船游戏变成了在货船上打仗。开学一个多月,蕴之和几名幼儿一直重复着修货船的游戏计划。偶尔会在计划中加入角色扮演,但游戏到最后却变成了在货船上打仗。
问题的出现带给了我思考,难道这当中就没有可以让幼儿继续主动学习的空间吗?幼儿的每一次游戏经验应该都是不同的,而不是现在这样长期重复的。
片段二:
在长期的游戏中,蕴之偶尔会选择家庭区、图书区。但游戏的时间都不长,他随时会改变计划。
幼兒的兴趣点到底在哪里?还是只对打仗、玩积木等游戏感兴趣?
片段三:
持续一段时间后,蕴之又开始打仗。打仗的游戏延伸到图书区,甚至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教师上前适当介入希望他们停止时,蕴之却说:“我们没打仗,我们在玩打怪兽的游戏。”
幼儿的这一发展教师的介入是否合适?是否干预了幼儿的游戏意图?幼儿呈现出来的“打怪兽游戏和打仗的游戏水平—模一样”,是否就没有收获了?
通过这次的“打怪兽”游戏,我决定在下次计划里潜移默化地启发幼儿:“你们是怎么打怪兽的?”“需要怎么保护自己呢?”“你们太厉害了。怪兽都被你们打跑了。今天你们计划怎么办?”帮助幼儿转变单一的计划。
片段四:
一段时间后蕴之又开始了修货船的游戏。
修货船的游戏,让我有了帮助幼儿增加单一游戏情节内容、丰富幼儿游戏经验的想法。
片段五:
在计划时间看相关图片、视频。日常教师利用有限的资源,丰富幼儿游戏经验;晨会时间询问迁移幼儿的生活经验;通过科学认知活动丰富幼儿对船的种类、外形、分工、角色的认知,甚至告诉幼儿在船上可以做什么事,比如能够在货船上煮饭。幼儿的计划里货船游戏有了更多的互动,能去各个区域寻找自己需要的材料。
片段六:
为了支持幼儿的游戏意图,又不违背幼儿的意愿,教师在计划时间介绍新材料,满足幼儿的需求。如:在艺术区投放硬纸板、纸盒、卷纸筒等低结构废旧材料,并启发幼儿利用材料制作成武器、挡箭牌等工具。同时也丰富了游戏经验和情节。这个过程当中幼儿出现了硬纸板太硬、无力使用剪刀戳洞、无法单手将毛根绑在手臂作为挡箭牌等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时教师适当地引导,利用师幼互动策略做一半留一半,让幼儿和同伴互相帮助,直到最后自己解决问题。
片段七:
语言戏剧活动的开展,增强了蕴之的口语表达能力。他能够有自信地尝试更多的角色扮演游戏。
片段八:
计划时间,老师有准备地收藏蕴之上次游戏时制作的计划地图与大家分享,帮助他回忆上次计划的内容并进行本次计划的延伸。重复、重构语言,实物呈现,从局部到整体,提问层层递进,帮助幼儿提升语言能力,认可幼儿回答,捕捉幼儿表达过程中的亮点,适时延伸,给予后续支持,并对下次活动有预设。在这次的游戏中,蕴之小朋友呈现出来的水平和表达能力是更愿意自信大胆地与教师和同伴交谈了。
片段九:
日常的游戏,计划的延伸体现。除了能够修货船,蕴之开始体验其他游戏,如修建建筑。
片段十:
教师坚持给幼儿做详细计划。幼儿开始主动邀请教师参与游戏,教师蹲下来和幼儿同一高度,进行平行游戏。描述幼儿的行为,重复幼儿的语言。教师模仿幼儿的行为,跟随幼儿找材料,制作需要的道具。
在经过一段时间对蕴之的观察之后,我决定运用谈论细节的策略,帮助蕴之用数字词第一、第二、第三和首先、然后、最后,帮助幼儿梳理步骤,清楚计划中自己要做什么。
计划时间师幼沟通策略:
老师:蕴之,你今天的计划是什么?
蕴之:我今天要搭建一个家,然后搭汽车轨道。
老师:哦,今天你有两个计划。第一个计划是去积木区搭建一个家,你的家是什么样的?
蕴之:有一个床。
老师:你的家里面有一张床。还有呢?
蕴之:还有睡觉的地方。
老师:还有睡觉的卧室。你怎么布置你的家?
蕴之:床旁边有楼梯,有下有上。
老师:你准备搭建一个高低床,有上去还有下来的楼梯。我很好奇你会用什么材料?
蕴之:我要用板板当楼梯。
老师:哦,你说你会用长长的长条板积木。
蕴之点头。
老师:第一步你会先搭一张床,第二步呢?
蕴之:第二步会修楼梯,然后会用到那个小的、长长的。
老师:你会用到小的、长长的积木,还有三角形的空心积木。我很好奇你的第二个计划,会怎么搭汽车轨道?你准备搭成直直的还是弯弯曲曲的?
蕴之:我准备先搭直直的,转个弯,再转个弯。
老师:哦,你准备先搭直直的,然后转个弯,再转个弯。火车轨道你会用到什么材料?
蕴之:长方形的、正方形的积木。 老师:还要做什么吗?
蕴之:我还要做汽车!
老师:我很好奇你的汽车会做成什么样的?
蕴之:像大卡车一样。
老师:你的大卡车又是什么样的?
蕴之:像圆圆的眼睛、像圆圆的嘴巴,还有一个灯,里面还有驾驶员。
老师:你要做一个圆圆的大眼睛车灯,还有驾驶舱。
蕴之点头。
老师:你今天准备和谁一起玩?
蕴之:我准备和卢沫霖一起玩。
老师:卢沫霖你愿意和郝蕴之一起玩吗?
卢沫霖:愿意。
老师:你们今天准备怎么合作?
蕴之:我们—起煮饭、喂宝宝喝奶、陪宝宝睡觉。
老师:你们今天要做三件事情,首先一起煮饭,然后一起喂宝宝喝奶,最后在你们搭建好的床上陪宝宝睡觉。你们一共要完成三件事情。那你们去完成你们的计划吧。
第二天蕴之延续第一次的计划,并对计划进行了补充,增加了煮饭和其他的游戏情节。蕴之能够清楚地表达当日的计划内容,并且表述完整,计划内容丰富、有序。
反思:
教师如何支持幼儿做计划?教师首先要了解幼儿做计划的重要性以及师幼互动的方式。教师要在亲密的氛围中和环境中与幼儿做计划;教师要提供材料和游戏经验来帮助幼儿保持对于计划时间的兴趣;教师要一对—地同幼儿沟通他们的计划;教师能够预期到幼儿做计划能力的变化。
在和蕴之的互动中,我运用了五种方式支持幼儿做计划:
1.正确树立幼儿能够进行计划的信念。
2.在亲密的氛围中和幼儿做计划。
3.提供丰富的材料和不同的学习经验激发幼儿做计划的兴趣。
4.同每一个幼兒沟通他们的计划。
5.要能够预期到幼儿的计划会发生改变,教师要树立幼儿能够进行计划的正确信念。
计划策略:
1.讨论工作中使用的材料(增加材料)。
2.谈论细节,丰富计划。
3.讨论并帮助幼儿梳理实践计划的步骤(语言发展起示范作用)。
4.提醒幼儿之前做过的事(谈话勾起回忆,让计划更详细)。
如果想要有效地支持幼儿做计划,教师就要审视自己对于幼儿进行计划的看法。因为兴趣才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引领下他们能最有效地学习。教师会享受发现幼儿意图和想法的这个过程,并把幼儿的计划过程融入一日流程中。告诉幼儿做事的顺序和规划,引导幼儿感受计划。让幼儿做选择,培养自主意识。
从兴趣入手,学会规划。记录计划,坚持完成。中班幼儿相较于小班幼儿来讲,专注时间更长,持续的时间大概在15~25分钟左右,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幼儿计划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完成一些更复杂的活动。但中班幼儿的注意力同样容易分散,有时还会忘记自己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因此,对中班的幼儿来讲,将自己的计划记录下来是很重要的。如,蕴之说:“我们今天要玩打仗的游戏。”教师可以引导式提问:你们是否需要地图,道具?你要做成什么样子?请幼儿详细谈论或将自己的想法画下来,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不断提示幼儿参照计划。运用拓展性提问,细化计划。与小班幼儿不同,中班幼儿有了自己的想法,但是不能系统性地制订计划,实施的步骤性不够强,因此,我运用拓展性提问来帮助幼儿。“拓展性提问”指的是在幼儿现有想法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延展性的问题或建议,支持幼儿进行较深入的计划。如,当幼儿提出要去重复同一个游戏或者有多个计划时,这时提出拓展性的问题可以有“接下来我们要做什么呢?~然后我们还要怎么做呢?”“还需要其他材料吗?”等等,从而拓展幼儿的计划,使计划更丰富、步骤更清晰。
在生活中我也帮助蕴之及班级其他幼儿制订计划,提供充分选择的机会,温柔地坚持,有效地支持。关注执行情况,及时给予评价。进行恰当的师幼互动策略,帮助其延伸和继续发展。幼儿在做计划中越来越有自信,敢于表达和展现自我,能力也在计划—工作一回顾中逐步提升。作为教师的我,也在不断地琢磨中找到与幼儿互动的更多技巧,这让我找到了久违的自信,收获满满。
下面给大家分享在计划时间里对一个幼儿的持续观察:蕴之是班级中比较能干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也比同龄的幼儿强。游戏时间比较好动,很活泼。中班开学一个多月了,幼儿还沉浸在打仗、修货船的游戏中,游戏水平呈现出和小班一模—样的状态。这是我的困惑,同时也引起了我的思考,我决定有针对性地、持续地对蕴之的游戏情况进行观察,从而找出改善班级游戏情况的方法。
片段一:
修货船游戏变成了在货船上打仗。开学一个多月,蕴之和几名幼儿一直重复着修货船的游戏计划。偶尔会在计划中加入角色扮演,但游戏到最后却变成了在货船上打仗。
问题的出现带给了我思考,难道这当中就没有可以让幼儿继续主动学习的空间吗?幼儿的每一次游戏经验应该都是不同的,而不是现在这样长期重复的。
片段二:
在长期的游戏中,蕴之偶尔会选择家庭区、图书区。但游戏的时间都不长,他随时会改变计划。
幼兒的兴趣点到底在哪里?还是只对打仗、玩积木等游戏感兴趣?
片段三:
持续一段时间后,蕴之又开始打仗。打仗的游戏延伸到图书区,甚至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教师上前适当介入希望他们停止时,蕴之却说:“我们没打仗,我们在玩打怪兽的游戏。”
幼儿的这一发展教师的介入是否合适?是否干预了幼儿的游戏意图?幼儿呈现出来的“打怪兽游戏和打仗的游戏水平—模一样”,是否就没有收获了?
通过这次的“打怪兽”游戏,我决定在下次计划里潜移默化地启发幼儿:“你们是怎么打怪兽的?”“需要怎么保护自己呢?”“你们太厉害了。怪兽都被你们打跑了。今天你们计划怎么办?”帮助幼儿转变单一的计划。
片段四:
一段时间后蕴之又开始了修货船的游戏。
修货船的游戏,让我有了帮助幼儿增加单一游戏情节内容、丰富幼儿游戏经验的想法。
片段五:
在计划时间看相关图片、视频。日常教师利用有限的资源,丰富幼儿游戏经验;晨会时间询问迁移幼儿的生活经验;通过科学认知活动丰富幼儿对船的种类、外形、分工、角色的认知,甚至告诉幼儿在船上可以做什么事,比如能够在货船上煮饭。幼儿的计划里货船游戏有了更多的互动,能去各个区域寻找自己需要的材料。
片段六:
为了支持幼儿的游戏意图,又不违背幼儿的意愿,教师在计划时间介绍新材料,满足幼儿的需求。如:在艺术区投放硬纸板、纸盒、卷纸筒等低结构废旧材料,并启发幼儿利用材料制作成武器、挡箭牌等工具。同时也丰富了游戏经验和情节。这个过程当中幼儿出现了硬纸板太硬、无力使用剪刀戳洞、无法单手将毛根绑在手臂作为挡箭牌等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时教师适当地引导,利用师幼互动策略做一半留一半,让幼儿和同伴互相帮助,直到最后自己解决问题。
片段七:
语言戏剧活动的开展,增强了蕴之的口语表达能力。他能够有自信地尝试更多的角色扮演游戏。
片段八:
计划时间,老师有准备地收藏蕴之上次游戏时制作的计划地图与大家分享,帮助他回忆上次计划的内容并进行本次计划的延伸。重复、重构语言,实物呈现,从局部到整体,提问层层递进,帮助幼儿提升语言能力,认可幼儿回答,捕捉幼儿表达过程中的亮点,适时延伸,给予后续支持,并对下次活动有预设。在这次的游戏中,蕴之小朋友呈现出来的水平和表达能力是更愿意自信大胆地与教师和同伴交谈了。
片段九:
日常的游戏,计划的延伸体现。除了能够修货船,蕴之开始体验其他游戏,如修建建筑。
片段十:
教师坚持给幼儿做详细计划。幼儿开始主动邀请教师参与游戏,教师蹲下来和幼儿同一高度,进行平行游戏。描述幼儿的行为,重复幼儿的语言。教师模仿幼儿的行为,跟随幼儿找材料,制作需要的道具。
在经过一段时间对蕴之的观察之后,我决定运用谈论细节的策略,帮助蕴之用数字词第一、第二、第三和首先、然后、最后,帮助幼儿梳理步骤,清楚计划中自己要做什么。
计划时间师幼沟通策略:
老师:蕴之,你今天的计划是什么?
蕴之:我今天要搭建一个家,然后搭汽车轨道。
老师:哦,今天你有两个计划。第一个计划是去积木区搭建一个家,你的家是什么样的?
蕴之:有一个床。
老师:你的家里面有一张床。还有呢?
蕴之:还有睡觉的地方。
老师:还有睡觉的卧室。你怎么布置你的家?
蕴之:床旁边有楼梯,有下有上。
老师:你准备搭建一个高低床,有上去还有下来的楼梯。我很好奇你会用什么材料?
蕴之:我要用板板当楼梯。
老师:哦,你说你会用长长的长条板积木。
蕴之点头。
老师:第一步你会先搭一张床,第二步呢?
蕴之:第二步会修楼梯,然后会用到那个小的、长长的。
老师:你会用到小的、长长的积木,还有三角形的空心积木。我很好奇你的第二个计划,会怎么搭汽车轨道?你准备搭成直直的还是弯弯曲曲的?
蕴之:我准备先搭直直的,转个弯,再转个弯。
老师:哦,你准备先搭直直的,然后转个弯,再转个弯。火车轨道你会用到什么材料?
蕴之:长方形的、正方形的积木。 老师:还要做什么吗?
蕴之:我还要做汽车!
老师:我很好奇你的汽车会做成什么样的?
蕴之:像大卡车一样。
老师:你的大卡车又是什么样的?
蕴之:像圆圆的眼睛、像圆圆的嘴巴,还有一个灯,里面还有驾驶员。
老师:你要做一个圆圆的大眼睛车灯,还有驾驶舱。
蕴之点头。
老师:你今天准备和谁一起玩?
蕴之:我准备和卢沫霖一起玩。
老师:卢沫霖你愿意和郝蕴之一起玩吗?
卢沫霖:愿意。
老师:你们今天准备怎么合作?
蕴之:我们—起煮饭、喂宝宝喝奶、陪宝宝睡觉。
老师:你们今天要做三件事情,首先一起煮饭,然后一起喂宝宝喝奶,最后在你们搭建好的床上陪宝宝睡觉。你们一共要完成三件事情。那你们去完成你们的计划吧。
第二天蕴之延续第一次的计划,并对计划进行了补充,增加了煮饭和其他的游戏情节。蕴之能够清楚地表达当日的计划内容,并且表述完整,计划内容丰富、有序。
反思:
教师如何支持幼儿做计划?教师首先要了解幼儿做计划的重要性以及师幼互动的方式。教师要在亲密的氛围中和环境中与幼儿做计划;教师要提供材料和游戏经验来帮助幼儿保持对于计划时间的兴趣;教师要一对—地同幼儿沟通他们的计划;教师能够预期到幼儿做计划能力的变化。
在和蕴之的互动中,我运用了五种方式支持幼儿做计划:
1.正确树立幼儿能够进行计划的信念。
2.在亲密的氛围中和幼儿做计划。
3.提供丰富的材料和不同的学习经验激发幼儿做计划的兴趣。
4.同每一个幼兒沟通他们的计划。
5.要能够预期到幼儿的计划会发生改变,教师要树立幼儿能够进行计划的正确信念。
计划策略:
1.讨论工作中使用的材料(增加材料)。
2.谈论细节,丰富计划。
3.讨论并帮助幼儿梳理实践计划的步骤(语言发展起示范作用)。
4.提醒幼儿之前做过的事(谈话勾起回忆,让计划更详细)。
如果想要有效地支持幼儿做计划,教师就要审视自己对于幼儿进行计划的看法。因为兴趣才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引领下他们能最有效地学习。教师会享受发现幼儿意图和想法的这个过程,并把幼儿的计划过程融入一日流程中。告诉幼儿做事的顺序和规划,引导幼儿感受计划。让幼儿做选择,培养自主意识。
从兴趣入手,学会规划。记录计划,坚持完成。中班幼儿相较于小班幼儿来讲,专注时间更长,持续的时间大概在15~25分钟左右,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幼儿计划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完成一些更复杂的活动。但中班幼儿的注意力同样容易分散,有时还会忘记自己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因此,对中班的幼儿来讲,将自己的计划记录下来是很重要的。如,蕴之说:“我们今天要玩打仗的游戏。”教师可以引导式提问:你们是否需要地图,道具?你要做成什么样子?请幼儿详细谈论或将自己的想法画下来,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不断提示幼儿参照计划。运用拓展性提问,细化计划。与小班幼儿不同,中班幼儿有了自己的想法,但是不能系统性地制订计划,实施的步骤性不够强,因此,我运用拓展性提问来帮助幼儿。“拓展性提问”指的是在幼儿现有想法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延展性的问题或建议,支持幼儿进行较深入的计划。如,当幼儿提出要去重复同一个游戏或者有多个计划时,这时提出拓展性的问题可以有“接下来我们要做什么呢?~然后我们还要怎么做呢?”“还需要其他材料吗?”等等,从而拓展幼儿的计划,使计划更丰富、步骤更清晰。
在生活中我也帮助蕴之及班级其他幼儿制订计划,提供充分选择的机会,温柔地坚持,有效地支持。关注执行情况,及时给予评价。进行恰当的师幼互动策略,帮助其延伸和继续发展。幼儿在做计划中越来越有自信,敢于表达和展现自我,能力也在计划—工作一回顾中逐步提升。作为教师的我,也在不断地琢磨中找到与幼儿互动的更多技巧,这让我找到了久违的自信,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