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灾祸事件一直是新闻业发达的西方国家媒体报道的重点,有些西方新闻写作教材把灾祸报道分为两类——事故报道(Accident)和灾难报道(Disaster)。事故报道主要指人为灾祸,如交通事故、空难、人质扣押等;灾难报道主要是自然灾害,如水灾、地震、热带风暴等。区分这两者的关键在于新闻事件的严重性,即死亡的人数。如果一起交通事故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就可归属为灾难报道,而不是事故报道。无论是事故报道还是灾难报道,西方新闻写作教材都明确指出灾祸报道须尽量包括这几个基本要素:
·死者和伤者的情况(人数、姓名、身份)
·灾祸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采访工作(如采访目击者和政府有关部门)
·救援工作和感人的事迹
·灾祸事件导致的后果(如经济损失)
·最新的调查结果(如灾祸事件的责任人)
·历史重要性(如有无出现过相似的事件)
请看以下报道:
叛乱者在克什米尔炸死15个人
(1)印度,私利那加——目击者说,星期一正午在克什米尔市中心一辆小汽车上的炸弹突然爆炸,至少15个人被炸死,死者中有5个像是士兵。
(2)据当地政府医院的负责人介绍,伤者20个人,有3个正在接受手术,有1个在送到医院后死去。
(3)有位来电者自称是“真主穆斯林游击队”的一员,他已经与好几家新闻机构联系,声称要对这次袭击事件负责。“真主穆斯林游击队”是支持巴基斯坦的一个组织。
(4)“真主穆斯林游击队”是最强大的反叛组织,主张印度与巴基斯坦合并,而其他反叛组织只要求摆脱印度的控制。
(5)小汽车上的炸弹在警察局附近爆炸,即在印度国家银行分行的外面。在这个地方,印度士兵与分裂主义者经常发生冲突,而且每个月初印度士兵都会在这里领取工资。
(6)据目击者反映,炸弹爆炸时,有辆军车停在附近,3辆小汽车和5辆小型摩托车被炸毁。
(7)目击者还说,受害者中有2个是妇女,其他5个身着军装,有些尸体已经面目全非。
(8)警卫部队火速赶到现场,运走尸体,并将此地封锁,以免再遭袭击。
(9)爆炸发生前,在离爆炸地点不远的几个街区发生了一起手榴弹事件。此次手榴弹事件似乎是故意转移人们的注意力,为制造爆炸事件做准备。
(10)爆炸地点发生在Ahdoo's旅馆附近,这是这个城市至今仍维持营业的少数旅馆之一,旅馆内住满了专程赶来报道克什米尔人质危机的外国记者。到这个星期一,这场人质危机已经持续了整整3个月。始于7月4日,已有4个欧美人被克什米尔的游击队扣留为人质。第5个人质是挪威人HansChristianOstroe?熏在8月13日被发现死于偏僻的地方,头部已被砍断。
(11)这些游击队员说,除非印度政府释放监狱中的15个分离主义者,否则他们将继续杀死剩余的人质。
结合这则报道进行分析,笔者以为西方灾祸报道具有以下特色:
及时报道,时效第一。灾祸事件具有自己的特性——突发性和即时性。突发性指,灾祸事件的发生、变化等难以预测,难以把握;即时性指,灾祸事件转瞬即逝,相同的场面不再重演,亲眼目睹了事发现场的记者,能真实地记下整个过程。
灾祸事件的独特特点要求新闻媒体快速做出判断,记者立即做出反应,因此灾祸事件发生时,西方各大通讯社往往先以简讯的形式(通常只有一段),将灾祸的主要事实快速传递给新闻媒体。
力求全面客观。在灾祸报道上,西方新闻界一般都是先发布快讯,及时传递信息,随后展开跟踪报道。根据灾祸事件的具体情况,报道可持续数小时、数天甚至更长的时间,全方位、多渠道地报道并预测灾祸发生的原因、背景、后果等。如这起爆炸事件,记者对克什米尔的反叛组织,尤其是“真主穆斯林游击队”都有相关的介绍,在最后一段还提及克什米尔人质危机的总体情况,让受众在这个大背景下,系统地了解爆炸事件的背景。
增加人文因素。灾祸事件发生后,有三个侧面可供报道,即灾祸事件本身、灾祸事件的受害者以及灾祸事件引发的政府或社会行为。受西方传统价值观的影响,西方媒体把灾祸事件的受害者作为报道主体,让受众关注他们的情感、命运、生存状态等。西方新闻界认为,采访灾祸事件的受害者等可为整篇报道融入人情味,否则,只是冷冰冰的数据。采访对象包括事件的调查者、当事人、目击者和其他相关人员;采访内容涉及灾祸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发生时的情景及造成的危害,灾祸的责任人和受害者的情况等。
以真实的统计数据说话。美国作为典型的西方国家代表,被称为“统计社会”。美国人认为:“解决所有社会问题的灵丹妙药在于掌握更多、更精确和更及时的事实”,“数字能为复杂的社会问题提供不言自明的答案”。①在美国,政治、经济、就业、体育等状况无不从量的角度加以分析说明,统计学的原理贯穿在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在统计学的理性思维方式下,西方媒体尤其强调运用真实的统计数据,把灾情数字的事实报道透明化,告知受众伤亡人数、经济损失、受灾面积等。
西方媒体还要求灾祸报道谨慎地处理以下问题:
记者的职责是客观全面地报道灾祸事件;事发原因在未确定之前,不要在报道中下结论。因为报道失当有可能导致“新闻侵权”。记者要避免花过多的笔墨描述事发原因,如以上报道,记者始终没有道出爆炸事件的肇事者,因为官方还没有发布权威的信息报道只是提供了相关的新闻背景,并据目击者的言辞,客观地描述了事发现场的情景。
满足受众知情权与保护个人隐私权之间的冲突,主要体现在采访工作上。记者为确保报道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增添报道的人情味,采访灾祸事件的当事人,有部分当事人将拒绝接受采访,他们认为记者的采访侵害了个人隐私权或名誉权。但研究表明,如果记者能把握好采访的“度”,充分尊重当事人,沉浸在痛苦中的大部分当事人还是愿意接受采访的。
灾祸事件的当事人和目击者在接受采访时,可能因惊惶失措或个人偏见而夸大新闻事实,这时记者就须进行冷静的分析与判断,防止听信一面之辞,错下结论。
西方的灾祸报道本着“以受众为本”的新闻理念,重在“疏”,而非在“堵”;重在快速而真实、客观且全面地告知受众灾祸事实。在全球化的时代,各国媒体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我国要在灾祸事件的报道上赢得主动权,增强政府和媒体的公信力,西方这种以受众为中心,力求时效,注重统计数据的报道理念,值得借鉴。
注释:
①丹尼尔·亨延顿《美国人民主历程》
·死者和伤者的情况(人数、姓名、身份)
·灾祸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采访工作(如采访目击者和政府有关部门)
·救援工作和感人的事迹
·灾祸事件导致的后果(如经济损失)
·最新的调查结果(如灾祸事件的责任人)
·历史重要性(如有无出现过相似的事件)
请看以下报道:
叛乱者在克什米尔炸死15个人
(1)印度,私利那加——目击者说,星期一正午在克什米尔市中心一辆小汽车上的炸弹突然爆炸,至少15个人被炸死,死者中有5个像是士兵。
(2)据当地政府医院的负责人介绍,伤者20个人,有3个正在接受手术,有1个在送到医院后死去。
(3)有位来电者自称是“真主穆斯林游击队”的一员,他已经与好几家新闻机构联系,声称要对这次袭击事件负责。“真主穆斯林游击队”是支持巴基斯坦的一个组织。
(4)“真主穆斯林游击队”是最强大的反叛组织,主张印度与巴基斯坦合并,而其他反叛组织只要求摆脱印度的控制。
(5)小汽车上的炸弹在警察局附近爆炸,即在印度国家银行分行的外面。在这个地方,印度士兵与分裂主义者经常发生冲突,而且每个月初印度士兵都会在这里领取工资。
(6)据目击者反映,炸弹爆炸时,有辆军车停在附近,3辆小汽车和5辆小型摩托车被炸毁。
(7)目击者还说,受害者中有2个是妇女,其他5个身着军装,有些尸体已经面目全非。
(8)警卫部队火速赶到现场,运走尸体,并将此地封锁,以免再遭袭击。
(9)爆炸发生前,在离爆炸地点不远的几个街区发生了一起手榴弹事件。此次手榴弹事件似乎是故意转移人们的注意力,为制造爆炸事件做准备。
(10)爆炸地点发生在Ahdoo's旅馆附近,这是这个城市至今仍维持营业的少数旅馆之一,旅馆内住满了专程赶来报道克什米尔人质危机的外国记者。到这个星期一,这场人质危机已经持续了整整3个月。始于7月4日,已有4个欧美人被克什米尔的游击队扣留为人质。第5个人质是挪威人HansChristianOstroe?熏在8月13日被发现死于偏僻的地方,头部已被砍断。
(11)这些游击队员说,除非印度政府释放监狱中的15个分离主义者,否则他们将继续杀死剩余的人质。
结合这则报道进行分析,笔者以为西方灾祸报道具有以下特色:
及时报道,时效第一。灾祸事件具有自己的特性——突发性和即时性。突发性指,灾祸事件的发生、变化等难以预测,难以把握;即时性指,灾祸事件转瞬即逝,相同的场面不再重演,亲眼目睹了事发现场的记者,能真实地记下整个过程。
灾祸事件的独特特点要求新闻媒体快速做出判断,记者立即做出反应,因此灾祸事件发生时,西方各大通讯社往往先以简讯的形式(通常只有一段),将灾祸的主要事实快速传递给新闻媒体。
力求全面客观。在灾祸报道上,西方新闻界一般都是先发布快讯,及时传递信息,随后展开跟踪报道。根据灾祸事件的具体情况,报道可持续数小时、数天甚至更长的时间,全方位、多渠道地报道并预测灾祸发生的原因、背景、后果等。如这起爆炸事件,记者对克什米尔的反叛组织,尤其是“真主穆斯林游击队”都有相关的介绍,在最后一段还提及克什米尔人质危机的总体情况,让受众在这个大背景下,系统地了解爆炸事件的背景。
增加人文因素。灾祸事件发生后,有三个侧面可供报道,即灾祸事件本身、灾祸事件的受害者以及灾祸事件引发的政府或社会行为。受西方传统价值观的影响,西方媒体把灾祸事件的受害者作为报道主体,让受众关注他们的情感、命运、生存状态等。西方新闻界认为,采访灾祸事件的受害者等可为整篇报道融入人情味,否则,只是冷冰冰的数据。采访对象包括事件的调查者、当事人、目击者和其他相关人员;采访内容涉及灾祸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发生时的情景及造成的危害,灾祸的责任人和受害者的情况等。
以真实的统计数据说话。美国作为典型的西方国家代表,被称为“统计社会”。美国人认为:“解决所有社会问题的灵丹妙药在于掌握更多、更精确和更及时的事实”,“数字能为复杂的社会问题提供不言自明的答案”。①在美国,政治、经济、就业、体育等状况无不从量的角度加以分析说明,统计学的原理贯穿在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在统计学的理性思维方式下,西方媒体尤其强调运用真实的统计数据,把灾情数字的事实报道透明化,告知受众伤亡人数、经济损失、受灾面积等。
西方媒体还要求灾祸报道谨慎地处理以下问题:
记者的职责是客观全面地报道灾祸事件;事发原因在未确定之前,不要在报道中下结论。因为报道失当有可能导致“新闻侵权”。记者要避免花过多的笔墨描述事发原因,如以上报道,记者始终没有道出爆炸事件的肇事者,因为官方还没有发布权威的信息报道只是提供了相关的新闻背景,并据目击者的言辞,客观地描述了事发现场的情景。
满足受众知情权与保护个人隐私权之间的冲突,主要体现在采访工作上。记者为确保报道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增添报道的人情味,采访灾祸事件的当事人,有部分当事人将拒绝接受采访,他们认为记者的采访侵害了个人隐私权或名誉权。但研究表明,如果记者能把握好采访的“度”,充分尊重当事人,沉浸在痛苦中的大部分当事人还是愿意接受采访的。
灾祸事件的当事人和目击者在接受采访时,可能因惊惶失措或个人偏见而夸大新闻事实,这时记者就须进行冷静的分析与判断,防止听信一面之辞,错下结论。
西方的灾祸报道本着“以受众为本”的新闻理念,重在“疏”,而非在“堵”;重在快速而真实、客观且全面地告知受众灾祸事实。在全球化的时代,各国媒体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我国要在灾祸事件的报道上赢得主动权,增强政府和媒体的公信力,西方这种以受众为中心,力求时效,注重统计数据的报道理念,值得借鉴。
注释:
①丹尼尔·亨延顿《美国人民主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