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话题教学是指教学时以一个话题为中心,以文本为基础进行广泛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以文本为出发点,通过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并在参与特定话题的相关活动过程中深入理解此话题的内涵,拓展认知领域,开展思维活动。基于话题教学的小学生文化品格的培养策略研究可以帮助一线教师更好地理解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元素及内涵;在话题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认识各国文化内涵,比较异同,汲取精华,尊重差异,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关键词:小学英语;话题教学;文化品格;培养策略
一、培养小学生文化品格的意义与作用
文化品格的培养是实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关键。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渗透文化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但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比较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与教学,即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字、词、句的能力,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对语言文化差异的体会和理解,致使学生不知道在何种场合下该说什么话,从而限制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加深对英语文化的了解与理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本土文化,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由此可见,文化品格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基于话题教学的小学生英语文化品格的培养策略
(一)深挖话题教学素材中的文化内涵,有意识地结合教材开展文化品格教育
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曾说过:“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播,这是文化得以生存的力量。”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人们的言语表现形式更要受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习俗、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性格等的制约及影响。要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品格,老师首先要注意挖掘话题教学素材中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学习和认识语言的同时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
以广州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Module 6 Weather为例,如果老师深入学习天气这个话题,会发现谈论天气是西方人打招呼、问候或搭讪的常见方式。人们通过谈论天气互相交流观点,表达个人感情,而并非简单地为谈天气而谈天气。比如与陌生人或新朋友交谈时,先讲一句“It’s a nice day, isn’t it?”就可以轻松地化解大家暂时没有话题的尴尬。熟人之间谈论天气,可以让对方了解说话人当时的心情和感受。学生只有了解这些文化习俗才能更准确地把所学的语言运用到实际交际中,进行有意义的、接地气的交流。
由此可见,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要做到深挖语言的文化内涵要求,老师除了平时认真钻研教材以外,还要多看相关的课外书,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并有意识地把这些元素放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只有持之以恒地关注语言背后的文化,才能培养出有文化内涵的学生。
(二)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渗透文化品格教育
基于文化品格的内涵,在英语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认知中外优秀文化的内涵,进行基础教育阶段最为关键的价值观教育,发展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能力等,均可通过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加以实践。因此,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中渗透文化品格教育,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语言文化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了解更多文化的内涵。
以五年级上册Module 5 Foods we need为例,学生在这个模块中认识中西方的食物名称以及相关表达。学生对我国的餐桌礼仪比较熟悉,但西方的餐桌礼仪对他们来说是新鲜事物,他们对这方面的内容会特别感兴趣。老师可以抓住这一点设计一个名为“Watch and judge”的活动。活动前老师先布置几个学生扮演参加西方朋友的聚会的人,其他学生通过观察他们在餐桌上的言行判断他们的行为举止是否符合西方的餐桌礼仪标准。这个活动以小组活动形式进行,每个小组成员至少记住一点表演者做得好或不好的地方,并用“He/She should... He/She shouldn’t... it’s bad/good manners.”进行汇报。表演者夸张、幽默的表演会给学生带来欢乐,小组汇报以及老师点评可以帮助学生对西方的餐桌礼仪有更深刻的认识。类似的教学活动也许可以帮助学生将来在真正的社交场合中有更合适、更得体的言行。
(三)结合阅读教学开展文化品格教育
充分利用阅读资源,适时地开展文化品格教育,是落实文化品格教育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阅读语篇,归纳和比较语篇呈现的文化,形成自己的文化立场、文化态度、文化认同感和文化鉴赏能力。
以六年级上册Module 6 Festival为例,在话题教学后可以进行阅读和写作训练。《新编小学英语拓展读与写》与本模块的话题教学对应的阅读篇章有六篇,其中《Easter》和《Santa Claus》两篇短文中就包含了豐富的文化素材。老师可以结合阅读教学开展文化品格教育。以语篇《Easter》为例,短文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复活节的时间、节日的含义、过节的习俗等信息,其中还重点介绍了美国白宫的复活节庆典——找彩蛋。复活节这个节日虽然有在教材中提及,但相关的信息并不多。老师可以充分发挥语篇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语篇的同时加入更多有关复活节话题的内容,让学生对这个节日有更深的认识。在完成了语篇理解以及相关练习后,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以free talk的形式说说自己对复活节的哪些习俗或庆典最感兴趣。学生可以用“I think... is very interesting”“I like...”“I enjoy...”等句型表达自己的观点。经过这样的阅读训练,学生的课外知识得到拓展,对西方的节日文化也有了更深的认识。老师在教学过程上要善于利用阅读素材,适时地开展文化品格教育。
(四)善于在话题教学中进行文化对比,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认识理解各国文化内涵,比较异同,汲取精华,尊重差异,这是英语教学最大的魅力所在。老师要善于在话题教学中进行文化对比,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以三年级上册Module 1 Greetings这个模块为例,虽然话题中只包含了简单的打招呼及问候用语,但老师不能忽略这些简单的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异。如西方人比较敢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们通过日常的问候保持家人或朋友间的亲密关系。而中国人比较含蓄,尤其对自己的家人,更加不会经常问候对方。老师可以通过这样的比较教育学生要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多跟家人交谈。
三年级下册Module 3 Personal information模块中包含了提问年龄的表达。在我国谈论别人的年龄并不算是特别忌讳的话题,但在西方人眼中这却是非常隐私的信息,提问对方年龄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对相关内容进行对比,让学生掌握说话的分寸。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文化对比,学生才能掌握更适当的、更得体的表达方式,而不只是直接把中文变成英语。
三、文化品格培养的注意事项
(一)开展文化品格教育要始终基于教材
学科的教学要始终基于教材。从教材出发,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拓展。文化品格的培养也是如此。广州版小学英语教材是以话题为中心,以文本为基础的,老师在渗透文化品格教育的时候一定要紧扣话题内容,作适当的拓展与延伸,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要持之以恒地在教學中渗透文化品格教育
文化品格教育是实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关键,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和世界意识,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这样的目标并不能在短时间的教学实践中得以实现,这要求老师持之以恒地在教学活动中渗透文化品格教育,让学生在学到语言知识的同时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
(三)要遵循“大输入,适量输出”的原则
文化品格不同于语言能力,很难用量化标准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老师在开展文化品格教育时要遵循“大输入,适量输出”的原则。老师要注意加大语言文化知识的输入量,尽可能地让学生了解更多,但不能要求学生全盘理解或接受,更不能因为学生不一定能理解而放弃文化的渗透与教学。
基于话题教学的文化品格培养是发展小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了解各国的文化,拓宽他们的眼界,让他们成为一个知识更全面的人。我们在教学中比较国内外文化的异同,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学生以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为骄傲,让学生学会尊重各地文化的差异,做一个有教养的人。只有这样的英语教学才能帮助学生掌握“真正的英语”。
关键词:小学英语;话题教学;文化品格;培养策略
一、培养小学生文化品格的意义与作用
文化品格的培养是实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关键。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渗透文化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但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比较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与教学,即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字、词、句的能力,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对语言文化差异的体会和理解,致使学生不知道在何种场合下该说什么话,从而限制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加深对英语文化的了解与理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本土文化,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由此可见,文化品格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基于话题教学的小学生英语文化品格的培养策略
(一)深挖话题教学素材中的文化内涵,有意识地结合教材开展文化品格教育
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曾说过:“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播,这是文化得以生存的力量。”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人们的言语表现形式更要受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习俗、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性格等的制约及影响。要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品格,老师首先要注意挖掘话题教学素材中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学习和认识语言的同时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
以广州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Module 6 Weather为例,如果老师深入学习天气这个话题,会发现谈论天气是西方人打招呼、问候或搭讪的常见方式。人们通过谈论天气互相交流观点,表达个人感情,而并非简单地为谈天气而谈天气。比如与陌生人或新朋友交谈时,先讲一句“It’s a nice day, isn’t it?”就可以轻松地化解大家暂时没有话题的尴尬。熟人之间谈论天气,可以让对方了解说话人当时的心情和感受。学生只有了解这些文化习俗才能更准确地把所学的语言运用到实际交际中,进行有意义的、接地气的交流。
由此可见,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要做到深挖语言的文化内涵要求,老师除了平时认真钻研教材以外,还要多看相关的课外书,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并有意识地把这些元素放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只有持之以恒地关注语言背后的文化,才能培养出有文化内涵的学生。
(二)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渗透文化品格教育
基于文化品格的内涵,在英语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认知中外优秀文化的内涵,进行基础教育阶段最为关键的价值观教育,发展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能力等,均可通过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加以实践。因此,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中渗透文化品格教育,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语言文化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了解更多文化的内涵。
以五年级上册Module 5 Foods we need为例,学生在这个模块中认识中西方的食物名称以及相关表达。学生对我国的餐桌礼仪比较熟悉,但西方的餐桌礼仪对他们来说是新鲜事物,他们对这方面的内容会特别感兴趣。老师可以抓住这一点设计一个名为“Watch and judge”的活动。活动前老师先布置几个学生扮演参加西方朋友的聚会的人,其他学生通过观察他们在餐桌上的言行判断他们的行为举止是否符合西方的餐桌礼仪标准。这个活动以小组活动形式进行,每个小组成员至少记住一点表演者做得好或不好的地方,并用“He/She should... He/She shouldn’t... it’s bad/good manners.”进行汇报。表演者夸张、幽默的表演会给学生带来欢乐,小组汇报以及老师点评可以帮助学生对西方的餐桌礼仪有更深刻的认识。类似的教学活动也许可以帮助学生将来在真正的社交场合中有更合适、更得体的言行。
(三)结合阅读教学开展文化品格教育
充分利用阅读资源,适时地开展文化品格教育,是落实文化品格教育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阅读语篇,归纳和比较语篇呈现的文化,形成自己的文化立场、文化态度、文化认同感和文化鉴赏能力。
以六年级上册Module 6 Festival为例,在话题教学后可以进行阅读和写作训练。《新编小学英语拓展读与写》与本模块的话题教学对应的阅读篇章有六篇,其中《Easter》和《Santa Claus》两篇短文中就包含了豐富的文化素材。老师可以结合阅读教学开展文化品格教育。以语篇《Easter》为例,短文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复活节的时间、节日的含义、过节的习俗等信息,其中还重点介绍了美国白宫的复活节庆典——找彩蛋。复活节这个节日虽然有在教材中提及,但相关的信息并不多。老师可以充分发挥语篇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语篇的同时加入更多有关复活节话题的内容,让学生对这个节日有更深的认识。在完成了语篇理解以及相关练习后,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以free talk的形式说说自己对复活节的哪些习俗或庆典最感兴趣。学生可以用“I think... is very interesting”“I like...”“I enjoy...”等句型表达自己的观点。经过这样的阅读训练,学生的课外知识得到拓展,对西方的节日文化也有了更深的认识。老师在教学过程上要善于利用阅读素材,适时地开展文化品格教育。
(四)善于在话题教学中进行文化对比,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认识理解各国文化内涵,比较异同,汲取精华,尊重差异,这是英语教学最大的魅力所在。老师要善于在话题教学中进行文化对比,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以三年级上册Module 1 Greetings这个模块为例,虽然话题中只包含了简单的打招呼及问候用语,但老师不能忽略这些简单的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异。如西方人比较敢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们通过日常的问候保持家人或朋友间的亲密关系。而中国人比较含蓄,尤其对自己的家人,更加不会经常问候对方。老师可以通过这样的比较教育学生要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多跟家人交谈。
三年级下册Module 3 Personal information模块中包含了提问年龄的表达。在我国谈论别人的年龄并不算是特别忌讳的话题,但在西方人眼中这却是非常隐私的信息,提问对方年龄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对相关内容进行对比,让学生掌握说话的分寸。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文化对比,学生才能掌握更适当的、更得体的表达方式,而不只是直接把中文变成英语。
三、文化品格培养的注意事项
(一)开展文化品格教育要始终基于教材
学科的教学要始终基于教材。从教材出发,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拓展。文化品格的培养也是如此。广州版小学英语教材是以话题为中心,以文本为基础的,老师在渗透文化品格教育的时候一定要紧扣话题内容,作适当的拓展与延伸,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要持之以恒地在教學中渗透文化品格教育
文化品格教育是实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关键,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和世界意识,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这样的目标并不能在短时间的教学实践中得以实现,这要求老师持之以恒地在教学活动中渗透文化品格教育,让学生在学到语言知识的同时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
(三)要遵循“大输入,适量输出”的原则
文化品格不同于语言能力,很难用量化标准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老师在开展文化品格教育时要遵循“大输入,适量输出”的原则。老师要注意加大语言文化知识的输入量,尽可能地让学生了解更多,但不能要求学生全盘理解或接受,更不能因为学生不一定能理解而放弃文化的渗透与教学。
基于话题教学的文化品格培养是发展小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了解各国的文化,拓宽他们的眼界,让他们成为一个知识更全面的人。我们在教学中比较国内外文化的异同,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学生以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为骄傲,让学生学会尊重各地文化的差异,做一个有教养的人。只有这样的英语教学才能帮助学生掌握“真正的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