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古典诗词在作文指导中的作用

来源 :新科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aoyu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作文教学中,经常会碰到学生冥思苦想、无话可说的情况。而这也常常困扰着我们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那么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学生生活积累、语言积累和文化积累的浅薄所致。而中国古典诗歌,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佳篇如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耀眼的奇葩,它沉积了中化文化的精粹,以深刻的思想内涵、高超的艺术手法,不仅给我们以人文精神的陶冶,而且也丰富了今天的语文课堂,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尝试将古典诗词纳入学生作文中,是展示学生才情,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诗歌的语言是文学中最精粹、最有张力的语言,音律的抑扬顿挫,结构的匀称错落,意韵的含蓄隽永使得诗歌语言有的瑰丽多姿,有的气势铺陈,有的简洁跳跃,有的言约义丰。诗歌的艺术魅力久盛不衰固然有其思想立意、技法结构乃至行文风格等因素,但都必先得力于语言的表现,因为诗歌语言能营造独特美感韵味,激发读者的想象,赋予文字更强的表现张力,这是普通词汇所不能比拟的。现在的语文教学中,大量的诗歌积累,使学生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尝试将古典诗词纳入学生作文中,是展示学生才情,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积累素材,感受诗词之美
  古语云“品高文自美”,一篇传世的好文章,必然融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讴歌“真善美”,抨击“假恶丑”。中华诗词文章,源远流长,内涵深刻、意存深远,博大精深。先秦经典、唐诗宋词,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热情和信仰,浸染着中华人文精神的优秀基因,其中许多作品思想之高远,意境之深邃,感情之充沛,语言之丰富,文字之精炼,音韵之优美,技艺之高超,至今仍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光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诵读优秀的词章,就如同在与历史上一批最优秀的大师和智者在对话,就如同在亲耳聆听这些文化、思想、艺术大师的谆谆教诲,有利于读者文艺鉴赏水平和审美情趣的提高。可以使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审美情趣。所以说引导学生积累诗词,是进行作文教学的必要手段。
  1、专项积累。
  正所谓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写出好的作文,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文学素养。而这种文学素养就来自于平时的积累,而博大精深的诗词又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针对古诗词的这一特点我采用了专项积累的方法,如:引导学积累写花、写山、写水、富含哲理、情景交融的诗。通过这样的专项练习,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底蕴,为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2、古诗词教学中的积累.
  在初中的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的诗词篇目,在这些诗词的教学中,除了向学生讲授诗的意境,引导学生领会诗的内涵之外,还应抓住诗中的名句适当的拓展,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如:在李煜的《虞美人》这首词的教学中,学生被其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句深深的打动了,同学们踊跃的赏析其艺术表现力,借助这个契机,我马上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还知道哪些写愁的诗句”,正所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说出了很多写愁的诗句,这样同学们就在轻松的学习中积累了写作素材。
  二、运用创新,提升文化品味
  一部古诗文经典,就是一部浓缩了的华夏五千年文明史。闪烁着智慧的火花,蕴涵着美好的情感,积淀着深厚的思想。是青少年终身受用的源头活水。而我们许多学生对流芳千古的佳句美文,仅仅局限于读读、背背,目的只是为了应付各类考试中的默写与填空,而不具体去领会、运用,这真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相反,如果我们的学生在作文时,能适时引用这些作品中的句子,将会使文章血肉饱满,涵蕴丰富!
  1、引经据典,直接引用诗词名句。
  正所谓是学以致用,我们从小学到中学的学习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的诗词名句,这些诗句或是意境深远、或是内涵丰富、或是情景相融,因此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应适时的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这样会使文章流光溢彩、充满诗意,给人以美的享受。如: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的莲叶,诗中的荷花,在杨万里的笔下妙趣横生,这是夏的生命,这是夏的标志。诗中花,诗中夏,诗一样的夏景。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中的红枫,诗中的秋叶,在杜牧的笔下深邃悠远,这是秋的精神,这是秋的天籁。诗中的叶,诗中的秋,诗一样的秋暮。
  ——中考满文作文《诗——中国文化的亮点》
  选取有代表性的诗文,以排比段的形式,来表现春、夏、秋、冬美景,水到渠成说明诗乃中国文化的亮点。
  因此,在作文中引用诗词名句有这样几种形式:文题引用、开篇引用、句首引用、句中引用、结尾引用。
  2、开辟创新,锤炼诗词名句,走进诗的意境。
  意境美是古诗词的一个重要特点。所谓意境,是作品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家思想情感和作品的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简言之,意境是情景交融的结果。而诗词所营造的意境就是诗人借词语感情色彩的选用来构造画面,让读者在吟诵之间就走进诗的意境中去。如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引导学生体会前三句只有18个字,却接连出现了9个名词,、9种景物。而加之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断肠人”对于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特定的定语与特定的名词衔接,就构成一系列意象。在作文中,借鉴诗歌的这种写法,往往能达成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完这课之后,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用优美的语言再现温庭筠的《望江南》。这样学生就真正体会到了通过多种色彩的搭配、疏密线条的安排、词语感情色彩的选用来构造画面,是营造作文繁富多面的意境,从而很好地表达主旨的一种切实高效的途径。
  总之,我国古代诗歌历史悠久,成就辉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具有篇幅短小,易读上口,内蕴丰富,语言含蓄、精练、意味隽永,意境优美等特点。可以说在诗歌中蕴涵着丰富的美的矿藏。真可以称的上是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在作文指导中的作用。
其他文献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在合作中取长补短、团结协作。合作学习既可以使学生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学习的效率,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交往技巧,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有着重大意义。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合作;学习;培养    合作学习作为崭新的学习方式,已被广泛认同,但对于刚刚步入校园的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如何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呢?我在实践中认识到,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把握三
期刊
摘 要:地理教学应让学生明确我们的生活和地理密切相关,让学生能够真正认识地理知识的实用性、有效性,从而拉近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进而学会其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来理解和解释地理问题和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使地理教学产生实际效应,最终让学生真正对地理这一学科感兴趣,认真学习地理。  关键词:地理教学;生活实际    一﹑首先利用生活素材,唤起学生学习地理兴趣  上世纪60年代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加涅认为,
期刊
摘 要: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敏感度和领悟能力,是一种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加强学生的语感训练,有利于他们对文本的感悟,更有利于他们提高自身的听说能力。在新课程的引领下,朗读已占有自己重要的位置,因而对于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语感;正确流利朗读;重点字词;感情    新课程指出:小学低段学生要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于这三个步骤看似很简单,但是对于一个一二年
期刊
多少年来,我们的课堂教学,由于教材方面的影响,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世界,学生不感兴趣,致使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知识的学习过程,缺少生活的气息,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用“活”教材,让数学走进生活,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之共识。那么,如何用“活”教材,让数学走进生活呢?笔者听了涞源县坛山小学董涛老师执教的“比例尺”一课,深受启发,愿就其中两个片断,谈一些想法。  片断一:师:同学们看
期刊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第一册的写字部分的编排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数量少:全册汉字要求认的是400个,而要求写的字仅100个。学生每课的习字量只有3-4个汉字,且都是按字形规律编排的笔画简单的独体字。教材科学的编排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下面就谈几点关于写字教学方面的体会:  一、观察联想,活化字形,感知字形美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写字教学首先要指导学生观察字形,弄清汉字在田
期刊
摘 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很强的社会有用的人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传授知识就不是唯一的目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必须综合运各种手段、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持之以恒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知识是思维活动的
期刊
根据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中的不确定情境大大增多,妥善处理课堂教学不确定情境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同时也是教师新的课程观念、教育智慧的体现。可见,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何其重要。那么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呢?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思维能力及学习的目标等具体情况,我认为情景的创设需满足以下几个要求:  (一)创设的情景要符合学生的认知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在学习过程中,
期刊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观察、分析的综合能力,使学生的智力和思想能力不断得到开发和提高,并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受到熏陶。而报刊新闻具有“内容新”、“时效强”、“事件真”、“跨度广”等特点,在教学中适度适时运用报刊新闻,可以提高课堂效益,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以下是笔者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报刊新闻配合素质教育的几点体会。  一、适时引入报刊新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1、
期刊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的整合,往往可以满足具体教学环境的需要,增加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从而成为文字教材的延伸,升华,并可优化整体教学效果,使语文课更精彩。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人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教学要达到的理想效果应当是:课未始,兴已浓;课正行,兴愈浓;课已毕,兴犹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有几点体会:  一、深入钻研课本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