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作文教学中,经常会碰到学生冥思苦想、无话可说的情况。而这也常常困扰着我们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那么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学生生活积累、语言积累和文化积累的浅薄所致。而中国古典诗歌,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佳篇如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耀眼的奇葩,它沉积了中化文化的精粹,以深刻的思想内涵、高超的艺术手法,不仅给我们以人文精神的陶冶,而且也丰富了今天的语文课堂,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尝试将古典诗词纳入学生作文中,是展示学生才情,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诗歌的语言是文学中最精粹、最有张力的语言,音律的抑扬顿挫,结构的匀称错落,意韵的含蓄隽永使得诗歌语言有的瑰丽多姿,有的气势铺陈,有的简洁跳跃,有的言约义丰。诗歌的艺术魅力久盛不衰固然有其思想立意、技法结构乃至行文风格等因素,但都必先得力于语言的表现,因为诗歌语言能营造独特美感韵味,激发读者的想象,赋予文字更强的表现张力,这是普通词汇所不能比拟的。现在的语文教学中,大量的诗歌积累,使学生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尝试将古典诗词纳入学生作文中,是展示学生才情,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积累素材,感受诗词之美
古语云“品高文自美”,一篇传世的好文章,必然融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讴歌“真善美”,抨击“假恶丑”。中华诗词文章,源远流长,内涵深刻、意存深远,博大精深。先秦经典、唐诗宋词,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热情和信仰,浸染着中华人文精神的优秀基因,其中许多作品思想之高远,意境之深邃,感情之充沛,语言之丰富,文字之精炼,音韵之优美,技艺之高超,至今仍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光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诵读优秀的词章,就如同在与历史上一批最优秀的大师和智者在对话,就如同在亲耳聆听这些文化、思想、艺术大师的谆谆教诲,有利于读者文艺鉴赏水平和审美情趣的提高。可以使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审美情趣。所以说引导学生积累诗词,是进行作文教学的必要手段。
1、专项积累。
正所谓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写出好的作文,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文学素养。而这种文学素养就来自于平时的积累,而博大精深的诗词又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针对古诗词的这一特点我采用了专项积累的方法,如:引导学积累写花、写山、写水、富含哲理、情景交融的诗。通过这样的专项练习,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底蕴,为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2、古诗词教学中的积累.
在初中的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的诗词篇目,在这些诗词的教学中,除了向学生讲授诗的意境,引导学生领会诗的内涵之外,还应抓住诗中的名句适当的拓展,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如:在李煜的《虞美人》这首词的教学中,学生被其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句深深的打动了,同学们踊跃的赏析其艺术表现力,借助这个契机,我马上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还知道哪些写愁的诗句”,正所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说出了很多写愁的诗句,这样同学们就在轻松的学习中积累了写作素材。
二、运用创新,提升文化品味
一部古诗文经典,就是一部浓缩了的华夏五千年文明史。闪烁着智慧的火花,蕴涵着美好的情感,积淀着深厚的思想。是青少年终身受用的源头活水。而我们许多学生对流芳千古的佳句美文,仅仅局限于读读、背背,目的只是为了应付各类考试中的默写与填空,而不具体去领会、运用,这真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相反,如果我们的学生在作文时,能适时引用这些作品中的句子,将会使文章血肉饱满,涵蕴丰富!
1、引经据典,直接引用诗词名句。
正所谓是学以致用,我们从小学到中学的学习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的诗词名句,这些诗句或是意境深远、或是内涵丰富、或是情景相融,因此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应适时的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这样会使文章流光溢彩、充满诗意,给人以美的享受。如: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的莲叶,诗中的荷花,在杨万里的笔下妙趣横生,这是夏的生命,这是夏的标志。诗中花,诗中夏,诗一样的夏景。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中的红枫,诗中的秋叶,在杜牧的笔下深邃悠远,这是秋的精神,这是秋的天籁。诗中的叶,诗中的秋,诗一样的秋暮。
——中考满文作文《诗——中国文化的亮点》
选取有代表性的诗文,以排比段的形式,来表现春、夏、秋、冬美景,水到渠成说明诗乃中国文化的亮点。
因此,在作文中引用诗词名句有这样几种形式:文题引用、开篇引用、句首引用、句中引用、结尾引用。
2、开辟创新,锤炼诗词名句,走进诗的意境。
意境美是古诗词的一个重要特点。所谓意境,是作品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家思想情感和作品的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简言之,意境是情景交融的结果。而诗词所营造的意境就是诗人借词语感情色彩的选用来构造画面,让读者在吟诵之间就走进诗的意境中去。如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引导学生体会前三句只有18个字,却接连出现了9个名词,、9种景物。而加之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断肠人”对于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特定的定语与特定的名词衔接,就构成一系列意象。在作文中,借鉴诗歌的这种写法,往往能达成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完这课之后,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用优美的语言再现温庭筠的《望江南》。这样学生就真正体会到了通过多种色彩的搭配、疏密线条的安排、词语感情色彩的选用来构造画面,是营造作文繁富多面的意境,从而很好地表达主旨的一种切实高效的途径。
总之,我国古代诗歌历史悠久,成就辉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具有篇幅短小,易读上口,内蕴丰富,语言含蓄、精练、意味隽永,意境优美等特点。可以说在诗歌中蕴涵着丰富的美的矿藏。真可以称的上是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在作文指导中的作用。
一、积累素材,感受诗词之美
古语云“品高文自美”,一篇传世的好文章,必然融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讴歌“真善美”,抨击“假恶丑”。中华诗词文章,源远流长,内涵深刻、意存深远,博大精深。先秦经典、唐诗宋词,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热情和信仰,浸染着中华人文精神的优秀基因,其中许多作品思想之高远,意境之深邃,感情之充沛,语言之丰富,文字之精炼,音韵之优美,技艺之高超,至今仍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光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诵读优秀的词章,就如同在与历史上一批最优秀的大师和智者在对话,就如同在亲耳聆听这些文化、思想、艺术大师的谆谆教诲,有利于读者文艺鉴赏水平和审美情趣的提高。可以使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审美情趣。所以说引导学生积累诗词,是进行作文教学的必要手段。
1、专项积累。
正所谓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写出好的作文,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文学素养。而这种文学素养就来自于平时的积累,而博大精深的诗词又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针对古诗词的这一特点我采用了专项积累的方法,如:引导学积累写花、写山、写水、富含哲理、情景交融的诗。通过这样的专项练习,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底蕴,为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2、古诗词教学中的积累.
在初中的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的诗词篇目,在这些诗词的教学中,除了向学生讲授诗的意境,引导学生领会诗的内涵之外,还应抓住诗中的名句适当的拓展,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如:在李煜的《虞美人》这首词的教学中,学生被其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句深深的打动了,同学们踊跃的赏析其艺术表现力,借助这个契机,我马上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还知道哪些写愁的诗句”,正所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说出了很多写愁的诗句,这样同学们就在轻松的学习中积累了写作素材。
二、运用创新,提升文化品味
一部古诗文经典,就是一部浓缩了的华夏五千年文明史。闪烁着智慧的火花,蕴涵着美好的情感,积淀着深厚的思想。是青少年终身受用的源头活水。而我们许多学生对流芳千古的佳句美文,仅仅局限于读读、背背,目的只是为了应付各类考试中的默写与填空,而不具体去领会、运用,这真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相反,如果我们的学生在作文时,能适时引用这些作品中的句子,将会使文章血肉饱满,涵蕴丰富!
1、引经据典,直接引用诗词名句。
正所谓是学以致用,我们从小学到中学的学习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的诗词名句,这些诗句或是意境深远、或是内涵丰富、或是情景相融,因此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应适时的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这样会使文章流光溢彩、充满诗意,给人以美的享受。如: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的莲叶,诗中的荷花,在杨万里的笔下妙趣横生,这是夏的生命,这是夏的标志。诗中花,诗中夏,诗一样的夏景。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中的红枫,诗中的秋叶,在杜牧的笔下深邃悠远,这是秋的精神,这是秋的天籁。诗中的叶,诗中的秋,诗一样的秋暮。
——中考满文作文《诗——中国文化的亮点》
选取有代表性的诗文,以排比段的形式,来表现春、夏、秋、冬美景,水到渠成说明诗乃中国文化的亮点。
因此,在作文中引用诗词名句有这样几种形式:文题引用、开篇引用、句首引用、句中引用、结尾引用。
2、开辟创新,锤炼诗词名句,走进诗的意境。
意境美是古诗词的一个重要特点。所谓意境,是作品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家思想情感和作品的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简言之,意境是情景交融的结果。而诗词所营造的意境就是诗人借词语感情色彩的选用来构造画面,让读者在吟诵之间就走进诗的意境中去。如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引导学生体会前三句只有18个字,却接连出现了9个名词,、9种景物。而加之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断肠人”对于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特定的定语与特定的名词衔接,就构成一系列意象。在作文中,借鉴诗歌的这种写法,往往能达成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完这课之后,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用优美的语言再现温庭筠的《望江南》。这样学生就真正体会到了通过多种色彩的搭配、疏密线条的安排、词语感情色彩的选用来构造画面,是营造作文繁富多面的意境,从而很好地表达主旨的一种切实高效的途径。
总之,我国古代诗歌历史悠久,成就辉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具有篇幅短小,易读上口,内蕴丰富,语言含蓄、精练、意味隽永,意境优美等特点。可以说在诗歌中蕴涵着丰富的美的矿藏。真可以称的上是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在作文指导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