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政治工作的丰碑

来源 :湘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p5211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是谭政1944年4月11日在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当时,谭政已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改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这篇报告在我军历史上起过重要的作用,是继古田会议决议之后军队政治工作的又一重要历史文献,曾被列为全军各级领导干部的整风文件。
  谭政的这篇报告之所以得到这么高的评价,绝不是偶然的。一方面是由于这篇报告在起草过程中,曾经得到过毛泽东的审阅和修改;另一方面,是由于这篇报告实事求是地对我军政治工作中的问题作了历史性的总结,提出并解决了我军政治工作的许多理论原则问题。
  1942年春天,党中央和毛泽东号召并组织全党整顿三风(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三股歪风)。到这年冬天,中共西北局召开高级干部会议,进行整风学习。会后,留守兵团在延安也召开团以上军政干部会议,传达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的精神。1943年1月16日,谭政在这次军政干部会议上作《肃清军阀主义倾向》的动员报告。从这时起,留守兵团所属各部队便开始了整风学习。
  留守兵团各部队,在陕甘宁边区的几年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由于部队处于后方相对和平的环境中 ,留守兵团领导机关对部队的思想工作没有抓紧,因而在部队出现了军阀主义倾向的苗头。谭政在他的动员报告中,对6个方面的苗头进行了批评,即:某些干部把党的军队看成自己的势力;某些干部不关心战士的情绪和生活;同级干部之间一团和气或闹意气、争地位、比高低;军队对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很不尊重;忽视政治工作应有的职权和地位;某些干部个人生活特殊化、挥霍浪费、贪污腐化之风蔓延滋长。谭政还特别指出,“这种军阀主义倾向,还只是一种倾向,在我们部队中还没有成为一种军阀主义体系,但如果发展下去,那是非常危险的”,“张国焘军阀主义的结果,是分裂党分裂军队。因此我们要同这种倾向作斗争,在边区部队中必须开展这种斗争,反对军阀主义倾向”。从这里可以看出,当时留守兵团部队中存在的问题是比较严重的。
  谭政在军政干部会议上作完动员报告以后,会议便进入整风解决思想问题的阶段。参加会议的几十名团以上干部开始分组讨论,提高认识,打通思想;接着进行个人检查,互相批评。经过几天的学习,与会干部检查出来许多思想问题和多吃多占、生活特殊、不关心下级、损害群众利益以及贪污腐化的行为。
  按照这次军政干部会议的精神和布置,留守兵团各部队便在1943年展开了严肃认真的整风运动。各旅、各团一面进行农业生产,一面举行各种会议,进行整风学习,检查思想和工作。在这一年中,所有部队都出现了程度不同的新气象。1943年春节前后,全边区开展拥政爱民、拥军优属运动,以后又在部队里持续开展拥政爱民工作,结果涌现出许多拥爱模范;在开荒生产运动中,也出现了大批的劳动英雄……留守兵团各部队经过一年的整风,“在军党关系上,军政关系上,军民关系上,农兵关系上,干部上下级关系上,军事工作与政治工作及各部队间的友好关系上,都有显著的进步”。
  《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就是谭政根据这一年边区部队整风的经验写出来的。为了起草这篇报告,当时谭政曾交代政治部秘书处把各部队的整风总结收集起来,整理编写一年来部队关于整风学习运动、拥政爱民运动、开荒生产运动、练兵运动等几篇资料,提供谭政和联防军其他领导同志参考。
  谭政《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边区军队一年经验的总结,第二部分是关于发扬政治工作中的成绩和纠正政治工作中的缺点,第三部分是关于组织形式与工作制度中的一些规定。谭政写出稿子以后,送请中央审阅。毛泽东在审阅中曾亲笔修改了两遍。第一遍修改稿送还谭政时,毛泽东在稿子上写了一个批语,说是有的地方修改得比较乱,希望誊抄清楚,他还要再看一看。谭政便把稿子交给秘书处的同志誊抄一遍。毛泽东看第二遍时,又在稿子上增添了不少文字,因此又誊抄了第二遍。
  虽然,毛泽东对报告多次修改增删,以至于重抄以后才能再次修改,但是他对原稿的基本内容和结构并没有变动,而是在谭政原稿的基础上进行改动和发挥的。这一情况,充分说明这篇报告对军队工作,特别是军队政治工作确实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可看出,毛泽东对谭政在原稿中总结的经验,提出的问题,阐述的观点,都是相当欣赏和认同的。
  可是,在1960年林彪别有用心地发动对谭政进行所谓批判的时候,却硬说这篇报告不是谭政自己写的,而是毛泽东重新改写的。而且把这篇报告在历史文献上一贯用的谭政的署名,也改为“留守兵团政治部”。直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为谭政进行了平反,这篇报告才重新署上谭政的名字。
  历史是公正的,真理是永恒的。谭政的这篇充满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报告,已载入我军政治工作的史册。
其他文献
红军长征队伍先后经过湖南42个县(市),足迹遍及三湘四水,湖南人民满怀革命的朴素情怀,冒着杀头坐牢的危险,为红军带路,站岗放哨,洗衣做饭,缝制军衣,安置伤病员,还把大批青年送去当红军。据不完全统计,红军长征期间,全省参加红军的达1万人以上。他们不怕牺牲,与英勇的红军生死相依,谱写了一曲曲军爱民,民拥军的动人赞歌。    白石渡扩红    1934年10月21日,中央红军在赣县玉母渡至信丰县新田之间
期刊
湘桂边界,湘江源区,古朴幽静,山奇水碧,风光旖旎。但在1934年11月,这片宁静的土地上却发生了红军长征史上最为惨烈的战役——湘江战役。  当时,国民党数十万大军将中共中央机关和数万中央红军包围在湘南和湘桂边境地区,在博古、李德的错误领导下,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冒险西渡湘江。  在此生死存亡之际,彭德怀不畏艰险,不计个人安危,在湘江战役中承担起了最紧迫、最困难的任务,为中国革命度过这一最危急的时刻做
期刊
“远涉大洋路千重,爱我中华情不违。异国生财华运发,故乡改革解囊追。神州开拓助龙舞,西部进军策马飞。力促和平为一统,丹心一片树丰碑。”这首诗是广东的一位诗人对在海外从事祖国和平统一工作、且卓有成效的旅美湘籍爱国华人潘维疆的赞美, 它形象地描绘了潘维疆的一片爱国丹心。    牢记父亲遗训:立志维护祖国疆土完整    潘维疆原籍湖南长沙,1939年出生于书香门第,兄弟姐妹12个,他排行老六。1946年,
期刊
倍受世人瞩目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11月5日胜利闭幕,新中国外交史上浓墨重彩的盛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友谊、和平、合作、发展”的峰会主题,成为中国和非洲以及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这次峰会是中非友好关系史上规摸最大、层次最高的中非领导人集体对话的盛会,也是中国外交史上空前的会议。非洲贵宾们带着东方国度的友情与祝福,自6日起陆续踏上归程。作为我国礼仪大使之一,笔者肩负使命,有幸参与了一周的迎宾送客工作,
期刊
20世纪80年代,我曾在南太地区工作。我当时常驻斐济,是驻斐济大使兼使基里巴斯和瓦努阿图,并受权代管我国在法属波利尼西亚和新喀里多尼亚两地区的领侨、经贸和文化事务。斐、基、瓦三国都是发展中国家,其中,基里巴斯和瓦努阿图均被联合国划入最不发达国家之列。这些岛国最大的共同特点是:水域辽阔,国土分散。为此,岛与岛之间、国与国之间的来往,都离不开飞机和船舶。三国虽然都有自己的航空公司,但均因国力薄弱,机少
期刊
1906年农历8月30日出生在湖南省邵东县周官桥乡司马冲村的左洪涛,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从此走上革命道路。同年,左洪涛经恽代英、萧楚女介绍,加入青年军人同志会,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淞沪战场右翼军总指挥兼第八集团军总司令张发奎,亲自出马拜访北伐时期的老友郭沫若,请求他襄助,组建一个类似北伐军部队的政治部。郭沫若会同周恩来、潘汉年、刘晓等,很快就召集了左洪涛、杜国庠
期刊
近年来,洞口县党史征集、党史研究和党史宣传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洞口县委党史研究室连续6年被评为邵阳市党史系统先进单位,并荣获“全省党史系统2005-2006年先进集体”称号。说到这些,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龙会清深有感触地说:多亏了全县拥有一批关心党史、热爱党史、献身党史的党史联络员,他们像老黄牛一样,在党史这块园地辛勤耕耘,有效地推动了党史工作。    献计献策 充实队伍    县党史联络组成立以
期刊
几年前媒体曾报道过张家界市红军侯昌千一家8口长征的故事。其实,这“一家8口”是又准确又不准确的。说它准确,是因为当年侯家上路长征的确实是8口人;说它不准确,是因为还有一位看不见的怀在母亲肚子里长征的没算。由于这位母亲命途多舛,第二年就消失在长征途中,这位母亲肚子里的小生命,也就不知道是否生了下来,如果生下来了,又在何方?侯家几代人苦苦寻觅60多年不见踪影。直到2004年,奇迹才发生——一位70岁高
期刊
编者按:  飞火流露迎盛事,欢歌笑语贺华章。  86年风雨兼程,86载斗转星移。  即将今秋召开的中共十七大无疑成了全国上下关注的焦点。本刊特推出专栏,特别关注十七大。    湖南省第九次党代会把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省的“第一推动力”。这一总体战略,给湖南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正在为建设小康社会而辛勤奋斗的三湘各族人民带来了崭新的希望。    翻开湖南统计部门的工业报表
期刊
20世纪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单方面将新疆大片地方划为有主权争议的土地,否认中国在这些地方的主权。为了粉碎苏方的谎言,一位历史工作者赶往新疆,经过3年努力,出版了反映新疆历史的第一部专著——《新疆简史》,以铁的事实证明了新疆所有土地自古以来属于中国。这个人就是湖南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中亚史研究专家、中亚史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王治来先生。    师出名校,追逐梦想    1930年5月,王治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