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教学空白,实现“不教”之“教”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xiyao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中,适当地引进“空白”的艺术,可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思维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语文教学达到其应有的效果。
   一、利用教材中的空白,引发学生想象
   1. 情节、结构上的“空白”
   空白的情节凝聚着作家思想深度,通过填补空白,学生的思维就会打开,天马行空或自由驰骋,有助于学生进入领悟作品的更高层次,增添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如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孔乙己最后一次出现在咸亨酒楼是“中秋过后”一天的下半天,“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了,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了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了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从孔乙己最后一次离开咸亨酒店,直到“现在”的这段时间在情节推移上出现了跳空,形成了一段空白。小说在这里设置这样一段空白,留给读者广阔的想像空间。孔乙己作为一个不会营生的读书人,在这段时间里命运如何,不能不引起读者的关注。孔乙己在咸亨酒店的酒客和掌柜的视线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但又有谁关心过他的命运呢?酒客们只是把他当作笑料,掌柜的只是关心孔乙己欠他十九个钱。老师可以充分利用这段空白让读者关注孔乙己命运的同时,进而理解作品的主题。
   有一点必须明确,无论是省略原因,还是省略结果,由残缺造成的空白一定要是这篇艺术作品有机体的一部分,也就是作家有意留下空白,是作品因果情节链上的一个点。只有作品因果情节链上形成的残缺,才能给读者的参与想象创造一条预定的通道。这是教师在情节上抓“空白”时必须注意的问题。
   2. 对话、标点上的“空白”
   人物对话层的空白,表现在人物的语言之间不是逐层表述、符合逻辑的,而是往往有跳跃、逆转、省略、晦涩、双关等现象。这样的空白不理清,就会影响对作品的人物形象与主题的理解,影响文本整体模式的流通,作者与读者的交流也很难进行。如鲁迅的《故乡》中,闰土称少年好友为“老爷”时的几句话:“老爷!……水生,给老爷磕头。”“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这“老爷”后面的省略号,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这空白处的深层含意,进而理解省略号的作用,使闰土的形象在学生的想象中得以补充,更典型化。
   3. 场景、意境上的“空白”
   有些作品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常常不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常借助对生活背景或周围景色的纯客观描写,把自己的意图暗示给读者。因此,教师在讲解时要将这些藏起来的“空白”与文本整体所描述的图景结合起来。特别是中国古典诗歌非常讲究含蓄,以象表意,构成深邃、幽远的艺术境界,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等这些诗句,都是通过描写自然景观来暗示深远的意蕴。教师在教学中没必要精讲细讲,面面俱到,以破坏诗歌的意境和韵味,而应引导学生去感悟、去联想、去创造,读出诗作的言外之意,把知识迁移到另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来。
   二、创设思维空间,激发学生创造
   教育心理学的实验表明:学生在一节课内,头脑的思维节律是起伏变化的,有“兴奋高峰”,也有“疲劳低谷”。在语文课堂上必须给学习留下适当的“空白”,给学生“消化、吸收、发现、再创造”的时间,成为一种“召唤结构”,形成对学生“期待视野”的强烈呼应,从而使课堂呈现出一种有张有弛的和谐美。“留白”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提问”就是其中的一种。
   运用提问的“空白艺术”,首先是要在思考上“留白”,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展现。思维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过程。有的教师问题一提出,就要学生马上回答,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只要学生说出正确答案即可。这种不“开”只“达”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能力培养也成了一句空话。所以,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至少要等待几秒钟,这样可以有较充裕的时间促使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回答,减少回答不出来的现象,增加学生的信心;还可以增多发散性思维的成分和学生回答问题的多样性等。若没有留时间给学生思考,那提问也就失去了价值。当然,“空白”的时间也不能过长,学生来得及思考就行,否则给学生造成思维的“空白”,让学生脱离思考的状态,那样就适得其反了。
   三、巧留板书空白,深化学生思维
   板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性的手段。设计精巧而又富有吸引力的板书可以弥补语言描述的抽象、笼统的缺陷,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条理化,使之更直接、更明晰地传授给学生,方便学生记忆等。倘若能再运用格式塔心理学的“完形”理论,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留下板书的空白,让学生自己去设计,或根据已有的板书去思考,去填充,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深化学生的思维,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思维的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在教学《孔乙己》时,教师在对文章内容进行全面分析和理解后,可以这样设计板书:
   板书的空白艺术在这里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后,归纳填写出把孔乙己致于死地的几把刀的名称。通过这种比较趣味的板书,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研读课文,探究答案。在成功补充完板书的同时,也巩固了知识,深化了学生的思维。板书中“留白”的方法在很多段落结构相似或相反的课文中都可运用。板书设计的“空白”在语文教学中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如同平静的湖面激起了波澜,学生由此进入了活跃的思维状态,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会起到推波助澜的效果。
  责任编辑 邱 丽
其他文献
有一家知名出版社就名著阅读向一千多名大中学生调查,调查结果是:喜欢看但没有时间看的占54%,太长了、看起来很吃力的占23%,太难了看不懂的占4%,其他占4%,选择很受欢迎的仅占15%。85%的大中学生不读名著。  以上数据令人吃惊,经典名著已离我们越来越远了。经典名著是过去文明汇聚和交流的见证,也是未来的记忆和希望的表达,更是反映一个社会生活的缩影。它是历朝历代名人雅士的沥血之作,是世界文化的精髓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诚信是人类社会正常的和必要的道德原则。古人在很早的时候就说过“一诺千金”、“言必行,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话语,向世人强调诚信的重要。相
何谓绿色化学?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的研究已成为国外企业、政府和学术界的重要研究与开发方向。如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自然、和谐、生
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现在的家长从小就逼着孩子“算数写字”,报读各种“特长班”,家长们认为这才是真本领,至于孩子是否会穿衣、做饭、是否敬老、有无礼貌等等都是次要的。这种“重智轻德、重知轻能、过分宠爱”的思想,已深深地植根于我们很多家长的头脑中。2015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如何借助 “学前儿童家庭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策略研究”,帮助家长了解和掌
广州市八一实验学校  小学阶段,是学生性格、道德养成的重要阶段,是学校教育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时期。但反观我们现在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仍然没有彻底地摆脱以正面说教为主的套路,并且更多的时候以思品课为主要途径。虽然部分学校开展了一些德育活动,但学生更多的时间是在课堂上学习,活动仍然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是否可以让语文教学承载起以文育德的任务?又应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选择以文育德的切
近两年在哲学的教学中遇到一个问题:学生感觉哲学学习的难度很大,原理理解很困难,遇到题目不知如何表达,得分也总与期望值有较大距离。然而,这些问题在三四年前却没有这么突出。这引起了笔者的思考:为什么教材没有大的改变,学生的感觉却有如此大的变化?哲学真的这么难学吗?  一、“理性精神”培养与哲学教学的关系思考  初步分析学生遇到的哲学学习中的“理解难”“运用难”问题,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当今竞争激
素质教育是国民基础教育,以提高素质来育人。当今社会要求教育者培养具有敢于担当、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善于创新的精神和民主作风,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具有科学知识和强健体魄的国民,更重要是有健康的心理素质的人。  一、健康的心理素质意味着能够坦然地承认并接受现实  在现实中有这样的一个现象,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在校认真學习、听从教导大胆表现、自尊心极强,老师对这种学生也特别“呵护”。这类学生往往经不起挫折
运用实验来展示有关的科学现象和过程,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典型、更生动、更深刻、更能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共同特征的感性认识。它既有助学生理解科学概念,培养和发展思维能力与观察能力,还有助于学生消化巩固知识。因此,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使学生能运用实验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是科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一、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探究实验教学模式  探究实验教学以实验为基础,观察为前提,探究为核心,以提出问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信息技术作为强大的认知工具,能集图、文、声、像及动画多种信息方式于一体,能多形式、多角度地展现各种信息,使真实情境与虚拟情境融会贯通。这将有利于改变学习方式,为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化学教学中,发挥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优势,是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化学老师普遍关注的问题。笔者结合教学经验谈谈自己对此的认识和策略。   一
一、化学知识 蕴藏于生活   在分别讲解了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水和无机盐的功能后,我与学生共同讨论了各种营养物质的缺乏可能产生的后果。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知识和生活经验结合课本知识展开讨论,对营养物质的功能和缺乏可能产生的后果就越来越清楚了,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例如,讨论“补钙、补铁、补锌、补充氨基酸”等问题。全体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学生掌握了各种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