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大多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因而在进行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的教学中,我们不应当只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这些数学知识,而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服机械记忆概念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
关键词:数学 创新 发展
“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精神和数学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传统教育观的基本特点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而新的教育观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新的数学教学理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因为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不可忽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此教师应首先更新教学观念,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圈子里跳出来,具备明晰而深刻的创新教学理念,教师应具有创新精神和不断进取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具有更创新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
2、教师应该更新教学方法。传统教育中“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显然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积极的思维;其次是创新问题情境。采取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寻找问题的可能性答案;三是培养学生敢于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四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我们数学教师应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设备条件,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有改革创新精神,又要着眼于实际效果。
3、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以升学率为教育目的的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的知识传授中,难得形成创新意识,这就严重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转变过去提倡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师“教”向“学”过渡,教师要善于抓住积极因素,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探索,使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充满喜悦。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課堂上教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自己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是人类文明的一种主要文化力量,是认识世界的不可缺少的方法,运用数学的能力是未来公民应当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之一。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重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大多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因而在进行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的教学中,我们不应当只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这些数学知识,而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服机械记忆概念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我们应当从实际或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对原型主动地质疑,判断,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抽象,概括等积极的数学思维活动,弄清知识的抽象过程,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学数学,用数学所必须遵循的途径的认识。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对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大有好处。
2、加强建模训练,培养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建立适当数学模型,是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数学自身具有抽象性,精确性和应用价值,教师要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解释和应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围绕所学的数学主题选择有现实意义的、对学生具有一定挑战性的、能够表现重要数学意义的、有利于学生一般能力发展的内容,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建立并求解包含该主题的数学教学模型。解应用题,特别是解综合性较强的应用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建造一个数学模型的过程。
3、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条件,让学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亲自操作。如让学生“调查本校学生的课外活动情况”,面对这个比较复杂的课题,一定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充分的探索和交流;又如让学生进行测量,市场调查分析,企业成本和利润的核算等。把学生学数学和用数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运用数学的快乐,学会用数学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达到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的目的。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循序渐进,坚持不懈,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查漏补缺,取长补短;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具有敢于求异、勇于创新的胆量和气魄;更要培养学生坚忍不拔,持之以恒,勇于实践,不怕困难和挫折的顽强意志,从而培养学生在数学中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数学 创新 发展
“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精神和数学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传统教育观的基本特点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而新的教育观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新的数学教学理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因为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不可忽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此教师应首先更新教学观念,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圈子里跳出来,具备明晰而深刻的创新教学理念,教师应具有创新精神和不断进取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具有更创新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
2、教师应该更新教学方法。传统教育中“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显然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积极的思维;其次是创新问题情境。采取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寻找问题的可能性答案;三是培养学生敢于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四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我们数学教师应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设备条件,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有改革创新精神,又要着眼于实际效果。
3、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以升学率为教育目的的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的知识传授中,难得形成创新意识,这就严重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转变过去提倡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师“教”向“学”过渡,教师要善于抓住积极因素,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探索,使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充满喜悦。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課堂上教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自己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是人类文明的一种主要文化力量,是认识世界的不可缺少的方法,运用数学的能力是未来公民应当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之一。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重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大多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因而在进行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的教学中,我们不应当只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这些数学知识,而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服机械记忆概念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我们应当从实际或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对原型主动地质疑,判断,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抽象,概括等积极的数学思维活动,弄清知识的抽象过程,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学数学,用数学所必须遵循的途径的认识。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对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大有好处。
2、加强建模训练,培养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建立适当数学模型,是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数学自身具有抽象性,精确性和应用价值,教师要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解释和应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围绕所学的数学主题选择有现实意义的、对学生具有一定挑战性的、能够表现重要数学意义的、有利于学生一般能力发展的内容,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建立并求解包含该主题的数学教学模型。解应用题,特别是解综合性较强的应用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建造一个数学模型的过程。
3、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条件,让学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亲自操作。如让学生“调查本校学生的课外活动情况”,面对这个比较复杂的课题,一定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充分的探索和交流;又如让学生进行测量,市场调查分析,企业成本和利润的核算等。把学生学数学和用数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运用数学的快乐,学会用数学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达到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的目的。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循序渐进,坚持不懈,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查漏补缺,取长补短;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具有敢于求异、勇于创新的胆量和气魄;更要培养学生坚忍不拔,持之以恒,勇于实践,不怕困难和挫折的顽强意志,从而培养学生在数学中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