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籍平行语料库研究的问题和展望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l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综述中国古籍汉英平行语料库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研究,从翻译存在的问题、应用研究等方面进行新的阐释,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回顾平行语料库历史并展望新的未来。
  关键词:中国古籍;平行语料库;英译
  一、引言
  语料库和语料库语言学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新兴领域,以真实的双语语料库或翻译语料库为研究对象,分析翻译本质、翻译过程和翻译现象的翻译学分支学科。平行语料库是其中一种,其可揭示译者的翻译策略以及具体翻译语言特征形成的原因。平行语料库作为一种新的资源和方法,在翻译实践领域越来越广为人知并带来极大的便利。中国古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中国古籍英译是一种跨文化活动。[1]翻译研究早已超越了一门学科的限制。[2]本文就近年来中国古籍汉英平行语料库的现状、目的和研究展望进行论述。
  二、现状和发展特点
  2.1 目前形势
  就目前看来,国内的平行语料库基本都是汉语与英语的语料库,一般都是对古籍汉语进行英译研究。从近十年有关论文统计数据看,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领域:典籍英译文本研究、典籍英译理论研究、典籍英译译者主体研究。典籍英译文本研究是目前英译研究的主要领域,译本类别研究涉及面广,但主要集中在文学文本翻译领域,研究方法多为运用国内外各派翻译理论对典籍英译本进行译本个案研究和译本比较研究。针对典籍英译理论研究也成上升趋势。随着翻译界兴起的文化转向,译者主体研究成为研究热点之一,以翻译的忠实标准为出发点,以译者主体入分析研究典籍。[3]典籍英译研究最初侧重于单纯的文本分析、译者及作品研究、译文比较研究,而后关注视角逐渐转向为翻译标准与翻译过程研究、学科建设、队伍建设等,理论与实践结合更加紧密。[4]
  2.2 发展特点
  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西方翻译研究的流派主要有翻译研究派、文化学派、操纵学派、目的学派、功能学派、释义学派、结构学派、多元系统学派等。中国古籍英译近年出现“热”势,近期研究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有关古典诗词英译研究的论著出现较早。例如《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在英译中的体现》一文通过研究出自大家手笔的中国古典诗词的译作,联系理论,从多角度分析原作的意美、音美、形美是如何在其英译中体现的。
  第二,有关古籍研究的论著大多是介绍古今中外学者翻译活动,而且呈现在译著和译者的集中化。[5]就《道德经》而言,它的英译本书目较多,但是对译者的研究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有名的译者译本方面。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它的英译、个别词语翻译、译本评析及文化意象转换方面,少有基于语料库的隐喻分析、英译文本中隐喻的主要功能在于为核心概念提供意义解释,反映文本内部的关系。而对于《道德经》的英译研究,不少是基于西方翻译理论对两个或多个译本进行对比分析。如王瑛就目的论对《道德经》的四个译本进行对比研究,从词汇、句法、修辞三个方面对译本的文化因素进行分析和归纳,得出古籍翻译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传递文化信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近些年来,两个译本和多译本分析渐渐摆脱单纯依靠西方某种翻译理论论证观点的模式,而是转向从多维视角对译本进行分析比较。如梁婧就两个英译本从文体、语义、文化韵味三个方面探讨古籍翻译的文化,对典籍翻译为文化的交流传播、传承世界文明所做的贡献和前景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对从事典籍翻译的译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译者应熟悉中国文化,正确处理好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就《论语》英译研究来说,国内的《论语》英译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论语》英译个案研究、《论语》英译对比研究、《论语》词汇英译研究。少有人从历史文化语境等视角入手,对《论语》英译史作一个系统的历时性研究。[6]
  第三,近年古籍英译研究重视翻译基本理论的探讨。如张小波、张映先《从古籍英译分析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中国科技翻译2006年01期)一文揭示出社会意识形态对中国古典文化经典翻译的影响。意识形态左右着译者的翻译选择、翻译策略,也左右着译者对具体的语言和文化问题的处理。[2]
  三、分析与展望
  3.1 存在问题
  英译文本是源文本的再隐喻化和再概念化,这一过程使得各种语义互相关联的隐喻汇聚在一起,构成了道思想的一个庞大意义网站:任何解读没有对错之分,都在通过叠加离合创新而不断扩展这一网络。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从研究广度上讲,研究的范围过于狭窄,主要集中于对有名译本的对比和分析。以《道德经》为例,国内研究者主要集中于对少数大家,例如韦利、许渊冲、韩禄伯等,多数研究者只对他们的译作进行分析探讨,而忽视了其他不那么有名的译者的译作,这在无形之中也是否定了其他译者的劳动成果。研究分析应当从长远来看,多译本多角度进行对比评析,吸收各家所长,做到百家齐放,这样才能解决古籍翻译研究停滞不前、缺少创新的问题。[7]
  第二,在研究深度方面,存在研究局限性。中国古籍名著的翻译不仅仅是字面意思的转化,更重要的是字面意义背后的文化知识,由于汉英两种文化的差异性,以及古汉语的特点,使得典籍翻译存在种种困难近些年来,从文化层面进行分析研究成为热点,但多数研究者仅局限于意识形态和文化因素,很少有学者在哲学方面、政治方面、战争方面对古代典籍进行初步的认识和探讨,并没有进行深层次的归纳分析。
  第三,在资料占有方面不够全面。研究者对于西方研究者探究中国古籍及其英译的情况了解不够全面,缺乏专门评论的文章,对中国古籍在国外的传播和接受层面上的研究过于款宽泛,并没有在资料的说服力上给予足够的支持。
  第四,单一文本分析的客观性和全面性还有待商榷。研究者在探究过程中没有做到完全的客观公正,往往掺杂着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因此研究成果也往往有着局限性和狭隘性。在未来的中国古籍研究中,研究者应带着辩证的眼光去审视多个译本,在广度和深度方面做到完善。   3.2 解决方法
  为了国内古籍英译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善。
  第一,扩展研究广度和范围。对中国典籍的英译研究不仅仅局限于文学方面,也不要拘束于大家的作品。典籍研究需从多学科方面展开进行。将研究领域拓展到美学、哲学、文学传播等非文学领域,并致力于政治、军事、科技、法律等方面的典籍英译研究,如《史记》、《孙子兵法》、《荀子》等,将中国的多元文化通过英译展现给世界,弘扬中华文化,消除国外对中国的偏见和误解。一方面有利于世界各国从文化渊源上了解中国和中国人民,中国文化典籍的对外传播与推广可以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贵和尚中”的中庸之道、“和而不同”的文化观等。[8]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增强。
  第二,深化研究主题。我们需要借鉴和运用译学理论对典籍英译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研究。深入了解古籍的文化意义、哲学意义、政治意义等。
  第三,丰富研究方法。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世界大背景下,不同国家、地区译学理论研究不断融合、丰富和发展。无论是文学理论、现代语言学,还是哲学、美学、生态学,都对典籍英译研究起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科技的发展使得科学主义研究方法应运而生——加强将古籍英译与计算机软件结合研究和语料库研究,吸收培养各领域优秀人才,加强中国学者和国外学者的交流和合作,充分利用现存资源,促进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增强和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目标的实现。
  典籍英译的发展不仅仅是翻译学者的工作,它涵盖了从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到汉语文化专家到编辑出版校对人员的多个环节。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道义上来看,中华民族是一个最强大的民族,是一个高度文明的善于自律的民族,因而中华文化是具有先进性的,非常值得发扬发展,典籍英译的合理发展恰好可以推动中华文明国际化。[9]
  四、结语
  对于中国古籍的英译研究已风风雨雨走过了几十年,其目的就是提高中国古籍英译的研究水平,所以研究者应该做得全面具体,积累丰硕的可借鉴研究成果,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文化“走出去”格局,开创更广阔的发展前景。[10]中国古籍双语平行语料库对于基于语料库的知识积累获取结果会产生重要影响,今后对于古籍英译的平行语料库的研究也应当具有多元对应现象,从大规模语料库基础上进行可读性方面的计算。
  参考文献:
  [1]刘泽权、闫继苗.基于语料库的译者风格与翻译策略研究——以《红楼梦》中报道动词及英译为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04).
  [2]胡显耀.语料库翻译研究与翻译普遍性[J].上海科技翻译,2004(04).
  [3]陈莉.回顾与反思:国内典籍英译十年研究(2002-2011[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
  [4]姚婧.近五年中国典籍英译研究概况[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01).
  [5]张佳颖.中国古籍英语翻译初步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9(04).
  [6]李钢,李金姝.《论语》英译研究综述[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报,2013(01).
  [7]马婕.《道德经》英译研究综述与展望[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09).
  [8]毕冉.中国文化典籍英译与对外传播之思考[J].出版广角,2016(04).
  [9]王欣.汉语典籍英译发展综述[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03).
  [10]郭尚兴.论中国典籍英译的几个基本问题[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01).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界定了“教学反思”和“反思教学法”的概念,论述了反思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探讨反思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积极运用。反思性教学法是一种对教师很有帮助的教学方法,除了可以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之外,也能够增强师生的沟通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创造有效地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法的关键是把握好反思性教学的实施途径,从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等角度进行全方位反思。  关键词:有效;小学语文;
期刊
摘要:简述了生物传感器近年来的研究与应用,对其发展前景及市场化作了预测及展望。生物传感器因其专一性好、易操作、设备简单、测量快速准确、适用范围广等特点,在发酵工业、环境监测、食品监测、临床医学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固定化技术的发展,生物传感器在市场上越来越具有竞争力。  关键词:生物传感器;发酵工业;环境监测  1 生物传感器的概念  生物传感器是“使用固定化的生物分子结合换能器,用来侦测生体
期刊
摘要:地理野外考察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更是培养中学生地理野外考察能力的重要方式。野外考察活动是以学生参与为主,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产生自己的体验来增强他们的地理观察力、野外考察以及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但以目前的状况来看,学校对地理野外考察活动开展不多,或者是开展的活动比较的笼统简单。本文中,以案例的形式对地理野外活动的设计以及实施进行详细介绍,一方面期望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与探究知识的过程中
期刊
摘要:互联网的普及是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基础,电商的崛起带动了与其相关的互联网支付产业的发展,进而使得互联网金融生态体系技术上趋于完善,随之而来的是网络理财行业的出现。2013年6月,蚂蚁金服旗下的网络理财产品余额宝带着便捷存取和回报率高的特点横空出世,一经推出就引爆了网络理财行业,成为了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转折点。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法律隐患;风险救济  一、网上理财产品发展历程及现状  理财,
期刊
摘要:《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小说中以绰号揭示人物特征,刻画人物个性,丰富人物形象,在明清小说中可谓独树一帜。人物的绰号多用修辞手法,本文就从水浒英雄绰号的类型、修辞方法和修辞效果这三方面来阐述这些水浒英雄的绰号所带来的修辞效果。  关键词:水浒传;英雄;绰号;修辞;艺术  绰号,又叫外号、诨号、诨名(浑名)、混号、混名,俗又称作花名、野名。“是人们凭着机智,根据对方的外貌、性格、特长、嗜好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朋友圈里的微商在校园迅速发展,而校园微商广告却陷入尴尬境地。因此,我们的研究主要是基于朋友圈运营的C2C①微商广告。通过文献查阅、图书资料收集、访谈调查及校园调研等方式,综合利用、学习相关资料和已有的研究成果,以新闻传播学、广告学和营销学的视角,通过对自媒体环境下校园微商广告的现状和发展问题的定量和定性分析,试图得到相关校园微商广告表现形式和扩散特点的
期刊
摘要:由于废旧手机各零部件内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以及可循环利用的各种资源,其再利用价值很高,同时环境危害也极大;近年来我国资源紧缺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又因为废旧手机作为“都市矿山”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我国对于废旧手机的循环利用势在必行。本文针对大学生废旧手机的绿色逆向物流进行研究并调研,基于江苏大学的废旧手机回收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现今大学生废旧手机回收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本文提出建议与对策,提高废
期刊
摘要:古风音乐是当代网络环境下出现的新的音乐形式,运用现代音乐技术与民族乐器的结合,创作出一种带有古风感的音乐,多服务于游戏与小说。本文对于古风音乐的研究会从几个方面进行下手,首先从定义上把古风音乐与中国风音乐进行一个区分,其次分别从音乐分析、行业现状与前景展望进行展开。加强对于古风音乐的研究,为未来古风音乐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古风音乐;现状;未来发展;中国风  一、何为古风音乐,其与
期刊
摘要:记者是新闻机构中,通过采访搜集材料,报道发表新闻的从业人员。企业新闻发言人是企业在应对危机,进行重大新闻事件发布时代表公司发布新闻的主要角色。文章以“真功夫事件”为视角,在分析企业新闻发言人和媒体记者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危机中处理新闻发言人和记者关系的渠道和方法。  关键词:“真功夫事件”;危机;记者;企业发言人  真功夫作为中国最大的中式快餐连锁企业,其主打产品中“香汁排骨饭”永远最显
期刊
摘要:流行音乐中所蕴含的古典元素体现在对古诗词运用、旋律的民族化风格以及戏曲的音韵等。流行音乐中古典元素的运用不仅提升了流行音乐自身的格调和品味,也对这些古典元素的推陈出新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对流行音乐中融入古典元素的方式和类型加以研究,分析其所产生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流行音乐;古典元素  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在音乐创作中产生了独具的魅力。流行音乐中所含带的古典艺术元素,有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