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切断病毒传播的"利器"

来源 :青少年科技博览(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j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最早发明
  说到口罩,最早可能是古波斯的面纱,据说是为了阻挡俗人的不洁气息而佩戴。中国是有记载的最早使用口罩的国家。《马可·波罗游记》中提到,元朝宫殿内,伺候皇上饮食的人,口鼻都要蒙上蚕丝与黄金线织成的巾,防止呼出的气传到食物上。
  实际上,西方社会也并非一直远离口罩,它的起源其实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欧洲。当时,欧洲流行“黑死病”,曾导致欧洲人口减少1/3。在意大利某些城市,死亡人数甚至达到80%,着实令人恐怖。当时意大利的医生去看患者时需要全副武装,不但要穿长袍,还要戴一个鸟嘴形的长面罩,据说鸟嘴里塞满草药等用来过滤。它可以说是防毒面具的原型,虽然不能算是口罩,但具有过滤气体、防飞沫的功能,是当时医生的必备品。黑死病风头过去,欧洲人又开始举行聚会。医生所戴的面具经过艺术改造,成为假面舞会上的道具。制作面具也成为意大利的一个产业,如今到威尼斯旅游,大街上随处可见制作精美的面具。
  1861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证明空气中有病原菌存在,可以引发人类疾病,并且发明了巴氏消毒法。1895年,德国病理学家莱得奇发现,虽然做了充分防护,但是还有病人被感染。他推测,除了接触传染,医生手术时说话和呼吸也会造成感染,于是用一种纱布制作出可以挡住医生口鼻的用具。莱得奇推广这种口罩,病人的感染率明显下降,于是这种口鼻用具开始在医学界大范围推广。但这种原始口罩样式臃肿,只有一层,紧紧地包扎在口鼻上面,使人很不舒服,无论外观还是防护性能都不太符合医用标准。
  1897年,一个英国医生在口罩内部加了一个铁丝支架,使纱布和口鼻之间有了空隙,克服了呼吸不畅、易被唾液弄湿的缺点。1899年,法国医生保罗·伯蒂进行了第二次改进,纱布从一层增加到6层,并且直接缝在手术衣衣领上,需要的时候,只需要翻衣领就可以使用。后来人们将其改成可以自由系结的形式,用一个环形带子挂在耳朵上,这便成为具有现代意义的口罩了。医生在手术时戴纱布口罩,以避免自己呼出的细菌感染病人的伤口。
  观点截然不同
  关于戴口罩,东西方看法大相径庭。厌恶口罩和厌恶蒙面的意识在欧美国家根深蒂固,认为口罩只和医护人员、生病的人、照顾病人的人,以及抢劫犯和恐怖分子有关,不会和流行元素或者别的什么联系在一起。其实并不是欧美人不怕被传染,而是有这样一种文化:生病的人就要在家好好休息,诸如普通感冒之类的病靠自己免疫力抵抗;生病要自觉自我隔离,不要经常在公众场合露面,增加传染风险;佩戴口罩是生病、有问题的标志,代表你是问题的来源。
  另外一个原因是存在公共场合”禁蒙面法”,如法国升级版的《禁蒙面法》规定,任何人无正当理由在公共场地及周边地点蒙面,即可被罚款150欧元或公民教育。任何强迫他人在公共场合穿戴蒙面器具者,将被罚款3万欧元及处一年监禁。
  亚洲国家则不同。近20年来,经历了雾霾、SARS以及禽流感,许多人都有戴口罩的习惯。空气不好要戴,地铁里有人咳嗽、打喷嚏要戴。口罩的意义超越了医疗用品,也和疾病的关系越拉越远。对于过敏体质人群来说,口罩是他们的生活必备品。每年2月底,日本过敏季节开始。街道上不少人会戴着口罩,以避免吸入花粉,引发花粉过敏症。在严寒地区,有些人戴厚厚的口罩,防止冷空气刺激呼吸道。口罩如今已经成为了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很多年轻人为了个性和美观戴口罩。
  新冠肺炎疫情刚开始爆发时,西方对自己的卫生习惯和医疗系统充满自信。很多人觉得与其戴口罩,倒不如增强体质。随后病毒蔓延与传播,到了几乎不可收拾的地步。欧美社会在戴不戴口罩这一问题上,终于出现了松动,总算意识到自己可能错了,开始重视起口罩来。戴口罩成为对自己对他人健康负责的良好表现,也是跟病毒抗争的武器。
  成为常备用品
  真正让口罩从医疗用品变成公众常备用品始于1918年~1920年的大流感,这种流行病横扫美洲、欧洲和亚洲,甚至因纽特人聚集区。短短3年时间,全球5亿人感染,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死亡人数高达5000万~1亿人,占世界总人口的3%~6%,被它击倒的人数远超战爭伤亡人数。更令人恐惧的是,这种疾病喜欢攻击青壮年人群。这种流行病使得可参战人口减少,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提前结束的原因之一。流感病毒本身并不是问题,真正可怕的是它们带来的其他并发症。这次流感的大多数死亡实际上是由细菌性肺炎引起的,而此病在病毒感染后立即开始流行。一旦流感成功地削弱了受感染者的免疫系统,他们的身体就成了细菌滋生的沃土。
  这次流感蔓延期间,各国强制民众戴口罩,应对经飞沫、空气传播的病毒,有效地控制疫情。一些乘客甚至会因为没有戴口罩被拒绝上车,餐厅也拒绝为没有戴口罩的客人服务。美国也不例外,在旧金山,市政府联合一些组织刊登联合声明,告诉人们口罩对流感有gg%的抵抗力,戴口罩(特别是有症状的人戴口罩)成为切断传播途径的有效手段之一。
  这一时期的口罩防护性与隔离性依旧不尽人意,材质由纱布制作而成,厚重且透气性一般,戴久了会出现缺氧头晕、口罩内部细菌繁殖现象。尽管如此,口罩的重要性开始深入人心。
  如今的口罩一般分为内、中、外三层,内层通常采用无纺布或者是普通卫生纱布制成的亲肤材质;中层一般是超细聚丙烯纤维熔喷材料制成的隔离过滤层;外层一般是无纺布或者超薄聚丙烯熔喷材料制成的特殊抑菌层。拥有三层防护的口罩更舒适,更安全,更能保障人的健康。
其他文献
恐怖的吃人树    梁正惊魂稍定,却发现失去了星达的踪迹:“星达——你在哪儿?”  “星达——快说话呀!”彩彩也慌了神。  “舅舅,我在这儿!”是星达特意压低的声音。两人循着声音过来,只见彩彩的木蝴蝶缀饰缠绕在树枝上,华盛顿却不见了。  “星达,你在哪儿?”梁正压低声音问。  星达也压低声音回答:“我在树上呢!”  “你干吗那么小声说话?”彩彩小声问。  “华盛顿被绑架了,我去救华盛顿。结果,这棵
哥哥和弟弟都是在66岁时获得了诺贝尔奖。是天赋,还是后天教育造就了一个人的成就?这兄弟俩一生的经历也许能提供某种答案……    1969年,66岁的荷兰人简·廷伯根获得了第一届“瑞士中央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科学奖”,这一奖项常被误称(或简称)为“诺贝尔经济学奖”。4年后,简的弟弟尼古拉斯·廷伯根获得了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当时,尼克(尼古拉斯的爱称)刚好也是66岁。这是一个多么幸运的巧合!
医药企业掀海外收购热潮  中国医疗保健公司正掀起一场抢购热潮,寻求通过海外收购来打开国际市场。数据显示,中国公司今年已斥资逾39亿美元,用于制药、生物科技和医疗保健行业的海外收购。按这种速度,今年有望超越去年创下的收购金额纪录。在国内市场上,许多公司正在争抢较为分散的医药市场,该行业有近5000家厂商参与激烈竞争,这促使非专利药的价格不断下跌。成功的海外收购将使企业扩大产品组合,找到新的增长领域,
人类利用蜘蛛丝始于1909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蜘蛛丝曾被当作十字准线用在望远镜、枪炮的瞄准系统中。20世纪90年代后,人们开始对蜘蛛丝蛋白的基因组成、结构形态、力学性能等有了深入研究,为蜘蛛丝商业化生产提供了可能性。  蜘蛛丝有多结实?  丝绸常被用来生产服装和床上用品,但是蜘蛛丝材料就远远不止于此。蜘蛛丝的物理性质与蚕丝相比,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蜘蛛丝很结实,人们用物理数据证实了这一点。在力
人类很早就知道通过模仿生物功能制造出具有同类功能的物件,这就是仿生学。仿生学有许多分支,“人工智能仿生”是当前最有科技含量的研究分支,这个研究分支的目标是仿照人脑,设计“人工大脑”。  仿造“人脑”各有高招儿  世上有两个地方最为“神秘”,一个是宇宙,另一个是人脑。破解宇宙秘密,人类可解开“我们从何而来的”的悬案。破解人脑的秘密,人类可得“我们将向何处去”的清晰展望。  破解人脑的功能原理,依其原
快乐对健康有益,这似乎是不争的事实,但科研人员认为,事情其实没那么简单。他们通过实验得出了令人惊讶的结论:快乐的确对健康有益,但前提是周围的人都追求快乐才有效。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研究人员选取了上百个被试作为实验对象,其平均年龄为55岁,分别来自美国和日本。实验的内容是对他们进行问卷调查,询问他们过去的一个月有多少天是快乐的,有多少天是不快乐的,同时测量他们的血脂。因为血脂跟心脑血管疾病关联密切
随着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中国城市也在变暖。新的研究表明,雾霾在所谓的城市热岛效应中起着惊人的重要作用。这份发表在英国《自然·通讯》上的研究报告显示,较小微粒通过遮挡阳光而促冷,较大微粒则通过增强辐射而助热。科学家们提出,雾霾引起的变暖可能是由煤厂废气和裸露道路的扬尘造成的。中国需要更重视空气质量控制。(美国合众国际社)
南方地区多雨水、多水渠,在河堤上行驶的汽车落水的事故时有发生,轻则造成财产损失,严重的汽车里的人丢了性命。  在创新发明实践课上,老师鼓励我们多关注生活,从中发现一些研究项目。于是,一个应对汽车失控落水而逃生的想法闪现在我们的脑海中。  最初的设想  车顶装有颜色鲜艳的信号球和小型手電筒,落入水中时,车感应器会自动弹出信号球,连接气球的是20~30米长中空的管子(与外界交换气体的通道,连接车里的气
有人喜欢台风吗?估计答案都是不喜欢。可是偏偏有人喜欢。在美国的佛罗里达,这些人不仅常常追逐台风,而且主动制造台风。他们是不是疯子?  不是。他们不但不是疯子,还是高智商的科学家。他们是佛罗里达国际飓风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  通常,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北太平洋西部沿海地区出现的超级热带气旋被称为台风,而在包括美国在内的北大西洋及东太平洋沿海地区出现的超级热带气旋被称为飓风。  每次台风来袭,大家都会躲避
1  早晨,米多多习惯地打开电子信箱,从里面飘出一封信。他点开了看,竟是敲诈信!  信的内容无礼而直接:“米多多,我命令你把昨晚做好的数学作业拍成照片,发给我,要快!如果不发,你将遇到麻烦。”  米多多感到可笑,猜测是某位同学的恶作剧,他回了一封信:“我就不发,你能拿我怎么样?”  对方的信很快又过来:“你就看你的数学作业本吧。建议你每隔5分钟看一次。这样还有补救的时间,损失也会少些。顺便说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