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教学中意象捕捉的作用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iewongy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当前诗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本文提出意象捕捉法,旨在拯救诗歌的衰亡局面和恢复古诗的文学地位。文中首先分析什么是意象/意象捕捉,接着详细论述意象在古诗教学中的三个作用。为当代青年教师和学生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意象捕捉;古诗教学;作用
  简言之,“意象”是由“意”和“象”组成,这里的“象”就是客观事物,而象外之象就是“意”。意象有着可变的意义,象代数中的符号a,b,x。中国古诗中经常出现“月亮”这个意象,用在不同地方其意义不同。“月亮”可表示思念家乡,如“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也象征纯洁的爱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还表示寂寞等意象。因此,捕捉意象法就是在古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种思维方式,即诗中意象是什么,为什么用这个意象及它想要传达的是什么,最后要求学生领会诗中的画面、形象和语言的特色。我们认为,意象捕捉在古诗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有利于促进画面的生成
  古诗中出现的意象一般不止一个,而是一连串,且这些意象不是孤立的,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由颜色深浅、虚实、远进组成的一幅幅画。在古诗教学时,老师首先要学生找出其中的意象,然后,指导学生按作者的情感流路把这些意象串联起来,犹如身临其镜。如:《浅塘湖春行》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写,诗中句句都是意象,处处有景。也处处活动着诗人的身影,移步换景,景中有人,象中有兴,情义盎然,如诗如画。生动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是一曲优美的春的颂歌!教学时,教师应声明:写景诗当然需要形象鲜明,突出景色特征,更主要的还应象中有人。而学生也只有在准确的把握意象基础上,及诗人观察方向。方可进入诗人的心灵,悟出真谛!《登高》前四句是诗人眼中的环境风物。后四句是诗人抒诉这样特定的环境风物中的心情。物与人两组画相互对应、交织。很多时候,与其说我们是在读书,不如说是在看画,看那些一系列鱼惯地越过的动态画面。一个人善于或不善于读诗,重要的一个区别在于他能否将凝固不动的文字,迅速转换成活跃飞动的图画。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在其智力发展不完全的情况下,好动不好静。因此,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个年龄特征,授之以正确的阅读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很必要的。
  诗里绝不能没有画面,否则失去了依凭,组织成的静态画面。是很难把激动的感受。深微的意绪表现出诗来的,诗歌画面之所以一般呈现动态,是要发挥“语景”之所长而掩其所短《钱塘湖春行》里出现五个虚词:“初、谁、渐、才、最”,它们所起的重要作用,就是把一副副画面从外部串联在一起,此外,远渐,俯仰,动静结合,有力的推动这些画面加速运动,然而,《登高》基于没有虚词,抬头是“风急天高”。俯仰是“渚青沙白”,全诗主要依靠画面与画面平行、对照、引申、补足等方面来实现对列。“律诗之妙,全在无字外。每上句与下句转关接缝,皆机窍所在也。”(《艺概》刘熙载引论)
  二、有利于理解语言的双层性
  很多优秀古诗具有言意两层性。“言”超脱了客观存在而成水中之月,镜中之象,即所谓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意”则超越了客观实在的“象”的局限,而且有象外之意,意外之意,即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意”假于“象”,假“象”而见“意”。表象只是手段,表意只是目的。所谓“诗贵意”(李东阳《蘼堂诗话》)。“象”要形象生动如在眼前,而“意”则要不尽,愈多愈善,使“意”含于“象”。
  李太白《子夜吴歌》,本闺情语,而翼罢征。诗人的意旨是希望朝廷能体贴征伐给唐朝广大人民造成的痛苦不幸,早日结束不义战争。诗歌一开始就以月起兴。明月和下面的“秋风”在古诗中都是浸透离情绪的意象。次句描写千家万户捣衣哦之事。诗人的眼中景,耳中声,无不是长安百姓对征战亲人的思念和牵挂。总之,诗歌意象的有机结合构成明净凄清的景象,撩人愁绪的氛围,哀怨动人的少妇形象,产生感人的艺术魅力。“诗犹文也,忌直贵曲。”(施补华《佣说诗》)托物言志,含蓄蕴籍,是中国诗歌的传统审美特征。“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杜甫《赠花卿》)
  “言有尽而意不穷者,天下至言也。”(苏轼语)韩愈《咏雪赠张籍》中的“穿细时双透,乘危忽半摧”二句描写了下雪时雪花的特性:无处不到,能从两面穿到洗缝,拼命高攀而半途坍塌。诗人观察落雨细致精确,描写形象生动,如在眼前。字面上似精工写雪,实际上含有更深层的意象,那便是对社会上那些善于钻营、拼命高攀的势利小人的嘲讽,活画出他们的嘴脸。诗人的这层意思深藏在模写雪的“象”之下的,于是这个“象”便不仅仅只是雪之景象了,而且是势力小人钻营攀附之象。此外还有,温庭筠“鸡升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贾岛“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等。
  三、有利于形象的塑造
  诗歌具有形象性,一首好的诗歌离不开形象的塑造,优秀古诗更是如此。因此,在教学中,学生应根据诗歌中的意象,在我们头脑中再现作者诗中所要表达出来的形象。那么,如何再塑诗歌的形象呢?下面介绍两种方法:
  (1)比兴法的运用。先言他物,以引起歌咏之词,这是中国古诗词的传统方法。从《诗经》到近代,例字可以说不胜枚举。而杜甫堪称这方面的楷模。他借物写人的诗不在少数,作于晚年的《古柏行》就是交口称赞的名篇。这种写法一般是先扬后抑,先极言其美,再笔锋一转言其不幸之遭遇,形成一个鲜明对照,使读者在这种不平衡的场景和情感转换中产生一种特有的审美心理和感受,激越一种感情的震荡,使人久久难以忘怀,沉浸在与艺术回味之中,达到抒发愤懑、陶冶性情的目的。最易见的,是比拟性语言的运用。“樱桃小嘴糯米牙”(李季)“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只是取其鲜明的色彩进行比较,尚以为嘴巴小得像樱桃,人的面庞跟桃花一样红,那将是多么可怕!比拟当然要求贴切,贴切才能容易为人领会;比拟要求新奇,新奇才能产生突发意外的刺激力。
  (2)语法的变格。变格是对常格而言。人们在诗歌的创作与欣赏中会时时发现,诗歌中的语法是很难用常格来苛求的。变格中有省略、倒装、脱节等等,究极变幻。
  雪莱说:“诗的语言的基础是比喻性,诗的语言揭示的是还没有任何人觉察的事物的关系,并使其为人永远不忘。”诗人用无可挑剔的自然美的属性意象:飘渺的云、国色天香的花去比那具有人间难以企及杨贵妃,为了给人民留以想象的余地,于是才用倒装法。杜甫的《晴》诗中:“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这一倒装,是先突出视觉所见彩色,在句中却是对草、云的形容。倒装句简单说来是如何安排字句问题,贺拉斯说过:“在安排字句的时候,要考究,要小心,如果安排得巧妙,家喻户晓的字,就会取得新义,表达就能尽善尽美。”
  我们认为,在古诗教学中,正确掌握并灵活运用意象捕捉法,对于恢复文言教学的应有地位,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得意义。笔者期望,在以后的古诗教学中能有更新更好的方法应用于教学。
其他文献
通过对船货代企业往来账的分析,针对其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特点,就其中重要问题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及风险控制方案,同时提出应收账款余额调节表方法和运用先进先出法划分应收款
阐述徐基平教授治疗化疗相关恶心呕吐的辨证思维及经验。徐教授认为,化疗相关恶心呕吐的主要病机为药毒(化学药物)损伤脾胃所致。临床分实证、虚证、虚实寒热错杂证,包括痰湿
(续上期) 当时的一些令人沮丧的情形,即在国防部军犬工作处的控制下,抑制了开展犬的获取和训练用于军事目的这一工作的活力.由于对警戒犬的要求已经开始超越了最初的极为有限
缠足本是中国古代特有的陋习,早在上个世纪已逐渐废除,但是小脚鞋作为一种传统文化遗留物,如今却成为博物馆以及收藏家们的珍藏。三寸金莲原本是用来称赞古代缠足女子的小脚,后亦用来指代缠足鞋。缠足鞋也叫做弓鞋,至今流传下来的弓鞋数量较多,造型独特,工艺精致,成为中国古代织绣品中不可或缺、极为特殊的重要门类。  中国历代的古籍文献中,对女子缠足皆有不同程度的著述,我们汉族血脉的女子缠足的习俗,起源甚早,《南
王澍,刘路,一个搞建筑,一个搞数学;一个是拿水泥钢筋谱写生活乐章的中年建筑师,一个是喜欢到数字海洋里寻找乐趣尚未涉世的青年学生。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人,我却鬼使神差地将其扯在一块了。  都知道王澍是著名建筑师,最近因获得了国际普利兹克建筑奖而引人瞩目。这个奖项不简单,她堪称建筑界的“诺贝尔奖”,象征着建筑师的最高荣誉。这个奖对于中国,则更像一场及时雨。  众所周知,这些年中国变化最大、涉及面最广的,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本文是笔者近30年教育事业生涯的亲身体验,经历了从初中到高中的教学转换,感触颇深。对于学生的得分高低我们都很在乎。笔者对此有过深思,苦恼;尝试过各种可能的方法并试着与学生
热控自动化系统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电厂的工作与发展,而且热控自动化系统的结构是比较复杂的,这就给电厂的工作过程带来一些问题,所以必须大力研究热控自动化系统,提高其在工
介绍呼永河教授运用五苓散治疗原发性肝癌腹水的经验.呼教授认为,原发性肝癌腹水以脾肾阳虚为最常见,治以温阳利水、健脾补肾.其治疗的核心应分为2个阶段:腹水期首要温阳利水
趣味音乐通过氛围营造、内容选择、活动实施、活动发展四个方面相结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兴趣特点、现实需要为出发点,在教育教学中注重趣味性.从歌唱、音乐欣赏、打击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