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招聘拉丝工、捻股工、合绳工50名,在学习期间,薪资标准按3000元/月计算;学习期满合格者标准薪资4500元/月-6000元/月。”6月3日,德阳市中江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成都市青白江区的四川国龙集团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发布了这样一条招聘信息。
“联盟成立了,这样的招聘会越来越多。”中江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蒋晓莉所说的“联盟”,正是5月23日建立的“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党建联盟”(以下简称“党建联盟”)。
“党建+”,释放发展新动能
“以党建带动发展是‘党建联盟’的生命线。”中江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李文在采访中表示,在“党建联盟”筹建之初,青白江区、金堂县、新都区、广汉市、中江县五地就注重创新思路,致力于把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改革发展资源,打破区域壁垒、突破行政区划,全面实现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资源要素跨区域高效整合,创新工作载体,力争将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打造为成德眉资一体化发展的示范样板。
作为“党建联盟”的一员,中江县将如何把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改革发展资源?
“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开展好‘双基共建’活动,构建‘党建+金融’助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机制。”李文给出了答案。
据了解,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民营企业的作用,中江县将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和党组织评星定级结果作为金融机构为非公企业授信贷款的主要依据,探索推出“红色信贷”金融产品。农信社在中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德阳凯州新城等地,专门建立金融服务中心和服务站,一对一上门为企业复工复产、转型升级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
“对组织部门评定的一至五星级党组织的企业,金融机构将匹配100万元至500万元不等的无抵押、低利率、放贷快的‘红色信贷’信用贷款,并扩大授信额度,给予同类贷款30%左右的利率优惠。”李文说:“这样可以把党建优势转化为‘两新’组织的发展优势,为企业发展增加新动能。”
主动对接成都“东进”和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的重要平台——德阳凯州新城,就是“红色信贷”的受益者。4月15日,中江县委组织部、德阳凯州新城管委会和中江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举行了“红色信贷”进新城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仪式上,中江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对德阳凯州新城企业综合授信100亿元。
破难题,解决发展新难题
走进中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蓝白相间的标准化厂房一字排开,三金路和中金快速路穿园而过,分别连接德阳市和成都市。专业从事超小型电磁继电器和射频同轴连接器研发、制造和销售的四川宏发电声有限公司就落户于中江高新技术产业园。
作为中江县电子信息产业的龙头企业之一,四川宏发电声有限公司对“党建联盟”有何期待?
“人才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保障。”四川宏发电声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谢明松坦言,因地域区位劣势等原因,难以引进和留住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四川宏发电声有限公司目前的困境。“‘党建联盟’的成立,势必会带来创新氛围的形成和人才的充分流动,为企业引得进、留得住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提供更多便利。”谢明松表示。
“‘党建联盟’是一个集政企交流、创新创业、投资融资、人才培育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平台,我们就是要借助这个平台,帮助解决企业的痛点、难点、堵点。”李文表示,有了“党建联盟”这个平台,五地可同步实施人才招引,建立“蓉城人才绿卡”人才服务平台青金新广中服务模块,联合发布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大港区人才白皮书。“未来,五地人才的资质认证、福利待遇都是一样的。”李文认为,这样一来,中江县因区位相对不占优势的人才引进难题有望得到解决。
“在吸纳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同时,我们还会根据企业需求展开针对性技术培训。”蒋晓莉介绍。
4月20日,四川宏发电声有限公司19名员工经过为期一个多月的线上培训,顺利结业。在培训中,授课讲师与学员们积极互动,讲授、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学员在家通过手机、电脑学习,专项能力考核合格后,可优先选择岗位。“这一个多月以来,我收获很大,电子装配工艺技能比以前有了很大提升,我相信自己一定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电子工人。”四川宏发电声有限公司员工陈晓丽感激地说。
谋合作,带动高质量发展
外接区域、内连企业,以成都国际铁路港为核心的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的建立,对于以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产业,以先进材料、健康食品医药、现代服务产业为辅助产业的中江县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以前,五地同类企业间都是‘单打独斗’的状态,现在有了‘党建联盟’,同处一个产业带,互补性强,合作前景广阔。”中江县经济信息化和科学技术局副局長欧勇认为,一个强有力的党建平台,可以整合各种力量,实现各类资源互动耦合。
从单一到联盟,从竞争到合作,如何推动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上各类企业同频共振、抱团发展?
“差异化发展的同时进行协调发展。”欧勇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比如,四川宏华石油设备有限公司和四川宏发电声有限公司都属于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授予的智能制造示范企业,两家公司在装备智能制造和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方面代表了各自行业的智能制造先进水平。随着“党建联盟”的成立,一系列活动陆续展开,人才、技术、资金等各类资源要素加速流动,必将打破两家企业在人才引进、技术沟通、交通物流等方面的壁垒,促进两家企业乃至行业高质量发展。(责编/余娜)
“联盟成立了,这样的招聘会越来越多。”中江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蒋晓莉所说的“联盟”,正是5月23日建立的“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党建联盟”(以下简称“党建联盟”)。
“党建+”,释放发展新动能
“以党建带动发展是‘党建联盟’的生命线。”中江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李文在采访中表示,在“党建联盟”筹建之初,青白江区、金堂县、新都区、广汉市、中江县五地就注重创新思路,致力于把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改革发展资源,打破区域壁垒、突破行政区划,全面实现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资源要素跨区域高效整合,创新工作载体,力争将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打造为成德眉资一体化发展的示范样板。
作为“党建联盟”的一员,中江县将如何把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改革发展资源?
“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开展好‘双基共建’活动,构建‘党建+金融’助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机制。”李文给出了答案。
据了解,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民营企业的作用,中江县将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和党组织评星定级结果作为金融机构为非公企业授信贷款的主要依据,探索推出“红色信贷”金融产品。农信社在中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德阳凯州新城等地,专门建立金融服务中心和服务站,一对一上门为企业复工复产、转型升级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
“对组织部门评定的一至五星级党组织的企业,金融机构将匹配100万元至500万元不等的无抵押、低利率、放贷快的‘红色信贷’信用贷款,并扩大授信额度,给予同类贷款30%左右的利率优惠。”李文说:“这样可以把党建优势转化为‘两新’组织的发展优势,为企业发展增加新动能。”
主动对接成都“东进”和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的重要平台——德阳凯州新城,就是“红色信贷”的受益者。4月15日,中江县委组织部、德阳凯州新城管委会和中江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举行了“红色信贷”进新城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仪式上,中江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对德阳凯州新城企业综合授信100亿元。
破难题,解决发展新难题
走进中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蓝白相间的标准化厂房一字排开,三金路和中金快速路穿园而过,分别连接德阳市和成都市。专业从事超小型电磁继电器和射频同轴连接器研发、制造和销售的四川宏发电声有限公司就落户于中江高新技术产业园。
作为中江县电子信息产业的龙头企业之一,四川宏发电声有限公司对“党建联盟”有何期待?
“人才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保障。”四川宏发电声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谢明松坦言,因地域区位劣势等原因,难以引进和留住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四川宏发电声有限公司目前的困境。“‘党建联盟’的成立,势必会带来创新氛围的形成和人才的充分流动,为企业引得进、留得住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提供更多便利。”谢明松表示。
“‘党建联盟’是一个集政企交流、创新创业、投资融资、人才培育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平台,我们就是要借助这个平台,帮助解决企业的痛点、难点、堵点。”李文表示,有了“党建联盟”这个平台,五地可同步实施人才招引,建立“蓉城人才绿卡”人才服务平台青金新广中服务模块,联合发布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大港区人才白皮书。“未来,五地人才的资质认证、福利待遇都是一样的。”李文认为,这样一来,中江县因区位相对不占优势的人才引进难题有望得到解决。
“在吸纳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同时,我们还会根据企业需求展开针对性技术培训。”蒋晓莉介绍。
4月20日,四川宏发电声有限公司19名员工经过为期一个多月的线上培训,顺利结业。在培训中,授课讲师与学员们积极互动,讲授、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学员在家通过手机、电脑学习,专项能力考核合格后,可优先选择岗位。“这一个多月以来,我收获很大,电子装配工艺技能比以前有了很大提升,我相信自己一定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电子工人。”四川宏发电声有限公司员工陈晓丽感激地说。
谋合作,带动高质量发展
外接区域、内连企业,以成都国际铁路港为核心的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的建立,对于以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产业,以先进材料、健康食品医药、现代服务产业为辅助产业的中江县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以前,五地同类企业间都是‘单打独斗’的状态,现在有了‘党建联盟’,同处一个产业带,互补性强,合作前景广阔。”中江县经济信息化和科学技术局副局長欧勇认为,一个强有力的党建平台,可以整合各种力量,实现各类资源互动耦合。
从单一到联盟,从竞争到合作,如何推动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上各类企业同频共振、抱团发展?
“差异化发展的同时进行协调发展。”欧勇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比如,四川宏华石油设备有限公司和四川宏发电声有限公司都属于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授予的智能制造示范企业,两家公司在装备智能制造和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方面代表了各自行业的智能制造先进水平。随着“党建联盟”的成立,一系列活动陆续展开,人才、技术、资金等各类资源要素加速流动,必将打破两家企业在人才引进、技术沟通、交通物流等方面的壁垒,促进两家企业乃至行业高质量发展。(责编/余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