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西部大开发给西部地区带来了深刻变化,西部地区在发展中也暴露出了一些矛盾和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成效;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F0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6)02-0038-02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坚持“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作出的英明决策。自1999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启动以来,西部各地抢抓历史机遇,争取国家支持,营造发展环境,加快开发建设,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同时西部地区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与东部差距仍呈拉大的趋势。比如,从经济总量和人均GDP看,1999年西部地区GDP占全国GDP的比重为17.51%,东部占全国GDP的比重为56.59%;2004年西部地区GDP占全国GDP的比重下降为16.9%,而东部占全国GDP的比重却上升到58.4%。1999年西部地区人均GDP为4283元,相当于东部地区人均GDP的40.1%;2004年西部地区人均GDP增加到7728元,仅相当于东部地区人均GDP的39.68%。从城乡居民收入看,西部与东部的差距更大。如甘肃199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475元,与东部地区最高的上海相差6457元,与东部最低的辽宁相差424元;2004年甘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377元,与上海的差距拉大到9306元,与辽宁的差距拉大到631元。二是发展环境仍未得到根本改善。西部地区虽有资源丰富、土地面积广、劳动力低廉等优势,但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恶劣,土地贫瘠,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80%和新增荒漠化面积的90%都在西部。西部地区改革相对滞后,开放度低,所有制结构单一,体制机制约束明显,与加快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三是建设资金严重短缺。尽管国家在建设资金上对西部给予了重点倾斜,近年来国家发行的长期建设国债有三分之一以上支持了西部,但由于西部地区经济基础差、底子薄,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加之国内民间资金和外商投资直接进入西部的不多,造成西部地区建设资金缺乏,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四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西部地区虽然比较重视产业结构的调整,但仍没有解决长期以来形成的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的问题,以原材料工业为主的传统产业仍占主导地位,产业链短,关联性差,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缓慢,缺乏长远的产业支撑,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五是城乡发展极不平衡。西部地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生产要素流动等明显失衡,农业基础脆弱,服务体系不健全,产业化和工业化程度低,城镇化进程缓慢,农民增收难度大,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十分艰巨。六是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西部地区教育科技文化比较落后,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短缺,科技创新能力弱,自主知识产权少,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能力差,严重制约着经济发展。七是思想观念保守落后。封闭保守、固步自封是西部发展的重大障碍,机遇意识、发展意识不强,见事迟,行动慢,缺乏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勇气,也是制约西部加快发展的重要原因。
由此可见,西部大开发是一个不断实践探索、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西部地区必须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思路,突出重点,以更大的决心、更得力的措施、更扎实的工作,坚定不移地推进西部大开发。具体讲,要努力做到“六个坚持”:
第一,坚持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固然有很多客观条件上的差距,但是最大的差距仍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西部地区的干部群众必须向东部学习,牢固树立现代市场经济意识,克服传统的计划经济思想;牢固树立机遇意识和发展意识,克服“等、靠、要”思想;牢固树立竞争意识和赶超意识,克服满足现状、小富即安的思想;牢固树立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意识,克服因循守旧、墨守陈规的思想。当前尤其要抓住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机遇,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积极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大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西部农村小康建设;抓住国家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机遇,加强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快科技教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和人才开发,以大开发促大发展;抓住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速度加快的机遇,主动融入国际国内大环境中,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强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第二,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发展。在西部大开发中,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集中力量解决关系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努力走出适合区域特点的科学发展的新路子。在谋划区域发展中,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西部大开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战略部署和重点任务,把国家支持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有机结合起来,把加强宏观调控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有机结合起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坚持夯实基础、优化环境。西部地区必须把基础设施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既着力抓好事关西部开发全局的重大工程建设,又积极抓好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中小项目建设,特别要重视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是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创新,建立长效机制,持之以恒地抓下去。重点要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牧还草、荒漠化治理、盐碱化治理、风沙源治理等林业重点工程和生态修复工程,并与农田基本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封山禁牧舍饲等配套措施有机结合,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有机结合,努力遏制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第四,坚持突出特色、培育产业。立足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培育壮大支柱产业,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一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培育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知名度高的产品品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二要做大做强优势工业,除了要充分利用西部工业现在的产业基础,进一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竞争优势以外,同时要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业、新材料产业、生物制药业、先进制造业等接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三要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和餐饮业、金融保险业、社区服务业、信息和法律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具有西部特色的精品旅游业,努力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
第五,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落实科学发展观,突破制约发展的难题,必须依靠改革开放。一要推进体制创新。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产权制度。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引导个体、私营企业制度创新,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金融服务、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继续深化行政管理、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要推进机制创新。从西部地区实际出发,健全市场机制,打破区域限制,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引导产业转移。健全区域合作机制。三要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拓宽对外开放的领域,丰富对外开放的形式和内容,提高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
第六,坚持科教先行、人才为本。发展科技教育,集聚人才队伍,是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一要促进科技创新。要坚持打科技牌、走科技路,把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广泛应用,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二要提高教育水平。坚持从基础教育抓起,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重视发展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建立适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教育体系,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三要集聚各类人才。把培养、引进、使用人才有机结合,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规划,注重引进高层次的经营型、创业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对各类优秀人才要大胆选拔使用,使他们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鼓励支持各类人才为西部大开发做出积极贡献。
(本文作者:甘肃白银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成效;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F0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6)02-0038-02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坚持“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作出的英明决策。自1999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启动以来,西部各地抢抓历史机遇,争取国家支持,营造发展环境,加快开发建设,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同时西部地区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与东部差距仍呈拉大的趋势。比如,从经济总量和人均GDP看,1999年西部地区GDP占全国GDP的比重为17.51%,东部占全国GDP的比重为56.59%;2004年西部地区GDP占全国GDP的比重下降为16.9%,而东部占全国GDP的比重却上升到58.4%。1999年西部地区人均GDP为4283元,相当于东部地区人均GDP的40.1%;2004年西部地区人均GDP增加到7728元,仅相当于东部地区人均GDP的39.68%。从城乡居民收入看,西部与东部的差距更大。如甘肃199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475元,与东部地区最高的上海相差6457元,与东部最低的辽宁相差424元;2004年甘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377元,与上海的差距拉大到9306元,与辽宁的差距拉大到631元。二是发展环境仍未得到根本改善。西部地区虽有资源丰富、土地面积广、劳动力低廉等优势,但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恶劣,土地贫瘠,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80%和新增荒漠化面积的90%都在西部。西部地区改革相对滞后,开放度低,所有制结构单一,体制机制约束明显,与加快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三是建设资金严重短缺。尽管国家在建设资金上对西部给予了重点倾斜,近年来国家发行的长期建设国债有三分之一以上支持了西部,但由于西部地区经济基础差、底子薄,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加之国内民间资金和外商投资直接进入西部的不多,造成西部地区建设资金缺乏,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四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西部地区虽然比较重视产业结构的调整,但仍没有解决长期以来形成的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的问题,以原材料工业为主的传统产业仍占主导地位,产业链短,关联性差,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缓慢,缺乏长远的产业支撑,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五是城乡发展极不平衡。西部地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生产要素流动等明显失衡,农业基础脆弱,服务体系不健全,产业化和工业化程度低,城镇化进程缓慢,农民增收难度大,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十分艰巨。六是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西部地区教育科技文化比较落后,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短缺,科技创新能力弱,自主知识产权少,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能力差,严重制约着经济发展。七是思想观念保守落后。封闭保守、固步自封是西部发展的重大障碍,机遇意识、发展意识不强,见事迟,行动慢,缺乏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勇气,也是制约西部加快发展的重要原因。
由此可见,西部大开发是一个不断实践探索、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西部地区必须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思路,突出重点,以更大的决心、更得力的措施、更扎实的工作,坚定不移地推进西部大开发。具体讲,要努力做到“六个坚持”:
第一,坚持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固然有很多客观条件上的差距,但是最大的差距仍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西部地区的干部群众必须向东部学习,牢固树立现代市场经济意识,克服传统的计划经济思想;牢固树立机遇意识和发展意识,克服“等、靠、要”思想;牢固树立竞争意识和赶超意识,克服满足现状、小富即安的思想;牢固树立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意识,克服因循守旧、墨守陈规的思想。当前尤其要抓住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机遇,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积极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大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西部农村小康建设;抓住国家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机遇,加强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快科技教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和人才开发,以大开发促大发展;抓住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速度加快的机遇,主动融入国际国内大环境中,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强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第二,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发展。在西部大开发中,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集中力量解决关系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努力走出适合区域特点的科学发展的新路子。在谋划区域发展中,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西部大开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战略部署和重点任务,把国家支持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有机结合起来,把加强宏观调控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有机结合起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坚持夯实基础、优化环境。西部地区必须把基础设施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既着力抓好事关西部开发全局的重大工程建设,又积极抓好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中小项目建设,特别要重视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是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创新,建立长效机制,持之以恒地抓下去。重点要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牧还草、荒漠化治理、盐碱化治理、风沙源治理等林业重点工程和生态修复工程,并与农田基本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封山禁牧舍饲等配套措施有机结合,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有机结合,努力遏制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第四,坚持突出特色、培育产业。立足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培育壮大支柱产业,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一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培育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知名度高的产品品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二要做大做强优势工业,除了要充分利用西部工业现在的产业基础,进一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竞争优势以外,同时要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业、新材料产业、生物制药业、先进制造业等接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三要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和餐饮业、金融保险业、社区服务业、信息和法律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具有西部特色的精品旅游业,努力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
第五,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落实科学发展观,突破制约发展的难题,必须依靠改革开放。一要推进体制创新。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产权制度。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引导个体、私营企业制度创新,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金融服务、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继续深化行政管理、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要推进机制创新。从西部地区实际出发,健全市场机制,打破区域限制,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引导产业转移。健全区域合作机制。三要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拓宽对外开放的领域,丰富对外开放的形式和内容,提高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
第六,坚持科教先行、人才为本。发展科技教育,集聚人才队伍,是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一要促进科技创新。要坚持打科技牌、走科技路,把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广泛应用,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二要提高教育水平。坚持从基础教育抓起,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重视发展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建立适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教育体系,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三要集聚各类人才。把培养、引进、使用人才有机结合,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规划,注重引进高层次的经营型、创业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对各类优秀人才要大胆选拔使用,使他们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鼓励支持各类人才为西部大开发做出积极贡献。
(本文作者:甘肃白银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