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干光断层扫描在青光眼诊断和随访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xctq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光眼是目前全世界最重要的不可逆致盲性眼病之一,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决定预后的关键.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具有非接触性、高分辨率、可重复性好、获取眼部图像快等优点,已在眼科领域广泛应用.近年来OCT检测技术也逐步应用于青光眼的诊断和随访观察方面,如检测青光眼患者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视乳头形态、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参数、前房和前房角参数、虹膜和脉络膜厚度、晶状体改变及评价术后滤过泡形态等.因此,有必要就国内外OCT检测技术在青光眼诊断和随访中的应用进展予以综述,以供同道参考。

其他文献
患者女性,41岁.因左眼颞侧视物模糊伴闪光感数个月,于2007年8月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眼科就诊.患者否认既往全身及眼部疾病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体检未见异常.眼部检查:双眼视力均0.8,最佳矫正视力1.0.双眼眼压正常.双眼前节未见异常.双眼眼底视乳头边界清晰,色泽红润,视网膜动脉细,反光增强,后极部视网膜反光增强,黄斑中心凹反光可见.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luorescence f
期刊
由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张承芬教授主编的《眼底病学》(第二版)已于2010年9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眼底病学》(第二版)是在1998年出版的第一版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和更新,侧重于眼底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融入了北京协和医院眼科的丰富临床经验,并增加了最近的研究成果及相关文献,特别补充了近年来国内外眼底病的新进展,如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检查、光动力疗法、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药物玻璃体腔注射以及息肉样脉络膜血管
人类的许多疾病与致病微生物相关.目前的研究证实,微生物在人体寄生,除造成感染性疾病外,还与癌症等恶性疾病相关.而在眼科,感染性眼病如角膜溃疡、眼内炎等,仍然是致盲的重要原因.但微生物作为入侵物,是可以被预防与治疗的,因此,临床医师应当重视疾病中对于致病微生物的检查.病理学是临床微生物检查的重要和有效的手段,组织病理学与分子病理学的进步使检查与诊断更加准确与快捷.正确的判断病原体和对症用药缩短了疾病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所致视网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实验研究.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视网膜缺血再灌注+磷酸盐缓冲液组(实验对照组)和缺血再灌注+丙戊酸钠组(实验组),每组30只.前房加压灌注方法制作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于损伤后6、12、24、48 h和7d分别取眼球做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检查,荧光金逆行标记后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计数;免疫
目的 观察神经损伤诱导蛋白(Ninj)-1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髓样细胞黏附的调节作用.方法 实验研究.通过链脲佐菌素腹腔内注射诱导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建模成功后2个月,取27只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磷酸盐缓冲液(PBS)腹腔内注射组(B组)、糖尿病+抗Ninj-1腹腔内注射组(C组)、糖尿病+ IgG腹腔内注射组(D组),每组9只大鼠.取9只月龄匹配的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A组).分别以丫啶橙视网膜
患者男性,23岁.因左眼突发无痛性视物不见19 h,伴右侧肢体无力15 h,于2011年4月20日到北京天坛医院眼科就诊.发病后患者曾在外院诊断为“左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和“脑梗死”,给予抢救性药物治疗.患者既往体健,晨起时发病发病以来无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体检:血压135/80 mm Hg(1mm Hg=0.133 kPa),神智清晰,语言流利,右口角下垂,示齿左偏,右侧上下肢肌力V
期刊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黏合剂在部分板层角膜移植术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住院的21例(21只眼)不同病因角膜病患者,根据病灶的大小和形状,采用纤维蛋白黏合剂行无缝线部分板层角膜移植术,术后随访4~20个月,观察患者术后视力、植片情况及并发症.手术前后视力的统计学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21例患者原发病分别为Terrie
MicroRNA(miRNA)是近年来发现的普遍存在于生物基因组的非编码蛋白质的单链小RNA,长约22个核苷酸.它们通过在转录后和翻译水平调节基因表达而调控生理和病理过程.在眼部组织表达的miRNA有百余种,它们在眼部发育,分化,损伤后再生以及昼夜节律调控等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功能.另一方面,miRNA也在眼部新生血管生成,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视网膜色素变性,青光眼和视网膜母细胞瘤等病变的发生
眼附属器淋巴瘤是成人眼眶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相对于其他肿瘤,其病理诊断和分类比较复杂,与某些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病变的鉴别相当困难.为此,熟悉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各种类型淋巴瘤诊断和分类的标准,重视规范化病理诊断技术的应用均有助于淋巴瘤的病理诊断和分类,以及眼附属器淋巴瘤与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病变的鉴别。
患儿男性,6岁.因右眼上睑肿胀近1年,于2010年9月7日来北京同仁医院眼肿瘤科就诊.患儿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上睑红肿,无眼红、眼痛、流泪及瘙痒,无视力下降和复视,无发热等全身症状,未予诊治.发病以来,患儿右眼上睑红肿逐渐加重,右眼眼球逐渐前突.患儿家长述其曾患皮肤湿疹多年,已基本治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