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市场对汽车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入手,剖析了目前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以“能力素质、阶梯递进”为杨的“工学结合、五级两段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从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闭环式课程开发的流程等方面进行了全新改革,以期促进高职汽车营销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建立之初就以“就业”为终极目标。以人才需求调研为基础,进行职业岗位与岗位能力的分析,将职业能力训练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进行专业建设,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为目标。过程中积极主动邀请行业协会代表、企业单位等相关部门进行调研;找准校企合作共赢点,加强校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并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与重构,形成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并以核心课为突破口,突出了情境化,任务驱动、行动导向、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的教学模式。
1.专业人才现状与需求调研
从2009年到2013年。中国汽车市场连续五年成为世界第一的汽车市场,汽车消费市场经历由高速增长阶段向低速稳定增长阶段转变。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预测,2014年中国汽车市场全年总销量约在2374万辆至2418万辆之间,增长率为8%-10%。
以上可以看出,汽车在我国拥有庞大的保有量,但主要为汽车后市场服务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数量却非常紧张。在国家人事部、交通部、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的《汽车行业紧缺性人才需求调研报告》中显示,汽车应用性人才在近两年内的需求缺口高达80万到100万,预计辽宁地区在未来五年的汽车服务人才缺口在5万左右。大连已将汽车营销专业列为人才紧缺专业,对高职实行返学费等手段,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许多企业由于找不到合格的汽车营销人才而抱怨学校培养的优秀营销人才太少。与此同时,高职学院汽车技术营销专业的毕业生又因基础理论短缺、专业领域过于狭窄,而无法在企业发挥作用。归根结底是学校对专业人才的培养相对滞后,与企业实际需要存在偏颇,不能实现同步共轨。高等职业院校作为高质量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应该做好这方面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工作。
2.当前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对市场需求缺乏前瞻性,忽视复合型人才培养
自2008年以来,我国的汽车行业进入了快速增长时期,极大地带动了市场对汽车营销人才的需求。但是,汽车营销专业在各院校的设置时间相对较晚,造成对行业岗位的认识不全面,具备汽车销售、汽车保险、二手车鉴定评估、汽车租赁、汽车美容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另外,汽车营销人才在培养的过程中过分重视营销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因此,难以满足汽车大市场对学生的综合需求。
2.2.课程设置不合理,因人设课现象严重
目前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课程设置通过调研发现,课程的设置很大一部分是看专业教师哪方面的能力强,哪部分的课程设置多。如有些院校在经管院校里增设了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那么营销课程占80%,有些院校在汽车维修专业后开设汽车营销专业,则汽车构造与技术课程占80%,所有这些都不是从就业及岗位能力分析的角度来设置课程,存在因人设课的现象。
2.3.人才培养实践性不强,专业教师缺乏双师型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还是普遍存在着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汽车营销专业教师大多数都是由高校毕业或是来自于企业一线技术人员,而高校很少开设汽车营销服务等专业,而一线技术人员又缺乏教学研究能力与教学理论。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方面都各有所长,并不能做到教学过程中的理实一体化。因此,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2.4.对校企合作缺乏实施性,职业培养缺乏灵活型
汽车营销专业学生由于在企业实习存在成本费用且实习时间短,不能为企业创造效益等原因,企业对学生的实习一般采用不积极的态度。即使企业接收学生实习,但是由于企业难以在销售、保险、售后、二手车置换等流程提供充足的岗位,学生也很难进行轮岗实习。因此,学生很难适应汽车营销企业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需要。
3.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3.1.“工学结合、五级两段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经过不断地探索实践与企业调研,依托汽车服务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并根据教育部对于高职教育的相关政策和本专业的特点,寻求与知名企业的密切合作,强化素质能力与职业能力培养、培训,形成了以生产服务类人才育成思想“能力素质、阶梯递进”为核心的“工学结合、五级两段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五级两段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内涵为:
“五级式”是根据丰田人才育成思想,以能力递进育成思想为核心,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划分了5个层级,1级专业基础技能形成,2级首岗岗位职业技能形成,3级拓展岗位(多岗位)职业技能形成,4级岗位技能的提升,5级经验指导能力的形成。
“二段式”是指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一到第四学期,学生在校内学习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利用校内的实训室与实训资源进行技能养成式教育,完成1、2、3个层级的培养;第二阶段:第五到第六学期,学生进入企业,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培养,重点进行岗位技能规范式教育,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人文沟通等技能提升,完成第3、4、5层级的培养。
通过该“五级两段式”人才培养模式,以能力递进培养为核心,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建立之初就以“就业”为终极目标。以人才需求调研为基础,进行职业岗位与岗位能力的分析,将职业能力训练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进行专业建设,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为目标。过程中积极主动邀请行业协会代表、企业单位等相关部门进行调研;找准校企合作共赢点,加强校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并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与重构,形成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并以核心课为突破口,突出了情境化,任务驱动、行动导向、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的教学模式。
1.专业人才现状与需求调研
从2009年到2013年。中国汽车市场连续五年成为世界第一的汽车市场,汽车消费市场经历由高速增长阶段向低速稳定增长阶段转变。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预测,2014年中国汽车市场全年总销量约在2374万辆至2418万辆之间,增长率为8%-10%。
以上可以看出,汽车在我国拥有庞大的保有量,但主要为汽车后市场服务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数量却非常紧张。在国家人事部、交通部、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的《汽车行业紧缺性人才需求调研报告》中显示,汽车应用性人才在近两年内的需求缺口高达80万到100万,预计辽宁地区在未来五年的汽车服务人才缺口在5万左右。大连已将汽车营销专业列为人才紧缺专业,对高职实行返学费等手段,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许多企业由于找不到合格的汽车营销人才而抱怨学校培养的优秀营销人才太少。与此同时,高职学院汽车技术营销专业的毕业生又因基础理论短缺、专业领域过于狭窄,而无法在企业发挥作用。归根结底是学校对专业人才的培养相对滞后,与企业实际需要存在偏颇,不能实现同步共轨。高等职业院校作为高质量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应该做好这方面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工作。
2.当前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对市场需求缺乏前瞻性,忽视复合型人才培养
自2008年以来,我国的汽车行业进入了快速增长时期,极大地带动了市场对汽车营销人才的需求。但是,汽车营销专业在各院校的设置时间相对较晚,造成对行业岗位的认识不全面,具备汽车销售、汽车保险、二手车鉴定评估、汽车租赁、汽车美容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另外,汽车营销人才在培养的过程中过分重视营销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因此,难以满足汽车大市场对学生的综合需求。
2.2.课程设置不合理,因人设课现象严重
目前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课程设置通过调研发现,课程的设置很大一部分是看专业教师哪方面的能力强,哪部分的课程设置多。如有些院校在经管院校里增设了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那么营销课程占80%,有些院校在汽车维修专业后开设汽车营销专业,则汽车构造与技术课程占80%,所有这些都不是从就业及岗位能力分析的角度来设置课程,存在因人设课的现象。
2.3.人才培养实践性不强,专业教师缺乏双师型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还是普遍存在着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汽车营销专业教师大多数都是由高校毕业或是来自于企业一线技术人员,而高校很少开设汽车营销服务等专业,而一线技术人员又缺乏教学研究能力与教学理论。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方面都各有所长,并不能做到教学过程中的理实一体化。因此,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2.4.对校企合作缺乏实施性,职业培养缺乏灵活型
汽车营销专业学生由于在企业实习存在成本费用且实习时间短,不能为企业创造效益等原因,企业对学生的实习一般采用不积极的态度。即使企业接收学生实习,但是由于企业难以在销售、保险、售后、二手车置换等流程提供充足的岗位,学生也很难进行轮岗实习。因此,学生很难适应汽车营销企业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需要。
3.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3.1.“工学结合、五级两段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经过不断地探索实践与企业调研,依托汽车服务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并根据教育部对于高职教育的相关政策和本专业的特点,寻求与知名企业的密切合作,强化素质能力与职业能力培养、培训,形成了以生产服务类人才育成思想“能力素质、阶梯递进”为核心的“工学结合、五级两段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五级两段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内涵为:
“五级式”是根据丰田人才育成思想,以能力递进育成思想为核心,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划分了5个层级,1级专业基础技能形成,2级首岗岗位职业技能形成,3级拓展岗位(多岗位)职业技能形成,4级岗位技能的提升,5级经验指导能力的形成。
“二段式”是指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一到第四学期,学生在校内学习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利用校内的实训室与实训资源进行技能养成式教育,完成1、2、3个层级的培养;第二阶段:第五到第六学期,学生进入企业,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培养,重点进行岗位技能规范式教育,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人文沟通等技能提升,完成第3、4、5层级的培养。
通过该“五级两段式”人才培养模式,以能力递进培养为核心,工学结合、校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