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民建身热不可当的今天,健身房和网络健身教程都铺天盖地袭来。想拥有一副好的身材,健身房是首选吗?网络教程靠谱吗?还是说,其实你会有更简单更有效的健身选择?
全国上下健身热
目前中国人对健身的热情似乎达到了历史高点。铺天盖地的坝坝舞、健美操、太极、瑜伽,如果早晨到公园转一圈,你还能发现借用公园里比较寻常健身设备锻炼的人,正在通过这些器材,做着一些你叫不出名的动作,这些动作甚至很可能还是他们自创的。
与此同时,健身俱乐部成为投资者的新宠。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代表队金牌数第一的成绩,大大振奋了国人锻炼的热情。据统计,2007年,全国约有商业健身俱乐部2500家,北京奥运会后健身俱乐部疯长,到现在基本上翻了个儿,达到5000家左右。但全民健身热潮的背后,还是有数据显示,到2009年,我国“3-69周岁的人群中,体质不合格率为12.8%;青少年学生肺活量水平、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耐力素质水平近20年来持续下降,而肥胖和视力不良检出率明显升高”。
这正是国家高度重视并强调全民健身的原因。《全民健身计划(1995-2010)》对目标的设定还比较泛,只是提出到2010年:“努力实现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与健康水平,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
到《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目标就已经非常清晰了。比如计划里面提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2%以上;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标准的城乡居民(不合在校学生)人数比例增加到90%以上,达到优秀标准的人数比例增加到16%以上;全国各类体育场地达到120万个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0平方米以上;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的人数达到100万以上,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达到10万以上。在《全民健身计划(1995-2010)》行将结束的2009年9月,我国各类体育场地共85万个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03平方米。
作为对《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的响应,成都市体育局表示2013年成都将组织各级各类全民健身活动不少于2000项次,新增社会体育指导员1000名。此外今年成都还将举办竞技体育比赛共计193个,其中国际重大赛事12个,全国性比赛31个。
就怕教练不专业
与全民健身这个大背景遥相呼应的,是商业健身俱乐部和各种网络教程的泛滥。
商业健身俱乐部在中国的发展也就10来年的时间,相应的法律法规和俱乐部本身的发展都还不成熟。北京市工商局2009年至2011年共受理健身服务投诉1488件,涉及消费者3154人次。成都也曾经有过相关调查,显示7成以上消费者对健身俱乐部都不满意。而从俱乐部自身经营的角度,据报道,“盈利俱乐部不会超过20%,国内约50%健身俱乐部的经营还处在举步维艰的尴尬境地”,可见这个行业离成熟还有一定的距离。
从专业上说,健身俱乐部更令人堪忧的问题是专业健身教练的紧缺,这也是跟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密切关联的元素。目前成都市场持证上岗的健身教练并不多,而且大多数健身教练资历尚欠,多在3年以内。2012年,成都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李翔对成都市场的8家健身俱乐部做过抽样调查,发现从业经历在1-2年的健身教练占比高达53%,2-3年的占15%。而在这个健身教练的群体中,43%的人没有拿到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根据李翔的调查,健身教练中男女比例为4:1,而消费者的男女比例,女性占到56.7%,男性为43.3%。
一个优秀的健身教练,不能仅仅是四肢发达,肌肉健美,过硬的身体素质之外,还需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包括基础理论如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体育保健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营养学、美学及健康和体能评估,专业理论如科学化运动训练教程、运动创伤之预防、健身会所管理和健身中心顾客服务、私人教练的沟通技巧、私人健身教练事业及形象建立课程以及各种最新流行的健身课程等。当然,作为一名健身教练,你自然还要在自己教授的专业上有独到的见解和令人信服的表现。
根据2009年10月1日施行的《全民健身条例》,在体育经营场所的从业人员必须持有国家职业资格证,这也契合了《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的相关规定。四川省体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了健身教练获取资格认证的程序:“申报职业技能鉴定的单位和个人,可向鉴定站申请,填写《体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申请表》,鉴定站从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体育行业分库中提取试题,按规定的时间、方式进行考核鉴定,合格后签发准考证。”
据鉴定站工作人员介绍,自2011年鉴定站开始做体育行业相关资格认证以来,成都的健身俱乐部和从业人员响应还是比较积极。目前鉴定站尚无健身教练资格认证人数的具体统计,粗略估计应该超过500人。整体说来,成都在健身教练资格认证方面在中西部处于领先,不过跟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毕竟这对成都来说,还只是起步阶段。
谁说一定要去健身房?
据了解,成都健身俱乐部的消费,年卡从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多数在千元以上,这笔钱以现在的消费水平来说,算不上一个大数目。但是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到健身房健身似乎尚未成气候。消费者可以说健身俱乐部的发展还不成熟,原因也可能是消费文化还不够成熟,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博弈关系。在这个发展阶段,借着网络共享的便利,各种各样的网络教程可谓铺天盖地。常见的太极、瑜伽、站桩、打坐、揉腹、蹲墙、跑步教程多如牛毛,但是这都得花长时间,持之以恒地去做。现在都快餐了,能不能让健身也快餐一点呢?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服务,还不见得是付费服务。现在到网上一搜,8分钟锻炼腹肌、1分钟平板支撑等减肥健美方法不一而足。这些健身“宝典”凭借网络流传,但是从来不会有机构去审核验证其是否有效,传播得广了,练的人也就多了。而其实从科学角度来说,哪怕是一个经典课程,也不是适合每一个人的,不同身体状况在课程选择上会有差异。
酷爱瑜伽的成都女白领罗秋静告诉记者,在专业瑜伽馆学习瑜伽2年多,同时也坚持练肚皮舞、跑步等。虽然周围很多朋友去健身房,但是自己没有。“我运动,主要是想保持一个基本的运动量,出汗了就好了。”罗秋静说,有时候网络上传播的一些健身教程她也会尝试,不过比较谨慎。
从保险的角度说,去健身俱乐部找一个专业靠谱的教练,是最好的选择。但健身倒并不见得一定要去健身房。1998年,美国学者Andrea L.Dunn博士提出生活化健身的概念:“在每天的生活中进行日累计30分钟以上、自主选择的、中等以上强度的各种体力活动(包括闲暇时间的体育运动、职业体力活动和家务劳动)每周累计达到450mets(指运动所消耗的卡路里,这个数值乘以体重及时间可算出所消耗的卡路里)以上。”
二十世纪80年代《美国大众健身指南》倡导“大量的高强度耐力运动以增强‘体适能’”,当时学者普遍认为只有大量的高强度耐力运动才有最佳的健身效应。但Andrea L.Dunn博士改变了这一固有观念,而且他的提法很快得到了美国运动医学学会(ACSM)、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以及世界卫生组织(WHO)等权威官方组织的认可。接踵而至的实验证明,持续的中等强度的健身效果并不比高强度耐力运动差,而且对于久坐人群和运动不足人群增加运动量、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疾病具有明显效果。
与专门腾出时间去健身房的健身方式相比,“生活化健身”在保证“中等以上强度”的基础上,运动的时间、方式灵活多变,可以是做家务、爬楼梯、慢跑、骑自行车,保持10分钟以上,累加,持续,健身的效果就达到了。
这么看来,健身也许最重要的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心态和科学的方式方法。没有必要迷恋健身房的专业训练,更不必迷恋网络上那些短平快的速成教程,这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白捡的便宜给你啊?
全国上下健身热
目前中国人对健身的热情似乎达到了历史高点。铺天盖地的坝坝舞、健美操、太极、瑜伽,如果早晨到公园转一圈,你还能发现借用公园里比较寻常健身设备锻炼的人,正在通过这些器材,做着一些你叫不出名的动作,这些动作甚至很可能还是他们自创的。
与此同时,健身俱乐部成为投资者的新宠。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代表队金牌数第一的成绩,大大振奋了国人锻炼的热情。据统计,2007年,全国约有商业健身俱乐部2500家,北京奥运会后健身俱乐部疯长,到现在基本上翻了个儿,达到5000家左右。但全民健身热潮的背后,还是有数据显示,到2009年,我国“3-69周岁的人群中,体质不合格率为12.8%;青少年学生肺活量水平、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耐力素质水平近20年来持续下降,而肥胖和视力不良检出率明显升高”。
这正是国家高度重视并强调全民健身的原因。《全民健身计划(1995-2010)》对目标的设定还比较泛,只是提出到2010年:“努力实现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与健康水平,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
到《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目标就已经非常清晰了。比如计划里面提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2%以上;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标准的城乡居民(不合在校学生)人数比例增加到90%以上,达到优秀标准的人数比例增加到16%以上;全国各类体育场地达到120万个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0平方米以上;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的人数达到100万以上,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达到10万以上。在《全民健身计划(1995-2010)》行将结束的2009年9月,我国各类体育场地共85万个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03平方米。
作为对《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的响应,成都市体育局表示2013年成都将组织各级各类全民健身活动不少于2000项次,新增社会体育指导员1000名。此外今年成都还将举办竞技体育比赛共计193个,其中国际重大赛事12个,全国性比赛31个。
就怕教练不专业
与全民健身这个大背景遥相呼应的,是商业健身俱乐部和各种网络教程的泛滥。
商业健身俱乐部在中国的发展也就10来年的时间,相应的法律法规和俱乐部本身的发展都还不成熟。北京市工商局2009年至2011年共受理健身服务投诉1488件,涉及消费者3154人次。成都也曾经有过相关调查,显示7成以上消费者对健身俱乐部都不满意。而从俱乐部自身经营的角度,据报道,“盈利俱乐部不会超过20%,国内约50%健身俱乐部的经营还处在举步维艰的尴尬境地”,可见这个行业离成熟还有一定的距离。
从专业上说,健身俱乐部更令人堪忧的问题是专业健身教练的紧缺,这也是跟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密切关联的元素。目前成都市场持证上岗的健身教练并不多,而且大多数健身教练资历尚欠,多在3年以内。2012年,成都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李翔对成都市场的8家健身俱乐部做过抽样调查,发现从业经历在1-2年的健身教练占比高达53%,2-3年的占15%。而在这个健身教练的群体中,43%的人没有拿到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根据李翔的调查,健身教练中男女比例为4:1,而消费者的男女比例,女性占到56.7%,男性为43.3%。
一个优秀的健身教练,不能仅仅是四肢发达,肌肉健美,过硬的身体素质之外,还需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包括基础理论如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体育保健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营养学、美学及健康和体能评估,专业理论如科学化运动训练教程、运动创伤之预防、健身会所管理和健身中心顾客服务、私人教练的沟通技巧、私人健身教练事业及形象建立课程以及各种最新流行的健身课程等。当然,作为一名健身教练,你自然还要在自己教授的专业上有独到的见解和令人信服的表现。
根据2009年10月1日施行的《全民健身条例》,在体育经营场所的从业人员必须持有国家职业资格证,这也契合了《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的相关规定。四川省体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了健身教练获取资格认证的程序:“申报职业技能鉴定的单位和个人,可向鉴定站申请,填写《体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申请表》,鉴定站从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体育行业分库中提取试题,按规定的时间、方式进行考核鉴定,合格后签发准考证。”
据鉴定站工作人员介绍,自2011年鉴定站开始做体育行业相关资格认证以来,成都的健身俱乐部和从业人员响应还是比较积极。目前鉴定站尚无健身教练资格认证人数的具体统计,粗略估计应该超过500人。整体说来,成都在健身教练资格认证方面在中西部处于领先,不过跟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毕竟这对成都来说,还只是起步阶段。
谁说一定要去健身房?
据了解,成都健身俱乐部的消费,年卡从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多数在千元以上,这笔钱以现在的消费水平来说,算不上一个大数目。但是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到健身房健身似乎尚未成气候。消费者可以说健身俱乐部的发展还不成熟,原因也可能是消费文化还不够成熟,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博弈关系。在这个发展阶段,借着网络共享的便利,各种各样的网络教程可谓铺天盖地。常见的太极、瑜伽、站桩、打坐、揉腹、蹲墙、跑步教程多如牛毛,但是这都得花长时间,持之以恒地去做。现在都快餐了,能不能让健身也快餐一点呢?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服务,还不见得是付费服务。现在到网上一搜,8分钟锻炼腹肌、1分钟平板支撑等减肥健美方法不一而足。这些健身“宝典”凭借网络流传,但是从来不会有机构去审核验证其是否有效,传播得广了,练的人也就多了。而其实从科学角度来说,哪怕是一个经典课程,也不是适合每一个人的,不同身体状况在课程选择上会有差异。
酷爱瑜伽的成都女白领罗秋静告诉记者,在专业瑜伽馆学习瑜伽2年多,同时也坚持练肚皮舞、跑步等。虽然周围很多朋友去健身房,但是自己没有。“我运动,主要是想保持一个基本的运动量,出汗了就好了。”罗秋静说,有时候网络上传播的一些健身教程她也会尝试,不过比较谨慎。
从保险的角度说,去健身俱乐部找一个专业靠谱的教练,是最好的选择。但健身倒并不见得一定要去健身房。1998年,美国学者Andrea L.Dunn博士提出生活化健身的概念:“在每天的生活中进行日累计30分钟以上、自主选择的、中等以上强度的各种体力活动(包括闲暇时间的体育运动、职业体力活动和家务劳动)每周累计达到450mets(指运动所消耗的卡路里,这个数值乘以体重及时间可算出所消耗的卡路里)以上。”
二十世纪80年代《美国大众健身指南》倡导“大量的高强度耐力运动以增强‘体适能’”,当时学者普遍认为只有大量的高强度耐力运动才有最佳的健身效应。但Andrea L.Dunn博士改变了这一固有观念,而且他的提法很快得到了美国运动医学学会(ACSM)、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以及世界卫生组织(WHO)等权威官方组织的认可。接踵而至的实验证明,持续的中等强度的健身效果并不比高强度耐力运动差,而且对于久坐人群和运动不足人群增加运动量、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疾病具有明显效果。
与专门腾出时间去健身房的健身方式相比,“生活化健身”在保证“中等以上强度”的基础上,运动的时间、方式灵活多变,可以是做家务、爬楼梯、慢跑、骑自行车,保持10分钟以上,累加,持续,健身的效果就达到了。
这么看来,健身也许最重要的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心态和科学的方式方法。没有必要迷恋健身房的专业训练,更不必迷恋网络上那些短平快的速成教程,这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白捡的便宜给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