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概念本质 丰富概念内涵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t2009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东师大吴亚萍教授在一次关于数学概念教学的讲座中提出,当前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概念形成过程体现不够、概念呈现比较狭窄单一、概念认识定位不够清晰……”究其原因,是教师对概念课重视不够,教学中没有把握概念的本质,以至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本文结合3个案例谈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路径。
  一、遵循概念的认知过程
  概念的形成是让学生从大量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独立发现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形成概念,因而必须经历抽象概括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一课时,教师设计了以下教学案例。
  第一层次:
  师:首先交流一下课前导学单:用不同的方式表示[14]。先来看看老师收集到的几个同学的作品。
  生1: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了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14]。
  生2: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了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14]。
  生3: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再对折,这样的一份就是[14]。
  师:我们刚才看了这么多作品,大家分的形状一样吗?大小一样吗?
  归纳小结:像这样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1份,都可以用分数[14]来表示。
  第二层次:
  师:再来看看老师收集到的另外几个学生的作品。
  生4:我是把4支铅笔平均分成了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14]。
  师:这明明是一支铅笔,怎么就分成[14]了?(学生争辩)
  交流:把4支铅笔看作了一个整体,可以用一个椭圆把它们圈起来,再平均分成4份。这样一眼就可以看出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一份就是[14]。
  师:她的表示与前面其他学生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交流:前面的学生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而这位学生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
  师:除了把4支铅笔看作了一个整体,想一下,还可以把多少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呢?再来看一看这幅作品(画了8个圆)
  想象一下:他画的可能是8个什么?(8支铅笔、8个苹果、8块饼干……)把这8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也可以用[14]表示。
  师:既然4个、8个物体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表示出[14],那么请你大胆想象一下,还可以表示多少个物体的[14]?(12个、24个)
  师:如果这个盒子里装着不知道是什么物体,也不知道物体的数量,只知道把
  这些物体平均分成了4份,每份
  还能用[14]表示吗?(如图所示)
  归纳小结:不管“?”背后隐藏了多少个,也不管隐藏的是什么,我们都可以把它看作一个整体,只要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可以用[14]表示。
  上述案例,结合我校开展的深度学习理念下的“和融学堂”实践的研究课题,以“课前导学单”的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不同的方式表示[14](画图、实物操作或用语言描述都可以,至少两种)。教师基于学生真实的学情灵活调控和把握教學的起点和探究的重心,从第一层次“1个物体的[14]”过渡到第二层次“4个物体的[14]”作为理解“分数意义”的转折点,顺学而教,由此展开深层次的探究活动,学生经历“材料感知、辨析比较、归纳提炼、抽象概括”的建构过程,从而对分数的意义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
  二、聚焦概念的核心问题
  所谓“核心问题”,是指一节课的“课眼”。尤其是概念课的教学,如果能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来设计好“核心问题”,学生的思维就有了“聚焦点”,有助于找准理解概念的最佳“突破口”。
  例如,在教学《认识百分数》一课时,让学生经历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的过程,就要抓住核心问题展开教学。百分数的本质意义是“两个数进行比较”,因此,本课的核心问题可以分解为三个小问题:谁和谁在比?谁是单位“1”?谁是谁的百分之几”?整节课,教师始终围绕这几个问题进行追问,为了突出百分数的比较结果是以100为标准的这一本质特征,教学中始终以“百格图”加以直观呈现:
  (1)一瓶农夫果园的混合果蔬汁,饮料瓶有这样一个百分数(“30%果蔬汁”)。
  谁和谁在比?谁是单位“1”?用正方形表示饮料的总量,平均分成100份,那么果蔬汁含量该怎么表示?从图形可以看出“谁是谁的百分之几?”[ ][ ][ ][30%    50%   100%]
  (2)继续出示“50%果蔬汁”的混合果蔬汁。现在是谁和谁在比?谁是单位“1”?这时果蔬汁的含量又该怎么表示?
  比较这两个百分数,你有什么想说?(果汁含量增加了;果汁浓度/纯度高了)
  (3)你觉得果蔬汁的含量还可能是百分之几?最多可以是百分之几?(100%)
  这个100%表示什么意思?(全部是果汁)能超过100%吗?不能,因为果汁是饮料的一部分,最多只能和饮料同样多。像这样,表示部分量和总量相比较的结果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
  利用百格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这个100其实并不是真的100,只是为了便于比较,才把一个数量一直与100格这个标准为模型进行比较。通过“数形结合”形象地架起了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桥梁,从本质上揭示了百分数的意义。
  三、凸显概念的本质特征
  在日常概念课的教学中,有些教师由于不能把握概念本质,以致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认识浅尝辄止、浮于表面。学生能否在具体情境中正确运用概念解决问题,能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清概念的本质特征,这是从真正意义上理解概念的有效路径之一。
  例如,在教学《认识小数》一课时,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可供观察比较的材料,如根据把1元十等分的直观图,让学生得出1角=[110]元=0.1元,再鼓励学生举一反三,学生由此及彼、迁移类推。学生有了找一位小数的经验之后,教师设计了一个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读温度计上的刻度”的活动。先出示一个温度计原始图,学生只能估计一个大概的范围在37℃~38℃之间。那么怎样才能知道确切的温度呢?启发学生运用刚才的思维经验联想到只要把37℃~38℃这个单位长度平均分成10份,随着等分线的出现,学生借助已经建立起的一位小数的“直观模型”,得出此刻的温度37.4℃。在学生多层面、多角度丰富感知的基础上,学生顺利地从直观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小数就是十进制分数的理解。
  总之,通过积极有效的数学活动,学生可以在数学活动中自己去体验、去思考、去构建数学概念,把握概念本质,丰富概念内涵,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昆承小学)
  (责任编辑 吴磊)
其他文献
一提起陪孩子写作业,不少家长就气得头痛胸闷,俨然都有辛酸的“血泪史”,更有甚者在网上发文称“吼到心梗要做手术”。家长的“陪读”真的如此重要吗?家长不陪写作业,孩子就会落后吗?专家表示,为了作业吼孩子得不偿失,家长的任务不是给老师当“助教”,而是专注生活教育和情感教育。  现实中,陪孩子做作业已经成了家长一件头痛的固定工作。专家说得不错,很多家长在家校合作中成了“老师的助教”,没有真正发挥自身的作用
期刊
近日,教育部公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要求今后综合实践活动课要作为中小学必修课,进校园、进课堂,所有学生都要参加,以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激发创造力。中小学生参与活动的档案将作为招生录取中综合评价的重要参考。  在举国上下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之际,教育部及时公布《纲要》,正是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出的“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
期刊
在《三国演义》中,作者罗贯中笔下,不许“几人称王,几人称帝”的是曹操,支撑汉朝统治残局的是曹操,挖空汉王朝实际统治权只留一个空壳子的是曹操,而加速结束了汉代统治的还是曹操。曹操能够翻云覆雨,他靠的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而班主任的作用,从某一角度看,有点类似曹操在汉王朝的地位和作用。在班级管理中,作为班主任,如何才能管理好班集体?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一点自己肤浅的看法。  一、班主任要树立自己的威信 
期刊
曾几何时,应试教育填满了学校生活的缝隙,师生争分夺秒,为的是获取更多的书本知识。慢慢地,人们意识到,知识教学不可过度,只有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人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才行。作为一所农村乡镇中心学校,我们在“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摘自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顶层设计之下,积极探索核心素养在农村学校落地的途径和方法。  一、
期刊
11月4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第39届全体大会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会员代表以“无辩论”通过方式,决议在中国上海设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这将成为落户申城的联合国二类机构。  据“教师教育中心(上海)”筹备工作小组负责人、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张民选介绍,上海在过去几年中参加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多次获得出色成绩,最终各国学者来考察后,将之归因于优质的教师队
期刊
我国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模式纷繁复杂,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免造成各学校在合作的过程中无章可循。教师专业发展学校(PDS)是大学和中小学合作的一种规范的形式。自1986年霍姆斯小组提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为初学者的专业训练,有经验者的继续发展、教学研究和发展所能考虑的最佳形式”的指导原理后,美国开始逐步实现大学和中小学的合作。美国在PDS建立过程中制定了《教师專业发展学校标准》,标准反映了PDS发展的事
期刊
汾阳四中是一所建校只有五年的新学校,建校的当年整体接纳了原三泉高中、杏花高中两所农村初中的全部学生,包括当年招收的高一学生在内,90%来自农村,学业成绩较差,学习基础薄弱,行为习惯不佳。但是我们确信,这些学生之所以走进校园,就一定有着追求进步、追求成长的愿望。正因为如此,我们当时的基本想法就是:尊重每一个有差异的鲜活生命,尊重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但是怎样才能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怎样才能满足学生成长的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是不能忽视的一个部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而教师要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课题。阅读教学需要采取合理恰当的方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研究。笔者认为,开展比较阅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注重教学内容,增强对比效果  在小学语文比较阅
期刊
目前语文教学的一大模块就是作文教学。对于学生来说,作文就是把自己所看、所听、所想或者是自己所經历的事情,用恰当、通顺的语言表达出来、记叙下来。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写作文时,往往忽略了身边的事情,忽略自身的真实感受,不知如何挖掘和利用身边的素材进行写作。对此,就需要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在写作时要说真话、讲真情,并掌握、运用适当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把“作文”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开宗明义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首先应当是“习作”,以汉语言文字呈现的一篇篇“课文”,亦即学生习作的一篇篇“例文”,这就是用来表情达意的“交际工具”。那么,何为“习作”呢?《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有二:一是练习写作;二是练习的作业(指文章、绘画等)。联系《课程标准》中的习作目标,小学阶段的“习作”特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