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洛阳伽蓝记》有一些非常用词如“舞抃、奄有、衍业、师锡、唼嗍、檐霤、伦序、褊恡”等,对它们的注释,古今学者多异其说,其间释义正确者居多,也有注释不够精准和引文明显有误者。《汉语大词典》在引例和释词时也往往出现引例过晚或漏掉某些义项等现象。
关键词:《洛阳伽蓝记》注释引文
引言
《洛阳伽蓝记》简称《伽蓝记》,为北魏抚军司马杨炫之在迁都邺城十余年后,重游洛阳,追记洛阳劫前城郊佛寺之盛,追寻历史变迁写作的一部集地理、历史、文学、佛教于一身的人物和历史故事类笔记。《四库全书》将该书列入地理类,其与郦道元《水经注》一起,被称为北朝文学的双璧;与《水注经》《齐民要术》合称北魏三大奇书;也有将《洛阳伽蓝记》、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与郦道元的《水经注》并称为中国北朝时期的三部杰作。因本书注释较多,然而诸家的注释中有一些解释不精确或不正确的地方,笔者进行逐句说明,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出诸词相应的解释,不妥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一、《伽蓝记》常用释词校译例举
【舞抃】
见于对景乐寺的记载:“奇禽怪獸,舞抃殿庭,飛空幻惑,世所未睹。”舞抃亦作“舞忭 ”。抃,鼓掌;拍手表示欢欣。《吕氏春秋·古乐》:“ 帝嚳乃令人抃。” 高诱注:“兩手相擊曰抃。”动作常做,于是一种舞蹈遂出,即“抃舞”,亦写作“抃儛”,就是拍手而舞,以极言欢乐之状。《列子·汤问》:“娥還,復爲曼聲長歌,一里老幼,喜躍抃舞,弗能自禁。”《宋书·武帝纪中》:“靡不謳歌仁德,抃舞來庭。”《伽蓝记》“奇禽怪獸,舞抃殿庭”盖化于此。“抃”之本义虽为“鼓掌”,然禽兽无手,惟飞舞跳跃耳,故此处“舞抃”之释,汉语大词典的解释较为确切。周振甫释作“跳舞”,不分人、物,不确。
【奄有】
原句为“自我皇魏之有天下也,累圣开辅,重基衍业,奄有万邦,光宅四海。”周振甫释“奄有”为“覆盖”,他的解释盖源出于郑玄对《诗经·閟宫》“奄有下国”的笺“奄犹覆也”。周之不确处在于“覆盖”一词太过生硬,“覆盖万国”之说不符合现代汉语的搭配习惯。《汉语大词典》释作“全部占有”,作为通释,完全正确。不过笔者以为,具体到《伽蓝记》就不能用“占有”这一多带霸道和侵略意味的词语,因为此句是魏人言及自己功德的话,所以可译为“完全拥有万国之地”,似此可稍稍抹平其侵占他人土地的不义之举。杨勇引《书·大禹谟》孔安国传“奄,同也”,“同”的解释,可证古人早就有不欲用“占有”解释“奄”的意思,同者,天下同有,可以模糊侵占者和被侵占者的界限,给人一种祥和万国的假象。
【衍业】
原句为“自我皇魏之有天下也,累圣开辅,重基衍业,奄有万邦,光宅四海。”据笔者所查,“衍业”一词惟《伽蓝记》使用,他书并未见及。周振甫“广开事业”。杨勇“重复坚固而厚其基业而”,周祖谟“衍者广也”。厚、广,在训诂学上可以语义相通。殷寄明《<说文解字>精读》中说:“‘上’是方位词,许氏训‘高’,这在训诂学上叫语义相通。‘高高在上’一语正可证许氏的训释。所谓‘相通’往往指两个词(被释词和解释词)的意义之间具有某种逻辑关联。以‘上、高’言之,在上则高,两者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广韵·厚韵》:“厚,广也。”《左传·宣公二年》:“晋灵公不君,厚敛以彫墙。”“厚”与“重”对举是为避复,“厚”也有“多”义,《汉书·食货志下》:“民若匮,王用将有所乏;乏将厚取于民。”颜师古注:“厚,犹多也,重也。”“衍业”有“扩展并巩固自己的事业”的意思,在《伽蓝记》中尤其偏重于扩展基业,因为巩固基业是用“重基”来表示的。“重基衍业”实际就是“重衍基业”,这是修辞上的并提现象,类似的现象在现代汉语成语中就可见到很多,如“天长地久”就是“天地长久”、“人困马乏”就是“人马困乏”、“风平浪静”就是“风浪平静”等就是如此。另外“重衍”作为一个双音节词“重衍基业”可译为“巩固并扩展自己的基业”。因此,笔者认为“衍业”一词的确切翻译是“扩展基业”。
【师锡】
原句为“自非德协三才,功济四海,无以入选帝图,允当师锡。”周振甫作“显然舆论”,显然不符合语义语境。《书·尧典》:“师锡帝曰:‘有鳏在下,曰虞舜。’”孔传:“师,众;锡,与也。”后以“师锡”指众人举荐推许。笔者的理解“允当师锡”可解作“另荐他人”,此是“恭让”之语,元恭在此假意三次辞让,“恭凡让者三”,既是辞让之言,前有“自非德协三才,功济四海,无以入选帝图”,意即一再声明自己无才无德不能承继大统,如果此处将“允当师锡”译为“并符合舆论”,一者因逻辑不通而语意不能相承,二者非常突兀。所以笔者认为可译为“请另选贤能”方为确切。
【唼嗍】
原句为:“呷啜蓴羹,唼嗍蠏黄。”范祥雍校注:“嗍《集韻·入聲覺韻》爲敕之或字,音朔。敕,《説文》:‘吮也。’唼音色甲切,與啑同。唼嗍爲雙聲連緜字,義同。”
唼嗍既是双声连绵字,当同为吮吸。嗍,信阳方言中常用,如说“嗍乳”、“吃完饭又把筷子嗍一嗍”等。嗍:《类篇·口部》音色角切,训“吮也”。《集韵·觉韵》以“欶嗽嗍”为异体,按,“吸吮”义《说文·欠部》本作“欶”,后换形作“噆”,如姚秦竺佛念译《出曜经》卷三《无常品下》:“破脊痈疽疮,为蝇所。”“嗽”为“欶”加形强化字,如《汉书·佞幸传·邓通》:“文帝尝病痈,邓通常为上嗽吮之。”“嗍”则为换声异体。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卷七《疗猘犬咬人方》:“先嗍却恶血灸疮中。”清梅曾亮《柏枧山房全集》文集卷八《王芾传》:“家居常不得菜,植箸盐中,嗍箸以佐食。”(续修四库全书1514-22)今“嗍”为口语词,语料库中仅一例:“接着,外婆就夹起鱼头,用没牙的嘴,津津有味地嗍着,不时吐出一根根小刺。”杨勇曰:“此处乃状吮吸蟹黄之声也。”周祖谟指出“今北人谓吸食曰嗍”。周振甫解释为“喝”,显然有误。“唼嗍”当释为“吮吸”、“吸食”。 二、《伽蓝记》非常用词与《汉语大词典》的关系评议
总体来说《伽蓝记》非常用词对《汉语大词典》有补充和订正的作用,下面从两个方面详细论证。
(一)《伽蓝记》非常用词可补充《汉语大词典》用例过晚的不足
【檐霤】
原句为“栝柏椿松,扶疏檐霤;藂竹香草,布护阶墀。”《周释》说“各本作扶疏拂檐,此依《内典录》,‘檐霤’与下‘阶墀’为对文。”霤,承霤,即屋檐下接水的长槽。《释名·释宫室》:“霤,流也,水从屋上流下也。”《文选》卷五左思《吴都赋》:“玉堂对霤,石室相距。”《伽蓝记》原文是几个并列词语,表美景。“扶疏檐霤”与“布护阶墀”皆是VN结构。扶疏,枝叶四布;布护,遍被散布。周振甫释“檐霤”作“檐边”,虽能通义,但不十分确切。其下句对文“阶墀”作“台阶”讲,所指范围是整个平面,与之对应,“檐霤”也当指整个“屋檐”,在修辞学上这种以“屋檐下接水的长槽”代指“屋檐”的情况叫作“代称”,以部分代整体。如此既符合此记之诗意美景,又能与上文翻译对称成文。
《汉语大词典》将“檐霤”解作“屋檐流下的雨水”,所举例句乃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八:“他看着窗前那瀑布似的檐霤,只是发怔”及吴组缃《山洪》十五:“但到夜间被窝里微微感到一点燠热,朦胧里听见那檐霤又在滴嗒的响着了。”所收例句太晚,由此而得的释义是不能概括“檐霤”的全部义项的,“屋檐下的承霤”的义项当补入。
【伦序】
原句为“景讨正科条,商榷古今,甚有伦序”,周解作“次序”,甚对。“伦”、“序”二字皆有顺序条理之意。《汉语大词典》“伦序”作“顺序”义,用例最早为刘勰 《文心雕龙·诔碑》:“ 傅毅 所制,文體倫序”,用例显然有些晚,《伽蓝记》可补苴之。伦序的用例再往前推可至江淹的《蕭拜太尉揚州牧表》:“詎有移風變範尅耀倫序者乎?”因此,伦序一词的最早用例当为江淹文。需要补充的是,虽然贾谊《新书·修政语上》有云“黄帝职道义经天地纪人伦序万物以信与仁为天下先”之语,但其标点显然以“黄帝职道义,经天地,纪人伦,序万物,以信与仁为天下先”为佳,笔者查《新编诸子集成·新书校注》标点正是如此。
(二)《汉语大词典》中有关《伽蓝记》释词义项不完整的评议
【褊恡】
据笔者所见,褊恡一词最早即见于《洛阳伽蓝记·法云寺》:“絲桐發響,羽觴流行,詩賦並陳,清言乍起,莫不領其玄奥,忘其褊恡焉。”周祖谟校释:“恡即悋字,悋爲吝之異體。”杨勇“《广雅·释诂》‘褊,陋也。’《集韵》入声陌部‘郄为却之或字。’按却音郄,郄与隙通。褊郄犹言狭陋也。”笔者查阅相关资料,以“褊恡”为词的例句甚多,唐朝赵璘《因话录·角》:“(田良逸)以虚無爲心,和煦待物,不事浮飾,而天格清峻,人見者褊恡盡去。”白居易《白氏長慶集》巻五《寄李十建》:“外事牽我形,外物誘我情。李君别來久,褊恡從中生。憶昨訪君時,立馬扣柴荆。有時君未起,稚子喜先迎。連步笑出門,衣翻冠或傾。掃堦苔紋綠,拂榻藤隂清。家醞及春熟,園葵乘露烹。看山東亭坐,待月南原行。門静唯鳥語,坊逺少鼓聲。相對盡日言,不及利與名。分手來幾時,明月三四盈。别時殘花落,及此新蟬鳴。芳嵗忽巳晩,離抱悵未平。豈不思命駕,吏職坐相縈。前時君有期,訪我來山城。心賞久云阻,言約無自輕。相去幸非逺,走馬一日程。”宋朝趙汝愚編《宋名臣奏議》巻五十二:“陛下者,每事當以堯舜三代為法,奈何心存末世褊吝之事乎?《書》曰:‘任賢勿貳,去邪勿疑。’”而以“褊郄”或“褊却(卻)”为词者,无一用例,可见杨勇之录文当有误。《汉语大词典》“褊恡”条的用例就是《伽蓝记》中的这句话,其释义“褊狭鄙吝”也较为精当。
不过《汉语大词典》“褊恡”仅此一个释义,不能囊括该词的所有义项。从上举白居易等人的诗可以推出“褊恡”词义应该还有“私心”、“私下想念”等义项。语
参考文献
[1]殷寄明.《说文解字》精读[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6.
[2]李长路,赵威.江文通集汇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4:272.
[3]阎振益,钟夏.新编诸子集成·新书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0:359.
关键词:《洛阳伽蓝记》注释引文
引言
《洛阳伽蓝记》简称《伽蓝记》,为北魏抚军司马杨炫之在迁都邺城十余年后,重游洛阳,追记洛阳劫前城郊佛寺之盛,追寻历史变迁写作的一部集地理、历史、文学、佛教于一身的人物和历史故事类笔记。《四库全书》将该书列入地理类,其与郦道元《水经注》一起,被称为北朝文学的双璧;与《水注经》《齐民要术》合称北魏三大奇书;也有将《洛阳伽蓝记》、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与郦道元的《水经注》并称为中国北朝时期的三部杰作。因本书注释较多,然而诸家的注释中有一些解释不精确或不正确的地方,笔者进行逐句说明,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出诸词相应的解释,不妥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一、《伽蓝记》常用释词校译例举
【舞抃】
见于对景乐寺的记载:“奇禽怪獸,舞抃殿庭,飛空幻惑,世所未睹。”舞抃亦作“舞忭 ”。抃,鼓掌;拍手表示欢欣。《吕氏春秋·古乐》:“ 帝嚳乃令人抃。” 高诱注:“兩手相擊曰抃。”动作常做,于是一种舞蹈遂出,即“抃舞”,亦写作“抃儛”,就是拍手而舞,以极言欢乐之状。《列子·汤问》:“娥還,復爲曼聲長歌,一里老幼,喜躍抃舞,弗能自禁。”《宋书·武帝纪中》:“靡不謳歌仁德,抃舞來庭。”《伽蓝记》“奇禽怪獸,舞抃殿庭”盖化于此。“抃”之本义虽为“鼓掌”,然禽兽无手,惟飞舞跳跃耳,故此处“舞抃”之释,汉语大词典的解释较为确切。周振甫释作“跳舞”,不分人、物,不确。
【奄有】
原句为“自我皇魏之有天下也,累圣开辅,重基衍业,奄有万邦,光宅四海。”周振甫释“奄有”为“覆盖”,他的解释盖源出于郑玄对《诗经·閟宫》“奄有下国”的笺“奄犹覆也”。周之不确处在于“覆盖”一词太过生硬,“覆盖万国”之说不符合现代汉语的搭配习惯。《汉语大词典》释作“全部占有”,作为通释,完全正确。不过笔者以为,具体到《伽蓝记》就不能用“占有”这一多带霸道和侵略意味的词语,因为此句是魏人言及自己功德的话,所以可译为“完全拥有万国之地”,似此可稍稍抹平其侵占他人土地的不义之举。杨勇引《书·大禹谟》孔安国传“奄,同也”,“同”的解释,可证古人早就有不欲用“占有”解释“奄”的意思,同者,天下同有,可以模糊侵占者和被侵占者的界限,给人一种祥和万国的假象。
【衍业】
原句为“自我皇魏之有天下也,累圣开辅,重基衍业,奄有万邦,光宅四海。”据笔者所查,“衍业”一词惟《伽蓝记》使用,他书并未见及。周振甫“广开事业”。杨勇“重复坚固而厚其基业而”,周祖谟“衍者广也”。厚、广,在训诂学上可以语义相通。殷寄明《<说文解字>精读》中说:“‘上’是方位词,许氏训‘高’,这在训诂学上叫语义相通。‘高高在上’一语正可证许氏的训释。所谓‘相通’往往指两个词(被释词和解释词)的意义之间具有某种逻辑关联。以‘上、高’言之,在上则高,两者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广韵·厚韵》:“厚,广也。”《左传·宣公二年》:“晋灵公不君,厚敛以彫墙。”“厚”与“重”对举是为避复,“厚”也有“多”义,《汉书·食货志下》:“民若匮,王用将有所乏;乏将厚取于民。”颜师古注:“厚,犹多也,重也。”“衍业”有“扩展并巩固自己的事业”的意思,在《伽蓝记》中尤其偏重于扩展基业,因为巩固基业是用“重基”来表示的。“重基衍业”实际就是“重衍基业”,这是修辞上的并提现象,类似的现象在现代汉语成语中就可见到很多,如“天长地久”就是“天地长久”、“人困马乏”就是“人马困乏”、“风平浪静”就是“风浪平静”等就是如此。另外“重衍”作为一个双音节词“重衍基业”可译为“巩固并扩展自己的基业”。因此,笔者认为“衍业”一词的确切翻译是“扩展基业”。
【师锡】
原句为“自非德协三才,功济四海,无以入选帝图,允当师锡。”周振甫作“显然舆论”,显然不符合语义语境。《书·尧典》:“师锡帝曰:‘有鳏在下,曰虞舜。’”孔传:“师,众;锡,与也。”后以“师锡”指众人举荐推许。笔者的理解“允当师锡”可解作“另荐他人”,此是“恭让”之语,元恭在此假意三次辞让,“恭凡让者三”,既是辞让之言,前有“自非德协三才,功济四海,无以入选帝图”,意即一再声明自己无才无德不能承继大统,如果此处将“允当师锡”译为“并符合舆论”,一者因逻辑不通而语意不能相承,二者非常突兀。所以笔者认为可译为“请另选贤能”方为确切。
【唼嗍】
原句为:“呷啜蓴羹,唼嗍蠏黄。”范祥雍校注:“嗍《集韻·入聲覺韻》爲敕之或字,音朔。敕,《説文》:‘吮也。’唼音色甲切,與啑同。唼嗍爲雙聲連緜字,義同。”
唼嗍既是双声连绵字,当同为吮吸。嗍,信阳方言中常用,如说“嗍乳”、“吃完饭又把筷子嗍一嗍”等。嗍:《类篇·口部》音色角切,训“吮也”。《集韵·觉韵》以“欶嗽嗍”为异体,按,“吸吮”义《说文·欠部》本作“欶”,后换形作“噆”,如姚秦竺佛念译《出曜经》卷三《无常品下》:“破脊痈疽疮,为蝇所。”“嗽”为“欶”加形强化字,如《汉书·佞幸传·邓通》:“文帝尝病痈,邓通常为上嗽吮之。”“嗍”则为换声异体。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卷七《疗猘犬咬人方》:“先嗍却恶血灸疮中。”清梅曾亮《柏枧山房全集》文集卷八《王芾传》:“家居常不得菜,植箸盐中,嗍箸以佐食。”(续修四库全书1514-22)今“嗍”为口语词,语料库中仅一例:“接着,外婆就夹起鱼头,用没牙的嘴,津津有味地嗍着,不时吐出一根根小刺。”杨勇曰:“此处乃状吮吸蟹黄之声也。”周祖谟指出“今北人谓吸食曰嗍”。周振甫解释为“喝”,显然有误。“唼嗍”当释为“吮吸”、“吸食”。 二、《伽蓝记》非常用词与《汉语大词典》的关系评议
总体来说《伽蓝记》非常用词对《汉语大词典》有补充和订正的作用,下面从两个方面详细论证。
(一)《伽蓝记》非常用词可补充《汉语大词典》用例过晚的不足
【檐霤】
原句为“栝柏椿松,扶疏檐霤;藂竹香草,布护阶墀。”《周释》说“各本作扶疏拂檐,此依《内典录》,‘檐霤’与下‘阶墀’为对文。”霤,承霤,即屋檐下接水的长槽。《释名·释宫室》:“霤,流也,水从屋上流下也。”《文选》卷五左思《吴都赋》:“玉堂对霤,石室相距。”《伽蓝记》原文是几个并列词语,表美景。“扶疏檐霤”与“布护阶墀”皆是VN结构。扶疏,枝叶四布;布护,遍被散布。周振甫释“檐霤”作“檐边”,虽能通义,但不十分确切。其下句对文“阶墀”作“台阶”讲,所指范围是整个平面,与之对应,“檐霤”也当指整个“屋檐”,在修辞学上这种以“屋檐下接水的长槽”代指“屋檐”的情况叫作“代称”,以部分代整体。如此既符合此记之诗意美景,又能与上文翻译对称成文。
《汉语大词典》将“檐霤”解作“屋檐流下的雨水”,所举例句乃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八:“他看着窗前那瀑布似的檐霤,只是发怔”及吴组缃《山洪》十五:“但到夜间被窝里微微感到一点燠热,朦胧里听见那檐霤又在滴嗒的响着了。”所收例句太晚,由此而得的释义是不能概括“檐霤”的全部义项的,“屋檐下的承霤”的义项当补入。
【伦序】
原句为“景讨正科条,商榷古今,甚有伦序”,周解作“次序”,甚对。“伦”、“序”二字皆有顺序条理之意。《汉语大词典》“伦序”作“顺序”义,用例最早为刘勰 《文心雕龙·诔碑》:“ 傅毅 所制,文體倫序”,用例显然有些晚,《伽蓝记》可补苴之。伦序的用例再往前推可至江淹的《蕭拜太尉揚州牧表》:“詎有移風變範尅耀倫序者乎?”因此,伦序一词的最早用例当为江淹文。需要补充的是,虽然贾谊《新书·修政语上》有云“黄帝职道义经天地纪人伦序万物以信与仁为天下先”之语,但其标点显然以“黄帝职道义,经天地,纪人伦,序万物,以信与仁为天下先”为佳,笔者查《新编诸子集成·新书校注》标点正是如此。
(二)《汉语大词典》中有关《伽蓝记》释词义项不完整的评议
【褊恡】
据笔者所见,褊恡一词最早即见于《洛阳伽蓝记·法云寺》:“絲桐發響,羽觴流行,詩賦並陳,清言乍起,莫不領其玄奥,忘其褊恡焉。”周祖谟校释:“恡即悋字,悋爲吝之異體。”杨勇“《广雅·释诂》‘褊,陋也。’《集韵》入声陌部‘郄为却之或字。’按却音郄,郄与隙通。褊郄犹言狭陋也。”笔者查阅相关资料,以“褊恡”为词的例句甚多,唐朝赵璘《因话录·角》:“(田良逸)以虚無爲心,和煦待物,不事浮飾,而天格清峻,人見者褊恡盡去。”白居易《白氏長慶集》巻五《寄李十建》:“外事牽我形,外物誘我情。李君别來久,褊恡從中生。憶昨訪君時,立馬扣柴荆。有時君未起,稚子喜先迎。連步笑出門,衣翻冠或傾。掃堦苔紋綠,拂榻藤隂清。家醞及春熟,園葵乘露烹。看山東亭坐,待月南原行。門静唯鳥語,坊逺少鼓聲。相對盡日言,不及利與名。分手來幾時,明月三四盈。别時殘花落,及此新蟬鳴。芳嵗忽巳晩,離抱悵未平。豈不思命駕,吏職坐相縈。前時君有期,訪我來山城。心賞久云阻,言約無自輕。相去幸非逺,走馬一日程。”宋朝趙汝愚編《宋名臣奏議》巻五十二:“陛下者,每事當以堯舜三代為法,奈何心存末世褊吝之事乎?《書》曰:‘任賢勿貳,去邪勿疑。’”而以“褊郄”或“褊却(卻)”为词者,无一用例,可见杨勇之录文当有误。《汉语大词典》“褊恡”条的用例就是《伽蓝记》中的这句话,其释义“褊狭鄙吝”也较为精当。
不过《汉语大词典》“褊恡”仅此一个释义,不能囊括该词的所有义项。从上举白居易等人的诗可以推出“褊恡”词义应该还有“私心”、“私下想念”等义项。语
参考文献
[1]殷寄明.《说文解字》精读[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6.
[2]李长路,赵威.江文通集汇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4:272.
[3]阎振益,钟夏.新编诸子集成·新书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0: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