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探讨对于急性胆囊炎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 从2014年2月—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40名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服用消炎利胆片,消炎类的药物服用青霉素或者头孢,或者西药服用与静脉注射相结合;观察组采用服用中药,西医各项常规检查与静脉注射的方法。通过疗效对比,进而得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在两组中对照组的显效人数24例,有效37例,无效59例,总有效率为51%;观察组显效48例,有效36例,无效46例,总有效率为70%。通过对比可知,总有效率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得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对于急性胆囊炎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囊炎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急性胆囊炎 临床疗效观察
急性胆囊炎是由胆囊管阻塞与细菌侵袭引起的,属于消化类疾病,是消化科常见的常见病,右上腹阵发性绞痛是其典型的临床特征,是其主要的发病部位,恶心呕吐也是主要症状,其它病症还有白细胞计数增高、口干口苦等[1]。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越来越大,饮食不规律,不能按时用餐,暴饮暴食,或者为了减肥刻意减少饭量,促使急性胆囊炎的发病率成上升趋势,而且逐渐向年轻化发展。我院在2014年2月—8月收治的240名急性胆囊炎患者,分别采取了西药服用与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现将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收治的240名患者中,多为少年、青年与中年,以学生居多,其他患者多为上班族,病人年龄在15—50岁之间,其中男性105例,女性135例。这些患者群体平时学习、工作繁忙,很少按时吃饭,饮食规律无规律,经常是一天两餐,甚至是有时候一天一餐,而且其消化器官功能不是非常好,经常会伴有腹痛、腹泻的现象。在这些患者当中症状大致相似,且年龄、性别、病情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不算在统计观察范围之内。
1.2 方法
对2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服用西药或者静脉注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取中药煎服、西医常规检查与静脉注射相结合的方法。
1.2.1 诊断标准
右上腹疼痛持续两天以上,且并没有好转;右上腹摸起来有肿痛的现象;时常性阵发性无规律的疼痛,无明显好转,阵发性疼痛持续时间较长,在发病期间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有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通过血液检查白细胞计数增加,极少情况下肝功能有所改变;应用B超检查时,胆囊壁厚度增加,表面较为粗糙,胆囊增大,可以看见光团与强回声光点;有以上症状者判断为急性胆囊炎,收治的240名患者符合上述症状。
1.2.2 观察组临床治疗方法
强调患者卧床休息,选取两克的头孢哌酮,一天两次静点,含量为0.5%体积为150毫升的替硝锉,一天两次静滴,在进行静滴之前采取静脉的方式为其补充水分与营养,禁止不要进食,再配以服用消炎利胆片专用药,青霉素与头孢等抗炎类的药物[2]。
1.2.3 观察组中医临床治疗方法
1.2.3.1 中药治疗方法
给予消炎利胆的对症治疗。分别取下列处方:重量为十克的五灵脂、法夏、丹参、枳实、玄胡、黄芩、川楝,重量为二十克的柴胡与白芍,重量为十五克的大黄。每天早晚两次水煎温服,一周为1个疗程。
1.2.3.2 观察组西医临床治疗方法
针对急性胆囊炎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以上对观察组的中医治疗方式进行强化干预,之后实施西医治疗方式进行进一步的促进和巩固,实现对病症的有效干预,保证患者在短时间内恢复病症,并且干预病症的在此发作。
主要的西医治疗方式主要是对患者进行西药干预,消除患者的急性胆囊炎炎症,主要的方式是每天针对患者进行一次消炎点滴注射,保证降低患者的复发可能。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以P<0.05判断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1.4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治疗后无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现象,并不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有效:右上腹没有原来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明显得到改善;无效:腹痛现象并没有减轻,还伴有其他症状,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需要做进一步的住院观察。
2 结果
在两组中对照组的显效人数24例,有效37例,无效59例,总有效率为51%;观察组显效38例,有效35例,无效47例,总有效率为70%。通过对比可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得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对于急性胆囊炎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3 讨论
首先,是机械性急性胆囊炎症,其主要由于胆囊受到的压力过高,使得胆囊壁内部受到损害,胆囊内部由于压力太强发生性状改变,进而发生了胆囊壁以及胆囊内黏膜缺血症状;其次,化学性急性胆囊炎症,其病因是由于磷脂酶与胆囊内部的胆汁发生了化学反应[3]。磷脂酶与卵磷脂二者相结合会形成溶血卵磷脂,而溶血卵磷脂的产生会提升炎症的发病率,进而出现了化学性炎症;最后,细菌性急性胆囊炎症,是胆囊内部受到不同细菌的侵害而发生了病变,其中较为常见的病菌有链球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以及克雷伯杆菌属等多种类型的菌株,它们发生并且留存于人体的胆囊内部,长期下来,密闭的空间为细菌的滋生和壮大提供了温室环境,使得胆囊无法抵抗病菌的侵害,进而就形成了细菌性急性胆囊炎症。据统计来说,在急性胆囊炎中发生细菌性胆囊炎的几率占在了50%至80%之中[4]。
利用中西结合的方式对急性胆囊炎进行治疗和护理,不仅效果显著,也大大缩短了治疗周期,减缓患者的病痛时间,患者对其护理方式的满意度和依从性都比较良好,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俊.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胆囊炎临床疗效观察[J]. 吉林医学,2015,12:2536-2537.
[2]马文强.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囊炎临床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4,03:165.
[3]张小云.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2014,10:1321-1322.
[4]关欣兰. 慢性胆囊炎中西医结合治疗83例临床效果观察[J]. 吉林医学,2013,11:2080-2081.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急性胆囊炎 临床疗效观察
急性胆囊炎是由胆囊管阻塞与细菌侵袭引起的,属于消化类疾病,是消化科常见的常见病,右上腹阵发性绞痛是其典型的临床特征,是其主要的发病部位,恶心呕吐也是主要症状,其它病症还有白细胞计数增高、口干口苦等[1]。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越来越大,饮食不规律,不能按时用餐,暴饮暴食,或者为了减肥刻意减少饭量,促使急性胆囊炎的发病率成上升趋势,而且逐渐向年轻化发展。我院在2014年2月—8月收治的240名急性胆囊炎患者,分别采取了西药服用与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现将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收治的240名患者中,多为少年、青年与中年,以学生居多,其他患者多为上班族,病人年龄在15—50岁之间,其中男性105例,女性135例。这些患者群体平时学习、工作繁忙,很少按时吃饭,饮食规律无规律,经常是一天两餐,甚至是有时候一天一餐,而且其消化器官功能不是非常好,经常会伴有腹痛、腹泻的现象。在这些患者当中症状大致相似,且年龄、性别、病情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不算在统计观察范围之内。
1.2 方法
对2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服用西药或者静脉注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取中药煎服、西医常规检查与静脉注射相结合的方法。
1.2.1 诊断标准
右上腹疼痛持续两天以上,且并没有好转;右上腹摸起来有肿痛的现象;时常性阵发性无规律的疼痛,无明显好转,阵发性疼痛持续时间较长,在发病期间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有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通过血液检查白细胞计数增加,极少情况下肝功能有所改变;应用B超检查时,胆囊壁厚度增加,表面较为粗糙,胆囊增大,可以看见光团与强回声光点;有以上症状者判断为急性胆囊炎,收治的240名患者符合上述症状。
1.2.2 观察组临床治疗方法
强调患者卧床休息,选取两克的头孢哌酮,一天两次静点,含量为0.5%体积为150毫升的替硝锉,一天两次静滴,在进行静滴之前采取静脉的方式为其补充水分与营养,禁止不要进食,再配以服用消炎利胆片专用药,青霉素与头孢等抗炎类的药物[2]。
1.2.3 观察组中医临床治疗方法
1.2.3.1 中药治疗方法
给予消炎利胆的对症治疗。分别取下列处方:重量为十克的五灵脂、法夏、丹参、枳实、玄胡、黄芩、川楝,重量为二十克的柴胡与白芍,重量为十五克的大黄。每天早晚两次水煎温服,一周为1个疗程。
1.2.3.2 观察组西医临床治疗方法
针对急性胆囊炎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以上对观察组的中医治疗方式进行强化干预,之后实施西医治疗方式进行进一步的促进和巩固,实现对病症的有效干预,保证患者在短时间内恢复病症,并且干预病症的在此发作。
主要的西医治疗方式主要是对患者进行西药干预,消除患者的急性胆囊炎炎症,主要的方式是每天针对患者进行一次消炎点滴注射,保证降低患者的复发可能。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以P<0.05判断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1.4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治疗后无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现象,并不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有效:右上腹没有原来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明显得到改善;无效:腹痛现象并没有减轻,还伴有其他症状,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需要做进一步的住院观察。
2 结果
在两组中对照组的显效人数24例,有效37例,无效59例,总有效率为51%;观察组显效38例,有效35例,无效47例,总有效率为70%。通过对比可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得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对于急性胆囊炎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3 讨论
首先,是机械性急性胆囊炎症,其主要由于胆囊受到的压力过高,使得胆囊壁内部受到损害,胆囊内部由于压力太强发生性状改变,进而发生了胆囊壁以及胆囊内黏膜缺血症状;其次,化学性急性胆囊炎症,其病因是由于磷脂酶与胆囊内部的胆汁发生了化学反应[3]。磷脂酶与卵磷脂二者相结合会形成溶血卵磷脂,而溶血卵磷脂的产生会提升炎症的发病率,进而出现了化学性炎症;最后,细菌性急性胆囊炎症,是胆囊内部受到不同细菌的侵害而发生了病变,其中较为常见的病菌有链球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以及克雷伯杆菌属等多种类型的菌株,它们发生并且留存于人体的胆囊内部,长期下来,密闭的空间为细菌的滋生和壮大提供了温室环境,使得胆囊无法抵抗病菌的侵害,进而就形成了细菌性急性胆囊炎症。据统计来说,在急性胆囊炎中发生细菌性胆囊炎的几率占在了50%至80%之中[4]。
利用中西结合的方式对急性胆囊炎进行治疗和护理,不仅效果显著,也大大缩短了治疗周期,减缓患者的病痛时间,患者对其护理方式的满意度和依从性都比较良好,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俊.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胆囊炎临床疗效观察[J]. 吉林医学,2015,12:2536-2537.
[2]马文强.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囊炎临床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4,03:165.
[3]张小云.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2014,10:1321-1322.
[4]关欣兰. 慢性胆囊炎中西医结合治疗83例临床效果观察[J]. 吉林医学,2013,11:2080-2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