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在县域医共体急救体系中应用的初步研究

来源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gsxu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索无人机在县域医共体急救体系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优势。

方法

2018年1-9月在浙江省长兴县进行研究,纳入长兴县人民医院及其半径25 km内的医共体卫生院。采用专门的商用无人机从各卫生院向县人民医院进行模拟急救物品转运的飞行,分别获得三类指标:①无人机的实际飞行时间;②使用百度、腾讯地图软件测量午夜0点上述路线的道路交通时间;③使用高德地图软件测定上述路线0点、8点、10点、12点、14点、16点、18点、20点共8个时点的道路交通时间。比较无人机飞行时间与不同地图软件测定的不同时间点的道路交通时间的差异。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共有10家卫生院参与研究,它们与县人民医院的空中直线距离为(10.97±3.59)km,道路交通距离为(13.61±4.95)km。(2)无人机飞行时间为(16.35±5.15)min,小于高德、百度、腾讯地图软件测定的午夜0点的道路交通时间,分别为(21.40±5.15)min、(22.50±6.11)min、(22.00±5.23)min(均P<0.01)。(3)高德地图软件测定所有线路从0点到20点的道路交通耗时均大于无人机飞行时间(P<0.01),其中18点耗时最长为(27.80±6.12)min,午夜0点耗时最短为(21.40±5.15)min。所有线路不同时点无人机最多可节省14.07 min,最少为2.8 min,平均节省(7.98±1.32)min。

结论

无人机可用于县域医共体机构之间急救物资的转运,比道路运输更快捷,是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而值得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期刊
@@
期刊
@@
期刊
@@
期刊
@@
目的构建基于5G通讯技术的大型社会活动医疗急救保障信息系统,以提高医疗保障服务的水平和效率。方法研究于2016年3月至2019年9月在杭州完成。基于大型社会活动医疗急救保障的需求和服务流程,围绕现场急救-上报指挥中心-专家远程会诊-救护车调度和转运-医院接收的过程,建设现场急救移动终端、车载急救终端、专家远程会诊终端、医院终端和指挥调度中心5个信息终端,实现文本、患者生理指标、音频、图片、视频信息
5G通信具有大带宽、低延时、广连接的优势,使得灾难医学救援的信息快速传递和沟通得以实现。2019年6月17日发生的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的地震中,四川省人民医院启动新建的5G紧急医学救援系统对灾区进行了救援行动,这是全球范围内5G紧急医学救援的首次运用,对严重多发伤危重症患者进行了远程会诊、伤情评估以及直升机转运,最终挽救了患者生命。本次救援发现5G紧急医学救援系统在灾情迅速反应、信息传递、统筹和协调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