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国现阶段,民族声乐作为我国声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和接受。因为不同时代人们的审美情趣不尽相同,而民族声乐又是仅仅追随人们的审美情趣所产生,因此民族声乐具有十分明显的时代特性,其在不同时代的演唱特点、表演形式以及演唱风格都不尽相同。基于此,本文就当代民族声乐的艺术特征与演唱风格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民族声乐;艺术特征;演唱风格
一、当代民族声乐的主要艺术特征
(一)当代民族声乐的文化融合
随着西方音乐的传入,中国本土的民族音乐不断吸收其养分及发展自身,多文化的音乐类型对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用不同的文化方式来演绎传统的民族声乐作品,是各国文化思维之间的交融和多种音乐形式融合的表现,加强了世界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了解。当代民族声乐还具有融入少数民族原生态唱法的特点,如彝族地区的“海菜腔”《石屏花彝谣》、江南地区的小调《太湖美》、东北地区的二人转《西厢观画》、青海地区的“花儿”《花儿尕连手令》、陕北地区的“信天游”《太阳高高照》等唱法。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域之间的声乐演唱形式不同,在声音的运用、音调和语言等多个方面都具有不同的演唱风格和技巧,当代民族声乐通过将西方的演唱方法、中国戏曲唱腔及原生态少数民族不同的声乐唱法的融合和借鉴,逐步确定了多元化、多样化的音乐发展方向。
(二)现代民族声乐的民族融合
我国共有56个民族,是一个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汉族人口最多,在科学教育、艺术和文化等方面占有主导地位,国家对其他55个少数民族的政策较为积极,使各个民族保留了固有的发展策略、生活习惯和民族特点等。少数民族人民分布较零散,很多少数民族与汉族生活在一起,各个民族之间相互感染、相互影响,促进各个民族之间的的音乐文化相互融合和交流。
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历史发展过程不同,具有特殊性,因此,少数民族人民与汉族人民的生长环境和其他生活习惯不同,使少数民族人民对乐与苦、丑与美等事物存在不同的看法。虽然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但各个民族在审美内涵方面有相似处。音乐的内涵是抒发感情,不论是原生态歌曲、大众音乐还是学院派的音乐创作,都是作者情感的体现。原生态歌曲的歌唱状态就本民族的语言习惯来说最为自然,歌唱形式也最为原始。
(三)当代民族声乐的中西融合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大多数音乐学者就已经认识到西方美声唱法特有的科学性,具有创新思想的音乐学者仔细研究西方美声音乐的演唱技术特点,演唱时使用气息稳定声音,演唱时腔体灵活、松弛且通透,声音有力、悠长且圆润,音乐学者将西方声乐的演唱技术完全引入到我国的声乐教学中,但民族声乐并没有得到有效迅速的发展。广大音乐学者认识到,想要使西方声乐的演唱技术促进我国民族声乐的快速发展,应当在西方声乐演唱技术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我国民族声乐的演唱要求聲音明亮、细腻、多变、灵活。西方声乐的演唱技术符合西方文化的发展历史、人文信仰和风俗习惯等,东方和西方在地域文化、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正所谓民族的东西不能丢。传统的民族声乐创作主要以五声调式为主,从曲艺和戏曲中吸收优点,表现出浓厚的民族性格和音乐特点;西方声乐创作主要以大小调式为主,表现出鲜明的艺术情感。现代民族声乐融合了西方声乐创作的特点,用大小调式进行填充,形成多元化、多变化、多样化的中国当代民族声乐。
二、我国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
(一)演唱风格的多样性
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各个民族的居住地以及居住分布不同,使得我国的各个民族有着各自的历史背景以及风俗习惯,从而形成了我国民族声乐在演唱风格上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按地域的不同我国的民族声乐总体上可分为:江淮地区、关东地区、闽粤地区、西北地区等民族声乐区,而区域的不同声乐具有的民族色彩也不尽相同,如在江淮地区,演唱风格主要以抒情的方式为主,即便是一些普通民众即兴的歌唱也是以抒情为主。而在西北地区,民族声乐的演唱方式则是以豪放、粗犷为主,声调高亢。在东三省地区,民族声乐的演唱方式主要以淳朴为主,而且演唱方式多具有表演性。
如果按照唱法来区分我国民族演唱风格,则可以分为民间歌曲唱法、民间曲艺唱法以及民间新唱法等。民间歌曲唱法就是所谓的原生态唱法,此种唱法多出现于带有比较强烈民族色彩的少数民族歌曲中,比较典型的有内蒙古的长调、短调等,这些演唱方式都是民间歌曲唱法。民间曲艺唱法是通过地方曲艺作为主要表现形式,往往演唱者需要经过特殊的专业训练,需要演唱者掌握相对比较高的技巧,如黄梅戏、二人转等,不仅要求演唱者具有一定的唱功,而且还要求演唱者具有一定的表演技巧。民间新唱法则是把传统的民族声乐演唱方式与西方的歌剧形式相互结合而演变出的一种新风格,在如今的民族声乐演唱中,很多都选取此种方式。
(二)演唱风格的共性
虽然我国少数民族的演唱在发展中存在着许多差别,但是不管哪个民族都是生活在中国的范围内,这使得我国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上也具有了一定的共同特征,比如,在民族声乐的演唱上无论哪个民族都对演唱者的吐音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在音色上各个民族声乐的演唱都要求以明亮和清脆为主,同时在演唱的技巧上都要求演唱者做到真假音互相结合,通过二者的互相转换达到演唱声音的明亮和清脆。同时又能够进行细腻柔和的表演,我国民族声乐在长时间的发展中相互借鉴融合,唱法讲究以字行腔声随腔行,注重内在精神和外在表现形式的统一,强调声与形并重、乐与文合一,因此极其讲究声乐演唱与整体表演艺术的和谐,在演唱的内容方面,我国的民族声乐都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结晶,民族声乐都是在反映广大劳动者的内心情感以及现实生活,都在体现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风貌,都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
三、未来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趋势
进入21世纪以后,国内外的声乐发展都呈现出新的趋势。在我国,民族声乐仍受到广大群众喜爱之外,美声唱法和流行音乐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这也是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必然现象。结合传统和当代民族声乐的相关特点以及当前我国声乐的发展趋势,本研究认为未来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趋势将会出现如下特点:一方面趋势民族声乐歌曲逐渐流行化,民族声乐是一种将音乐与民族文化特点相融合的具有较高内涵的声乐作品,而流行歌曲是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较快的艺术形式,将流行音乐与民族唱法良好的融合将能满足更多听众的需求,也为民族声乐的发展拓宽空间。另一方面的趋势就是民族声乐唱法美声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不断丰富,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不断提升,追求高雅艺术的群体越来越多,民族歌曲要适应新的发展,在唱法上就必须在突出民族性的同时,也要融合西方美声唱法的演唱技巧和发声习惯,这样才能让民族声乐唱法相对应传统民族声乐的唱法更加符合时代的特征和听众的需要,才能将我国的民族声乐更好地推向世界。
结束语
我国的民族声乐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以及语言习惯形成了我国目前丰富多彩的民族声乐,因此了解我国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是有必要的,只有做到了解才能做到更好地欣赏
参考文献:
[1]王鑫.试论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艺术特征与演唱风格[D].东北师范大学,2010.
[2]路敏.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风格及演唱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3]姚晓婷.山西原生民歌对当代民族声乐演唱的启示[D].西安音乐学院,2009.
[4]姚小兰.试论当今中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09.
【关键词】民族声乐;艺术特征;演唱风格
一、当代民族声乐的主要艺术特征
(一)当代民族声乐的文化融合
随着西方音乐的传入,中国本土的民族音乐不断吸收其养分及发展自身,多文化的音乐类型对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用不同的文化方式来演绎传统的民族声乐作品,是各国文化思维之间的交融和多种音乐形式融合的表现,加强了世界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了解。当代民族声乐还具有融入少数民族原生态唱法的特点,如彝族地区的“海菜腔”《石屏花彝谣》、江南地区的小调《太湖美》、东北地区的二人转《西厢观画》、青海地区的“花儿”《花儿尕连手令》、陕北地区的“信天游”《太阳高高照》等唱法。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域之间的声乐演唱形式不同,在声音的运用、音调和语言等多个方面都具有不同的演唱风格和技巧,当代民族声乐通过将西方的演唱方法、中国戏曲唱腔及原生态少数民族不同的声乐唱法的融合和借鉴,逐步确定了多元化、多样化的音乐发展方向。
(二)现代民族声乐的民族融合
我国共有56个民族,是一个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汉族人口最多,在科学教育、艺术和文化等方面占有主导地位,国家对其他55个少数民族的政策较为积极,使各个民族保留了固有的发展策略、生活习惯和民族特点等。少数民族人民分布较零散,很多少数民族与汉族生活在一起,各个民族之间相互感染、相互影响,促进各个民族之间的的音乐文化相互融合和交流。
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历史发展过程不同,具有特殊性,因此,少数民族人民与汉族人民的生长环境和其他生活习惯不同,使少数民族人民对乐与苦、丑与美等事物存在不同的看法。虽然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但各个民族在审美内涵方面有相似处。音乐的内涵是抒发感情,不论是原生态歌曲、大众音乐还是学院派的音乐创作,都是作者情感的体现。原生态歌曲的歌唱状态就本民族的语言习惯来说最为自然,歌唱形式也最为原始。
(三)当代民族声乐的中西融合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大多数音乐学者就已经认识到西方美声唱法特有的科学性,具有创新思想的音乐学者仔细研究西方美声音乐的演唱技术特点,演唱时使用气息稳定声音,演唱时腔体灵活、松弛且通透,声音有力、悠长且圆润,音乐学者将西方声乐的演唱技术完全引入到我国的声乐教学中,但民族声乐并没有得到有效迅速的发展。广大音乐学者认识到,想要使西方声乐的演唱技术促进我国民族声乐的快速发展,应当在西方声乐演唱技术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我国民族声乐的演唱要求聲音明亮、细腻、多变、灵活。西方声乐的演唱技术符合西方文化的发展历史、人文信仰和风俗习惯等,东方和西方在地域文化、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正所谓民族的东西不能丢。传统的民族声乐创作主要以五声调式为主,从曲艺和戏曲中吸收优点,表现出浓厚的民族性格和音乐特点;西方声乐创作主要以大小调式为主,表现出鲜明的艺术情感。现代民族声乐融合了西方声乐创作的特点,用大小调式进行填充,形成多元化、多变化、多样化的中国当代民族声乐。
二、我国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
(一)演唱风格的多样性
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各个民族的居住地以及居住分布不同,使得我国的各个民族有着各自的历史背景以及风俗习惯,从而形成了我国民族声乐在演唱风格上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按地域的不同我国的民族声乐总体上可分为:江淮地区、关东地区、闽粤地区、西北地区等民族声乐区,而区域的不同声乐具有的民族色彩也不尽相同,如在江淮地区,演唱风格主要以抒情的方式为主,即便是一些普通民众即兴的歌唱也是以抒情为主。而在西北地区,民族声乐的演唱方式则是以豪放、粗犷为主,声调高亢。在东三省地区,民族声乐的演唱方式主要以淳朴为主,而且演唱方式多具有表演性。
如果按照唱法来区分我国民族演唱风格,则可以分为民间歌曲唱法、民间曲艺唱法以及民间新唱法等。民间歌曲唱法就是所谓的原生态唱法,此种唱法多出现于带有比较强烈民族色彩的少数民族歌曲中,比较典型的有内蒙古的长调、短调等,这些演唱方式都是民间歌曲唱法。民间曲艺唱法是通过地方曲艺作为主要表现形式,往往演唱者需要经过特殊的专业训练,需要演唱者掌握相对比较高的技巧,如黄梅戏、二人转等,不仅要求演唱者具有一定的唱功,而且还要求演唱者具有一定的表演技巧。民间新唱法则是把传统的民族声乐演唱方式与西方的歌剧形式相互结合而演变出的一种新风格,在如今的民族声乐演唱中,很多都选取此种方式。
(二)演唱风格的共性
虽然我国少数民族的演唱在发展中存在着许多差别,但是不管哪个民族都是生活在中国的范围内,这使得我国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上也具有了一定的共同特征,比如,在民族声乐的演唱上无论哪个民族都对演唱者的吐音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在音色上各个民族声乐的演唱都要求以明亮和清脆为主,同时在演唱的技巧上都要求演唱者做到真假音互相结合,通过二者的互相转换达到演唱声音的明亮和清脆。同时又能够进行细腻柔和的表演,我国民族声乐在长时间的发展中相互借鉴融合,唱法讲究以字行腔声随腔行,注重内在精神和外在表现形式的统一,强调声与形并重、乐与文合一,因此极其讲究声乐演唱与整体表演艺术的和谐,在演唱的内容方面,我国的民族声乐都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结晶,民族声乐都是在反映广大劳动者的内心情感以及现实生活,都在体现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风貌,都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
三、未来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趋势
进入21世纪以后,国内外的声乐发展都呈现出新的趋势。在我国,民族声乐仍受到广大群众喜爱之外,美声唱法和流行音乐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这也是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必然现象。结合传统和当代民族声乐的相关特点以及当前我国声乐的发展趋势,本研究认为未来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趋势将会出现如下特点:一方面趋势民族声乐歌曲逐渐流行化,民族声乐是一种将音乐与民族文化特点相融合的具有较高内涵的声乐作品,而流行歌曲是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较快的艺术形式,将流行音乐与民族唱法良好的融合将能满足更多听众的需求,也为民族声乐的发展拓宽空间。另一方面的趋势就是民族声乐唱法美声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不断丰富,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不断提升,追求高雅艺术的群体越来越多,民族歌曲要适应新的发展,在唱法上就必须在突出民族性的同时,也要融合西方美声唱法的演唱技巧和发声习惯,这样才能让民族声乐唱法相对应传统民族声乐的唱法更加符合时代的特征和听众的需要,才能将我国的民族声乐更好地推向世界。
结束语
我国的民族声乐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以及语言习惯形成了我国目前丰富多彩的民族声乐,因此了解我国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是有必要的,只有做到了解才能做到更好地欣赏
参考文献:
[1]王鑫.试论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艺术特征与演唱风格[D].东北师范大学,2010.
[2]路敏.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风格及演唱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3]姚晓婷.山西原生民歌对当代民族声乐演唱的启示[D].西安音乐学院,2009.
[4]姚小兰.试论当今中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