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学习是一把打开缤纷多彩的语文殿堂的钥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能提升他们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而且有利于他们的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当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
一、创设和谐课堂
和谐的课堂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都是有灵性和个性的人,他们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求知欲强,表现欲旺,只要为他们创设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讨论和探究。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不仅会春色满园,更会硕果累累。
和谐课堂的建立关键在于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关系。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间知识信息的交流,更是师生间情感的交流;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情感的力量,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一个自由驰骋、宽松自如的和谐氛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主体的作用,充分调动自身学习的积极因素,从而在语文课堂上迸发智慧的火花。
例如,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打破惯常的“预习—诵读—提问—归纳—总结”模式而改为:师生共同交流、师生共同诵读,再按提示方法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分析、交流心得,教师只作点拨、启发,抑或三言两语的鼓励性评价。这样,整个课堂气氛和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构筑开放平台
语文学科是最开放的学科,它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开放的语文课堂是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最佳平台,而建设开放的语文课堂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于漪老师对语文教学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能通向大海的港湾必然航运兴旺,物如流,人如潮,充满勃勃生气;如果是闭锁的,航道阻塞的,港湾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语文课堂犹如港湾,执教者应熟悉它、研究它,把握它的基本特点与功能,使之更加开放,更加适应学生开放的天性。
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把语文课上得很花哨,但往往是自得其乐的“独角戏”,学生似乎是课堂的局外人,他们“被”学习,思想是游离于课堂之外的。这样的语文课堂只属于教师,只属于教师的课堂无疑是封闭的课堂,封闭的课堂自然会扼杀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作为教师,当务之急就是要破除这种封闭意识,着力将语文课堂打造成最开放的平台,让每位学生都充分享有表演和表现的权利和自由。
三、鼓励大胆质疑
作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学生有权利质疑一切,而且,质疑也是一种能力。正如朱熹所言:“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的见解可从心理学研究上找到依据,那就是:学习漫不经心,是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的表现;而敢于质疑问难,大脑皮层则处于亢奋状态,这是深入钻研、积极思维的表现。
“疑”是学生探求知识的起点,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显著提高的表现,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从学生的质疑入手,启发学生思维,教会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以求得多种设想、方案或结论,从而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究的能力。
比如,在学习《天净沙·秋思》时,曲中有“小桥流水人家”句颇令人生疑:全曲的基调是悲凉的,可在沦落天涯的断肠人眼里怎会出现江南般美景?按道理来说,“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围炉诗话》)。这样的质疑无疑会加深学生对“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这一艺术手法的理解。
四、实施有效评价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适时、正确地运用评价手段,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升他们学习的能力。
在评价的目标上,教师应该不仅限于知识和能力,还要从过程与方法、情感和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的目标进行评价,从而突出其有效性。在进行评价时,我们要注意不仅要有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还应该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和家长评价。通过这种多元化的评价,不仅可以确保语文课程评价的客观、公正,提高评价的实效性,还可以真正确立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评价主体地位,为他们的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提供可靠的保证。
比如讲授《雨巷》,教师就可以让每一位学生神游于“雨巷”之中,鼓励他们说出“我”的所思所想所感,对言之有据的独特见解给予高度的评价,对表现一般的同学也予以鼓励,尊重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畅所欲言,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势必“水涨船高”。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必须承认,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服务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助产士’和‘催化剂’”(罗杰斯语)。我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其实就是送给学生一把打开语文圣殿的钥匙。
作者单位: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244000)
一、创设和谐课堂
和谐的课堂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都是有灵性和个性的人,他们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求知欲强,表现欲旺,只要为他们创设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讨论和探究。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不仅会春色满园,更会硕果累累。
和谐课堂的建立关键在于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关系。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间知识信息的交流,更是师生间情感的交流;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情感的力量,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一个自由驰骋、宽松自如的和谐氛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主体的作用,充分调动自身学习的积极因素,从而在语文课堂上迸发智慧的火花。
例如,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打破惯常的“预习—诵读—提问—归纳—总结”模式而改为:师生共同交流、师生共同诵读,再按提示方法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分析、交流心得,教师只作点拨、启发,抑或三言两语的鼓励性评价。这样,整个课堂气氛和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构筑开放平台
语文学科是最开放的学科,它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开放的语文课堂是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最佳平台,而建设开放的语文课堂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于漪老师对语文教学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能通向大海的港湾必然航运兴旺,物如流,人如潮,充满勃勃生气;如果是闭锁的,航道阻塞的,港湾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语文课堂犹如港湾,执教者应熟悉它、研究它,把握它的基本特点与功能,使之更加开放,更加适应学生开放的天性。
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把语文课上得很花哨,但往往是自得其乐的“独角戏”,学生似乎是课堂的局外人,他们“被”学习,思想是游离于课堂之外的。这样的语文课堂只属于教师,只属于教师的课堂无疑是封闭的课堂,封闭的课堂自然会扼杀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作为教师,当务之急就是要破除这种封闭意识,着力将语文课堂打造成最开放的平台,让每位学生都充分享有表演和表现的权利和自由。
三、鼓励大胆质疑
作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学生有权利质疑一切,而且,质疑也是一种能力。正如朱熹所言:“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的见解可从心理学研究上找到依据,那就是:学习漫不经心,是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的表现;而敢于质疑问难,大脑皮层则处于亢奋状态,这是深入钻研、积极思维的表现。
“疑”是学生探求知识的起点,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显著提高的表现,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从学生的质疑入手,启发学生思维,教会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以求得多种设想、方案或结论,从而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究的能力。
比如,在学习《天净沙·秋思》时,曲中有“小桥流水人家”句颇令人生疑:全曲的基调是悲凉的,可在沦落天涯的断肠人眼里怎会出现江南般美景?按道理来说,“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围炉诗话》)。这样的质疑无疑会加深学生对“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这一艺术手法的理解。
四、实施有效评价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适时、正确地运用评价手段,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升他们学习的能力。
在评价的目标上,教师应该不仅限于知识和能力,还要从过程与方法、情感和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的目标进行评价,从而突出其有效性。在进行评价时,我们要注意不仅要有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还应该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和家长评价。通过这种多元化的评价,不仅可以确保语文课程评价的客观、公正,提高评价的实效性,还可以真正确立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评价主体地位,为他们的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提供可靠的保证。
比如讲授《雨巷》,教师就可以让每一位学生神游于“雨巷”之中,鼓励他们说出“我”的所思所想所感,对言之有据的独特见解给予高度的评价,对表现一般的同学也予以鼓励,尊重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畅所欲言,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势必“水涨船高”。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必须承认,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服务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助产士’和‘催化剂’”(罗杰斯语)。我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其实就是送给学生一把打开语文圣殿的钥匙。
作者单位: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24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