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最关心的是贫困地区,最牵挂的是贫困群众。他关切贫困群众的鲜明脚印和亲切身影,一直延伸到老少边穷地区,铭记在乡亲们心中。我们要把感恩之心化为脱贫攻坚的不竭动力,以实现同步小康的成果,向群众交账、向党中央交账。”十九大代表、贵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县委书记田艳说。
她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下一步,印江将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把新发展理念贯穿落实到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坚定不移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奋力谱写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的印江新篇章。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目前,全县还有4.29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为10.3%。2017年,印江县计划减贫8400人,出列89个贫困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贫困发生率要下降到8.3%,到2018年“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田艳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印江县要全面脱贫,需要紧盯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问题,精准打好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搬迁扶贫、产业扶贫和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的四场硬仗,办好脱贫攻坚讲习所,推动农村综合改革。“我们要把总书记的嘱托落实到脱贫攻坚一线,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
5年来,印江县加强区域协调发展,夯实县域基础,做大实体经济,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累计争取项目资金95亿元;建成生态茶园面积37.5万亩,发展食用菌8800万棒;完成营造林4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4.7%。
与此同时,印江县在精准扶贫上下功夫,围绕“六个精准”要求做了一些探索实践。制定了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户施策,定点包干、定责问效、定期脱贫的“三因三定”帮扶工作法;率先在全省实行了“第一书记”组织关系、工资待遇、人事关系、管理考核“四个划转”;推行扶贫资金县级整合、乡镇实施、村为主体、因户施策“四步法”。5年来累计脱贫人口12万,贫困发生率下降24个百分点。
田艳表示:“我始终以总书记亲力亲为抓脱贫为榜样,始终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立下军令状,全身心投入,一刻也不能耽误,一点也不能懈怠。”
她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下一步,印江将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把新发展理念贯穿落实到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坚定不移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奋力谱写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的印江新篇章。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目前,全县还有4.29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为10.3%。2017年,印江县计划减贫8400人,出列89个贫困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贫困发生率要下降到8.3%,到2018年“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田艳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印江县要全面脱贫,需要紧盯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问题,精准打好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搬迁扶贫、产业扶贫和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的四场硬仗,办好脱贫攻坚讲习所,推动农村综合改革。“我们要把总书记的嘱托落实到脱贫攻坚一线,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
5年来,印江县加强区域协调发展,夯实县域基础,做大实体经济,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累计争取项目资金95亿元;建成生态茶园面积37.5万亩,发展食用菌8800万棒;完成营造林4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4.7%。
与此同时,印江县在精准扶贫上下功夫,围绕“六个精准”要求做了一些探索实践。制定了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户施策,定点包干、定责问效、定期脱贫的“三因三定”帮扶工作法;率先在全省实行了“第一书记”组织关系、工资待遇、人事关系、管理考核“四个划转”;推行扶贫资金县级整合、乡镇实施、村为主体、因户施策“四步法”。5年来累计脱贫人口12万,贫困发生率下降24个百分点。
田艳表示:“我始终以总书记亲力亲为抓脱贫为榜样,始终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立下军令状,全身心投入,一刻也不能耽误,一点也不能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