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作为内容最丰富、应用最广泛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人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语文课程的局限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语文教育的发展。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一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个中原因,虽说十分复杂,但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活动课
语文活动课是初中课程改革中的一次结构性改革,它以全新的课程理念和实施方式,构建了更加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人教版普通初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确立了新的教学体系,每册书每一单元设活动内容,以活动为载体进行听、说、读、写训练。每单元分别以“认识自我”、“体验情感”、“感悟自然”、“关注社会”、“走近经济”等为主题,所有单元均有活动设计,活动与本单元主题密切联系,是课文学习的自然延伸和拓展,实现了活动与语文的有机结合,构建了语文“活”和“动”的机制。遵循“以活动促发展”的教育理念,设计具有自主性、体验性、探究性的活动课,是义务教育语文实验教材的鲜明特色,符合当前基础教育课改革的方向,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环境,也为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创造了条件。
1 语文活动课的理论依据
①心理学依据。初中学生的思维一般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即在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作支持;而主要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是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经历的各种实践活动中得来的(如观察、制作、表演、参观、调查、访问等丰富多彩的感性活动)。初中语文活动课将语文教学与语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活动,使教学成为学生语文知识具体运用的一种实际尝试或“模拟”,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获取的知识既是准确可靠的,也是比较全面深刻的,更是切实有用的。②教育学依据。学科教学的任务和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迁移。只有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自学能力,学生的文化素质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语文作为交际工具,要熟练地掌握它,就必须进行反复的训练,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把握要领、形成技能,进而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语文活动课强调活动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的积极参与,强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我设计、自我活动和自我感受、体会。从某种意义上讲,活动课可以说是可行性强、操作过程具体的实践应用课,它将有力地促进学生把学过的语文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并转化为能力。
2 选好内容,“活”“动”结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文实践活动课有着明确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内容丰富多彩,题材广泛新颖,从学习到生活,从课堂到社会,具有独特的实践性和灵活性。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体现出“活”“动”结合的原则,“动”中有“活”,“活”中有“动”,从而激发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①实践性内容。语文实践活动课的生命力在于实践性。它改变过去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机械地“灌”的落后方式,教师在教学书本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动脑、认真操作的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和学生身心,拓宽学生思维。例如,在教学《选编自己的作文选》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将以前自己在课内外写的比较满意的作文收集并抄写好,按照类别整理编排,装订成册,配上封面,就编成了一本作文选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抢着整理,互相帮助,不但提前完成了教学任务,还学会了整理作文选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②想象性内容。合理的想象是写作的源泉。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来确定活动内容、方式、步骤,经过动手操作,完成教学任务。如我在教学八年级语文实践活动课《办小报,迎国庆》时,要求学生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信息渠道广泛收集祖国巨变,家乡变化等资料,想象未来的美好生活,认真设计、书写、绘画,办好高质量的手抄报。由于主题贴近现实生活,同学们积极性都很高,交流创作十分活跃,在手抄报上写下了自身的感受和体会。结果,这堂课不但锻炼了学生灵活应用的基本技能,赏析了格言妙语的深刻含义,还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怀。
3 活动课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语文活动课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每次活动都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进行,学生个人或几个人,轮流主持,让学生在课间自找材料、自我准备,在活动过程中自我发挥、自我评价、自我总结,力争使活动层层有序,错落有致。这样对每个学生都是锻炼和考验,学生在这种考验中、战胜困难中,获得了创新意识和竞争能力。也许有人会问,让学生自主,那么教师呢?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调控、激励。如我在教《大家都来讲究语言的文明和健康》之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社会实际,开展了一堂“向错别字,不规范的句子宣战”的活动,教师提出课题、时间、主持人之后,交代了一些原则性的东西,让学生广泛收集,找出错别字,不规范的句子的种类、原因、危害等。序幕拉开,让学生人人登台表演,收获极大。诸如怎样收集第一手材料,活动课的形式,程序活动的形式,程序等,即让主持人定夺,教师只是当好顾问、参谋、十分必要时才进行“干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正是老师主导作用的体現,尤其是在难度较大的活动课,教师则是幕后的主持人。 由此可见,活动课贵在人人参与、动脑、动手、动口,使学生兴味盎然,学生语文多方面的能力则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活动课经常采用竞赛的形式,这符合学生好胜心强、喜欢自我表现的特点,使人人都为自己,为小组去努力,人人参与,不甘示弱。这不正是每位教师所追求的语文课堂气氛吗?
总之,语文活动课必须根据教学的目的、内容的实际需要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设计具体可行、易于操作的方案,特别要考虑什么样的语文教学内容适宜采用什么样的活动形式,怎样的活动过程对学生提高语文能力有促进作用,并在活动的各个阶段引导学生扎实掌握学习内容,认真检查学习效果,使活动课既有声有色。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活动课
语文活动课是初中课程改革中的一次结构性改革,它以全新的课程理念和实施方式,构建了更加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人教版普通初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确立了新的教学体系,每册书每一单元设活动内容,以活动为载体进行听、说、读、写训练。每单元分别以“认识自我”、“体验情感”、“感悟自然”、“关注社会”、“走近经济”等为主题,所有单元均有活动设计,活动与本单元主题密切联系,是课文学习的自然延伸和拓展,实现了活动与语文的有机结合,构建了语文“活”和“动”的机制。遵循“以活动促发展”的教育理念,设计具有自主性、体验性、探究性的活动课,是义务教育语文实验教材的鲜明特色,符合当前基础教育课改革的方向,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环境,也为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创造了条件。
1 语文活动课的理论依据
①心理学依据。初中学生的思维一般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即在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作支持;而主要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是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经历的各种实践活动中得来的(如观察、制作、表演、参观、调查、访问等丰富多彩的感性活动)。初中语文活动课将语文教学与语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活动,使教学成为学生语文知识具体运用的一种实际尝试或“模拟”,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获取的知识既是准确可靠的,也是比较全面深刻的,更是切实有用的。②教育学依据。学科教学的任务和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迁移。只有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自学能力,学生的文化素质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语文作为交际工具,要熟练地掌握它,就必须进行反复的训练,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把握要领、形成技能,进而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语文活动课强调活动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的积极参与,强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我设计、自我活动和自我感受、体会。从某种意义上讲,活动课可以说是可行性强、操作过程具体的实践应用课,它将有力地促进学生把学过的语文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并转化为能力。
2 选好内容,“活”“动”结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文实践活动课有着明确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内容丰富多彩,题材广泛新颖,从学习到生活,从课堂到社会,具有独特的实践性和灵活性。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体现出“活”“动”结合的原则,“动”中有“活”,“活”中有“动”,从而激发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①实践性内容。语文实践活动课的生命力在于实践性。它改变过去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机械地“灌”的落后方式,教师在教学书本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动脑、认真操作的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和学生身心,拓宽学生思维。例如,在教学《选编自己的作文选》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将以前自己在课内外写的比较满意的作文收集并抄写好,按照类别整理编排,装订成册,配上封面,就编成了一本作文选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抢着整理,互相帮助,不但提前完成了教学任务,还学会了整理作文选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②想象性内容。合理的想象是写作的源泉。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来确定活动内容、方式、步骤,经过动手操作,完成教学任务。如我在教学八年级语文实践活动课《办小报,迎国庆》时,要求学生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信息渠道广泛收集祖国巨变,家乡变化等资料,想象未来的美好生活,认真设计、书写、绘画,办好高质量的手抄报。由于主题贴近现实生活,同学们积极性都很高,交流创作十分活跃,在手抄报上写下了自身的感受和体会。结果,这堂课不但锻炼了学生灵活应用的基本技能,赏析了格言妙语的深刻含义,还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怀。
3 活动课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语文活动课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每次活动都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进行,学生个人或几个人,轮流主持,让学生在课间自找材料、自我准备,在活动过程中自我发挥、自我评价、自我总结,力争使活动层层有序,错落有致。这样对每个学生都是锻炼和考验,学生在这种考验中、战胜困难中,获得了创新意识和竞争能力。也许有人会问,让学生自主,那么教师呢?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调控、激励。如我在教《大家都来讲究语言的文明和健康》之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社会实际,开展了一堂“向错别字,不规范的句子宣战”的活动,教师提出课题、时间、主持人之后,交代了一些原则性的东西,让学生广泛收集,找出错别字,不规范的句子的种类、原因、危害等。序幕拉开,让学生人人登台表演,收获极大。诸如怎样收集第一手材料,活动课的形式,程序活动的形式,程序等,即让主持人定夺,教师只是当好顾问、参谋、十分必要时才进行“干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正是老师主导作用的体現,尤其是在难度较大的活动课,教师则是幕后的主持人。 由此可见,活动课贵在人人参与、动脑、动手、动口,使学生兴味盎然,学生语文多方面的能力则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活动课经常采用竞赛的形式,这符合学生好胜心强、喜欢自我表现的特点,使人人都为自己,为小组去努力,人人参与,不甘示弱。这不正是每位教师所追求的语文课堂气氛吗?
总之,语文活动课必须根据教学的目的、内容的实际需要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设计具体可行、易于操作的方案,特别要考虑什么样的语文教学内容适宜采用什么样的活动形式,怎样的活动过程对学生提高语文能力有促进作用,并在活动的各个阶段引导学生扎实掌握学习内容,认真检查学习效果,使活动课既有声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