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一种对称与和谐

来源 :文学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难以说清这次阅读的感受,这是一次非常偶然的邂逅,陌生得令人惊喜,却又复杂,难以理清。我说的是读了女作家赖赛飞《快手的手》等三篇散文之后的感觉。
  猛一想,我也是见识过不少散文的,在我看来,散文之于文学,—如狂草之于书法。它们大致有一个共通点:看似门槛低,实则台阶高,入门易,登堂难。放眼当代散文界,玩票打诨者多,扎马坐科者少;信马由缰者众,张弛有度者寡。正如刘锡诚先生曾批评过的那样:“矫气和贫血是散文的时代病。有的散文写得越来越像是论文,以炫耀常识为标榜,显示给读者的却是矫气症;有的散文缺乏真情实感,甚至连基本的质的内容都没有,患的是贫血症。历史上,好的散文都是用血写的,而如今,有些散文则是用水写的。文学蜕变成了时尚。”
  赖赛飞不同,有她自己对散文的理解和追求。在现代散文理论批评史上,赖赛飞的浙江同乡前辈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从古代散文的“心”和“体”人手,曾提出以“破”为“立”,在批判正统散文压制个性的基础上开辟现代散文个性张扬的发展道路。郁达夫认为一篇散文最重要的是其“心”,也就是散文的作意、主题、要旨之类精神内容,与此相对的是散文的“体”,就是把散文的“心”尽情地表现出来的最恰当的方法。赖赛飞可谓深谙其中滋味。或许在她看来,散文的要义不在于形散神聚,而是精神的裂变,在于以“破”为“立”,个性张扬。
  在《快手的手》等三篇散文中,赖赛飞扭住几个东西不松手,那里面的人或者事推动着她。她很擅长从细微处入手,向博大处开掘,于平凡琐事中发现人性闪光,于人生百态中感知世间冷暖。从她的这几篇散文中,可以清晰感觉到她强烈而敏锐的文学和文体自觉。窃以为,她的散文特色在于意蕴与结构的整饬、对称与和谐。
  《快手的手》重点在于“快”“慢”二字。作者由“快”入手,以武侠桥段比拟劳动场景,一个朴实憨厚、雷厉风行的劳动妇女形象瞬间呈现在读者面前:“我从来没看清过她的手。它们总是处在运动之中,似闪电划过我的眼,转瞬即逝,我能记住的只是后继的雷声,也就是由结果延续而来的影响力。这已经接近武侠了。”快手何以如此之快,无他,唯手熟尔。然而,物极必反,月满则亏。作者开篇便已交代,快手之快“不会被别人的快打败,只会被自己的快打败。”正所谓成也是怏,败也是怏。长期的高强度劳作成就了她的一双快手,但与此同时也为她带来了无尽的苦痛折磨,“前面的快终究要由后面的不快来补偿”。快手由“快”变“慢”,背后揭示出的是农村妇女辛勤与困苦,也是时代的变迁。文中指出,快手之苦有三:一是丈夫懒惰,无人为她分担家庭重担;二是积劳成疾,身体连连报警;三是机械取代人力,快手在流水线面前最终败下阵来。然而,快手速度虽逐渐慢了下来,但她并没有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而是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充沛的劳动热情和旺盛的生命力。一句“理鱼的活不好找了,我要到县城去,听说针织厂里有的是活”呈现出的是劳动人民朴素而真挚的乐观主义精神,但又暗藏悲伤。由此可见,快手之快,意在言外,快慢之间,自有意味。
  《先天下之老》形成对称的是“老”“少”二字。作者从概念入手,凭观感分类,将生活之感悟升华为哲学之思辨,得出一个独到而准确的结论:“大概只有陌生人才幸免于老。熟悉的人老得慢一些,半生不熟的人老得飞快。”像洗衣店老板娘这类“熟悉的陌生人”即在“老得飞快”之列。用作者的话讲:“初见洗衣店老板娘时,她的脸白嫩而有光泽。黄种人脸上的这份光泽常常让人想起玉、象牙,质地良好风格低调的好物。”再见之时,已是光华隐然,“最先淡去的就是光泽,一层一层地淡下去,使人不可遏制地想到洗衣房内弥漫的化学气味。”以后每次遇见,对面的少妇则更显容颜老化,“就好像遇见一面落地镜,免费观照天下女子随流光萎谢的事实”。由“少”及“老”,背后呈现的是小本生意人的艰辛创业之路。从刚开张时的门可罗雀、入不敷出,到后来的衣满为患、手忙脚乱,这其中经历的是怎样一个“失望与耐力拉锯的持久过程”,自然是不言而喻。作者在文中将老板娘的容颜由盛转衰与洗衣店的生意由衰变盛交替书写,可谓是匠心独运、别出心裁,前者猶如一条下划线,后者则是一条上扬线,两者交会处便是小生意人不为人知的心酸与满足。一如文中结尾处所言:“这是一种干净体面的工作,虽然过程并不透明。因为干净与体面的前提向来是脏与累,这一点不需要被人看见。”
  《众生仰望》的着眼点在于“神圣”与“普通”之间。众所周知,医患矛盾是当前社会中一个重大而棘手的民生问题。《众生仰望》以双重视角来透视医患问题,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责任与担当。文章开篇以一件“白大褂”为切入口,揭示出医生与患者之间极为复杂而微妙的关系特征:“他是医生,我们是病人。一件白大褂,将我们分成了不对称的两个阵营,服饰特征鲜明,人数多寡迥异。”在这个看似简单陈述的句子中容纳着非常庞大的信息量。“阵营”二字将医息之间的关系和盘托出——患者前来看病,本应对医生怀有敬畏与感激之情,然而信息的不对称以及不断恶化的医疗生态又使得患者本能地对医生心存戒备。反之亦然,救死扶伤,本是医者职责所在,但是频繁发生的袭医事件和强大的“医闹”势力,又迫使医生不得不对患者保持必要的提防。双方心照不宣,如履薄冰,保持着微妙的平衡。假使中间偶有变故,就如文中所言:“气氛便急转直下,估计这身白大褂看上去就会像巴以之间的隔离墙,瞬间变得又硬又冷。”改善医患关系需要医生和患者双方从自身做起,换位思考,相互体谅。站在患者角度,如果我们不再将白大褂视为一个表明身份的标签,其实装在白大褂里的那个人与其他人并没有什么本质性的区别,甚至于比我们普通人更加的“无辜与脆弱”。正如六六在《心术》中所言,在专业领域,医生在患者面前扮演着上帝的角色,但在生活中,他们也是一群普通人,没有半分仙气。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医患之间的矛盾将无法得以缓和。就像文章结尾处作者的担忧那洋:“如果王子不能按时变回青蛙,他只有在王子的躯壳里等着消耗而竭。”令人感到可悲的是,这并非仅仅发生在这个故事里,也同样发生在纷纭现实之中。《众生仰望》告诫我们,恰当地认识到并处理好“神圣感”与“普通性”,是构建和谐社会关系的题中之义。
  从总体上看,这是三篇富有思想艺术个性和自主创新精神的作品,是自出机枢、性灵独出的散文,纪事、言志、抒怀、载道、缘情、抒情之间既有紧密关联,又有错综变化,看似不大,其实有不小的格局。因为有新的思维和新的追求,又是个人笔调,读来不像读大多数散文那样轻松,那样消闲,但那不是冗长,不是凝滞,而是沉浸与深沉。
其他文献
莱多·伊沃(Ledo Ivo, 1924-2014),世纪巴西诗人、作家,生于巴西东北部的港口城市马塞约,1943年移居里约热内卢,开始了其新闻生涯并参加文学活动。后来他进入巴西大学学习法律,但从未做过律师或法官。1944年他20岁时,便出版了第一部诗集《幻想》,从此崭露头角。此后他笔耕不辍,又推出二十余部诗集,主要有《颂歌选》(1945)、《十四行诗大事件》(1948)、《赞美诗》(1949)、
期刊
一  蔡甸这座小城,是我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在此出生至长大,考学了,毕业了,工作了,成家了,我开始和继续着我想要的生活。离家久了,他乡即故乡。有时,觉得家乡近在咫尺,却远如天涯。  细算一下,在蔡甸怀抱里,我竟度过了前后近三十年的时间。人生不长,迈过不惑之年就该接近半辈子了,而“蔡甸”两个字似已融进我的血脉,流淌在我依然未改的乡音里,已然盘踞我有生之年近一大半的光阴。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离开故乡
期刊
单纯爽直的姑娘丁鑫鑫,因为一场“减肥”运动,导致自己性情变得乖戾难测、抑郁烦闷,而且严重破坏了家庭和谐,夫妻之间、人狗之间失去了原有的温馨和信任,家庭失去了烟火味(生活气息),丈夫和宠物狗都很害怕她、躲着她。马小淘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喜剧元素,用跳脱、幽默的话语,串起一个一个生活细节,没有大起大落,在不经意间呈现丁鑫鑫“以减肥的姿态完成了体重的稳步上升”,把喜剧故事讲得凄凉、沉重,让人唏嘘不已。伴随着
期刊
下到底楼亭子间,拨了两通电话,无人接听。雨一直落着,凉风拂来,似有了秋意。独自静坐着,无心上楼,往事遂一一漫上心头。  近年来,给老家每周都打电话,但这一年多,我大多是和母亲说。父亲听力减退了,和他通话吃力。我大声说着,他有时还会听岔。  一次,和父亲说了一半,他突然说,我和你不说了,你和你妈说吧。握着手机,我能感受到他的气恼,他是在气自己不中用吧。我顿时有些伤感。  记得父亲揍过我两次。  幼时
期刊
祖父除了长寿,一百多岁,一生中没有发生过可歌可泣的事情,连来历也是模糊的,没有家谱之类的文字可资查询。我知道祖父的籍贯,在绍兴的一个水乡,阮社一带,但我没去找过,因为去了也没用,我连曾祖父的名讳都不知道。在接续家谱最热闹的这几年也没有阮社方面的人来打听过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曾祖一脉出来讨生活时,身份极其卑微,捕鱼为生,被人忽略了。贫穷总是跟苦难形影相随,这没什么奇怪,但在苦难中依然能活得细水长流,
期刊
有一天夜里,在看厚厚而不好看的稿子,突然觉得饿了。是那种深夜的饿,这种饿未必是身体需要能量或胃部急需食物的填充,而只是到了那一刻,只有食物才能弥补身心一体的虚空感。我跑到厨房,打开冰箱,只发现一罐啤酒,没有其他可方便吃的东西,然后看到了鸡蛋。  我打了三颗鸡蛋,点着火,煎了三颗蛋,然后把那罐啤酒喝了下去。  抬头一看,已经十二点了。心里不免有一点罪恶感,如此深夜吃东西,于身体是不利的,我早知道,可
期刊
杨东标新作《如意之灯:世界搬运车之王储吉旺传》,传主是宁波本地企业家储吉旺先生。对于储吉旺先生,我无缘结识,只知道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企业家,并携手《文学港》杂志社,捐资创设了“储吉旺文学奖”。通过阅读《如意之灯》认识储吉旺先生,理解了在急剧变革的时代里,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子弟,如何艰苦奋斗,如何迫不得已地被社会挟裹着,走上了一条连自己都根本没有想过的人生道路。在所有传记作品中,人物都是时代的产物,性
期刊
一  如果你出生在宁波奉化,一千年前跑到贵州去做生意或看朋友,那里的人说不定会把你误认为是自己人,因为那时黔中也有个奉化州,写《武经总要》的曾公亮说,这地方是“古蛮夷地,春秋庸人率群蛮叛,即其地。秦置黔中郡,五溪蛮之西界也。”让后来流放在那里的王阳明显得像游子返乡似的,也有助于在那里参加高考的徐文长的老爸和长兄双双中举。说得近一点,五六百年前吧,如果你到云南去做生意或看朋友,那里的人说不定也会把你
期刊
我是除夕那天才放的假。本想多睡会儿,可一大早被母亲的电话叫醒。我嘟嚷着说,这么早打来电话啊。母亲说,还早啊,太阳都晒屁股了。不管太阳站在哪里,是站地平线上,还是立在电线杆上,母亲都用这个词来表达时间。母亲叮嘱我早点回去,赶在做祭祀前到家。这是母亲打来电话的目的。末了,母亲又补充了一句,车子开得好。这也是母亲的惯用语。意思是小心开车。  我迷迷糊糊接完电话,继续躺在床上,但已经没有了睡意。  往常,
期刊
灵栖洞  水是柔的,其韧性又显出刚的本质。  建德的灵栖洞就是这样。水的穿越将这里的石灰岩溶蚀成各种形态,树木啦,屏风啦,熊猴啦,宝塔和佛像啦,犹如生活中的林林总总,碎碎屑屑;犹如小说中的你你我我,真真假假,像是山野田园里老人们一个个的传说,又像是明月星空下孩子们一个个的故事,还有佛陀对于这个世界林林总总的玄妙诠释,既真实,又虚幻,空中有实,真中有虚。  在灵栖洞,水是雕塑师,千百万年如一日。面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