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班级核心价值”应当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我认为,它主要是指班级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道德标准、行为方式等等,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深层次要求。所以,在班级核心价值的建设中,我特别注重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如何做人,以及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集体是教育的工具”。班级的核心价值是班主任和各任课老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起来的,是反映全班学生的价值并被全体师生认同的群体意识和精神力量,它是班级管理和建设良好班风的内驱力,是班级文化的灵魂,它是一股强大的无形力量,会对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发展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激励和制约作用。
小学阶段的学习是基础教育的开始,是一个人孩子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自信心以及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而在小学六年的学习中,低年段则是培养班级核心价值观的最佳时期。因为他们刚刚进入到小学,面对的是一个陌生的环境,他们就像是一张白纸,等待着我们老师的引领去描绘未来美好的蓝图。所以说,抓住了孩子们习惯培养的这个黄金时期,必将为我们接下来六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在培养我们班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我积极探索与实践,努力寻找一条适合我们班班情的管理模式。经过两年的苦心经营与管理,我们班孩子已初步形成了心中有梦想,充满阳光,诚实友爱,乐学善思,会倾听、爱表达,有较强的自律意识和很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的班级核心价值观。经过梳理总结,我觉得它应当先后经历了以下几个重要阶段:
1.调查研究,明确方向。
这主要是指一年级上学期的前半阶段。一般来说,我们新接一个班级,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充分的了解每个孩子,深入细致地分析整个班级情况。因此,班主任在一开始就要作统盘考虑,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掌握本班每一位成员带有共性的东西;以及他们的兴趣、习惯、性格、能力等特征,建立学生的个人档案,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管理要求和班风建设的主要方向,使班级精神体现全班成员的共识。此外,还应当尽快的让这些孩子适应小学里的生活,爱上班级。为此,我想方设法和他们尽快熟悉起来。在和他们接触的过程中,就有了很多的共同语言,沟通起来也简单多了。我还利用课余时间让他们讲讲故事、做做游戏。我有意识地去引导他们,在教室创设一种的“家”的氛围。有了与孩子间的这种良好的互动,必定为我的班级管理创造积极的条件。
2.强化习惯,树立榜样。
这主要是指一年级上学期的后半阶段。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日常的学习、行为习惯及学习兴趣比学习本身更加重要。一个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必将影响一个孩子的终身。为此,学生学习与行为习惯的培养对刚入学一年级的孩子来讲尤为重要。就习惯而言,我用五个字来概括:听、说、读、写、思。其实,对于刚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而言,要做到其中的任何一项都不容易。但无论有多难,必须持久、耐心的坚持下去。我用两话来概括:细观察,冷处理,反复抓,抓反复;激励比批评更有效,表扬比惩罚更管用。
其次,要有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使他们在各种制度执行的过程中能起先锋和表率作用。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每周班队会上,我会挑选本周学习认真、表现出色的同学轮流担任下周班上的值周班长。让他们在锻炼自己的同时,也树立了班上学习的榜样。
3.狠抓细节,量化目标。
这主要体现在一年级下学期到二年级上学期。随着同学间的相互熟悉,慢慢的上课会出现讲话的现象;课间有追逐打闹不文明的现象发生;还甚至会有撒谎不诚实的事情发生等。针对这些随之而来的新情况,作为班主任这时必须拿出威信与魄力,从源头及时制止这类事件的发生。为此,必须从上课发言、作业完成、劳动、纪律等各个方面制定一套严格的量化评价机制。这项量化的手段便是夺红花机制,夺得红花的内容很多,比如:遵守纪律、发言精彩、作业工整、测验优异、关心集体、拾金不昧等。每天,孩子们都会小心的保管、如获至宝地把这些红花带回家,贴在精心准备的红花本上,如果我们的家长每天都能耐心地听取孩子们获得红花的故事,投去赞许的目光,然后帮助他们在红花的旁边简单的注明他获得红花的时间、原因、心情等等。这样,这样既达到了每天与孩子沟通的目的,了解他每天的校园生活,及时地发现问题,及早地引导和教育。又能够激发孩子夺得红花兴趣和信心。
我们的班级管理可以概括成三句话:一日一小结,一周一总结,一学期一评比。实践证明,夺红花的办法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一星期下来,盘点盘点自己所得的红花数,就知道自己的进步在哪,还有还有哪些方面不足的,以便激励自己在下一周做的更棒!
4.学生认同,内化动力。
其实,对于班级核心价值的形成与认同早在一年级就慢慢开始了。只是对于班级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内化则主要体现在二年级下学期。人是因为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才走到一起,并组成一个集体的。目标提出之后还必须得到学生的认同,内化为他们行动的动力。这时,应充分发挥班主任和班干部及积极学生的示范引导作用,使多数同学在老师和班干部身体力行的带动下,认真积极地履行职责,使部分较落后的学生也能做到“依从”。接着,班主任再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榜样的队伍就能从少数扩大到多数,从多数发展到全体,逐步使班级精神内化为每个成员的品质和人格,成为前进的精神动力。一旦班级精神确立、深入人心,班内每个成员都能有较高的自律要求、自我教育要求和自我控制能力,大家具有共同的目标、情感、意志,那么班集体建设的目标也就基本达到了。
此外,我觉得,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增强班级凝聚力的主要形式。通过组织开展各式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活动,参与竞争,提高孩子们的思想修养,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促进孩子们的自主参与,促进孩子们之间彼此尊重理解和相互协作,增进彼此友谊,进而升华为集体感情。一般来说,我会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文体活动,如校运会、合唱节、体育节、儿童节以及各种绘画、表演、演讲比赛等活动。在各类活动中我都要求大家尽自己所能,提出目标,不断超越提高自我,同时为班级争取荣誉。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为形成班级凝聚力搭建了桥梁,又使学生心情愉悦,对班级产生了自豪感、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5.指导作用,意义深远
班级价值观对班级及班级成员的发展也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首先,班级价值观具有定向作用,它会给人提供明确的目标和奋斗方向,使人摆脱盲目的状态,成为自觉的人;其次,班级价值观具有标尺作用,它会使人形成自己的价值评价标准,使人能够区别出真善美与假恶丑,懂得什么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从而自觉地克制自己不正确的一些做法,规范自己的言和行;再次,班级价值观具有动力作用,它会使人在一种巨大的动力感召下,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总之,一个班级的价值观就像空气一样存在于班级之中,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远远超越有形规范,它会使得不符合集体规范的行为被纠正,不认可这种规范的行为被排斥。
班级价值观为班级整体发展提供了“航标”。班级价值观作为班级成员共同学习和生活中形成的班级精神对班级发展将起到规范作用,它必将成为班级成员行为、处事的重要依据和精神底线。
班级核心价值是一门潜在的课程,它有着无形的教育力量,因此,作为班主任的我,一直高度重视班级核心价值的培养,并积极创建各种班级活动,努力构建具有本班特色的管理模式。综上所述,班级价值观的构建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有着一定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但只要遵循各个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充分研究和利用各方面有利的条件,多途径、全方位地对他们开展正面的引导、教育,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集体是教育的工具”。班级的核心价值是班主任和各任课老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起来的,是反映全班学生的价值并被全体师生认同的群体意识和精神力量,它是班级管理和建设良好班风的内驱力,是班级文化的灵魂,它是一股强大的无形力量,会对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发展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激励和制约作用。
小学阶段的学习是基础教育的开始,是一个人孩子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自信心以及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而在小学六年的学习中,低年段则是培养班级核心价值观的最佳时期。因为他们刚刚进入到小学,面对的是一个陌生的环境,他们就像是一张白纸,等待着我们老师的引领去描绘未来美好的蓝图。所以说,抓住了孩子们习惯培养的这个黄金时期,必将为我们接下来六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在培养我们班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我积极探索与实践,努力寻找一条适合我们班班情的管理模式。经过两年的苦心经营与管理,我们班孩子已初步形成了心中有梦想,充满阳光,诚实友爱,乐学善思,会倾听、爱表达,有较强的自律意识和很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的班级核心价值观。经过梳理总结,我觉得它应当先后经历了以下几个重要阶段:
1.调查研究,明确方向。
这主要是指一年级上学期的前半阶段。一般来说,我们新接一个班级,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充分的了解每个孩子,深入细致地分析整个班级情况。因此,班主任在一开始就要作统盘考虑,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掌握本班每一位成员带有共性的东西;以及他们的兴趣、习惯、性格、能力等特征,建立学生的个人档案,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管理要求和班风建设的主要方向,使班级精神体现全班成员的共识。此外,还应当尽快的让这些孩子适应小学里的生活,爱上班级。为此,我想方设法和他们尽快熟悉起来。在和他们接触的过程中,就有了很多的共同语言,沟通起来也简单多了。我还利用课余时间让他们讲讲故事、做做游戏。我有意识地去引导他们,在教室创设一种的“家”的氛围。有了与孩子间的这种良好的互动,必定为我的班级管理创造积极的条件。
2.强化习惯,树立榜样。
这主要是指一年级上学期的后半阶段。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日常的学习、行为习惯及学习兴趣比学习本身更加重要。一个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必将影响一个孩子的终身。为此,学生学习与行为习惯的培养对刚入学一年级的孩子来讲尤为重要。就习惯而言,我用五个字来概括:听、说、读、写、思。其实,对于刚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而言,要做到其中的任何一项都不容易。但无论有多难,必须持久、耐心的坚持下去。我用两话来概括:细观察,冷处理,反复抓,抓反复;激励比批评更有效,表扬比惩罚更管用。
其次,要有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使他们在各种制度执行的过程中能起先锋和表率作用。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每周班队会上,我会挑选本周学习认真、表现出色的同学轮流担任下周班上的值周班长。让他们在锻炼自己的同时,也树立了班上学习的榜样。
3.狠抓细节,量化目标。
这主要体现在一年级下学期到二年级上学期。随着同学间的相互熟悉,慢慢的上课会出现讲话的现象;课间有追逐打闹不文明的现象发生;还甚至会有撒谎不诚实的事情发生等。针对这些随之而来的新情况,作为班主任这时必须拿出威信与魄力,从源头及时制止这类事件的发生。为此,必须从上课发言、作业完成、劳动、纪律等各个方面制定一套严格的量化评价机制。这项量化的手段便是夺红花机制,夺得红花的内容很多,比如:遵守纪律、发言精彩、作业工整、测验优异、关心集体、拾金不昧等。每天,孩子们都会小心的保管、如获至宝地把这些红花带回家,贴在精心准备的红花本上,如果我们的家长每天都能耐心地听取孩子们获得红花的故事,投去赞许的目光,然后帮助他们在红花的旁边简单的注明他获得红花的时间、原因、心情等等。这样,这样既达到了每天与孩子沟通的目的,了解他每天的校园生活,及时地发现问题,及早地引导和教育。又能够激发孩子夺得红花兴趣和信心。
我们的班级管理可以概括成三句话:一日一小结,一周一总结,一学期一评比。实践证明,夺红花的办法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一星期下来,盘点盘点自己所得的红花数,就知道自己的进步在哪,还有还有哪些方面不足的,以便激励自己在下一周做的更棒!
4.学生认同,内化动力。
其实,对于班级核心价值的形成与认同早在一年级就慢慢开始了。只是对于班级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内化则主要体现在二年级下学期。人是因为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才走到一起,并组成一个集体的。目标提出之后还必须得到学生的认同,内化为他们行动的动力。这时,应充分发挥班主任和班干部及积极学生的示范引导作用,使多数同学在老师和班干部身体力行的带动下,认真积极地履行职责,使部分较落后的学生也能做到“依从”。接着,班主任再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榜样的队伍就能从少数扩大到多数,从多数发展到全体,逐步使班级精神内化为每个成员的品质和人格,成为前进的精神动力。一旦班级精神确立、深入人心,班内每个成员都能有较高的自律要求、自我教育要求和自我控制能力,大家具有共同的目标、情感、意志,那么班集体建设的目标也就基本达到了。
此外,我觉得,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增强班级凝聚力的主要形式。通过组织开展各式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活动,参与竞争,提高孩子们的思想修养,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促进孩子们的自主参与,促进孩子们之间彼此尊重理解和相互协作,增进彼此友谊,进而升华为集体感情。一般来说,我会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文体活动,如校运会、合唱节、体育节、儿童节以及各种绘画、表演、演讲比赛等活动。在各类活动中我都要求大家尽自己所能,提出目标,不断超越提高自我,同时为班级争取荣誉。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为形成班级凝聚力搭建了桥梁,又使学生心情愉悦,对班级产生了自豪感、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5.指导作用,意义深远
班级价值观对班级及班级成员的发展也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首先,班级价值观具有定向作用,它会给人提供明确的目标和奋斗方向,使人摆脱盲目的状态,成为自觉的人;其次,班级价值观具有标尺作用,它会使人形成自己的价值评价标准,使人能够区别出真善美与假恶丑,懂得什么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从而自觉地克制自己不正确的一些做法,规范自己的言和行;再次,班级价值观具有动力作用,它会使人在一种巨大的动力感召下,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总之,一个班级的价值观就像空气一样存在于班级之中,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远远超越有形规范,它会使得不符合集体规范的行为被纠正,不认可这种规范的行为被排斥。
班级价值观为班级整体发展提供了“航标”。班级价值观作为班级成员共同学习和生活中形成的班级精神对班级发展将起到规范作用,它必将成为班级成员行为、处事的重要依据和精神底线。
班级核心价值是一门潜在的课程,它有着无形的教育力量,因此,作为班主任的我,一直高度重视班级核心价值的培养,并积极创建各种班级活动,努力构建具有本班特色的管理模式。综上所述,班级价值观的构建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有着一定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但只要遵循各个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充分研究和利用各方面有利的条件,多途径、全方位地对他们开展正面的引导、教育,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