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阐明了“启发式教学”的内涵及重要性,以及如何在高中数学课程中实施“启发式教学”。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教学方法;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2-0084
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通过引导、设疑、启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从而使学生努力探求真理。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对启发式都给予高度重视,把它看作是各种具体教学方法的核心思想。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倡“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他还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由此可见,启发式教学有其重要的一面。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可以很好地启发学生,并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的主动发展。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高尔基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这是启发的首要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被领受。”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自觉学习的内部动因。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所学知识的意义,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巨大的、持久的学习动力。但进行这种教育,要联系实际,不能搞空洞的说教。
二、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教师讲课,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教学生“会学”。数学教学既是认识过程,又是发展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把培养能力、启发思维置于更加突出的地位。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学生也只有在数学发现的实践中才能学会创造数学。对数学概念、命题、原理的学习,应让学生亲历知识发现过程,重蹈人类思维发展中那些关键性步子,在理论的动态生成中思考、模仿、实践,激发创造潜能,分清知识的“源”与“流”,从而更深刻地认识数学,理解数学,不只是传授知识,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
三、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的关键:因势利导
教学是不断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教师要善于联系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激发他们积极思考,开阔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注意“巧设疑”,让学生在不断地“激疑”和“释疑”过程中,获得知识,形成技能。但是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往往会难住学生,所以,教师要了解在探究的问题与学生的现实之间存在多少差距,考虑设计哪些问题或哪些活动能够化解困难。最好是通过引导学生先从事某些活动,解决某些比较容易着手的问题来帮助学生。比如,利用实物、模型、实例、示意图等直观化手段启发学生从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等活动中得到结论,形成思路。最后探究完毕。
四、课堂教学中实施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通过课堂提问的优化可以提高课堂效益;其次,课堂提问精心设计可以启发学生思维;最重要的是:创设问题情景可以激发学生兴趣。
五、课堂上实施启发式教学的步骤
第一步:设置情景,激发兴趣,导入新知。夸美紐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揭示该课知识的社会实践意义,以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第二步:精讲启发,探索新知。通过启发式教学模式的第一阶段,教师应当给学生呈现与教学重点相关联的内容,通过精要、生动的讲解,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引导学生逐步接近知识结构。
第三步:巧设疑问,掌握新知。古希腊教育家亚里斯多德讲过一段名言:“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问题”是开启思维和发展思维的源泉,启发式教学模式以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的,传授知识仅仅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过程。
第四步:精简小结,巩固新知。在经过前三个阶段的教学过程之后,教师要抓住学生急于鉴别自己探索结果的心理,回到主导地位中去,剖析错漏,归纳、推导出正确的结论,具体、准确、系统地讲述知识内涵和构成。
六、课堂教学中尽量发扬教学民主
让学生在充满关怀、支持和鼓励的理想氛围中学习,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表现成功与进步的机会,这是启发的重要条件。学生会把教师当作亲人、朋友,这样的课堂气氛给学生一种自由的、独立的、主动的探索心愿,从内心获得一种愉快的心理体验。
古人曰:“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一位合格的教师不仅教会学生什么是真理,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发现真理。
参考文献:
[1]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第3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研究会.教学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作者单位:内蒙古包头市一机一中 014000)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教学方法;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2-0084
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通过引导、设疑、启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从而使学生努力探求真理。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对启发式都给予高度重视,把它看作是各种具体教学方法的核心思想。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倡“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他还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由此可见,启发式教学有其重要的一面。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可以很好地启发学生,并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的主动发展。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高尔基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这是启发的首要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被领受。”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自觉学习的内部动因。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所学知识的意义,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巨大的、持久的学习动力。但进行这种教育,要联系实际,不能搞空洞的说教。
二、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教师讲课,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教学生“会学”。数学教学既是认识过程,又是发展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把培养能力、启发思维置于更加突出的地位。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学生也只有在数学发现的实践中才能学会创造数学。对数学概念、命题、原理的学习,应让学生亲历知识发现过程,重蹈人类思维发展中那些关键性步子,在理论的动态生成中思考、模仿、实践,激发创造潜能,分清知识的“源”与“流”,从而更深刻地认识数学,理解数学,不只是传授知识,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
三、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的关键:因势利导
教学是不断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教师要善于联系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激发他们积极思考,开阔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注意“巧设疑”,让学生在不断地“激疑”和“释疑”过程中,获得知识,形成技能。但是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往往会难住学生,所以,教师要了解在探究的问题与学生的现实之间存在多少差距,考虑设计哪些问题或哪些活动能够化解困难。最好是通过引导学生先从事某些活动,解决某些比较容易着手的问题来帮助学生。比如,利用实物、模型、实例、示意图等直观化手段启发学生从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等活动中得到结论,形成思路。最后探究完毕。
四、课堂教学中实施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通过课堂提问的优化可以提高课堂效益;其次,课堂提问精心设计可以启发学生思维;最重要的是:创设问题情景可以激发学生兴趣。
五、课堂上实施启发式教学的步骤
第一步:设置情景,激发兴趣,导入新知。夸美紐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揭示该课知识的社会实践意义,以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第二步:精讲启发,探索新知。通过启发式教学模式的第一阶段,教师应当给学生呈现与教学重点相关联的内容,通过精要、生动的讲解,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引导学生逐步接近知识结构。
第三步:巧设疑问,掌握新知。古希腊教育家亚里斯多德讲过一段名言:“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问题”是开启思维和发展思维的源泉,启发式教学模式以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的,传授知识仅仅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过程。
第四步:精简小结,巩固新知。在经过前三个阶段的教学过程之后,教师要抓住学生急于鉴别自己探索结果的心理,回到主导地位中去,剖析错漏,归纳、推导出正确的结论,具体、准确、系统地讲述知识内涵和构成。
六、课堂教学中尽量发扬教学民主
让学生在充满关怀、支持和鼓励的理想氛围中学习,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表现成功与进步的机会,这是启发的重要条件。学生会把教师当作亲人、朋友,这样的课堂气氛给学生一种自由的、独立的、主动的探索心愿,从内心获得一种愉快的心理体验。
古人曰:“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一位合格的教师不仅教会学生什么是真理,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发现真理。
参考文献:
[1]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第3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研究会.教学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作者单位:内蒙古包头市一机一中 0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