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如何进入文化艺术的境界
1.让灵魂走入文化
有些老年人在青壮年时期曾有过文化艺术的爱好,因为忙碌可能停下来了,或者冷落了,而今可以重新拾捡起来;有些老年人以往没什么文化艺术的爱好,而今可以开始培养。人到了老年都可以敞开自己的艺术大门,让灵魂走入文化。
洛阳电视台曾报道过一位离休老干部热爱摄影艺术的故事。他有一个小外孙,经常带着到外面走走,他觉得小外孙可爱,就经常从不同的角度看外孙、照外孙,洗出来的照片越来越好看,越来越有艺术味道。后来,他经常与儿童为伍,与大自然为伍,拍下许多美好的照片,还办了个人摄影展。给社会一份美,自己心中也美,美得健康。这就是进入了自己的文化艺术之门了。
文化艺术多种多样,谁都有权力走入这扇大门。
我自幼喜爱绘画,后来考入军医大学,无论从医、从政,都没有失掉对艺术的追求。终于我创建了石画艺术,至今已有二十余年,它是我的生活,我的工作,也是我身心健康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觉得文化艺术最能滋养人心。
2.寻到自己那一份“美学”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持有这样的观点:所有的人类活动——从艺术和音乐到语言、文学和建筑学,都是人类大脑的产物,并遵循其规律。人大脑的前部(额前脑皮层),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慢慢变大,人类的艺术活动越来越增强。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学者们认为:史前艺术并不原始,而是代表了人类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头脑中显著存在的特征。这意味着,艺术与科学在人类形成之初就联系在一起了,这种现象如今被称为神经美学。研究过爱因斯坦的人士说:他看轻金钱、名声和礼赞,可是他知道,在很多事情上他可以得到快乐。小提琴占据了他生命史上重要的一环,什么事能比小提琴更使他感兴趣呢!这就是爱因斯坦那一份“美学”。
一位哲人说过,对艺术缺少欣赏力的民族,是低劣民族。我们民族崇尚艺术由来已久。艺术不单单是艺术家的事,而应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因为艺术是潜在人心底的灵物,万不可自我贬低。自己动手而成的作品,置放居室,馈赠友人,可以平和心态,酝酿情操,扩展智慧,焕发机体的智慧,焕发机体的活力,那是何等的文化超然!我们每个人都应有信心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美学”。
3.学习文化艺术 修养自身品性
有些事情能使我们的生活意义豁然改容,这往往来源于学习,对文化与艺术的兴趣与参与。老年应该把艺术当成是人生的事,当成提升精神境界的事,要把文化艺术与人生打成一片。我看冯玉祥传,冯玉祥60岁去美国开始学外语,10个月后用英语演讲。多么令人敬佩!
学习用文化艺术修正自己。当你要与人对立,要与社会的某个层面、某个角落、某一块路障对立的时候,应该表现得非常文化,非常轻松,甚至是温润的吟唱,使人们看到你的深厚修养和真正品质:坦然甚至是无意。
在公共汽车上有人踩着你的脚了,不同的人,将有不同的反应。有的人怒道:“瞎了眼了,往人脚上踩*9选”有的人推人一把,瞪上一眼*9选有的人是这样的:“先生,你的脚心放到了我的脚背上,并且在用力。”让人看到后面这个场面,会感到真美,觉得你与文化艺术融合了,这才是文明与进步。
4.运用文化艺术来健脑
医学研究成果提示,人的衰老首先是从大脑开始,所以“生命在于运动”有了新的见解——“生命在于脑运动”。老年痴呆症是21世纪人类社会流行病,虽然其发病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但往往与不爱动脑子、性格内向、文化程度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抑郁症是最常见的心理疾病,在全世界的发病率约为11%,所以有人把它称为“心灵的感冒”,常表现为心情压抑、郁闷、沮丧,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对前途悲观、精神不振、脑力迟钝。以上这些疾病的治疗与预防,很重要的是要加强脑运动,其中文化艺术方面的活动应当占有主要成分。
我建议大家看些有关宇宙形成和发展的读物。比如霍金的《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巴罗的《艺术与宇宙》,美国《时代》杂志编写的《时间与空间》,尤其是由航天器录制下的那些有关宇宙的光盘。这些文化,能改善我们的精神世界。
量子理论学家玻尔说:在科学中了解得更多,就使人更谦虚。无疑科学研究的进步已使人类大大降低了对自己在宇宙中担任角色重要性的看法。每一个有关空间与时间的新发现都把我们自以为身处宇宙中心的位置移远一些。以现代科学来看,我们只是广大宇宙中依附在一个小微粒上的微小生物。
21世纪,应大力提倡脑运动,要加强新文化的学习与实践,对喜爱的文化艺术项目要持之以恒地欣赏、创作、实践,以开阔眼界,让自己不断产生激情,看到美好与光明。愿我们每个人,都做自己人生的艺术家,塑造美好的自我,创建健康的人生。
1.让灵魂走入文化
有些老年人在青壮年时期曾有过文化艺术的爱好,因为忙碌可能停下来了,或者冷落了,而今可以重新拾捡起来;有些老年人以往没什么文化艺术的爱好,而今可以开始培养。人到了老年都可以敞开自己的艺术大门,让灵魂走入文化。
洛阳电视台曾报道过一位离休老干部热爱摄影艺术的故事。他有一个小外孙,经常带着到外面走走,他觉得小外孙可爱,就经常从不同的角度看外孙、照外孙,洗出来的照片越来越好看,越来越有艺术味道。后来,他经常与儿童为伍,与大自然为伍,拍下许多美好的照片,还办了个人摄影展。给社会一份美,自己心中也美,美得健康。这就是进入了自己的文化艺术之门了。
文化艺术多种多样,谁都有权力走入这扇大门。
我自幼喜爱绘画,后来考入军医大学,无论从医、从政,都没有失掉对艺术的追求。终于我创建了石画艺术,至今已有二十余年,它是我的生活,我的工作,也是我身心健康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觉得文化艺术最能滋养人心。
2.寻到自己那一份“美学”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持有这样的观点:所有的人类活动——从艺术和音乐到语言、文学和建筑学,都是人类大脑的产物,并遵循其规律。人大脑的前部(额前脑皮层),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慢慢变大,人类的艺术活动越来越增强。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学者们认为:史前艺术并不原始,而是代表了人类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头脑中显著存在的特征。这意味着,艺术与科学在人类形成之初就联系在一起了,这种现象如今被称为神经美学。研究过爱因斯坦的人士说:他看轻金钱、名声和礼赞,可是他知道,在很多事情上他可以得到快乐。小提琴占据了他生命史上重要的一环,什么事能比小提琴更使他感兴趣呢!这就是爱因斯坦那一份“美学”。
一位哲人说过,对艺术缺少欣赏力的民族,是低劣民族。我们民族崇尚艺术由来已久。艺术不单单是艺术家的事,而应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因为艺术是潜在人心底的灵物,万不可自我贬低。自己动手而成的作品,置放居室,馈赠友人,可以平和心态,酝酿情操,扩展智慧,焕发机体的智慧,焕发机体的活力,那是何等的文化超然!我们每个人都应有信心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美学”。
3.学习文化艺术 修养自身品性
有些事情能使我们的生活意义豁然改容,这往往来源于学习,对文化与艺术的兴趣与参与。老年应该把艺术当成是人生的事,当成提升精神境界的事,要把文化艺术与人生打成一片。我看冯玉祥传,冯玉祥60岁去美国开始学外语,10个月后用英语演讲。多么令人敬佩!
学习用文化艺术修正自己。当你要与人对立,要与社会的某个层面、某个角落、某一块路障对立的时候,应该表现得非常文化,非常轻松,甚至是温润的吟唱,使人们看到你的深厚修养和真正品质:坦然甚至是无意。
在公共汽车上有人踩着你的脚了,不同的人,将有不同的反应。有的人怒道:“瞎了眼了,往人脚上踩*9选”有的人推人一把,瞪上一眼*9选有的人是这样的:“先生,你的脚心放到了我的脚背上,并且在用力。”让人看到后面这个场面,会感到真美,觉得你与文化艺术融合了,这才是文明与进步。
4.运用文化艺术来健脑
医学研究成果提示,人的衰老首先是从大脑开始,所以“生命在于运动”有了新的见解——“生命在于脑运动”。老年痴呆症是21世纪人类社会流行病,虽然其发病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但往往与不爱动脑子、性格内向、文化程度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抑郁症是最常见的心理疾病,在全世界的发病率约为11%,所以有人把它称为“心灵的感冒”,常表现为心情压抑、郁闷、沮丧,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对前途悲观、精神不振、脑力迟钝。以上这些疾病的治疗与预防,很重要的是要加强脑运动,其中文化艺术方面的活动应当占有主要成分。
我建议大家看些有关宇宙形成和发展的读物。比如霍金的《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巴罗的《艺术与宇宙》,美国《时代》杂志编写的《时间与空间》,尤其是由航天器录制下的那些有关宇宙的光盘。这些文化,能改善我们的精神世界。
量子理论学家玻尔说:在科学中了解得更多,就使人更谦虚。无疑科学研究的进步已使人类大大降低了对自己在宇宙中担任角色重要性的看法。每一个有关空间与时间的新发现都把我们自以为身处宇宙中心的位置移远一些。以现代科学来看,我们只是广大宇宙中依附在一个小微粒上的微小生物。
21世纪,应大力提倡脑运动,要加强新文化的学习与实践,对喜爱的文化艺术项目要持之以恒地欣赏、创作、实践,以开阔眼界,让自己不断产生激情,看到美好与光明。愿我们每个人,都做自己人生的艺术家,塑造美好的自我,创建健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