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向深入,学术界开始研究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学者们主要对“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以及“如何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价值观;研究述评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12)08/09-0060-04
作者简介:桑丽(1980- ),女,江西上饶人,中共中央党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中共义乌市委党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执政党意识形态工作。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由于现有文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阐述结构复杂、内容宏大,普通群众甚至领导干部难以掌握,因此凝练出简洁、易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语句表述成为目前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在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学者们对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基本达成共识。除此之外,学者们还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文将从以上三个视角,对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作一述评,以期推动该问题的深入研究。
一、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当前学术界对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已基本达成共识。从理论意义看,现有研究着重从学科建设以及意识形态建构出发,论述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国价值哲学等学科研究的深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构的重大意义。有学者认为,“对该课题的研究既可丰富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使其更具体、更丰富,也可促进相关学科加深对经济转型、历史变迁、文化建设以及对价值观等重大理论问题的深入探讨”[1]。从现实意义看,现有研究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其一,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凝聚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有学者指出“在任何社会群体内,核心价值观都是构成社会共同体的思想基础,是整个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和文化规范力量”。[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心理层面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3];其二,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引向深入。大部分学者认为,“现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表述尚显概念冗长、结构复杂、内容宏大”[4],“为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向深入,要尽快凝练出简洁明快、通俗深刻、易记便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语”。
二、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思路
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思路是一个方法论问题,它决定着凝练出的核心价值观是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以及社会的认同。为此,学者们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思路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价值观是谁之价值观、理论基础、现实依据及其在文字表述方面的规定性。
(一)主體定位
关于这一问题,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是国家。持该种观点的研究指出,“一种核心价值观就是这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对人民的承诺、对人类未来前途的把握、对历史发展方向的定位。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必须分清社会制度价值观和人民生活价值观”[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是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制度层面的价值取向,而不应该是针对公民个人的道德规范。任何社会的核心价值观都是在统治阶级主导下形成的,反映的是制度层面的价值取向,而不是针对公民个人的要求”[6]。第二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既是国家也是公民。持该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韩庆祥,他认为,“我们所需建立的是‘面向所有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既要针对并力求解决广大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根本问题,又要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本质特征”[7]。持第三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分别从国家和公民两个主体的维度加以概括。持该种观点的学者为数不多,代表性的人物是杨明。他认为,“基于国家这一主体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称之为主导价值观,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方向具有引领和规范意义的价值观念;基于公民这一主体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称之为共同价值观,能够深刻影响公民日常生活实践的价值观念”[8]。
(二)理论基础
任何一种价值观都有自己的理论渊源,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离不开一定的理论基础。首先,从理论源头看,学术界普遍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经典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原则,要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径。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是马克思主义基本价值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一方面要按照经典作家的著作中的相关论述,结合党的文献进行科学抽提,另一方面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科学提炼”[1]。有学者强调,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中经受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深入人心,为人民群众耳熟能详、衷心赞同的观念中把他们提炼出来,而不是从理论家们的头脑中去‘发明’某种观念”[9]。其次,从文化背景看,现有研究深入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大部分研究认为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继承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与精华,“必须深深扎根于中国历史文化土壤,广泛吸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明成果”[3]。但“对于历史文化血脉和价值传统,我们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和态度,注意防范价值观上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民粹主义两种风险和错误,努力建设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0]。在此基础上,现有研究还提出要注重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全人类优秀文化的结合,强调在以“国学为根”的同时重视“西学为用”。[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代表整个进步人类的价值追求,既有同资本主义价值观相对立、相斗争的一面,又有同世界其他价值观可对话,可交流的一面”[6]。要“将我们的核心价值观确立在当今时代人类社会的价值至高点上”[12],“自觉地追求与人类文明进步方向一致的先进性”[13]。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吸取我国传统文化、我们党培育的革命文化以及外来文化中的精华,但不应该成为这些思想文化资料的简单结合和集大成者”[6]。 (三)现实依据
对于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依据这一问题的论述,大部分研究认为,实践是价值生成的源头活水,价值观念的形成、发展和变化与人们的物质活动、物质交往的生活实践息息相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凝练要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要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要求,要深入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深深根植于当代中国的生活实践,特别是不能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14]。“应当与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阶段特征、发展主题、历史使命相呼应”[12]。在此基础上,“要特别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中生根、发芽、结果的发展历程和现实逻辑”[15]。因为,深入生活与面向实践在逻辑上是一致的。“没有人民大众的现实需求,核心价值观的建构就会缺乏现实的基础和动力,更难有效地推进和发展”[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唯有“回答时代提出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才具有合理的現实基础,才具有被人们所普遍接受的必然性”[16]。
(四)文字表述
在凝练核心价值观的文字表述上,现有研究普遍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应该通俗易懂、简洁明了,词与词之间要有内在逻辑。有学者指出,“如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述太长、不便记忆,就会停留在学术界,或者仅仅被少数领导干部掌握”[17]。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应该是精英阶层的专利,而应该为广大民众所理解和掌握。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人民群众最熟悉的话语中去概括”[18]。“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俗易懂的表现形式”[16]。学者们认为,不管使用什么样的词语表达,最终目的是要有利于大众记忆,有利于在大众中传播,能成为指导广大人民群众行动的思想基础。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目前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对应论。持该种观点的学者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应该对应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领域,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8]。还有研究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应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一照应,如“以人为本、共同富裕与公平正义、爱国主义与改革创新、‘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19]。
(二)阶段论。持该种观点的研究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应该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应该是现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共同富裕”[20]。而有的学者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还要体现社会主义的终极价值追求,如“以人为本、共同富裕、公平正义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21]。
(三)过程论。持该种观点的研究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由具有层层递进关系的要素组成,是一个从起点到终点的过程。如“自由、民主、文明、和谐、富强”,即“以自由集体观为起点,经过民主集中观、文明进步观、和谐人性观的层层扩展,以富强和平观为归宿”[11]。又如,“劳动优先、共同富裕、公平正义”,即通过“劳动优先、共同富裕”,最终树立“公平正义”的价值观。[22]
(四)并列论。持该种观点的研究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由几个并列的要素组成,如“民主、平等、公正、互助”[23];“以国为重,以人为本,我为人人,人人为我”[24];“民主、公正、和谐”[2];“民主、科学、创新、和谐、强国”[18]。因持该种观点的研究较多,这里不一一列出。
除以上几种观点外,还有学者从实证调查视角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包括以下要素“发展、富强、和谐、仁爱”[25]。
综上所述,目前学术界对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给予了高度关注,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但客观地说,现有研究还存在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在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层面,现有大部分研究将视角聚焦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框架的搭建,理论逻辑的探讨,存在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割裂与疏离现象。应当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一个理论层面的话语,也是一项重大的现实课题。理论来源于实践,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应该立足于实践,以实践为基础,更多地关照广大民众关心的现实问题、关照广大民众的价值困惑等等。其二,在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与推广层面,目前学术界的研究还有欠缺。传播与推广问题的核心是如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终目的是要使核心价值观成为广大民众的行动,因此,应当让广大民众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凝练过程中来,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融入社会实践、社会生活,这是下一步研究需要面对的一个重点问题。
参考文献:
[1]崔延强,郭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探[N].光明日报,2011-01-16.
[2]韩振.“民主、公正、和谐”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J].红旗文稿,2012(6):8.
[3]熊艳,杨越,郭平.论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提炼[J].前沿,2011(12):4.
[4]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班课题组.凝练核心价值观提高执政软实力[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7):9.
[5]张艳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的基本向度[EB/OL],http://www.cssn.cn/news/468908.htm.
[6]柯缇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J].红旗文稿,2012(1):4.
[7]韩庆祥.核心价值观该如何凝练[N].光明日报,2011-08-04.
[8]杨明.国家与公民: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两个维度[N].光明日报,2011-04-25.
[9]田心铭.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独立自主[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11):35.
[10]王泽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N].光明日报,2007-04-03.
[11]程恩富.核心价值观凝练的五个方面[N].光明日报,2011-03-28.
[12]沈壮海.核心价值观凝练的思维四结[N].光明日报,2011-06-13.
[13]李德顺.关于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点思考[N].北京日报,2012-2-21.
[14]万资姿.从价值体系建构走向核心价值观凝练[N].光明日报,2012-01-21.
[15]王虎学.核心价值观究竟该如何凝练[N].光明日报,2012-02-12.
[16]黄蓉生,孙楚航.牢牢把握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准则[N].光明日报,2010-09-28.
[17]宋善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N].光明日报,2012-02-11.
[18]李君如.着力构建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1-08-30.
[19]钟明华,黄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解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9(12):14.
[20]孙武安.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6):41.
[21]方爱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纲[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12):127.
[22]辛向阳.确定核心价值观,加大制度建设投资[J].中国经济周刊,2006(40):32.
[23]公方彬.关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若干问题的思考[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8(5):29.
[24]叶小文.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我见[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11-30.
[25]李建华.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EB/OL],http://www.cssn.cn/news/468601.htm.
责任编辑:彭安玉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价值观;研究述评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12)08/09-0060-04
作者简介:桑丽(1980- ),女,江西上饶人,中共中央党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中共义乌市委党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执政党意识形态工作。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由于现有文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阐述结构复杂、内容宏大,普通群众甚至领导干部难以掌握,因此凝练出简洁、易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语句表述成为目前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在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学者们对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基本达成共识。除此之外,学者们还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文将从以上三个视角,对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作一述评,以期推动该问题的深入研究。
一、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当前学术界对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已基本达成共识。从理论意义看,现有研究着重从学科建设以及意识形态建构出发,论述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国价值哲学等学科研究的深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构的重大意义。有学者认为,“对该课题的研究既可丰富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使其更具体、更丰富,也可促进相关学科加深对经济转型、历史变迁、文化建设以及对价值观等重大理论问题的深入探讨”[1]。从现实意义看,现有研究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其一,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凝聚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有学者指出“在任何社会群体内,核心价值观都是构成社会共同体的思想基础,是整个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和文化规范力量”。[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心理层面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3];其二,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引向深入。大部分学者认为,“现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表述尚显概念冗长、结构复杂、内容宏大”[4],“为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向深入,要尽快凝练出简洁明快、通俗深刻、易记便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语”。
二、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思路
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思路是一个方法论问题,它决定着凝练出的核心价值观是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以及社会的认同。为此,学者们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思路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价值观是谁之价值观、理论基础、现实依据及其在文字表述方面的规定性。
(一)主體定位
关于这一问题,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是国家。持该种观点的研究指出,“一种核心价值观就是这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对人民的承诺、对人类未来前途的把握、对历史发展方向的定位。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必须分清社会制度价值观和人民生活价值观”[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是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制度层面的价值取向,而不应该是针对公民个人的道德规范。任何社会的核心价值观都是在统治阶级主导下形成的,反映的是制度层面的价值取向,而不是针对公民个人的要求”[6]。第二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既是国家也是公民。持该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韩庆祥,他认为,“我们所需建立的是‘面向所有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既要针对并力求解决广大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根本问题,又要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本质特征”[7]。持第三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分别从国家和公民两个主体的维度加以概括。持该种观点的学者为数不多,代表性的人物是杨明。他认为,“基于国家这一主体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称之为主导价值观,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方向具有引领和规范意义的价值观念;基于公民这一主体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称之为共同价值观,能够深刻影响公民日常生活实践的价值观念”[8]。
(二)理论基础
任何一种价值观都有自己的理论渊源,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离不开一定的理论基础。首先,从理论源头看,学术界普遍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经典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原则,要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径。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是马克思主义基本价值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一方面要按照经典作家的著作中的相关论述,结合党的文献进行科学抽提,另一方面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科学提炼”[1]。有学者强调,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中经受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深入人心,为人民群众耳熟能详、衷心赞同的观念中把他们提炼出来,而不是从理论家们的头脑中去‘发明’某种观念”[9]。其次,从文化背景看,现有研究深入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大部分研究认为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继承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与精华,“必须深深扎根于中国历史文化土壤,广泛吸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明成果”[3]。但“对于历史文化血脉和价值传统,我们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和态度,注意防范价值观上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民粹主义两种风险和错误,努力建设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0]。在此基础上,现有研究还提出要注重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全人类优秀文化的结合,强调在以“国学为根”的同时重视“西学为用”。[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代表整个进步人类的价值追求,既有同资本主义价值观相对立、相斗争的一面,又有同世界其他价值观可对话,可交流的一面”[6]。要“将我们的核心价值观确立在当今时代人类社会的价值至高点上”[12],“自觉地追求与人类文明进步方向一致的先进性”[13]。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吸取我国传统文化、我们党培育的革命文化以及外来文化中的精华,但不应该成为这些思想文化资料的简单结合和集大成者”[6]。 (三)现实依据
对于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依据这一问题的论述,大部分研究认为,实践是价值生成的源头活水,价值观念的形成、发展和变化与人们的物质活动、物质交往的生活实践息息相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凝练要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要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要求,要深入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深深根植于当代中国的生活实践,特别是不能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14]。“应当与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阶段特征、发展主题、历史使命相呼应”[12]。在此基础上,“要特别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中生根、发芽、结果的发展历程和现实逻辑”[15]。因为,深入生活与面向实践在逻辑上是一致的。“没有人民大众的现实需求,核心价值观的建构就会缺乏现实的基础和动力,更难有效地推进和发展”[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唯有“回答时代提出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才具有合理的現实基础,才具有被人们所普遍接受的必然性”[16]。
(四)文字表述
在凝练核心价值观的文字表述上,现有研究普遍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应该通俗易懂、简洁明了,词与词之间要有内在逻辑。有学者指出,“如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述太长、不便记忆,就会停留在学术界,或者仅仅被少数领导干部掌握”[17]。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应该是精英阶层的专利,而应该为广大民众所理解和掌握。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人民群众最熟悉的话语中去概括”[18]。“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俗易懂的表现形式”[16]。学者们认为,不管使用什么样的词语表达,最终目的是要有利于大众记忆,有利于在大众中传播,能成为指导广大人民群众行动的思想基础。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目前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对应论。持该种观点的学者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应该对应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领域,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8]。还有研究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应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一照应,如“以人为本、共同富裕与公平正义、爱国主义与改革创新、‘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19]。
(二)阶段论。持该种观点的研究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应该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应该是现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共同富裕”[20]。而有的学者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还要体现社会主义的终极价值追求,如“以人为本、共同富裕、公平正义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21]。
(三)过程论。持该种观点的研究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由具有层层递进关系的要素组成,是一个从起点到终点的过程。如“自由、民主、文明、和谐、富强”,即“以自由集体观为起点,经过民主集中观、文明进步观、和谐人性观的层层扩展,以富强和平观为归宿”[11]。又如,“劳动优先、共同富裕、公平正义”,即通过“劳动优先、共同富裕”,最终树立“公平正义”的价值观。[22]
(四)并列论。持该种观点的研究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由几个并列的要素组成,如“民主、平等、公正、互助”[23];“以国为重,以人为本,我为人人,人人为我”[24];“民主、公正、和谐”[2];“民主、科学、创新、和谐、强国”[18]。因持该种观点的研究较多,这里不一一列出。
除以上几种观点外,还有学者从实证调查视角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包括以下要素“发展、富强、和谐、仁爱”[25]。
综上所述,目前学术界对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给予了高度关注,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但客观地说,现有研究还存在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在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层面,现有大部分研究将视角聚焦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框架的搭建,理论逻辑的探讨,存在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割裂与疏离现象。应当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一个理论层面的话语,也是一项重大的现实课题。理论来源于实践,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应该立足于实践,以实践为基础,更多地关照广大民众关心的现实问题、关照广大民众的价值困惑等等。其二,在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与推广层面,目前学术界的研究还有欠缺。传播与推广问题的核心是如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终目的是要使核心价值观成为广大民众的行动,因此,应当让广大民众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凝练过程中来,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融入社会实践、社会生活,这是下一步研究需要面对的一个重点问题。
参考文献:
[1]崔延强,郭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探[N].光明日报,2011-01-16.
[2]韩振.“民主、公正、和谐”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J].红旗文稿,2012(6):8.
[3]熊艳,杨越,郭平.论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提炼[J].前沿,2011(12):4.
[4]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班课题组.凝练核心价值观提高执政软实力[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7):9.
[5]张艳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的基本向度[EB/OL],http://www.cssn.cn/news/468908.htm.
[6]柯缇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J].红旗文稿,2012(1):4.
[7]韩庆祥.核心价值观该如何凝练[N].光明日报,2011-08-04.
[8]杨明.国家与公民: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两个维度[N].光明日报,2011-04-25.
[9]田心铭.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独立自主[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11):35.
[10]王泽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N].光明日报,2007-04-03.
[11]程恩富.核心价值观凝练的五个方面[N].光明日报,2011-03-28.
[12]沈壮海.核心价值观凝练的思维四结[N].光明日报,2011-06-13.
[13]李德顺.关于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点思考[N].北京日报,2012-2-21.
[14]万资姿.从价值体系建构走向核心价值观凝练[N].光明日报,2012-01-21.
[15]王虎学.核心价值观究竟该如何凝练[N].光明日报,2012-02-12.
[16]黄蓉生,孙楚航.牢牢把握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准则[N].光明日报,2010-09-28.
[17]宋善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N].光明日报,2012-02-11.
[18]李君如.着力构建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1-08-30.
[19]钟明华,黄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解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9(12):14.
[20]孙武安.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6):41.
[21]方爱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纲[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12):127.
[22]辛向阳.确定核心价值观,加大制度建设投资[J].中国经济周刊,2006(40):32.
[23]公方彬.关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若干问题的思考[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8(5):29.
[24]叶小文.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我见[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11-30.
[25]李建华.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EB/OL],http://www.cssn.cn/news/468601.htm.
责任编辑:彭安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