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我们可以看到技术创新是主线,力在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中国麻纺行业协会会长许吉祥说到,同时他也指出麻纺行业在未来5年的十二五规划的主导思想:中国麻纺行业也将紧紧围绕建设纺织强国的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加快麻纺行业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促进产业升级;推动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节能减排:加强品牌建设,大力开发终端产品和服装市场,完善麻纺织产品上下游产业链的建设:在巩固国际市场的同时,努力开拓培育国内市场;积极推动麻纺行业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完善原料与麻纺织行业共同协调发展的机制。
在“十二五”期间的工作主要将围绕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抓住科技进步
抓好科学技术进步,将行业自主创新、技术改造与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通过科技进步实现行业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具体措施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提高设备自动化能力,提升麻纺设备水平和进行设备更新,提高行业内国际先进设备的比重,改善劳动条件和环境,减少用人用工,这是麻纺行业的出路。
其次,技术改造方面,有些企业没有充足资金购买新设备,可以在自动化程度如电气化、控制化上进行改进,推进技术进步。加强、加快麻纺机械装备的研发改造,推进麻纺织工艺与产能上水平,增加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比和提高生产企业的盈利水平和竞争力。
最后加大科技项目的产业应用,如麻纺中的脱胶技术,已经取得成果的项目不少,但要加强产业应用。并通过技术进步、技术改造深入做好节能减排降耗、清洁生产工作,充分发挥麻纺行业在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产业优势。
创建品牌做大内需
统筹兼顾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继续巩固和开拓麻纺织产品的国际市场,在保持出口份额基本稳定的同时,大力培育和扩大国内麻纺织产品的消费需求,拓宽并丰富内销市场的麻纺织产品领域及品种,增加麻纺家用、产业用的比重。调整进出口比例结构,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将目前内外销80%:20%的比例调整为50%:50%,让内外销市场协调发展。
麻纺行业将通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品结构,实现产业优化升级。生产高附加值商品,尤其是要加大针织产品开发力度,提高中西部纺织工业产值所占比重和有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出口比例,增强麻纺企业的竞争力。
重视原料供应
重视并坚持国内麻纺织原料的种植业发展,争取相关政策支持,遏制亚麻、苎麻种植连年大幅下滑的局面,促使国内麻纺原料种植面积和产量到2015年翻一番,逐步提高国产亚麻、黄麻使用比例到50%,协调原料与纺织企业产销关系,以促进国内麻原料的持续健康发展。探讨并推广企业+农户、企业+基地等新的种植业生产模式。积极向国家争取相关扶持政策,推动建设农业产业化的优质麻纤维原料主产基地。保持原料、产品、市场的良性发展。
加强营销 扩大宣传
结合春季北京和秋季上海面料服装博览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促销活动,筹建《中国亚麻博物馆》和《中国苎麻博物馆》,目前麻纺协会正在筹备2011年将在哈尔滨举办‘‘中国国际麻纺织论坛”以及麻纺产品的精品展示会。在大力推动品牌建设的同时,掌握后经济危机时期消费观念的变化趋势,采用多种手段和媒介加大麻纺织消费文化的宣传,创造和培育“麻时尚”的消费文化氛围;采用先进营销策略,加快营销队伍建设,掌握营销渠道,重视网络营销,培育和拓展国际、国内麻纺织品消费市场,推进“麻纺标志”认证工作,尤其是结合国内消费理念和市场需求,挖掘国内需求潜力,开拓国内市场。
建设人才队伍
无论是产品开发还是技术创新都需要人才支持。在”十二五”期间,中国麻纺协会将开办学校和技术培训中心,为行业培养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就业人员从学校出来进2,,3-厂之间的一个适应期。
同时,许吉祥还强调,将向国家争取给予生产环保产品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在税收政策上的一定扶持,如解决麻纺企业高征低扣税率问题。
“十一五”成绩单
持续稳步提高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05~2009年1~11月,工业总产值从157.35亿元增长到272.95亿元,同比增长73.47%;企业数从390户增加到447户,比2005年增长14.62%;而从业人数从15.33万人减少到10.69万人,比2005年减少30.27%。
2009年1~11月麻纺织及麻制品制造业(规模以上)销售产值261.77亿元,与2005年相比增长75.33%;利润总额8.40亿元,与2005年相比增长106.59%;麻纺织行业的劳动生产率(现价产值)从10.89万元/人增长到26.25万元/人,同比增长141.05%;麻制品制造行业的劳动生产率(现价产值)从14.68万元/人增长到39.88万元/人,同比增长了171.66%。
据海关统计,2009年麻类纤维、纺织及制品(不合服装)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1.82亿美元,与2005年(12.01亿美元)同比减少1.61%;其中出口7.79亿美元,与2005年同比增长5.56%。2009年我国累计出口麻制服装及服饰(含麻30%以上)约15.89亿件,与2005年相比增长26.92%,出口约85.81亿美元,与2005年相比增长73.21%。
在“十二五”期间的工作主要将围绕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抓住科技进步
抓好科学技术进步,将行业自主创新、技术改造与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通过科技进步实现行业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具体措施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提高设备自动化能力,提升麻纺设备水平和进行设备更新,提高行业内国际先进设备的比重,改善劳动条件和环境,减少用人用工,这是麻纺行业的出路。
其次,技术改造方面,有些企业没有充足资金购买新设备,可以在自动化程度如电气化、控制化上进行改进,推进技术进步。加强、加快麻纺机械装备的研发改造,推进麻纺织工艺与产能上水平,增加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比和提高生产企业的盈利水平和竞争力。
最后加大科技项目的产业应用,如麻纺中的脱胶技术,已经取得成果的项目不少,但要加强产业应用。并通过技术进步、技术改造深入做好节能减排降耗、清洁生产工作,充分发挥麻纺行业在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产业优势。
创建品牌做大内需
统筹兼顾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继续巩固和开拓麻纺织产品的国际市场,在保持出口份额基本稳定的同时,大力培育和扩大国内麻纺织产品的消费需求,拓宽并丰富内销市场的麻纺织产品领域及品种,增加麻纺家用、产业用的比重。调整进出口比例结构,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将目前内外销80%:20%的比例调整为50%:50%,让内外销市场协调发展。
麻纺行业将通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品结构,实现产业优化升级。生产高附加值商品,尤其是要加大针织产品开发力度,提高中西部纺织工业产值所占比重和有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出口比例,增强麻纺企业的竞争力。
重视原料供应
重视并坚持国内麻纺织原料的种植业发展,争取相关政策支持,遏制亚麻、苎麻种植连年大幅下滑的局面,促使国内麻纺原料种植面积和产量到2015年翻一番,逐步提高国产亚麻、黄麻使用比例到50%,协调原料与纺织企业产销关系,以促进国内麻原料的持续健康发展。探讨并推广企业+农户、企业+基地等新的种植业生产模式。积极向国家争取相关扶持政策,推动建设农业产业化的优质麻纤维原料主产基地。保持原料、产品、市场的良性发展。
加强营销 扩大宣传
结合春季北京和秋季上海面料服装博览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促销活动,筹建《中国亚麻博物馆》和《中国苎麻博物馆》,目前麻纺协会正在筹备2011年将在哈尔滨举办‘‘中国国际麻纺织论坛”以及麻纺产品的精品展示会。在大力推动品牌建设的同时,掌握后经济危机时期消费观念的变化趋势,采用多种手段和媒介加大麻纺织消费文化的宣传,创造和培育“麻时尚”的消费文化氛围;采用先进营销策略,加快营销队伍建设,掌握营销渠道,重视网络营销,培育和拓展国际、国内麻纺织品消费市场,推进“麻纺标志”认证工作,尤其是结合国内消费理念和市场需求,挖掘国内需求潜力,开拓国内市场。
建设人才队伍
无论是产品开发还是技术创新都需要人才支持。在”十二五”期间,中国麻纺协会将开办学校和技术培训中心,为行业培养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就业人员从学校出来进2,,3-厂之间的一个适应期。
同时,许吉祥还强调,将向国家争取给予生产环保产品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在税收政策上的一定扶持,如解决麻纺企业高征低扣税率问题。
“十一五”成绩单
持续稳步提高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05~2009年1~11月,工业总产值从157.35亿元增长到272.95亿元,同比增长73.47%;企业数从390户增加到447户,比2005年增长14.62%;而从业人数从15.33万人减少到10.69万人,比2005年减少30.27%。
2009年1~11月麻纺织及麻制品制造业(规模以上)销售产值261.77亿元,与2005年相比增长75.33%;利润总额8.40亿元,与2005年相比增长106.59%;麻纺织行业的劳动生产率(现价产值)从10.89万元/人增长到26.25万元/人,同比增长141.05%;麻制品制造行业的劳动生产率(现价产值)从14.68万元/人增长到39.88万元/人,同比增长了171.66%。
据海关统计,2009年麻类纤维、纺织及制品(不合服装)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1.82亿美元,与2005年(12.01亿美元)同比减少1.61%;其中出口7.79亿美元,与2005年同比增长5.56%。2009年我国累计出口麻制服装及服饰(含麻30%以上)约15.89亿件,与2005年相比增长26.92%,出口约85.81亿美元,与2005年相比增长7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