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课堂教学中的语文味

来源 :商情·科学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ys07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堂教学怎样才叫有语文味?”青年语文教师经常问我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尊重文本,针对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他们去探索文章的真意。”他们认为我的回答有些抽象,让我用上述理论联系课例来谈谈。下面用三个课例来谈我对“语文味”的理解。
  首先要精心设计导语。我在指导学生学习《斑羚飞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是这样引入的:
  师:同学们,我给大家讲个故事,想听吗?
  生:想
  师:—个双休日,张先生带着母亲、妻子、六岁的儿子一家四口到某水乡去玩,他们租用了一条小木船,划进了碧波荡漾的湖中,母亲、妻子都安静地坐在船头,儿子蹦蹦跳跳十分高兴,大人们多次劝阻他都不听,最后不慎跌入湖中。三个大人一起涌到儿子落水的船弦,没想到由于重心的偏移,造成小船侧翻,三个大人也一起落入水中。一家人当中只有张先生会水,你们替张先生拿个主意,他应该先救谁?
  (学生窃窃私语)
  生:我认为应该先救母亲,因为母亲年迈,对他有养育之恩。先救母亲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孝心”。
  生:我认为先救孩子。因为孩子年龄小对突发事情应变能力差,经不起在水中长时间折腾。大人应变能力强。
  生:我认为张先生谁也不救。他应该用最快的速度把翻了的木船推到大人身边然后全力去救儿子,这样三人或许都能得救。
  师:你们给张先生出了不少主意。从发言情况看,同学们的思维很活跃。这节课我们学习《斑羚飞渡》,(板书课题)看看大自然中的斑羚们面对绝境,为了种群的生存,是怎样处理该救谁这一问题的。
  导语是语文课堂教学源头的细流,好的导语能使这涓涓细流汇集成汹涌澎湃的河流,它能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孕育出奇思妙想。并激发出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知识的欲望。
  其次,紧扣重点词语,探究人物内心世界。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是载入语文教课书多年而不衰的佳作,下面我列举本人指导学生学习该文的片断:
  师:请同学们把“父亲买桔子”的片段默读一遍,边读边把表现父亲买桔子时动作的动词划出来。
  (生读书后发言)
  生:我划的词有“穿过、跳下、爬上、走、探、缩、倾、拭干、抱、放在”等。
  生:我给他纠正一下。“穿过、跳下、爬上”是文章叙述性语言中的动词,“拭干”是我擦眼泪的动词。
  师:你纠正的非常好。出现这种问题的人可能不止一个吧!有些同学光知道划动词,而忽略了动作的对象。现在大家想一下,文中的这些动词在表达什么?
  生:在叙述父亲买桔子时的困难,表达父亲对儿子的爱。这也是细节描写。
  师:你回答的很对。同学们发现没有,“走、探、倾”的前面作者都用了什么词性的词和动词组合?
  生:形容词
  师:请大家揣摩一下这三个动词和前面的形容词组合,蕴含了怎样的深意呢?
  (生面面相舰)
  师:那好,请四人小组讨论以后再发言。
  (课堂顿时热闹起来,3分钟后有人举手发言)
  生:我们小组讨论的是“蹒跚地走”蹒跚一词在课文中的解释是:走路左右摇摆,缓慢的样子。这个词告诉我们父亲年纪大,腿脚不灵便,但在这种状况下仍坚持去给儿子买桔子,可见父爱的伟大。这种爱不用心是感觉不到的。
  生:我们小组讨论的是“慢慢探身下去”。“慢慢”和“探”搭配。最形象不过了。如果当时是作者本人去买桔子,完全可以跳下去,但父亲年迈无法实现跳的动作。作者在这里用“慢慢”来修饰“探”也表达了他自责的心理:当时不懂得关爱父亲。
  生:我们小组探究的是“微倾”。“微倾”再现了父亲向上爬的身影,同时也告诉我们父亲要做完这些动作,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微倾”既点出了当时父亲的形象在作者脑海中记忆之深。又表达了作者的惭愧。
  师:看来大家在解读这些短语时,注意了课文的整体内容,不然就不会感悟到作者的自責。这种读书方法我们要保持下去。
  师:大家都说“给天边镶上了一条银边”写得很形象,到底形象在哪?
  (同桌开始商议)
  生:当我读到这个“镶”字时,就想起了我家墙上挂着的全家福相框,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
  生:这句中的“镶”字用得逼真。山尖覆盖着白雪,蓝天衬托着山尖,啊!好一幅雪后山景图,真让人陶醉。
  生:我认为老舍先生这句话有问题。(师心中一怔)山尖是什么形状?是锥形。一座锥形的山尖怎能给蓝天镶上一条银边呢?我怎么也想象不出锥形和银边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
  生:我也有同感。所谓的银边是呈带状分布,锥形的山尖怎么会分布成带状呢?
  师:我们看看问题不能孤立地看,要注意把握事物的整体。大家不仿再认真读读“阳光下的小城”看能不能解开心中的疑问。
  (生自由地朗读)
  生:老舍先生说的山尖,不是指一个山尖。课文第二段第三行这样写到: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说明济南四面环山,一个“点”字说明缺口很小,一圈小山有无数的山尖组成,这无数的山尖全白了,远远望去不就像在天边镶上了一道圆形的银边吗?
  师:你解释的很对。当你读书产生疑问时,不仿认真地读读前后文的内容,再仔细想想,或许你的疑难就解决了。
  语文课堂教学要允许有疑有异。在质疑探异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即不挫伤学生积极性,又要把疑弄明白,特别是不能让疑、异变成误解。每个疑问产生后,要引导学生在注重文本整体内容的前提下去学习,不要把“疑”孤立起来,使之成了“异”。如果天长日久地培养学生这种习惯,就等于打开了学生智慧的窗口。
  总之,“语文味”就是要语文教师立足于文本进行母语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要去紧抓各领域的科学知识不放,而淡化了语文的内涵。
其他文献
本文选择90年代后期部分中短篇小说作为症例,并重点由“爱情”这个文学主题入手,试图透视出悲剧精神在小说中的追求和缺失,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种种缺憾.
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而国民创造力的高低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尺。人才,尤其是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民族振兴的关键。作为基础的基础,语文要培养创造性人才,已成为时代的强烈呼声。语文教学怎样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服务呢?’笔者认为需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语文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是创造性思维,而
[摘要]高职高专重点是培养技术型的生产一线的人才,培养学生是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本文立足于人才的基本素养,结合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来探讨他们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有效地实施语文的教学。  [关键词]人才;高职高专;语文素养;交流平台式教学    人才是指适合社会、企业需要的,能为企业创业,为社会带来新的财富,并能自觉贡献和服务社会的“有用的人”叫人才。作为一名符合时代需要的优秀人才,除了具备较
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三维整合”耳濡目染。我曾兴奋地说,新课程真好。新课改在万州已有两岁了,如果现在谈到新课程改革还仅仅是“新课程真好”,那课改在万州就值得思考了。可喜的是,在万州区教科所的引领下,在各级教研室的组织实施中,我们许多教师已
江泽民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美国哈佛大学校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这些论述表明了创造力是人的最高层次的能力,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无疑是21世纪人才的核心品质。中学生是继往开来的一代,是我们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因此,教师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责无旁贷了。写作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没有创新精神的作文必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学生是一个个具有独立思想的活生生的人,他们由于所受的经历、所处的环境不同,从而产生不一样的阅读体验,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的语文教学正是因为有了这一千个,才会呈现精彩纷呈、百花齐放的局面,才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近年来,我一直探索并实践着批注式阅读,学生在这个批注过程中产生了阅读兴趣,增强了阅读能力,形成了独立的阅读个性,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上好历史课的基础是备好课,备好历史课的关键是平时要多阅读、勤思考、广阅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只有认真进行了课前的教学准备,既要“吃透课本”,又要“吃透学生”,在备课过程中,把两者结合起来,认真细致地编写教案,这样的备课才有针对性,拿到课堂上实施,才能解决历史教学活动中学生和课本之间的距离。才能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课改的条件下,历史课的备课应注意体现以下几个问题:
吉登斯批判了社会学理论史上一直以来存在的“主体主义”和“客体主义”.在借鉴和融合了多种理论观点的基础上,他提出了连接宏观和微观领域的一种全新的思维角度,即:结构二重
多少年来,令语文界同仁最为头疼的问题莫过于语文教学效率不高这一顽症了。而在语文教学中,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而言,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一起来探究这个“头痛症”的原因,对症下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在十几年的教学中始终坚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写作教学的前提条件。    1 观察生活,力求写实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搬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
在作文教学中,教学方式不能单调,要综合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通过各种渠道,多层面,多角度进行作文训练。只有这样,学生才有新鲜感、新颖感,才能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遵循稳中求变,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逐步摸索出了一条读写结合,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结合,单项训练和多项训练结合,课堂作文和课外练笔结合,命题作文和自由作文结合,教师批改和学生自改结合的新路子,以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