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模糊思想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1684718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模糊是相对于精确而言的,模糊与精确是一对矛盾,是对立统一的。模糊是绝对的,客观存在的,而精确是相对的,是模糊范畴中的一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又可以相互转化:当模糊达到一定精确度时,模糊就转化为精确,达不到一定精确度,精确也就成为模糊。
  而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它是随着人的认识由浅到深,由模糊到清晰而不断发展的,体现在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从不精确到逐步精确。现在化学这门学科已包含了相当多的知识,但它是复杂的,在不断地被创新、研究、拓展,并且还有很多领域我们无法预测,因此很多问题只能依靠模糊思想来解决才比较客观。
   一、模糊思想在教学环节中的应用
   一般认为课备得越仔细、越精细,课就能上得越成功,但事实上却是相反:有的老师课备得井井有条,备课笔记的内容一字不漏地都在整堂课上演示了,但课堂效果却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在教师中经常可以听到:“我课备得越完美,上起来就是缺乏激情。”这是因为上课的过程是由师生双方所共同决定的,并非是教师一厢情愿就可完成的。
  备课越完整,则上课全被你一方制约着,学生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就没有余地和弹性了。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罗杰斯曾指出:教师不应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把他们看成是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造促进经验学习的气氛。所以在备课这一教学环节上就应模糊处理一下,在备课过程中留下足够的拓展空间,然后在创设了这样的环境之下 ,学生就能更好地求异创新。
  二、模糊思想在教学语言中的应用
   模糊语言主要是使用不能严格划定范围的词语,如高和低、热和冷、浓和稀、难和易、深和浅。它具有凝炼、生动、形象的特点,在化学教学中被广泛的使用。
   对于描述反应现象、物质的物理性质,这些感性基础上的问题,运用模糊思想则能更好地体现其直观生动的形象。如描述氯气的毒性:吸入少量氯气会使鼻和喉头的粘膜受到刺激,引起胸部的疼痛和咳嗽;吸入大量氯气会中毒致死。若改为氯气有毒,具有刺激性气味,这样就更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因为一般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都有毒; 对于化学量的修饰时,无法或没有必要知道严格界限则用模糊语言。
  如:金属性、非金属性、反应速率、酸碱性、热稳定性、活泼性、氧化还原性等;对于溶液颜色问题常用模糊语言。如溶液颜色与浓度有关,当未指明浓度时,对溶液的颜色就不能机械记忆,如高一《卤素》中CuCl2的颜色,观察到出现蓝、绿、蓝绿等不同颜色。卤素单质水溶液的颜色特别是溴水和碘水,随浓度不同可能出现各种颜色;对于溶液的浓度问题,高中经常接触硫酸和硝酸。
  硫酸中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等性质,而稀硫酸没有,但多大浓度为浓稀的界限,却不容易确定,只能定性处理。硝酸随浓度不同还原产物也不同,硝酸浓度界限也不易确定,而且随着反应的进行,浓度还在不断变化。
   有机中的定位效应不能过分强调产物的类别,因为有机反应一般副反应比较多,在这里只能用模糊语言。如:它的卤代反应只能说以邻对位为主,而不能说只有邻对位,因为实际反应中间位也有只是量很少罢了。
   三、模糊思想在教学信息中的应用
   教材内容有时给人的印象是书上的理论是完美的,让人觉得是权威的,不容置疑的,这样学生容易将其当做万能的教条,认为无需加以改变。另一方面在教学中,教师人为强调过死。这样造成的后果是: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机械,不易形成怀疑批判精神,即缺乏创新精神,一旦升入高一级学校,发现原来奉为金科玉律的一些理论不灵了,有些甚至是错误的。
  这是因为他们未看到任一理论的发展性与一定适用范围,太习惯于按步就班,于是当发现不能绝对化时,就认为化学毫无定规无法学习,于是便转向死记硬背,而不能辨证地、动态地看待问题。所以在化学中在输出信息时既要有清晰的,又要有模糊的。当然,模糊并不是讲得含混不清,而是“引而不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从而更好地体现出化学学科的科学性,以及初高中、中学与大学内容的衍接。
   1、初中与高中内容衍接中的问题。学生不理解工业上为什么可用Na制K(Na+KCl=NaCl+K↑),在学生看来,K比Na活泼,按理应是K置换出Na,Na不可能置换出K。再如,强酸制弱酸原理的应用,初中学习时,认为此规律是一陈不变的,到高一学习了《硫》一章后,对于反应H2S+CuSO4=CuS↓+H2SO4为什么可以发生就不理解。这两个例子究其原因是头脑中只死记硬背某些判断依据,没有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问题。另外在教学中,教师也强调过死,使学生误以为它们是绝对正确的判据,而在此中应该应用模糊思想。
   2、高中与大学内容衍接中的问题。硝酸浓稀与氧化 性强弱关系的问题,中学教师常从反应快慢来解释此问题,这实际是错误的。因为进入大学可知:反应快慢是动力学问题,而氧化剂还原剂强弱与电极电势有关,是热力学问题。在实际反应中主要考虑热力学因素,但同时也要考虑到动力学因素,故需要模糊思想来处理。可见需要模糊的绝不要过于精确,否则反而易造成学生的认识误区。象发散性问题的设计,开放性题目的设置,这些都体现了处理化学问题的一种模糊思想。
   对于酸碱的分类问题,有多种理论,在中学中学习的只是酸碱分类的一种理论,它对于象NH4+是酸CO32-是碱就不适用了,但运用20世纪20年代创立的酸碱质子理论:凡能给出质子的分子或离子都是酸;凡能接受质子的分子或离子都是碱,则就适用了。
   所以,在化学学科的教育教学中,运用模糊思想是普遍存在的,在处理时应把握好尺度,该模糊时则没有必要精确,该精确时就不能模糊,否则效果适得其反,在教学中如果能正确使用模糊思想,则可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川省盐源县职业中学)
其他文献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价值观、金钱关、人生观等都将会发生一列变化,作为把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金钱关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目标的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如何去适应社会发展,教学改革怎样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思想品德》课的学科老师必须面对的课题。我认为,《思想品德》课教学要针对中学生的思想实际,围绕教学任务,切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彻底
期刊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讲评课也可以像新授课一样,确定一种课堂教学结构,只要做到:备课充分、教学内容有针对性、教学方式灵活多变、答题方法指导到位、关注教学细节、反馈练习有效,讲评课一样能上出彩。以下是我对有效讲评教学体系的几点思考:  一、课前准备  (一)评卷客观、公正,同时渗透情感因素。  一次测试后,为调整课时,周日晚加班将100多份试卷批改出来,周一早上一、二节讲评。由于时间紧迫,因此在批改
期刊
在高二的数学教学中采用问题导学法,能够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积极思考,发现规律,归纳总结规律。古人曾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教人以渔”,也说过“授人一鱼,可供给一饭之需;教人一渔,则终生受用无穷。”内涵----教师所务,惟在启发导引。很好的体现出问题导学法的原理。教师教学的目的首先不是老师讲解书,而是引导学生看懂书理解书,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解惑能力----亦即通过培养学生的良好的
期刊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消极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自觉的积极的参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与水平状况,创设符合和适应学生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去获取知识,自觉地训练技能,以达到教学的目的。  尤其是在学生都认为比较枯燥的数学教学中能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能不能达到教学目的的关键。下面就结合多年数学教学的实践,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巧
期刊
随着新课标的深入实施,课堂教学已经由以教师的教为主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主体,学生变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在这样的新型课堂中,作为课堂指导者、帮助者的教师该如何把握教学,提高课堂效率,使得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课前———精心设计  用心准备课堂是中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上好每一节课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而要上好课,教师必须首先备好课,也就是说,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笔者
期刊
课堂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和手段,它是课堂教学的必需环节,也是教师必备的一项教学技能;它既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依托,也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恰当的导入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唤起求知欲,为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取得奠定基础。  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的差异及课的类型、教学目标各不相同,导入的方法也没有固定的章法可循。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几种
期刊
研究性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策略,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知识经济的产物,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研究性学习要求赋予素质教育崭新的、更深刻的涵义和更为鲜明的时代特征,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笔者尝试着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运用到音乐
期刊
填报志愿关系到的不仅是考生上什么学校、学什么专业和能否被顺利录取的问题,还关系到将来就业分配等长远利益。所以,客观衡量自己,合理填报志愿,不仅对国家选拔人才很有价值,而且对最高层次地实现个人愿望也至关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填好志愿呢7下面谈几点以供参考的建议:  一、客观评价自己的竞争实力,填好第一志愿  普通高校录取新生的基本原则是:公平竞争,公正选拔,以文化考核为主,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龋考生
期刊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这势必对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就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原则,不利于学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校的扩张,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新的问题和任务,本文根据作者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了当今高职高专学生的基本状况和影响学生管理工作的因素,并就搞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几点浅显意见。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 学生管理 工作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高等教育越来越凸显出其重要性。近几年,高职教育迅猛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然而进入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