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观察带旋股外动脉升支血管蒂髂骨瓣移植对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治疗效果,以积累经验,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收集股骨头坏死的患者120例(124髋),行带旋股外动脉升支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随访3~6年,优良率为89.26%,且Ⅰ、Ⅱ期患者的优良率明显高于Ⅲ期患者。结论 带旋股外动脉升支血管蒂髂骨瓣移植可迅速重建股骨头的血供,对治疗股骨头坏死效果明显,临床可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 旋股外动脉升支;血管蒂;股骨头坏死
[中图分类号] R687.3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2-125-02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临床较常见的疾病,治疗方法多种,疗效尚需探讨。笔者应用带旋股外动脉升支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成人股骨头坏死,经过3~6年随访获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患者均来源于我院2003年1月~2005年6月确诊并进行手术的患者,共120例(124髋),其中男性98例(102髋),女性22例(22髋),年龄21~58岁,平均36.2岁,临床随访资料完整。其中Ⅰ期34例(34髋),Ⅱ期58例(62髋),Ⅲ期28例(28髋)。
1.2方法
硬膜外麻醉,患者仰卧位,患侧臀部垫高30°,取改良Smith-Peterson切口入路,注意保护股外侧皮神经,显露旋股外侧动脉升支起始处。顺旋股外侧动脉升支主干血管连同阔肌膜张肌及其筋膜逆行向上追踪到髂骨肌门处,不剥离髂骨外板,在髂骨内板做骨膜下剥离,连同阔股膜张肌及髂前上棘取外侧半层髂骨块约2cm×1cm×4cm左右,将带血管蒂的髂骨瓣完整取下[1]。用盐水纱布包盖待用。切开关节囊,显露股骨头后,挖出肉芽组织和死骨,如股骨头有塌陷,先复位后冲洗,将所取松质骨填充压实,将带蒂髂骨瓣嵌入骨槽,骨瓣深入股骨头部约1.5~2.0cm,必要时以螺钉固定骨瓣远端以免滑脱[2]。术后常规超髋石膏固定,去石膏后关节锻炼,患肢不能负重,但可双拐不负重行走一年。此期间用药物辅助治疗。
1.3随访及疗效评价
本组患者均于术后3~6年进行随访,复查体征及X线。按照股骨头缺血坏死疗效百分评价法进行评价,临床评价60分,包括疼痛25分,功能20分,关节活动15分;X线评价以Ficat为基础,占40分。疗效评价标准:优>90分,良75~90分,可60~74分,差<60分[3]。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3~6年随访结果:1例(1髋、男性38岁)因意外死亡,2例(2髋,均为男性,分别34岁、40岁),随访率98%。随访的121髋中,优65髋,良43髋,可10髋,差3髋。优良率89.26%。由表1可见,Ⅰ、Ⅱ期患者的优
良率明显高于Ⅲ期患者的优良率(P<0.01),而不同性别、年龄患者的优良率未见明显差别(P>0.05)。
3讨论
青中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以保留股骨头为治疗的主要术式。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不仅为缺血坏死的股骨头提供了新的血运,同时植骨块也起到了机械支撑作用,可有效防止塌陷。旋股外动脉升支血管含一条动脉及2条伴行静脉,位置恒定,易于解剖,其起点至髂前上棘之间的距离为7.33~9.11cm,其足够的长度能保障带蒂骨瓣无张力地植入股骨头部,且骨瓣供区与受区相对较近,转位方便,可以避免蒂部折转和扭曲,而且血管外径起始处为2.22~3.50mm,骨瓣血运丰富,血管栓塞发生率低[4]。本研究组患者应用带旋股外动脉升支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随访结果显示优良率89.26%,提示效果理想,临床应积极开展应用。研究结果还显示疗效与患者性别及年龄无关,而与股骨头坏死的分期有关,提示对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应积极开展此项治疗。旋股外侧动脉升支粗大的管径、较长的蒂、稳定的位置,使手术易于操作,同时髂骨瓣具有动、静脉血管蒂,能迅速重建股骨头的血供。在手术中向股骨头坏死区植入了大量成骨效应细胞,经传导或诱导作用在坏死骨小梁表面形成新骨,带蒂骨膜内层细胞可分化为成骨细胞,对股骨头坏死的修复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殷勇,陈玉龙,戈石泉,等. 带旋股外动脉升支髂骨瓣移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16(6):459-460.
[2] 郑泽锋,赵新建,叶茂. 带旋股外动脉升支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研究[J]. 中外健康文摘,2008,5(3):53-54.
[3] 袁彦,梁斌,金先跃. 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34例报告[J]. 广西医学,2005,27(6):905.
[4] 周长征. 旋股外升支血管蒂髂骨瓣移植及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32例[J]. 湖南中医药导报,2003,9(1):53-54.
(收稿日期:2009-09-17)
[关键词] 旋股外动脉升支;血管蒂;股骨头坏死
[中图分类号] R687.3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2-125-02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临床较常见的疾病,治疗方法多种,疗效尚需探讨。笔者应用带旋股外动脉升支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成人股骨头坏死,经过3~6年随访获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患者均来源于我院2003年1月~2005年6月确诊并进行手术的患者,共120例(124髋),其中男性98例(102髋),女性22例(22髋),年龄21~58岁,平均36.2岁,临床随访资料完整。其中Ⅰ期34例(34髋),Ⅱ期58例(62髋),Ⅲ期28例(28髋)。
1.2方法
硬膜外麻醉,患者仰卧位,患侧臀部垫高30°,取改良Smith-Peterson切口入路,注意保护股外侧皮神经,显露旋股外侧动脉升支起始处。顺旋股外侧动脉升支主干血管连同阔肌膜张肌及其筋膜逆行向上追踪到髂骨肌门处,不剥离髂骨外板,在髂骨内板做骨膜下剥离,连同阔股膜张肌及髂前上棘取外侧半层髂骨块约2cm×1cm×4cm左右,将带血管蒂的髂骨瓣完整取下[1]。用盐水纱布包盖待用。切开关节囊,显露股骨头后,挖出肉芽组织和死骨,如股骨头有塌陷,先复位后冲洗,将所取松质骨填充压实,将带蒂髂骨瓣嵌入骨槽,骨瓣深入股骨头部约1.5~2.0cm,必要时以螺钉固定骨瓣远端以免滑脱[2]。术后常规超髋石膏固定,去石膏后关节锻炼,患肢不能负重,但可双拐不负重行走一年。此期间用药物辅助治疗。
1.3随访及疗效评价
本组患者均于术后3~6年进行随访,复查体征及X线。按照股骨头缺血坏死疗效百分评价法进行评价,临床评价60分,包括疼痛25分,功能20分,关节活动15分;X线评价以Ficat为基础,占40分。疗效评价标准:优>90分,良75~90分,可60~74分,差<60分[3]。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3~6年随访结果:1例(1髋、男性38岁)因意外死亡,2例(2髋,均为男性,分别34岁、40岁),随访率98%。随访的121髋中,优65髋,良43髋,可10髋,差3髋。优良率89.26%。由表1可见,Ⅰ、Ⅱ期患者的优
良率明显高于Ⅲ期患者的优良率(P<0.01),而不同性别、年龄患者的优良率未见明显差别(P>0.05)。
3讨论
青中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以保留股骨头为治疗的主要术式。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不仅为缺血坏死的股骨头提供了新的血运,同时植骨块也起到了机械支撑作用,可有效防止塌陷。旋股外动脉升支血管含一条动脉及2条伴行静脉,位置恒定,易于解剖,其起点至髂前上棘之间的距离为7.33~9.11cm,其足够的长度能保障带蒂骨瓣无张力地植入股骨头部,且骨瓣供区与受区相对较近,转位方便,可以避免蒂部折转和扭曲,而且血管外径起始处为2.22~3.50mm,骨瓣血运丰富,血管栓塞发生率低[4]。本研究组患者应用带旋股外动脉升支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随访结果显示优良率89.26%,提示效果理想,临床应积极开展应用。研究结果还显示疗效与患者性别及年龄无关,而与股骨头坏死的分期有关,提示对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应积极开展此项治疗。旋股外侧动脉升支粗大的管径、较长的蒂、稳定的位置,使手术易于操作,同时髂骨瓣具有动、静脉血管蒂,能迅速重建股骨头的血供。在手术中向股骨头坏死区植入了大量成骨效应细胞,经传导或诱导作用在坏死骨小梁表面形成新骨,带蒂骨膜内层细胞可分化为成骨细胞,对股骨头坏死的修复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殷勇,陈玉龙,戈石泉,等. 带旋股外动脉升支髂骨瓣移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16(6):459-460.
[2] 郑泽锋,赵新建,叶茂. 带旋股外动脉升支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研究[J]. 中外健康文摘,2008,5(3):53-54.
[3] 袁彦,梁斌,金先跃. 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34例报告[J]. 广西医学,2005,27(6):905.
[4] 周长征. 旋股外升支血管蒂髂骨瓣移植及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32例[J]. 湖南中医药导报,2003,9(1):53-54.
(收稿日期:2009-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