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自我意识不断提高,有关他们自身发展的关注心理、责任心理也愈来愈表现得强烈起来。因此可结合学生实际,注意学生圈里的热点问题,把文题出在他们关心的焦点上,从而达到既有利于写作,又有利于引导的目的。
关键词:作文 命题 激趣法
学生作文,往往有畏难情绪。面对文题,如狗咬乌龟,无从下手。究其原因,固然多种,但作文题目平淡、空泛,索然无味,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笔者在多年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抓住学生心理特点,精心命题,让文题之“石”激起学生文思之“浪”,效果明显。现就作文命题激趣法简述于下。
一、从质疑心理命题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必然会遇到许多疑难,许多是非难辨的事物,这会引起他们思考,引发他们争辩。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面的拓展加深,学生的理性思维不断得到增强,思想上、行动上他们表现出乐于思考,不盲目服从,有正义感等特征。倘能充分把握学生这种心理特征,让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去解决疑难,辨明是非,从心理上他们会有一种成就感。针对这一心理特点,在作文命题时,就可以出一些学生希望解决而又有探讨价值的疑难、是非问题,供他们展开讨论。如《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吗?》,这一问题经常困扰着学生,因为几乎每个学生都在成绩的波浪线上起伏,同时也引来社会、家长、教师、同学的不同评价和不同对待,现实中这个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于是他们想质疑、想辨析,想对别人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想借此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同时,学生还想通过写作交流来了解他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既有助于学生对于问题的明辨,又能培养学生的多层面思维能力。
再如《有“礼”走遍天下》、《班门弄斧辨》,这类文题具有很强的社会性,一出便触动学生的是非心理。于是,写作冲动便随之产生了。
二、从猎奇心理命题
猎奇心理是学生普遍的心理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求知欲的增强,社会接触面的拓宽,学生猎奇、探索的心理也愈来愈强烈。“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刺激着他们去认识,去探寻。针对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以从社会生活中,选择一些学生感到新鲜而又有讨论价值的问题,供他们进行思辨。例如,有一则材料名为《敌人的价值》,谈的是在非洲草原奥兰治河两岸,生活着同一种羊。东海岸的羊群水草和西海岸的羊群水草一样,但东海岸的羊群体格、奔跑的速度远远不如西海岸的羊群,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和西海岸的羊群同时存在的还有一群狼,而东海岸却没有。是这群狼的存在使得西海岸的羊群健康成长。这一材料很刺激学生的好奇心,“怎么没有天敌反而有害,有了天敌反而有益”,一题激起千层浪,学生讨论热烈,歧见迭出,想叫他们不说也难。由于命题新颖,引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学生普遍喜欢写。
三、从自强、成功心理来命题
争强好胜,渴望成功这是青少年学生普遍的心理特點。学生进入青春期,开始明白了未来对自己的重要意义,远大的目标在吸引着他们,杰出人物的成功时时激励着他们,于是现实中的我不断用理想的我鞭策自己,因而自强心理、成功心理表现得十分突出。这些心理特点,方方面面给教师提供了命题的引发因素。例如:《战胜自我》、《需要碰壁》、《废墟上的思考》,这些文题很容易激起学生的自强自奋心理,激起学生向自己挑战的信心和决心,后一题往往在历史和现实的痛定思痛之后,学生会从国家、民族利益的高度出发,表达出“青年当自强,民族当自强”的强烈愿望,表达出自己对历史的深刻反省。再如《人才兴则国家兴》、《青年是未来和希望》这类文题,不但能刺激学生的自强心,还能激发他们的成就心理。“兴国需人才,我是人才吗?”“我生活在这个挥斥方遒、意气风发的时代,我能为它做些什么呢?”写作这类文题,理想的我、成功的我总是在向自己召唤,心中总有一种内在的驱动,想要表达的东西便会泉涌而至。
四、从关注、责任心理命题
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自我意识不断提高,有关他们自身发展的关注心理、责任心理也愈来愈表现得强烈起来。因此可结合学生实际,注意学生圈里的热点问题,把文题出在他们关心的焦点上,从而达到既有利于写作,又有利于引导的目的。例如《关于追星族的思考》、《对早恋的态度》、《读书与做人》、《全才与专才》等,这类文题所涉及的问题,几乎每个学生都关注过,思考过,甚至亲身经历过。什么是真正的星,什么是我们需要的星,对待星的正确态度是什么;身边有同学早恋了,该怎样认识和对待;是沉默不语还是明确支持,是坚决反对公开打击还是积极劝阻热心引导……这样就不单单是作文的问题了,而是关系到自身的认识、自我的成长、怎样能使自己成功的切身问题了。在关注心理、责任心理的驱使下,这类问题,他们乐于思考,这样的文章,他们乐于做,并迫切希望得到正确引导。命题中,善于运用关注、责任心理,把学生对自身成长的关心同时引入到对国家、社会的关心上来。对于开阔学生的胸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使命感不啻为催生剂和发酵剂。
五、从审美、认同的心理角度命题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学生进入青春期,除注意外在形象外,内在审美体验明显加强,他们强烈追求真、善、美的事物,按照社会风尚塑造自己,运用自己初步建立起来的审美情趣评价周围世界,希望社会净化,环境优雅,世界美好。了解把握这种心理,就可以出一些适合学生审美,培养学生美好情操的文题。如《请说一声“对不起”》、《谈人生“净化”》、《让生活多姿多彩》。这些文题无疑能把学生带入到理解美、追求美、创造美的理性思维中去。当学生用他们的审美眼光观察美好的事物时,认同心理便产生了。他们会赞美、学习美好的东西,批判、摒弃丑陋的事物。如写对英雄人物的尊敬、仰慕,对成功人物的歌颂、赞美,这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审美冲动,又能以此引发学生的认同心理,写作时,学生会由衷地写出自己的感受。
如果把学生的生活体验、心理因素比作一潭水,那么,我们的作文命题,应该作为投水之石,石击才能浪起,一石激起千层浪。如果投下去的是一片叶,一片羽毛,则只会飘浮虚滑,即使有一丝涟漪,也会一瞬即逝。所谓“意奋而笔纵”,“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披文而见情”,强调的都是写作中情绪的引发及情感调动对写作的重要作用,如果我们悉心研究并恰当运用学生心理特点进行作文命题,注意“投石效应”,我们就多了一把启动学生作文兴趣的钥匙。给学生创设一个自由而创意表达的多彩空间,让他们尽展自己的个性才情,这样,我们的作文教学才有了生机,我们学生的作文才会言之有物,情文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