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读名家名篇,与大师对话,让学生在读名著的活动中认识世界,在潜移默化中积累语文知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读名著的兴趣呢?一、精心指导选择读物;二、投其所好;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关键词: 课程标准 与大师对话 内在魅力 投其所好 激发兴趣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落实这一教学内容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读名家名篇,与大师对话,让学生在读名著的活动中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得到高尚道德情操的熏陶感染,在潜移默化中积累语文知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读名著的兴趣呢?这里谈点粗浅看法。
一、精心指导选择读物,让学生感受到名著的内在魅力,培养学生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英国作家罗琳的《哈利·波特》这部作品为什么会从英国走向全球,吸引着当下这么多的青少年如痴如醉地阅读,原因就是符合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所以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名著,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帮助学生选择一些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内容生动有趣,知识性强,易于被学生吸收领会的名著,如《西游记》、《汤姆索娅历险记》、《爱的教育》等,让学生感到自己有能力去阅读、欣赏和品味,有能力直接与大师对话,直接去亲近原汁原味的“绿色文体”。
二、投其所好,充分分多媒体,吸引学生走近名著
电脑电视以直观的形象刺激,利于学生放松心境。因此,许多学生课余时间多愿用来上网,或看电视剧,我们何不投其所好,引导他们走进名著。我把他们带到了多媒体室,把雨果思想简介以及作品《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和“巴黎圣母院”建筑的图片等相关的资料下载,通过大屏幕展示出来,使学生大开眼界。学生纷纷举手问《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是讲什么的?好不好看?我于是趁机向他们介绍这两本书,布置学生利用“五一”长假阅读它们,并布置写读后感。假期回来后,科代表向我反映:读后感收不齐,书不太读得懂,文章写不出。我安慰科代表,没关系,晚点收。正好我买了这两部名著的光碟,学生兴致很高,说“原来名著这么有意思”。课堂时间不够,同学们自己找课余时间看完了。茶余饭后经常有同学模仿剧中的人物表演、背台词,写出了许多有较高质量的读后课。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兴趣
为了使学生保持阅读名著的兴趣,并提高阅读效益,老师还要经常指导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交流活动。1.读书笔记展览。当学生们阅读了名著后,往往情动于衷,有话想说,我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凝思于纸,发话于文。指导他们写出一篇篇内容充实,情真意切的读后感,适时进行评选,在校刊上刊登,在展览窗内张贴,在校广播站广播,并鼓励他们向全国的报刊杂志投稿,让他们充分享受成功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提高了写作能力。2.召开研讨会,任何一部名著,其内涵都是十分丰富的,任何人都不能穷其所表达的意义。中学生由于受知识阅读的限制,肯定疑惑会更多。例如读《巴黎圣母院》后,我提出:同学们通过读原著,看电影,对这本书有一定的了解,但书中还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作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呢?请同学们找一找,提出来,我们共同研究解决。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一听就都兴致勃勃深钻原著,寻找问题,新问题层出不穷,诸如:为什么聋子也可以做法官?弗洛德二十多年来收养卡西莫多是出于真心,还是别有用意?世界之大,为什么雨果偏偏写巴黎圣母院,况且这地方以前也没有什么名气?害死爱斯梅兰达的真凶是谁,作者为什么要写爱斯梅兰达的母亲发家致富的事,这与文章主题有什么联系,为什么电影中她的母亲没有出现?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我带着鼓励的语气问:同学们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哪些同学愿意从中自由选择问题,谈谈自己的见解。结果学生发言十分踊跃。
还有一些问题,没有人解答,怎么办?我这样引导:对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不少同学谈了自己的见解,但在课堂上我们仅作了初步的讨论,问题并没有真正得到解决,哪些同学愿意带着问题到课下广泛查寻资料,继续作深入的探讨研究?学生纷纷举手领取问题,研究同一问题的学生,还兴高采烈地结成学习小组,准备课后继续研究。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了钻研问题的能力,分享了阅读的快乐,促进了整体学习水平和全面素质提高。
名著阅读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和文本、和大师对话,从而丰富、充实、深化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观察、感受与思考,培养他们的精神,丰富他们的心灵的最好途径。
关键词: 课程标准 与大师对话 内在魅力 投其所好 激发兴趣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落实这一教学内容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读名家名篇,与大师对话,让学生在读名著的活动中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得到高尚道德情操的熏陶感染,在潜移默化中积累语文知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读名著的兴趣呢?这里谈点粗浅看法。
一、精心指导选择读物,让学生感受到名著的内在魅力,培养学生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英国作家罗琳的《哈利·波特》这部作品为什么会从英国走向全球,吸引着当下这么多的青少年如痴如醉地阅读,原因就是符合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所以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名著,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帮助学生选择一些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内容生动有趣,知识性强,易于被学生吸收领会的名著,如《西游记》、《汤姆索娅历险记》、《爱的教育》等,让学生感到自己有能力去阅读、欣赏和品味,有能力直接与大师对话,直接去亲近原汁原味的“绿色文体”。
二、投其所好,充分分多媒体,吸引学生走近名著
电脑电视以直观的形象刺激,利于学生放松心境。因此,许多学生课余时间多愿用来上网,或看电视剧,我们何不投其所好,引导他们走进名著。我把他们带到了多媒体室,把雨果思想简介以及作品《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和“巴黎圣母院”建筑的图片等相关的资料下载,通过大屏幕展示出来,使学生大开眼界。学生纷纷举手问《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是讲什么的?好不好看?我于是趁机向他们介绍这两本书,布置学生利用“五一”长假阅读它们,并布置写读后感。假期回来后,科代表向我反映:读后感收不齐,书不太读得懂,文章写不出。我安慰科代表,没关系,晚点收。正好我买了这两部名著的光碟,学生兴致很高,说“原来名著这么有意思”。课堂时间不够,同学们自己找课余时间看完了。茶余饭后经常有同学模仿剧中的人物表演、背台词,写出了许多有较高质量的读后课。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兴趣
为了使学生保持阅读名著的兴趣,并提高阅读效益,老师还要经常指导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交流活动。1.读书笔记展览。当学生们阅读了名著后,往往情动于衷,有话想说,我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凝思于纸,发话于文。指导他们写出一篇篇内容充实,情真意切的读后感,适时进行评选,在校刊上刊登,在展览窗内张贴,在校广播站广播,并鼓励他们向全国的报刊杂志投稿,让他们充分享受成功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提高了写作能力。2.召开研讨会,任何一部名著,其内涵都是十分丰富的,任何人都不能穷其所表达的意义。中学生由于受知识阅读的限制,肯定疑惑会更多。例如读《巴黎圣母院》后,我提出:同学们通过读原著,看电影,对这本书有一定的了解,但书中还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作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呢?请同学们找一找,提出来,我们共同研究解决。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一听就都兴致勃勃深钻原著,寻找问题,新问题层出不穷,诸如:为什么聋子也可以做法官?弗洛德二十多年来收养卡西莫多是出于真心,还是别有用意?世界之大,为什么雨果偏偏写巴黎圣母院,况且这地方以前也没有什么名气?害死爱斯梅兰达的真凶是谁,作者为什么要写爱斯梅兰达的母亲发家致富的事,这与文章主题有什么联系,为什么电影中她的母亲没有出现?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我带着鼓励的语气问:同学们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哪些同学愿意从中自由选择问题,谈谈自己的见解。结果学生发言十分踊跃。
还有一些问题,没有人解答,怎么办?我这样引导:对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不少同学谈了自己的见解,但在课堂上我们仅作了初步的讨论,问题并没有真正得到解决,哪些同学愿意带着问题到课下广泛查寻资料,继续作深入的探讨研究?学生纷纷举手领取问题,研究同一问题的学生,还兴高采烈地结成学习小组,准备课后继续研究。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了钻研问题的能力,分享了阅读的快乐,促进了整体学习水平和全面素质提高。
名著阅读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和文本、和大师对话,从而丰富、充实、深化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观察、感受与思考,培养他们的精神,丰富他们的心灵的最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