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感悟可以不自觉地获得,也可以自觉地努力而为之。我们只要对周围事物留意,就会产生许多感悟。所以,我们说要进行创新教育,其实就是要促使学生感悟,形成所谓真正的学习。
[关键词]科学教学 感悟 感知认识
“感”即学习者对学习对象的感知,“悟”即“我的思考”。感悟是人们对自然与社会中人、事、物、景的内蕴产生的一种顿悟性认识,而所谓顿悟是指突然觉察到问题的解决办法。感悟就学习者在旧有知识的基础上对新知识的一种经过反思而顿悟、理解、应用的过程。感悟是人的智慧和品格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方式之一。由于感悟的潜隐性和长期性,在教学中常常被人们所忽略,纳入教学过程的通常是一些有行的活动,如各种训练、作业等。过分的依靠训练,忽视感悟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弊病之一,也是人的创造精神被压抑的重要原因之一。
感悟结果是形成新的思想,而训练是为在新的思想、新的符号体系下熟悉、熟练建立新习惯服务的,它对尔后的思想开拓具有准备工具的作用,但不是思想开拓过程本身。因此,感悟和训练相比,显得更为重要。任何一个学生在学习上的进步,都是由于不同程度地建立了表现为外部信息和自身内部信息结合物的新思想。这种新的思想,或者本身就是感悟,或者它的产生需要经历一个感悟的过程。显然学习的核心部分应当是感悟。
一、初中科学教学应关注感悟学习
感悟过程中涉及许多科学方法的使用。如学习者会通过观察、实验等来获得信息,会通过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需要学习者不受原有知识的限制,联想、想像、直觉等非逻辑思维方法,对头脑中某些观念、表象进行重新组合、选择和建构。因此,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感悟都具有创新的特征。
感悟过程及感悟能力的提高,还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有关。原有知识和经验越丰富,则越容易形成感悟。同时,感悟的形成,需要学习者积极的探索和深入的思考,需要学习者对学习对象感兴趣,需要坚强的学习毅力和强烈的学习动机作为支撑,因此,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影响着学生的感悟和感悟能力的提高。正因为此,感悟的东西往往很难遗忘,感悟的程度高,学习的效率就高。
科学学科的独特性在于它需要学生通过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式,认识自己生存的物质环境;需要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等角度来认识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需要应用大量的科学实验和观察手段等来收集需要的信息;需要用特殊的科学语言对众多的科学事实进行科学概括和理论思维。而一门学科的认识和研究方法,只有在不断地学习和研究过程中,通过感悟才能获得。
科学发展的历史中,蕴藏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内容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当学生的感悟能力达到一定的程度,便会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感悟而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而学生积极探究、努力进取、竭诚合作、敢于创造的科学态度的培养,更需要学生去感悟。因此,初中科学教学应促使学生感悟。
二、初中科学教学中促使学生感悟的策略
1.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感悟
“感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科学的学习必须是先“感”,对基础知识有一个透彻的了解,才能由“感”及“悟”。而“感”指学生的感性认识。感悟过程及感悟能力的提高,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有关。原有知识和经验丰富,则越容易形成感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感性认识,这是学会感悟的先决条件。
(1)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如在讲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平时,我们是如何灭火的?学生就会联想到油锅里的油着火的时候要迅速盖上锅盖、灭火器灭火、消防队员用水管灭火等;在讲溶液的性质时让学生联想,冬天天冷的时候,厨房里的水结冰,而酱油、菜汤等却不容易结冰,原因是什么?等等。
(2)利用科学实验,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如在讲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时候,让学生做镁、锌、铜与盐酸反应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反应剧烈程度的不同,金属有的能和盐酸反应,有的不能与盐酸反应的感性认识;在讲氢氧化铝的两性的时候,让学生做实验,使学生认识到氢氧化铝既能和酸反应又能和碱反应的感性认识等。
(3)利用多媒体课件,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在进行抽象知识的教学时,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使学生通过感知准确理解抽象的知识,形成丰富的感性认识,如对晶体结构、对科学平衡的认识等都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其形象和直观化;如在讲酸雨的时候,向学生展示酸雨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从而增加学生在感性认识;在讲食盐和纯碱时,向学生展示有关西部盐湖和有关的矿物照片,以及西部开发的动人情景,进而引出“食盐和纯碱”的知识;在进行原电池的教学时,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溶液中离子的定向移动使导线产生电流的过程等。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促进感悟
“感”是“悟”的基础和前提。“悟”是“感”的升华,是学生把知识化为内需的手段。学生形成了丰富的感性认识,有了“感”,但必须有“悟”,才能形成感悟。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应在对新新信息进行适当的讲解之后,给学习者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对新知识进行深刻的思索,在头脑中重新组合、选择和建构知识,由此产生新的知识。同时教师又要对学生的思考进行启发式引导,这是学生学会感悟的关键所在。
3.及时评价,激励感悟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劳动成果如果得到别人的承认和褒奖,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自豪感,从而形成自我激励的心理机制。评价有较强的教育功能,教师必须注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给予及时地鼓励性的评价,以激励学生认真去“感”,用心去“悟”。评价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用激励性语言,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现代科学的天才大师霍金指出:科学创造只能在人间的心灵完全自由的情况下进行。科学教学中的自由就是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教师激励性的评价就架起了师生间心灵沟通的桥梁。使学生有了学习的信心,为感悟铺平道路。二是要注意进行过程性评价,不放弃任何一个可教育的时机,让评价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手段。新课程标准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我们在科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评价不断激励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感悟。
“感悟”是创新的基础,能把学到的知识由感知达到心悟,必能把知识融会贯通,生成新的见解乃至更高的知识。非思考能悟、非独创不能悟,感悟是思想与独创的统一。能教会学生“感悟”,是我们科学教学的最高境界。当然,学生真正学习科学的阵地不是在课堂,科学教师还应该让学生明白生活离不开科学,科学来自于生活,为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科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科学,不同的人在科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而尽自己的力量。
(作者单位:浙江义乌市稠州中学)
[关键词]科学教学 感悟 感知认识
“感”即学习者对学习对象的感知,“悟”即“我的思考”。感悟是人们对自然与社会中人、事、物、景的内蕴产生的一种顿悟性认识,而所谓顿悟是指突然觉察到问题的解决办法。感悟就学习者在旧有知识的基础上对新知识的一种经过反思而顿悟、理解、应用的过程。感悟是人的智慧和品格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方式之一。由于感悟的潜隐性和长期性,在教学中常常被人们所忽略,纳入教学过程的通常是一些有行的活动,如各种训练、作业等。过分的依靠训练,忽视感悟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弊病之一,也是人的创造精神被压抑的重要原因之一。
感悟结果是形成新的思想,而训练是为在新的思想、新的符号体系下熟悉、熟练建立新习惯服务的,它对尔后的思想开拓具有准备工具的作用,但不是思想开拓过程本身。因此,感悟和训练相比,显得更为重要。任何一个学生在学习上的进步,都是由于不同程度地建立了表现为外部信息和自身内部信息结合物的新思想。这种新的思想,或者本身就是感悟,或者它的产生需要经历一个感悟的过程。显然学习的核心部分应当是感悟。
一、初中科学教学应关注感悟学习
感悟过程中涉及许多科学方法的使用。如学习者会通过观察、实验等来获得信息,会通过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需要学习者不受原有知识的限制,联想、想像、直觉等非逻辑思维方法,对头脑中某些观念、表象进行重新组合、选择和建构。因此,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感悟都具有创新的特征。
感悟过程及感悟能力的提高,还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有关。原有知识和经验越丰富,则越容易形成感悟。同时,感悟的形成,需要学习者积极的探索和深入的思考,需要学习者对学习对象感兴趣,需要坚强的学习毅力和强烈的学习动机作为支撑,因此,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影响着学生的感悟和感悟能力的提高。正因为此,感悟的东西往往很难遗忘,感悟的程度高,学习的效率就高。
科学学科的独特性在于它需要学生通过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式,认识自己生存的物质环境;需要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等角度来认识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需要应用大量的科学实验和观察手段等来收集需要的信息;需要用特殊的科学语言对众多的科学事实进行科学概括和理论思维。而一门学科的认识和研究方法,只有在不断地学习和研究过程中,通过感悟才能获得。
科学发展的历史中,蕴藏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内容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当学生的感悟能力达到一定的程度,便会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感悟而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而学生积极探究、努力进取、竭诚合作、敢于创造的科学态度的培养,更需要学生去感悟。因此,初中科学教学应促使学生感悟。
二、初中科学教学中促使学生感悟的策略
1.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感悟
“感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科学的学习必须是先“感”,对基础知识有一个透彻的了解,才能由“感”及“悟”。而“感”指学生的感性认识。感悟过程及感悟能力的提高,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有关。原有知识和经验丰富,则越容易形成感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感性认识,这是学会感悟的先决条件。
(1)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如在讲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平时,我们是如何灭火的?学生就会联想到油锅里的油着火的时候要迅速盖上锅盖、灭火器灭火、消防队员用水管灭火等;在讲溶液的性质时让学生联想,冬天天冷的时候,厨房里的水结冰,而酱油、菜汤等却不容易结冰,原因是什么?等等。
(2)利用科学实验,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如在讲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时候,让学生做镁、锌、铜与盐酸反应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反应剧烈程度的不同,金属有的能和盐酸反应,有的不能与盐酸反应的感性认识;在讲氢氧化铝的两性的时候,让学生做实验,使学生认识到氢氧化铝既能和酸反应又能和碱反应的感性认识等。
(3)利用多媒体课件,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在进行抽象知识的教学时,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使学生通过感知准确理解抽象的知识,形成丰富的感性认识,如对晶体结构、对科学平衡的认识等都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其形象和直观化;如在讲酸雨的时候,向学生展示酸雨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从而增加学生在感性认识;在讲食盐和纯碱时,向学生展示有关西部盐湖和有关的矿物照片,以及西部开发的动人情景,进而引出“食盐和纯碱”的知识;在进行原电池的教学时,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溶液中离子的定向移动使导线产生电流的过程等。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促进感悟
“感”是“悟”的基础和前提。“悟”是“感”的升华,是学生把知识化为内需的手段。学生形成了丰富的感性认识,有了“感”,但必须有“悟”,才能形成感悟。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应在对新新信息进行适当的讲解之后,给学习者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对新知识进行深刻的思索,在头脑中重新组合、选择和建构知识,由此产生新的知识。同时教师又要对学生的思考进行启发式引导,这是学生学会感悟的关键所在。
3.及时评价,激励感悟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劳动成果如果得到别人的承认和褒奖,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自豪感,从而形成自我激励的心理机制。评价有较强的教育功能,教师必须注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给予及时地鼓励性的评价,以激励学生认真去“感”,用心去“悟”。评价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用激励性语言,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现代科学的天才大师霍金指出:科学创造只能在人间的心灵完全自由的情况下进行。科学教学中的自由就是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教师激励性的评价就架起了师生间心灵沟通的桥梁。使学生有了学习的信心,为感悟铺平道路。二是要注意进行过程性评价,不放弃任何一个可教育的时机,让评价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手段。新课程标准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我们在科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评价不断激励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感悟。
“感悟”是创新的基础,能把学到的知识由感知达到心悟,必能把知识融会贯通,生成新的见解乃至更高的知识。非思考能悟、非独创不能悟,感悟是思想与独创的统一。能教会学生“感悟”,是我们科学教学的最高境界。当然,学生真正学习科学的阵地不是在课堂,科学教师还应该让学生明白生活离不开科学,科学来自于生活,为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科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科学,不同的人在科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而尽自己的力量。
(作者单位:浙江义乌市稠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