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行业在新时代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契机,日新月異的建造技术也促进了行业进步,而结构设计的可靠度决定了建筑楼体坚固程度,由此可见,必须重视影响设计可靠度的不同因素,采取合理的比较方式来保证建筑的安全投用。文章分析了多种影响建筑结构设计可靠度的因素,从四个方向来探索提升结构设计可靠度的策略,为相关施工企业提供了明确的工作思路。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可靠度
引言:
建筑结构设计的可靠度,对于人们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有重要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施工企业的技术水平和行业地位。我国现行的质量标准明确规定:建筑在可使用年限内应具有足够的可靠度。近年频发的建筑事故为相关施工企业敲醒了警钟,其不得不认真思考影响设计可靠度的各种因素,并通过合理的比较,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提升工程质量。
1影响建筑结构设计可靠度的各项因素
1.1防震因素
以地震为主的自然灾害对于建筑楼体有着重大影响,因此,防震成为了影响建筑结构设计可靠性的一大重要因素。部分企业在地震活动较少的区域进行施工时,时常会为了控制造价成本、减少预算支出而降低防震标准,将多余资金用在其他施工工作中,导致在地震来临时,楼体防震设计不符合抗震设防烈度要求,极容易危害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进而带来难以想象的后果,企业也将面临巨额赔款和法律责任[1]。
1.2原料因素
原材料对于建筑结构设计的可靠性有着深远的影响,国家规定施工企业要保证建筑体在固定年限中不发生自然损坏,以达到提高人们的生活保障的目的。而部分小型施工企业会受到资金的限制而忽视原材料质量的控制,或在选择供应商时,未能采购性价比较高的原材料,也没有签订详细的供货合同,在出现材料问题时,企业承担了过多的损失,造成了预算严重超支,以至于影响了整个工程的质量[2]。
1.3管理因素
管理制度能够凭借规范性优势来限制主观方面的错误出现,从而达到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的目标。但部分施工企业未能做好制度完善的工作,将过多的精力放在工程进度、施工技术等方面,以至于前期的准备工作仍有待完善,整个施工现场也缺乏良好制度的约束,在检验方面也没有完善的监管措施,难以提升工程质量,导致管理因素对建筑结构设计的可靠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1.4人力因素
人力资源是决定建筑结构设计可靠性的关键性因素,受到客观环境、资金、工期等问题的限制,部分施工企业会选择压缩人力资源成本,未能注重人力资源管理,以至于施工队伍的业务能力长时间停滞在固定的水平线上,长此以往,会使得建筑的结构设计可靠性持续降低,不仅会影响企业的整体能力,而且会使得行业地位下降,最终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
2建筑结构设计可靠度的比较研究方向
2.1现代与传统抗震技术比较
传统的防震设计根据设防烈度分为四类等级。一类,在六至八级地震作用下,防震需要高于抗震设防烈度要求;二类,在六至八级地震作用下,防震需要符合抗震设防烈度要求,其中的抗震性能强的小型建筑可视情况来进行防震;三类,地震作用需要符合区域内部的统一抗震设防烈度要求;四类,可适当降低设防烈度要求,但要保证能够抵御六级地震。现代的抗震技术则加强工程结构的抗震性,根据震动加速度、速度、位移三者峰值来进行防震,能够抵御七级左右的地震,有效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通过对比可知,施工企业要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进行革新,按照国家规定来运用现代先进的技术来推算抗震指标,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在前期的图纸设计中明确体现抗震设计,在实际施工中要对照图纸来检查建筑体的抗震性能,筑牢安全红线,确保竣工验收工作的顺利进行[3]。
2.2多种原料验收方法的比较
原材料在建筑工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其不仅影响着室内和外部墙体美观性,而且直接决定了使用年限,与住户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因此,必须要做好原材料验收的相关工作,对比多种原材料的验收方法,最终进行合理的选择,以减小原材料因素对于工程的消极影响。较为常见的验收方法主要有入场验收和采购验收,前者是在原材料运至施工现场后,由监理人员协同项目负责人、技术人员等进行验收,确认质量合格后方能允许投用;后者则是采购人员预先向不通的供应商发出要约,选择合适的时间来检查所需要的原材料质量,并取样送检,获得质检报告后向上级反馈,根据上级指示来完成合同签订、采购、投用等工作。两种方法相比,前者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施工企业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做好材料运存工作,保证原材料在入场前的质量,以免影响后续的工程顺利开展[4]。
2.3前瞻与滞后管理制度比较
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工程效率和工程质量,具有前瞻性的管理制度是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将质量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并建立起完善的监管制度,增派专员负责相关工作,确保实施的监督工作具有权威性和真实性,能够为上级的重要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在即将步入竣工的阶段,根据管理制度要求来进行全面检验,按照图纸设计来对建筑的关键结构和重要部位进行细致的勘查,确保无任何质量问题方能进入竣工验收阶段。而当问题出现时,要第一时间寻找到相关责任人,严格根据管理制度问责,采取紧急预案来进行处理,以免造成工程延期,合理的控制造价成本。具有滞后性的管理制度不适合现代施工企业的发展,管理者会将主要工作重心放在施工中,相对忽视了制度的完善,使得安全、管理、环境等问题影响了建筑结构设计的可靠度,长此以往,会造成工期延误,不仅影响了竣工验收,还会埋下不同的“隐患”。因此,要采用前瞻性的管理制度,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职权,合理界定监管部门的工作范围,切实保证建筑结构设计的可靠度。
2.4专业培训与人才引进比较
人力资源是工程施工的有力保障,对于建筑结构的可靠度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工程效益与人力资源的质量密切相关,所以,要重视施工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升。受到预算和造价成本的影响,大部分企业都会采取专业培训或人才引进的方法来提高人力资源质量,进而促进企业的整体施工水平提高,但两种方法各具优势,相比之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应用,才能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可靠性。大中型施工企业利用人才引进的方式来充实管理队伍,一方面能够提升综合竞争实力,为企业带来专业知识丰富的人才,不断推进施工队伍建设。另一方面则可以提前竣工,盡早发现建筑结构设计可靠性相关的问题并予以解决,达到节省造价成本的目的。小型企业则要大力开展职工培训活动,宣讲提升建筑结构设计可靠性的措施,致力于提升原有施工队伍的综合水平,以保证工程的质量。由此可见,两种方法相比各具优势,需要视情况来进行选择,方能最大限度提升企业的人力资源质量[5]。
结束语:
前已提及,防震、原料、管理、人力等,是影响建筑结构设计可靠度的不同因素。为了按照相关规定完成施工,保证竣工验收工作顺利进行,施工企业需要明确建筑结构设计可靠度的比较研究方向,从现代与传统抗震技术、多种原料验收方法、前瞻与滞后管理制度、专业培训与人才引进等方面进行探索。根据比较结论来决定实施的措施,切实降低施工风险,提升经济收益和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王永胜.结构设计优化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03:41-42.
[2]李喜忠.建筑结构设计中钢结构设计的重要性与方法[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07:5-6.
[3]张新志,吴宇星,曹维科.建筑结构设计中剪力墙结构设计的运用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16:88.
[4]沙毅.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优化技术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20,512:197-198.
[5]李影.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安全性分析[J].智能城市,2020,614:20-21.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可靠度
引言:
建筑结构设计的可靠度,对于人们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有重要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施工企业的技术水平和行业地位。我国现行的质量标准明确规定:建筑在可使用年限内应具有足够的可靠度。近年频发的建筑事故为相关施工企业敲醒了警钟,其不得不认真思考影响设计可靠度的各种因素,并通过合理的比较,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提升工程质量。
1影响建筑结构设计可靠度的各项因素
1.1防震因素
以地震为主的自然灾害对于建筑楼体有着重大影响,因此,防震成为了影响建筑结构设计可靠性的一大重要因素。部分企业在地震活动较少的区域进行施工时,时常会为了控制造价成本、减少预算支出而降低防震标准,将多余资金用在其他施工工作中,导致在地震来临时,楼体防震设计不符合抗震设防烈度要求,极容易危害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进而带来难以想象的后果,企业也将面临巨额赔款和法律责任[1]。
1.2原料因素
原材料对于建筑结构设计的可靠性有着深远的影响,国家规定施工企业要保证建筑体在固定年限中不发生自然损坏,以达到提高人们的生活保障的目的。而部分小型施工企业会受到资金的限制而忽视原材料质量的控制,或在选择供应商时,未能采购性价比较高的原材料,也没有签订详细的供货合同,在出现材料问题时,企业承担了过多的损失,造成了预算严重超支,以至于影响了整个工程的质量[2]。
1.3管理因素
管理制度能够凭借规范性优势来限制主观方面的错误出现,从而达到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的目标。但部分施工企业未能做好制度完善的工作,将过多的精力放在工程进度、施工技术等方面,以至于前期的准备工作仍有待完善,整个施工现场也缺乏良好制度的约束,在检验方面也没有完善的监管措施,难以提升工程质量,导致管理因素对建筑结构设计的可靠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1.4人力因素
人力资源是决定建筑结构设计可靠性的关键性因素,受到客观环境、资金、工期等问题的限制,部分施工企业会选择压缩人力资源成本,未能注重人力资源管理,以至于施工队伍的业务能力长时间停滞在固定的水平线上,长此以往,会使得建筑的结构设计可靠性持续降低,不仅会影响企业的整体能力,而且会使得行业地位下降,最终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
2建筑结构设计可靠度的比较研究方向
2.1现代与传统抗震技术比较
传统的防震设计根据设防烈度分为四类等级。一类,在六至八级地震作用下,防震需要高于抗震设防烈度要求;二类,在六至八级地震作用下,防震需要符合抗震设防烈度要求,其中的抗震性能强的小型建筑可视情况来进行防震;三类,地震作用需要符合区域内部的统一抗震设防烈度要求;四类,可适当降低设防烈度要求,但要保证能够抵御六级地震。现代的抗震技术则加强工程结构的抗震性,根据震动加速度、速度、位移三者峰值来进行防震,能够抵御七级左右的地震,有效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通过对比可知,施工企业要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进行革新,按照国家规定来运用现代先进的技术来推算抗震指标,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在前期的图纸设计中明确体现抗震设计,在实际施工中要对照图纸来检查建筑体的抗震性能,筑牢安全红线,确保竣工验收工作的顺利进行[3]。
2.2多种原料验收方法的比较
原材料在建筑工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其不仅影响着室内和外部墙体美观性,而且直接决定了使用年限,与住户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因此,必须要做好原材料验收的相关工作,对比多种原材料的验收方法,最终进行合理的选择,以减小原材料因素对于工程的消极影响。较为常见的验收方法主要有入场验收和采购验收,前者是在原材料运至施工现场后,由监理人员协同项目负责人、技术人员等进行验收,确认质量合格后方能允许投用;后者则是采购人员预先向不通的供应商发出要约,选择合适的时间来检查所需要的原材料质量,并取样送检,获得质检报告后向上级反馈,根据上级指示来完成合同签订、采购、投用等工作。两种方法相比,前者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施工企业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做好材料运存工作,保证原材料在入场前的质量,以免影响后续的工程顺利开展[4]。
2.3前瞻与滞后管理制度比较
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工程效率和工程质量,具有前瞻性的管理制度是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将质量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并建立起完善的监管制度,增派专员负责相关工作,确保实施的监督工作具有权威性和真实性,能够为上级的重要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在即将步入竣工的阶段,根据管理制度要求来进行全面检验,按照图纸设计来对建筑的关键结构和重要部位进行细致的勘查,确保无任何质量问题方能进入竣工验收阶段。而当问题出现时,要第一时间寻找到相关责任人,严格根据管理制度问责,采取紧急预案来进行处理,以免造成工程延期,合理的控制造价成本。具有滞后性的管理制度不适合现代施工企业的发展,管理者会将主要工作重心放在施工中,相对忽视了制度的完善,使得安全、管理、环境等问题影响了建筑结构设计的可靠度,长此以往,会造成工期延误,不仅影响了竣工验收,还会埋下不同的“隐患”。因此,要采用前瞻性的管理制度,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职权,合理界定监管部门的工作范围,切实保证建筑结构设计的可靠度。
2.4专业培训与人才引进比较
人力资源是工程施工的有力保障,对于建筑结构的可靠度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工程效益与人力资源的质量密切相关,所以,要重视施工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升。受到预算和造价成本的影响,大部分企业都会采取专业培训或人才引进的方法来提高人力资源质量,进而促进企业的整体施工水平提高,但两种方法各具优势,相比之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应用,才能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可靠性。大中型施工企业利用人才引进的方式来充实管理队伍,一方面能够提升综合竞争实力,为企业带来专业知识丰富的人才,不断推进施工队伍建设。另一方面则可以提前竣工,盡早发现建筑结构设计可靠性相关的问题并予以解决,达到节省造价成本的目的。小型企业则要大力开展职工培训活动,宣讲提升建筑结构设计可靠性的措施,致力于提升原有施工队伍的综合水平,以保证工程的质量。由此可见,两种方法相比各具优势,需要视情况来进行选择,方能最大限度提升企业的人力资源质量[5]。
结束语:
前已提及,防震、原料、管理、人力等,是影响建筑结构设计可靠度的不同因素。为了按照相关规定完成施工,保证竣工验收工作顺利进行,施工企业需要明确建筑结构设计可靠度的比较研究方向,从现代与传统抗震技术、多种原料验收方法、前瞻与滞后管理制度、专业培训与人才引进等方面进行探索。根据比较结论来决定实施的措施,切实降低施工风险,提升经济收益和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王永胜.结构设计优化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03:41-42.
[2]李喜忠.建筑结构设计中钢结构设计的重要性与方法[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07:5-6.
[3]张新志,吴宇星,曹维科.建筑结构设计中剪力墙结构设计的运用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16:88.
[4]沙毅.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优化技术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20,512:197-198.
[5]李影.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安全性分析[J].智能城市,2020,614:20-21.